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碧潭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河南 南阳 473000)
老年人为髋关节置换术高发群体,加之老年患者机体各系统器官功能减退,易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对手术效果和安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1-2]。髋关节置换术虽可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但该术式易给患者机体造成损伤,导致机体产生大量炎性介质,刺激外周伤害感受器,增加围术期疼痛度和机体不适[3]。且术后疼痛会干扰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故采取有效麻醉镇痛方案,是强化手术效果和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关键。临床镇痛方式较多,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FICB)镇痛操作较简单,能同时阻滞患者股神经、闭孔神经等,具备理想的镇痛作用,同时该镇痛模式为局部给药,不良反应较轻。本研究选取我院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对比术前、术后FICB镇痛的应用价值。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我院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38)与对照组(n=38)。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60~71(61.23±2.26)岁;原发疾病:骨折22例,关节炎16例;ASA分级:I级33例,Ⅱ级5例;体重45~69(54.21±3.21)kg。实验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60~73(61.29±2.29)岁;原发疾病:骨折23例,关节炎15例;ASA分级:I级32例,Ⅱ级6例;体重44~69(54.24±3.26)kg。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纳入标准:满足髋关节置换术适应指征者;单侧病变者;非凝血功能障碍者;未接受颅脑手术、脑神经损伤史者。排除标准: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长期应用镇痛药物;穿刺位置感染;对研究麻醉药物过敏。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身麻醉,开放静脉通道,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血压、脑电图,在1分钟后罩入喉罩,通气,泵住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97)0.1~0.2μg/(kg·min)及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368)4~12mg/(kg·h),且间断推注罗库溴铵进行麻醉维持。
1.2.1 对照组 在术后拔管前进行术侧腹股沟韧带上FICB。仰卧位,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中外三分之一位置标记定位,常规消毒,利用超声探头,探头频率设置为5~10MHz。超声探头朝着肚脐方向旋转,将探头垂直于腹沟股韧带位置,明确腹内斜肌、缝匠肌的结构,对髂筋膜进行分辨。采用平面内技术,22G神经穿刺针穿刺,进针方向为从尾侧至头侧,带针导管和皮肤呈30~45°刺入髂筋膜,从髂筋膜到髂筋膜间隙。液体于髂筋膜、髂腰肌间扩散。回抽无血后,注入20mL0.2%罗哌卡因(Aspen Pharmacare Australia Pty Ltd,批准文号H20140764)。
1.2.2 实验组 术前开始术侧腹股沟韧带上FICB。仰卧位,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中外三分之一位置标记定位,常规消毒,利用超声探头,探头频率设置为5~10MHz。将探头垂直于定位位置,明确腹内斜肌、缝匠肌的结构,对髂筋膜进行分辨。22G神经穿刺针穿刺,进针方向为从尾侧至头侧,从髂筋膜到髂筋膜间隙。回抽无血后,注入20mL0.2%罗哌卡因。
1.3 观察指标(1)认知功能:术前(T0)、术后4h(T1)、术后8h(T2)、术后12h(T3)、术后24h(T4)、术后48h(T5)时,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两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情况,总分为0~30分,≥27分表示患者认知功能正常,分值越高,认知功能越好。(2)术后疼痛情况:T1、T2、T3、T4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状况,分级为0~10分,评分越高,疼痛感越强。(3)统计对比两组瑞芬太尼、丙泊酚及舒芬太尼使用量。(4)记录对比两组呼吸抑制、血压降低、嗜睡等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认知功能T1、T2、T3、T4时实验组认知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认知功能
2.2 术后疼痛情况T1、T2、T3、T4时实验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术后疼痛情况
2.3 麻醉药物用量实验组瑞芬太尼、丙泊酚及舒芬太尼用量较对照组少(P<0.05),见表3。
表3 麻醉药物用量
2.4 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26%与对照组10.53%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4。
表4 并发症发生率n(%)
老年人群易出现髋周肌群退变,伴随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易发生股骨颈脆弱,髋关节置换作为治疗严重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术式,能对患者关节功能开始重建,但术后患者易产生强烈痛感,不便于开展早期康复训练[4-5]。随临床医学技术不断发展,髋关节置换术技术成熟,能更快恢复髋关节功能,避免并发症出现过多。而除了手术创伤导致的疼痛外,还会有因术前骨折导致的疼痛,会降低手术适应力和术后康复锻炼积极性。采用合适的麻醉术式极为重要,FICB属多模式镇痛方式的一种,广泛应用在髋关节置换中,该镇痛方式操作较简单,手术方式多样,具备理想的镇痛效果[6-8]。
本研究对比分析术前与术后FICB镇痛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T1、T2、T3、T4时实验组认知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提示采用术前FICB镇痛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更小。分析原因在于,该麻醉术式在伤害性刺激作用前就采取了镇痛措施,减轻神经系统敏化,并可增强术中和术后镇痛效果[9]。而围术期疼痛极易导致患者存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引发精神错乱、记忆受损等问题,术前麻醉镇痛效果更加理想,也利于保护患者认知功能,预防早期认知功能障碍[10]。本研究数据显示,T1、T2、T3、T4时实验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提示采用术前FICB镇痛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考虑原因在于,FICB镇痛使药物扩散方向从尾端到头端,令股外侧神经从腹股沟韧带之上就能产生阻滞,而术前使用该术式也会产生持续镇痛的作用,增强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成功率,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11]。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瑞芬太尼、丙泊酚及舒芬太尼用量较对照组少(P<0.05),提示采用术前FICB镇痛能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用量。考虑原因可能为,该术前麻醉镇痛会强化手术中麻醉作用,利于维持术中镇痛、镇静及肌松等作用,也会减少患者吸入麻醉药物、术后总麻醉药物等的使用[12]。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26%与对照组10.53%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采用术前FICB镇痛具备麻醉安全性。分析原因在于,术前采用该麻醉术式,能减轻患者术中应激反应,超前镇痛,减少术中麻醉药物剂量,便于患者早期康复、进行功能锻炼,也利于减少患者并发症状况。
综上所述,术前FICB镇痛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可减少麻醉药物用量,预防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并具有良好镇痛效果和安全性。
(校对编辑:姚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