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会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研究
——以江西理工大学会计学专业为例

2022-11-07 20:19刘建胜副教授李露华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商业会计 2022年4期
关键词:会计学文科会计专业

刘建胜(副教授) 李露华(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2019年国家六部委正式启动了“6卓越1拔尖”计划 2.0版,推进大学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新医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其中,新文科建设引起了高校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如何理解新文科的“新”?

自然科学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所起的作用毋庸置疑,人文社会科学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的发展,不仅取决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高校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有“新工科”,也要有“新文科”。那么,新文科建设的“新”是指什么,“新”在哪里?只有搞懂了这个“新”,才谈得上如何建设“新文科”。

一种理解是,新一轮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浪潮使文科要努力进行多学科融汇交叉而形成“新文科”。文科要在学科边界上拓展新知识领域,要与人工智能、大数据、VR技术等结合,实现文理交叉、文医交叉、文工交叉,文科建设要聚焦跨学科融合。这种理解并不完全是“新文科”的真实内涵,强调学科交叉并不是现在才提出的,上世纪80年代的信息论、控制论就是很好的例子,只不过是学科交叉也要紧跟时代潮流,要紧跟当前及未来的科技趋势,并且要做到位。今天强调的跨学科交叉跟过去的学科交叉在广度、深度上有所拓展,进行学科融合毫无疑问仍然属于“新文科”建设的途径之一。

还有一种理解是,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实力和地位显著提升,但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两个百年目标的进程中也面临许多挑战,“新文科”的建设要直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与进步,寻求知识的增量生产,“新文科”要准确把握党和国家新政策、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客观揭示经济运行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和突出矛盾,使文科在促进国家宏观层面、企业微观层面科学决策中发挥更大作用。这种理解完全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跨越,无论从制度、文化、历史,还是从人口、环境、经济、民生等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而且还有许多是西方理论难于解释的,“新文科”建设就应该开辟源自中国经验的观察和分析,应该植根于中华文明,直面当代中国,直面中国的话语权建设。

当然,还有另一种理解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不仅培养有扎实基础、知识交叉、具有创新能力的知识导向的人,更应该培养具有价值取向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职能,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新文科”建设要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新文科”的“新”也包括要把思政教育作为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立德树人方面彰显“新文科”建设的中国文化内涵,既是生产文科新知识,也是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

综上所述,“新文科”的建设要直面中国的巨大成就、直面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以及在此背景下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愿景,直面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文科”有着鲜明的新时代烙印,肩负着新的历史责任。

二、“新文科”背景下会计专业的时代需求是什么?

新技术的发展创新了文科专业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手段,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也向文科发展提出新要求。文科要立足于我国实际,研究、考察、分析中国案例,总结中国经验,传递中国声音。“新文科”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要把价值观教育渗透于“新文科”建设的全方位、全过程。“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经济管理类专业是“新文科”的主力军,会计是经管类的通识专业,也是骨干专业之一。

(一)会计专业亟需与新技术新产业相融合

新文科的特征之一就是依托于新技术将不同文科专业实现教学模式改变,培养目标创新,会计专业在新时代背景下急需与新技术、新产业相融合。近一、二十年的科学快速发展,人类创造了大量新知识、产生新科技、实现技术的新突破,包括5G 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技术等,同时也催生了以“跨界融合”为典型特征的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新业态急需知识复合、学科交叉、实践能力强的新型人才,这就对高校传统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大多数高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虽有不同培养方向的细分,但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相差不大,大多都强调实践能力,仍以财务会计核算为重点,虽已意识到要向管理会计转型,但改革力度、进度缓慢,在培养方案中有少量的智能会计、大数据与会计、财务共享、财务信息应用等交叉融合课程,但由于种种原因效果并不理想,会计专业亟需与新技术相融合,增设相关课程,或者在培养方案中开辟新的专业方向,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需要改革教学模式,比如智慧课堂、线上线下结合课堂等,新技术既创新了文科科研的方法和手段,又为文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两者深度融合是必然趋势。会计专业要基于“融合”理念,形成吻合“新文科”特征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开设文理交叉的基础课程,提供信息技术嵌入型的专业课菜单,谋划个性化的选修课程。

(二)会计专业亟需与新时代相融合

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其他制度无法比拟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坚持“四个自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载体——对人文社会科学保持高度自信。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不少学科中的基本概念都来自西方,在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很多院校的会计核心课程是西方财务会计、西方财务管理、西方经济学等,即便现在虽然不再开设这些名称的课程,但是会计学、财务学的研究对西方学术的依赖性仍然较强。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会计学在国际交流与合作快速发展的体现,但也暴露了我国会计自主研究有些不足。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学界完全可以对我国经济发展经验及其规律广泛展开总结与研究,会计学者们要植根于我们的管理经验和中国本土案例企业进行提炼、分析,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理论体系,要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构建起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系统性特点的会计学科体系、会计学术体系,增加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中的中国元素和中国话语,编写新时代的会计教材体系。在决胜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形势下,会计工作要准确把握党和国家新政策、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客观揭示企业运行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和突出矛盾,使会计在促进企业科学决策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会计专业亟需与国际会计相接轨

在新文科学科交叉、相互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会计专业人才培育在立足本国国情,融合我国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势必要与国际会计相趋同,一方面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另一方面逐步消除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准则间的差异化。事实上,会计国际化是任何国家、任何地区都要面临的共同课题,并且会计国际化实际上是一个各个国家相互协调经济利益的过程,通过会计国际协调过程,可以有效消除各国间的会计差异,降低资本成本,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国际资本市场效率,并且随着如今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推进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渐入人心,与国际会计趋同势在必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建设倡议,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开发项目、国际金融投资项目日益增多,交易双方也需通过增加对对方会计信息和财务报表的可理解性,来增强会计主体间的信任,另外跨国经营与跨国并购等业务也需要更多通晓国际惯例及会计准则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新文科背景下,会计人才的培养教育目标要与国际会计相接轨。新的国际形势下高等教育培养的会计人才要具有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要着力增强规则制定能力、议程设置能力、舆论宣传能力、统筹协调能力,我们的高端会计人才要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要懂国情,要有全球视野,精通外语、通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同际商务规则、精通国际谈判。

(四)会计专业亟需与中国文化相融合

回顾过去,当前处于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建国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新节点;面向未来,当前正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时间节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支撑和内在动力。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丢,要不断传承和发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与现实文化发展有机统一,在传承中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和创造转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多元文化融汇是文科的时代性要求。会计专业亟需与中国文化相融合,要在继承结绳记事和刻契记事的会计基因、武丁甲骨文的会计踪迹、古代官厅会计思想、孔孟会计思想、丝绸之路会计印记等会计文化基础上,积极弹奏改革开放的“会计新曲”、谱写新时代会计文化的新乐章。会计专业建设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大力培养具有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事业精神的会计人才,大力培养遵从“讲信用、守承诺”基本准则的会计人才,大力培养具有客观公正、廉洁自律良好品德的会计人才。

三、江西理工大学会计学一流专业建设的实践

(一)学科专业、师资的总体情况

江西理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地处革命老区——江西省赣州市,是一所以材料、冶金为主要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院校。学校会计学专业(专科层次)创办于1989年,199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2年开始在企业管理硕士点开设财务管理方向,2004年会计学专业获批为江西省品牌专业,2012年招收会计学专业学术型研究生,2015年在江西省首轮专业综合评价中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2017年招收会计硕士(MPAcc),2019年4月获批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并在2020年验收合格,2021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现已形成“本科生、辅修生、研究生并存,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并重”“注重质量、突出行业特色”“职业导向与科研锻炼并举”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格局。现有专业教师3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7人,专业教师中二级教授1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3人。有海外经历教师5人,具有“双师型”实践经历教师11人。

近几年,会计学科教师作为负责人承担的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12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4部,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研究奖12项,立项建设省校质量工程项目5项,省、校教改项目6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0多篇,获教学质量奖、各类先进荣誉的教师比例超过70%。

(二)创建一流本科专业的实践

2019年4月,学校会计学专业获批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并于2020年验收合格,2021年经江西省教育厅审核,申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并获批立项。长期以来,我们紧密结合学校“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服务地方、服务行业”的办学定位,依据“新文科”的专业建设要求,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有色冶金行业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瞩目成绩,为地方理工科院校的会计一流专业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

1.办学定位准确,建设规划明确学校坚持“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服务地方、服务行业”的办学定位,积极服务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钢铁工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科学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为人诚实的高级专门人才。会计学专业立足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会计学专业的近年发展趋势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对2019级以后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较大调整,提出了“专业基础扎实、会计信息应用能力突出、专业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强调理论与实务并重,人才培养由核算会计人才培养向决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转变,突出会计与金融、财务管理分析两大专业特色,重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提高,以适应会计专业发展与用人单位的需要。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我们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明确了具体的培养目标。通过持续建设,努力使我校会计学专业体现江西理工大学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通过改革和创新,不断增强会计学专业的灵活性、适应性,探索出一条服务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钢铁工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课程体系改革、实验实践教学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使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在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道德观与道德实践能力、公民意识与责任、多元化文化素养、国际化素养、广泛兴趣与持续学习动力、就业能力等方面均具有高素质和能力。

2.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建设。在新文科背景下,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及大数据应用要融入到会计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会计学专业学生要有金融创新与跨界适应的视野与能力。为达到这一目标,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要进行调整与优化,要努力做到文科内部互通、文理交叉、跨界整合,要突破原有的“小会计学科”思维,构建新的“大会计学科”视野,在课程设置中,除会计主干核心课外,还开设了信息检索、商务心理学、新媒体技术等。同时,将新技术融入会计课程,适度开设人工智能基础、智能会计、大数据与会计分析、Python财务分析、云计算、金融科技等选修课,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线下教学线上辅导相结合,搭建MOOC平台,构建智慧课堂,激发了学生听课兴趣,提高了授课效果。在2020年疫情严重时期,所有课程均实现了线上教学,重点探索了大学生MOOC、智慧树教学平台、学习通、虚拟仿真教学、线上+线下等教学模式,打造了3门校级精品开放课程,正在努力申报1—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3.国际化办学,增强师生的国际视野。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国际化是落实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迫切要求;国际化是服务国家、区域和行业发展的重要支点;国际化也是“新文科”建设的时代需求。国际化合作办学有利于在专业结构的设置、办学模式、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方法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学院明确提出了“以国际化专业建设为切入点,以国际化师资建设为着力点,以国际化课程建设为突破点,以国际化科学研究为着眼点,以国际化学科建设为归宿点,全方位探索和推进教育国际化”的总体思路,制定了本科生赴国(境)外学习管理暂行办法和本科生国内交流学习管理办法,保障学院国际合作平台建设。目前本专业所在学院开设了中加工商管理班等,并与泰国宋卡王子大学进行学生国际交流。国际化师资建设方面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针。日常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组织有中外教师共同参加的教学研讨,承办了“全球可持续发展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国际论坛、“一带一路”国家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与国外学者组建科研团队,在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上合作发表论文。

4.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把立德树人任务落到实处。学校早在2017年就制定了关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案,会计学专业组织教师集中参加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讨会,积极实施“课程思政”,真正把立德树人任务融入课堂内外,落到实处。截至2021年6月,已有《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税法》《管理会计》《国际贸易》《财务管理》等多门课程获批校级“课程思政”项目立项,各课程任课教师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德育,注重在会计知识讲授中进行爱国主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等方面内容的教育。各课程的教学教研团队,定期集中研讨课程教学中的思政问题,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收集课程的典型思政案例,创新思政内容的渗透方式。把思政内容融入到会计工作和财务监督等教学内容当中,融德育于课程各章节的学习,融德育渗透于课堂内外各环节,融德育于会计职业素养的养成,强化专业教师的立德树人职责,既使学生受到思政的洗礼,又让教师自觉将“教书”和“育人”相结合,“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式相结合,培养新时代有高尚道德情操的经管类高等人才。近几年来,会计系师德师风建设成果喜人,会计系教工党支部在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被评为校级先进党支部,近几年有3人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有10多位教师被学生授予“良师益友”荣誉称号,有1人获“全国优秀教师”。会计专业毕业生专业素质强、思想品质好,广受用人单位好评,“基础扎实,为人诚实,工作踏实”的“三实”品质是用人单位对学校会计毕业生的美好赞誉。

会计专业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一流专业建设还在探索中,一种教育新范式的形成和成熟也需要时间进行积累,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企业与社会之间的通力合作与交流总结,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共同推动会计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一流专业建设的实施与进步。

猜你喜欢
会计学文科会计专业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会计学:天下欲治计乃治
会计学:天下欲治计乃治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会计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分析
求学·文科版201806、07合刊
浅析网络时代会计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