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静
(灯塔市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辽宁 灯塔 111300)
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蔬菜在灯塔市已有20余年,近几年,温室蔬菜的发展很快,栽培品种也逐步多样化。但由于连年种植、施用化肥过量等原因,导致大棚的土壤结构受到破坏,土壤肥力逐渐下降,从而在种植中出现各种问题,影响作物的产量及品质,降低温室的经济效益。消除温室连作障碍,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增加土壤有机质,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提升作物品质,提高经济效益,成为广大种植户必须重视的问题。
土壤的盐渍化、板结等连作障碍与连作年限、化肥使用量、土壤水溶性盐分含量等正相关,连作时间越长,土壤有害微生物数量越多,有益微生物菌群种类与数量越少。由于温室长期重茬连作,导致土壤环境恶化,土壤质量连年下降,泛红、泛白、盐渍化问题突出,病虫害发生种类多、频次高,特别是土传病害发生危害重,例如,西葫芦茎基腐病、死棵、烂蔓子;西红柿青枯病、根腐病、早衰死棵;辣椒根腐病、疫病等病害,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经济效益。
蔬菜品种多,生长快,复种指数高,合理安排轮作,可加快土壤恢复,提高土壤肥力,减轻病虫害的发生,是农业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实际生产中应按以下原则安排种植:
根据作物对肥料需求特点:如白菜、莴苣、菠菜等叶菜类蔬菜属喜氮作物,瓜类、番茄、辣椒等果菜类作物属喜磷肥作物,马铃薯、萝卜等根茎类蔬菜属喜钾肥作物,不同需肥特点的蔬菜作物进行轮作,可以充分提高土壤营养元素利用率。
根据作物根系特点:将深根系的茄果类、豆类、瓜类与浅根系的葱蒜类、白菜类蔬菜进行轮作,能够很好地利用各个土层中的营养元素。
根据不同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病虫害感染的不同及环境习惯的状况不同,都可以进行农作物轮作。不同品种的作物轮作,可以改变病虫害适宜的生存环境条件,减轻病虫害的发生,轮作可以较好地控制土传病害。
根据不同土壤条件安排轮作:豆类蔬菜作物有固氮作用,能够提高土壤肥力,生产中可以安排上茬种植芸豆、豇豆,下茬种植白菜、茼蒿、油麦菜等喜氮较多的作物,然后再种植葱蒜类和根菜类作物,有利于保持和改善土壤结构。
该技术通过秸秆腐熟及高温闷棚的过程,可有效杀死棚室内及土壤中的病原菌,在高温闷棚处理后,再补充对土壤有益的功能性微生物,吸收利用土壤中残留的氮素,对连作障碍有明显防治效果,同时可降低土壤盐分、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菌群、改变土壤酸碱度和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
清棚:在上茬蔬菜作物收获后,要将棚室内的病叶病果全部清除出去,清除作物残体,铲除杂草,运出棚室外,以减少棚室内的有害菌核和虫卵等。将地里残留的地膜清除干净,棚内浇入适量清水,保持土壤潮湿,以防旋耕时尘土飞扬,之后将滴灌等设备收起放入库房。
施撒秸秆和有机肥:将玉米或水稻秸秆切成3~10厘米的小段,并与秸秆腐熟剂混合拌匀,每亩用量1000~2000公斤,均匀地施撒在棚室内;将腐熟的鸡粪(不能含有火碱)、牛粪、猪粪等农家肥均匀施撒在秸秆上,每亩用量5~8立方米。秸秆与农家肥施撒没有先后顺序。如上茬作物患有比较严重的土传病害,需要撒施棉隆或石灰氮等药物,药物剂量按照说明使用。
旋耕:撒施秸秆及有机肥料后,使用拖拉机对土壤进行耕旋深翻,深度为25~35厘米,可旋耕1~2次,使物料与土壤充分混均,并耙平地面。
闷棚:利用6~8月作物休棚期的高温天气,对土壤进行闷棚消毒。先上水,大水漫灌至棚室内土壤地表见水,然后覆膜闷棚。采用塑料薄膜或地膜覆盖棚室内地面,要保持覆膜的密封性,并封闭棚室。覆膜高温闷棚要保持25天左右,闷棚期间需要有晴热天气15天左右,其间要避免雨水进入温室内。
晾棚:在下茬蔬菜移栽前1周左右,打开棚膜通风放气,掀开地膜,开始晾棚。等到棚内地面湿度适宜后,开始整地作垄,开始准备移栽下茬蔬菜作物。
添加应用微生物菌剂:结合晾棚,在棚室土壤中添加有效的微生物菌肥或有益微生物菌剂,以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含量,给土壤创造一个优良的、益于作物生长的环境。在环境温度15℃以上、土壤湿度适宜的条件下施用,采用喷施或滴灌的方式随上水一起施用,用量按说明使用,一般用量为达到菌剂标准的产品每亩施入10公斤以上。
要根据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及作物的喜肥特性,合理施用化学肥料,增施有机肥料。粪肥要经过彻底发酵腐熟后施用,避免施用生粪。功能性肥料是指能满足不同作物的生理或营养需求,达到某种功能效果的肥料。如生物有机肥、生物碳基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有机类水溶性肥料等,可以疏松土壤、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肥料利用率、生根壮苗、消灭有害病菌、改善作物品质。以条施、穴施或者沟施为主(具体用量视土壤障碍状况而定),避开酸碱性强的化肥或者其他化工产品,避免大水灌溉影响肥料效果。
土壤改良剂,又称土壤调理剂,是指可以改善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状,促进作物养分吸收,而本身不提供植物养分的一种物料。土壤改良剂的原理,是指能粘结很多小的土壤颗粒形成大的颗粒,它能降低土壤水分蒸发或过度蒸腾节约灌溉水,促进植物健康生长。土壤改良剂可有效提高土壤墒情,增加耕层地温,使作物提早成熟2~7天,土壤湿度增加5%左右,同时还能改良土壤结构,协调土壤、水、肥、气、热及生物之间的关系,防止水土流失,增强渠道防渗能力,抑制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调理剂与有机肥料及其他肥料配合使用效果较好,可采用撒施、沟施和穴施,具体根据土壤障碍状况和不同作物酌情确定。使用时,注意放置在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防止受潮和雨水进入影响使用效果,调理剂建议与含铵态氮的肥料分别应用。
微生物制剂在农业应用上通称为活菌制剂,是利用正常的微生物或促进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制成的活性微生物制剂。在农业上主要作用是防止“三元素”流失,也就是固定氮元素,释放磷元素、钾元素,有利于作物对土壤中及所施用的肥料的吸收和利用,同时利用微生物菌群对土壤进行改良,提高根系的生长环境,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增强作物品质,从而解决连作障碍带来的各种问题。此类肥料必须符合国家微生物肥料得标准,有效活菌数≥2.0亿/克,保质期为6个月,同时按照说明进行保存,避免活菌群失去生命。施用方法:基施(和其他肥料充分混合拌匀后一起撒入地里),犁田耕耙,然后开始播种或进行移栽,每亩用量2~4公斤;沟施或穴施,均匀施入沟或穴内(可以和少量有机肥混合),移栽或播种,每亩用量2~4公斤;蘸根,稀释50倍液,先把苗根浸泡在药液中至少30分钟,然后开始移栽;灌根,在重茬病害发病初期,用此类肥料80~100倍液灌根,严重地块可用50倍液灌根。
在冬季或春季种植以后,大棚内土壤的盐已经大量积累,可以通过降雨和科学灌溉来中和土壤中的盐分。在蔬菜成熟收获以后,取出土壤里面的薄膜,将土壤深翻起垄,让雨水(或灌溉水)渗透土壤,并挖好排水沟,让土壤中的盐分可以跟着雨水(或灌溉水)冲走,每次灌溉的时候要保证水量充足,否则是起不到好的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