从孤勇者到幸福人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2022-11-07 03:02吴金凤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北区校维扬中学江苏省扬州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19期
关键词:牧羊人种树植树

■ 吴金凤〔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北区校维扬中学/江苏省扬州市〕

【教材简介】

《植树的牧羊人》原题是《种植希望与幸福的人》,文本由两个部分构成,先叙述后评价。第一部分从开头到第二十段,是全文的主体,讲述者“我”回忆了一段跨越数十年的经历,叙述了牧羊人艾力泽·布菲独自一人在荒地高原种树的故事。第二部分是最后一段,作者高度评价牧羊人的功业如同“上天”,体现了人的力量。作者让·乔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以他的坚持与执着种下一棵棵树、一片片树林。作者也试图告诉大家,虽然有的人在破坏环境,但是也有人大爱无私,用努力与坚持,用有限的生命,不断创造着无限的奇迹!

作为一篇短篇小说,这篇文章总体上采用了时间顺序,写牧羊人数十年来的工作,写高原由荒芜逐渐变为繁荣的经过。在前后对比中更凸显了牧羊人的无私大爱。

【目标预设】

1.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牧羊人形象。

2.赏析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学习牧羊人意志坚韧、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

分析人物形象,赏析富有表现的语言。

【设计理念】

根据文本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教学目标。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要从文本出发,借助文本中的内容,合理、自然地体现。借补充材料水到渠成地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对学生的影响应该是润物无声的。

【设计思路】

一、导入新课

由成语“世外桃源”导入。

二、整体把握

(可以布置预习作业完成)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补充为一个完整的句子。

(二)填写书后“思考探究·一”表格内容。

三、精读文本

(以微型辩论和小组竞赛的方式展开探究)

(一)他是植树者?他是牧羊人?

(二)为植树者撰写颁奖词。

(三)朗读、勾画、赏析精彩的语句。

四、探究发现

(一)理解加点词:原文部分语句呈现。

(二)放飞想象:“我来到这片绿洲……”

(三)回到辩论赛:解释基督教中的“牧羊人”。

五、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祸乱的美好地方。成语“世外桃源”就出自这篇文章。今天我们也将走进另一个世外桃源。一起来看大屏幕……(投影课题)

二、整体把握

(一)简介作者

(课前由学生准备资料,课上分组发言交流)(教师点评,适当补充)

让·乔诺(1895—1970),法国人,出生在普罗旺斯地区的马诺斯克市(地势较高、多山),著名电影编剧、作家。他在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有过一段步军经历,战场亲历的惨烈使他后来变为执着保卫和平的一员。让·乔诺的作品有的被改编成电影。他还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之一。

(二)词语积累

(投影齐读)

坍(tān)塌 干涸(hé) 酬(chóu)劳

戳(chuō)到 白桦(huà)树 山毛榉(jǔ)

废墟(xū) 薰(xūn)衣草

(三)小小辩论赛:主人公身份质疑

正方:他是牧羊人。反方:他是植树者。

(要求:从文中找出依据)

预设答案:

主人公两种身份都能在文中找到依据,不过作为植树者的依据更为翔实。

正方依据:

1.从第一次见到他,他的石屋前有“一群绵羊”,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身份;

2.从艾力泽·布菲能熟练地打开羊圈,放羊去吃草,还知道河谷草盛,把羊群赶到那里去吃草,可以看出他善于牧羊。

……

反方依据:

1.主人公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是被称作“种树的男人”;

2.普罗旺斯高原从原本光秃秃的一片黄土,一棵树也没有,到三十多年后变得富饶美丽,生机勃勃,是艾力泽·布菲长期坚持种树的壮举带来的;

3.从小说标题看,中心词前的修饰语“植树”正好突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

……

(辩论第一回合小结由两位语文科代表负责组织进行,教师适当补充)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使之成为完整的一句话

本文记述了一位_______,在阿尔卑斯山高地______ 30多年,把_______ 变成________ 的故事。

(方法指导:人物+事件+结果)

预设答案:

本文记述了一位50多岁丧亲的牧羊人,在阿尔卑斯山高地种树30多年,把一片不毛之地变成富饶肥沃的绿洲的故事。(或者:本文记述了一位牧羊人,在阿尔卑斯山高地种树30多年,把荒地变成绿洲的故事。)

(辩论第二回合:辨别两个参考答案的不同,正反方分别阐述观点及理由)

(五)课文主体以时间先后为序,着重记述了“我”三次遇到艾力泽·布菲(牧羊人)的情形和荒原的改变。快速浏览课文,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进行圈点勾画,选取恰当词语或句子(或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完成下表。(投影展示各组答案)

(本轮为小组竞赛加分:两大组各选出两名代表评价各自答案,一名主答,另一名补充。两方各推选一名代表负责本轮小结评价)

__艾力泽·布菲(牧羊人)的情况 _荒原的改变一见牧羊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遇牧羊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次遇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预设:

艾力泽·布菲(牧羊人)的情况 荒原的改变一见牧羊人 在荒凉的高地上默默无闻地放一群羊,拣种子,种了三年树。还是“荒山野地”“光秃秃的高地”。二遇牧羊人橡树、山毛榉树、白桦树成林,看到了溪水。(只养、不放)四只羊,多了100个蜂巢,心无旁骛种树,树的品种慢慢增多了。第三次遇见 他已经87岁了。已经变得生机勃勃,环境优美。___

三、精读文本

(一)默读课文,为牧羊人撰写颁奖词

(学生自主阅读,模仿教师为同学们撰写评语,给植树者撰写颁奖词。形式不一定完全和示例一样,但必须结合文本内容作答)

示例:你是一个______ 的人。你挑选橡子耐心、仔细,心无旁骛;你的房间整齐,餐具干净,衣扣结实。你生活中不愿马虎度日,一丝不苟。

答案预设:

你是一个坚持不懈的人。你三十多年如一日,依靠个人力量坚持植树;你生命不止,劳动不歇,把荒地变成绿洲。

你是一个慷慨无私的人。植树的身影、挥洒的汗水、茂密的树林见证了你执着的奉献;绿洲重现,泉水涌流,希望发芽,是你创造的奇迹!

……

(二)朗读课文,画出并赏析描写精彩的语句

(要求:有赏析的角度;结合语句内容以及表达效果作答)

示例:“他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了一堆橡子。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

赏析语句预设答案:

描写方法——动作描写,选取“拿”“倒”和“挑选”等一系列动词,生动描写出艾力泽·布菲(牧羊人)精心挑拣橡子的经过,表现了牧羊人专心致志、认认真真的工作态度。

其他描写精彩的语句列举如下:

1.“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参考赏析:

描写他房间里环境,突出干净、整齐,从侧面烘托了艾力泽·布菲(牧羊人)做事仔细、认真、利索,爱干净,生活上也是丝毫不马虎。

2.“艾力泽·布菲在这片荒山野地默默播种了三年,他就这样一直坚持着种树。他大概已经埋下了十万颗种子。不过,这么多橡子中,估计只有两万颗发芽,慢慢长成树苗;这两万颗里面又有接近一半,也许会被野鼠咬坏,或是逃不过干旱的气候而死掉。剩下的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高地上存活,扎根,长成大树。”

……

四、探究发现

(一)理解加点词(原文部分语句呈现,有删改)

(提示:既要结合词语意思,更要结合上下文及思想内涵作答)

1.实在要感谢这位林务官,森林不但得以保全,也确保了这位种树男人的幸福。

问题设计:怎样理解这里的“幸福”?

预设答案:

这里的“幸福”不是指个人或家庭生活美满,而是植树的劳动成果森林得以保全。

(提示:可以屏幕投影原文以及下一句内容——“实在要感谢这位林务官,森林不但得以保全,也确保了这位种树男人的幸福。因为林务官派了三位巡山员。”)

2.一九三五年,艾力泽·布菲已经七十七岁。突然有一天,上面派了不少人来回巡察这片由牧羊人“创造”的森林。这些人异口同声地宣布这是一片“天然林”,同时他们还一致决定,很有必要对这片天然森林采取一点措施_______ ,________。

问题设计:为什么上面派的人会“异口同声”地宣布?请同学们补写可能采取的必要措施,不少于两种。

预设答案:

“异口同声”的意思是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指大家说得都一样。在这里,因为这些人来巡察这个由布菲亲手创造的森林时,惊讶于眼前所见的森林之景完全和“天然林”一样。侧面表现了布菲创造的森林奇迹之伟大。

必要措施:①把林地列入省保护区;②经常委派多个巡查员督察;③不准制炭者砍伐树木;④政府适当拨款用于维护;⑤设置专项经费奖励长期植树造林者。

其他合理措施亦可。

(二)放飞想象:“我来到这片绿洲……”

(先播放“中国之声”播音员卫东朗诵的课文片段,屏幕展示相应的环境对比图,主要突出绿洲环境)

(可以围绕礼赞植树的牧羊人展开,也可以自主发挥)

1.你慕名远道而来旅游,看到一望无际的绿洲,有何感想?

2.村里人幸福地生活着,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说:“……”

3.记者没有找到艾力泽·布菲,认为故事不是真实的,你这样对她说:“……”

(三)回到辩论赛

正方和反方分别解释对“牧羊人”的不同理解。

正方:

本文标题,点明了小说的主要写作内容,又点出了本文的主人公及其身份。同时引发疑问和联想:既然是牧羊人,他为什么要植树?他牧的羊在哪里?他植树的成效又如何呢?这样也巧妙地设置了悬念。

反方:

先解释英文中的“shepherd”(牧羊人)。英文理解“牧羊人”还指向基督教里耶稣的意思。这篇文章中牧羊人艾力泽·布菲三十多年如一日,依靠个人力量坚持植树的行为就像救世基督。作者让·乔诺用“植树的牧羊人”作为标题,饱含了对他的由衷礼赞。

(最后,辩论赛和小组竞赛结果由教师、班委和同学代表一起评价计分。)

五、布置作业

学了本文,我们每个人都深感保护环境责任重大。适逢学校举行植树活动,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语。

【板书设计】

【同行评价暨教后反思】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小说,教学时很容易以经验主义抓住小说三要素展开,这样做肯定可以突出重难点,因为中规中矩,整体教学也不会出现大的误差,但课堂也不会有亮点。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孩子而言,课堂可能更需要“尺水兴波”,需要教者自身有丰厚的学养和课堂驾驭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更多考虑初一孩子的认知特点。本文教学设计将情节梳理、人物形象分析和环境变化的作用分别用表格填写、例题引路和音视频激趣引导的方式呈现,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好胜心和求知欲,形成了轻松愉快而又广泛参与的课堂氛围。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师生互动自然、流畅,显而易见,教学目标更容易达成。

而辩论赛的形式又有小组竞赛加持,在调节课堂气氛上起到了重要作用。经历了这样的学习过程,个人如何摆脱孤独、要激发人类的责任心、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这些原本过于凝重的话题。可以更为直观而感性地让初一的孩子们感受到,也应该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猜你喜欢
牧羊人种树植树
植树
去可可托海,做一个牧羊人
植树真快乐
植树鸟的来信
牧羊人
种树
牧羊人
植树
种树
牧羊人的栅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