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丹丹 陶红言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把科技发展作为国家战略重点,对科技的投入也越来越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R&D经费投入总量突破2.7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了14.2%,延续了“十三五”以来两位数的增长态势,显示出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愈发重视。
科技型企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工作本身也随着经济发展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展增值型内部审计。增值型内部审计强调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提出增加价值的审计建议,帮助企业降低风险、减少损失,最后达到增加企业价值的终极目标。目前也有不少学者对增值型内部审计进行了研究,但主要停留在“增值型内部审计是什么”的阶段,这种浅层次的理论研讨无法提供更具价值的建议或服务,关键的问题在于“增值型内部审计该怎样做”,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尤其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如何有效快速地应用增值型内部审计非常重要。本文以ZD公司为例,对其隐藏的财务风险进行了判别,并从增值视角出发,提出企业内部审计应对的举措。
ZD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ZD公司”)前身为某电子仪器有限公司,ZD公司主要由北京某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控股,持股占比为31.45%;其次是ZD集团有限公司,股权比例6.27%;上海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股权占比4.23%。原有的主要经营范围集中在传统电子仪器行业。2016年6月30日公司正式变更为ZD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此ZD公司经过了7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涵盖金融、互联网、智能制造三大业务板块的科技型企业,拥有移动互联网流量入口平台、流量经营平台和商业变现渠道等多种经营载体。
(一)子公司管理人员的任用和审查。2019年ZD公司某子公司前负责人王某涉嫌非法融资,在资本界引起不小的震动,但近乎“网红”的王某竟然没有被ZD公司严肃处理,只是调离原子公司继续在ZD公司其他子公司任职,这是否会给公司未来的声誉带来风险?理性分析,这种人员任用具有很大的隐患。ZD公司是上市公司,由于信息不对称,任何一个消息都可能刺激股民敏感的神经,王某的不良背景,容易影响ZD公司的股民,进而影响公司的股价和财务报告;从长远影响来说,会影响子公司和母公司的商誉,商誉损失量化难度大,但是影响却更加深远且难以及时挽回损失,而且这种情况出现以后还可能给ZD公司带来融资方面的困难,进而影响公司的后续发展能力。
(二)ZD公司进军区块链业务,但高投入低回报。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为了顺应时代和科学技术的变化,紧跟发展潮流和趋势,ZD公司于2018年就开始对“比特币”进行投资,于2020年开始正式启动区块链项目。ZD公司财报显示,在投入超过十亿元的资金后,2020年区块链技术直接业务收入仅为36.91万元,这些收益,对于一家流通市值近57亿元并对项目投入巨资的公司来说,成本收益严重不对等。
(三)ZD公司融取大量资金进军网络直播行业。2020年11月9日,ZD公司获得了14亿元非公开发行股票权,根据资金使用预案显示,公司拟使用募集资金的6.49亿元用于智能广告内容生产和场景精准营销平台建设项目,即电商直播项目。但是对于电商直播,目标市场已经存在抖音、淘宝直播、微博等成熟的平台。在行业壁垒业已存在的情况下,ZD公司是否有必要投入大量资金进入此市场,这一经营举措是否会加剧恶化公司现有的经营情况?
(四)ZD公司大量减持应收账款,营业现金流减少,主营获利能力不强。根据ZD公司2020年报显示,在本年度预计亏损25亿元到30亿元,其中包括6.29亿元应收账款的减持。经营活动的现金流一直在减少,应收账款大量减持,说明公司资金的回流速度很慢,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ZD公司对于顾客的议价能力很弱,核心竞争力不强。
(五)ZD公司持有股份的管理人员大量减持股份。根据上市公司的披露报告来看,ZD公司高层和控股人于2021年1月4日在股票涨停后分别减持246 196股和16 503 641股,高管减持超过55%的股票,这种在股票价格涨停时出现内部人员的减持是否预示着公司经营状况不良以及公司经营中存在着风险的情况?内部人员突然大量的股票减持是不是对公司后续盈利能力没有信心?是否会削弱投资者信心?
从以上分析看,ZD公司蕴藏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内部审计部门应从风险防范和价值增值视角出发,加强内部业务、经营管理,提高内部审计力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决策辅助职能。
(一)提升增值型内部审计绩效考核情况。ZD公司在收购子公司之后,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对相关管理层及员工从业背景进行调查等,尤其是可能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的职位。同时为了提高内部审计员工积极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目标,ZD公司应设计内部审计绩效考核办法,内部审计部门将当月工作成果上报给经营管理中心,年末部门和个人根据当年的工作成果情况,填报绩效考核完成情况,经过自评、部门领导、总经理的评价后,作为部门职员升职、加薪、年终奖发放的参考依据。不仅仅是审计人员的考核,还要考虑其他部门人员的配合,并将其纳入考核内容,有效消除内部员工对内部审计的抵触和抗拒。
(二)要加强内审人员知识储备从而起到增值效果。ZD公司选择加大对区块链的投资,虽然和ZD公司进一步打造技术驱动型的互联网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但是结合其2020年披露的财务报表来说,这个项目回报与公司预期相差甚远,ZD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对此投资行为是否提出建议?这就需要内部审计做出精确的市场调查后再做出类似的投资行为。对于电商直播项目,公司是否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查和行业分析,大量融资进军几乎成熟的领域是否会给公司带来财务风险和其他审计风险,这些都需要内部审计人员给管理层提供详尽的分析,以便确保公司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运作,不偏离目标和愿景。
区别于传统的内部审计措施,在新的内部审计模式下内部审计人员除了掌握基础的财务知识,还要有与行业相对应的知识,以及对政策法规的敏感性,这样才能够为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建议,甚至增值性的咨询服务,对管理决策起到正面影响,避免公司陷入巨大的财务危机。企业应加强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相关培训,使其能够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培养复合、全面型审计专业人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需要综合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操作规范、业务标准,同时根据业务需求,定期组织培训、知识学习,实时跟进业务变化,对审计业务的深刻理解对内审工作有着重要积极的影响。内部审计人员还应提升沟通技巧,以便能够顺利挖掘审计线索,高效收集审计证据。
(三)增值型内部审计参与公司治理与管理。2021年ZD公司股东和高层的大量减持股票,这些现象引起社会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最为显著的影响就是ZD公司的股票股价大幅下跌。股价作为考察公司经营状况和价值最直接的“晴雨表”,股价的下跌和内部人员的减持是否有利于公司的发展?是否增加公司以后的融资困难?这些后果都比较难量化,但势必会对公司产生重大不良影响。这种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内部审计部门应该事前及时了解,如果能够及时解决就应第一时间给出解决方案,如果事件重大公开后可能会给公司带来社会舆论或者公众的压力,那么内部审计人员应该事前出具风险管控方案,在管理层制定决策计划中给予相应的信息数据以做出更有利于公司的决策,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实现发展目标,而且还可以避免“一股独大”。
(四)加强增值型内部审计资源配置,监督提升各部门的效率和效益。公司毛利率过低和应收账款大量减值表明公司竞争力不足,同时为了减少ZD公司的重大风险,内部审计人员应该积极实施各种审计程序,利用函证核实减值应收账款的存在;在收入上升的情况下毛利率却持续下滑,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关注各种成本核算的正误和业务的真实性,避免公司为了降低税费而增加成本。
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向管理层提议制定技术奖励机制,促进科技部门加大研发力度、提高效率,合理配置公司资源,实现公司收入增长、提高公司地位、提升公司的议价能力。ZD公司作为一家拥有众多子公司和数十家投资公司的集团企业,其内部审计信息化应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发展,开发能应用于各业务系统的审计模块,各业务系统的数据接口对审计开放,这样内部审计部门就能快速了解到每个子公司、每个项目的各种信息。从ZD公司近几年净利润和毛利率的变化可以看出,ZD公司的审计信息化建设难以应对公司巨大的信息量,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不能满足企业经营和战略发展的要求。企业应当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结合自身发展情况,以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成功案例为参考,积极探索内部审计自动化、智能化路径,用数字化方式高效准确地确定内部审计范围、重点,估算审计进度、工作量,科学调配审计资源,使远程审计和现场审计相结合。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内审部门要考虑审计工作的综合成本,以风险为导向,分析重要财务指标变化的原因,并且监督重要部门改进技术、提高效益,实现盈利目标。
(五)建立企业内控体系,动态评估企业面临的风险。在内部控制的设计中如果能够有效地加入增值的概念,那么内部审计也会相应地产生增值效果。例如ZD公司在进行日常单位组织架构设置时应充分考虑内控管理体系与企业组织架构的构建融合,使得内控管理能够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发挥作用,减少通过事后审计来改善企业的工作流程,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变化,内部审计应以公司经营为主,以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为最终目标。
要打破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结合科技企业的生产和研发特点,创建具有企业特色的事前和事中控制,同时给予相关部门和员工足够的认可度,定期识别和分析业务流程和质量中存在的风险,分析当前业务动态和内控制度的程度,及时调整内控节点,从而达到动态经营管理和控制的目的,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在这种模式下紧跟时代及行业变化,使公司能通过事前预防和事中调整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提高效率,能够有效利用各种信息实时为企业带来价值增量。另外,在内部审计制度基础上,企业审计部门应结合审计对象特点,确定合适的审计评价重点,制定出适用于不同审计对象的指标体系,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相结合、总项评价和分项评价相结合。
(六)强化审计结果应用,重视后续整改。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其内部审计工作不仅要出具审计报告,避免审计流于形式,而且要将相应的监督、整改等方面放到全局视角开展综合性整改。在内部审计报告中,内审部门需与其他部门进行积极沟通,需明确具体事项的负责人、责任人,并且要在内审报告中将具体问题落实到相应人员上,做到“责任到人”。另外,内审部门需要与其他部门充分沟通,构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方案的拟定需要结合具体问题的实际情况、管理要求,必要时可利用专家意见,有效设置问题整改的时间节点。在整改过程中,内审部门需要进行实时监督,避免出现盲目整改,单纯为了整改而整改的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