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凤城市科学合理利用秸秆、减少焚烧污染的建议

2022-11-07 14:20佟圣胤
新农业 2022年19期
关键词:收贮凤城市秸秆

佟圣胤

(凤城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凤城 118100)

秸秆焚烧不仅浪费资源,引发山火,更为重要的是造成大气污染,影响人民身心健康。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增强,各级政府对环境污染管制力度加大,禁止秸秆焚烧已成为各级政府春季严格管控工作重点。但由于秸秆产量大,科学利用率低,成本高,覆盖面广,秸秆禁烧现象一直难以根除,堵疏不平衡,矛盾日渐突出。探索科学合理利用秸秆是当前各级政府面临新课题和新任务。

1 凤城市秸秆资源生产和利用情况

1.1 凤城市秸秆资源生产情况

凤城市秸秆资源主要有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和其他作物产生的秸秆。2020年统计数据秸秆产生总面积为78.56万亩,实收秸秆总量为25.23万吨。其中玉米面积70.4万亩,秸秆产量为22.28万吨;水稻面积3.79万亩,秸秆产量1.42万吨;豆类其他作物4.37万亩,秸秆产量1.54万吨。

1.2 凤城市秸秆综合利用情况

近年来,凤城市重点围绕“四化”利用技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率。每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左右。具体利用情况如下。

秸秆饲料化:凤城市年畜牧养殖育肥牛约1.9万头,绒山羊14万头,奶牛0.2万头,年用于畜牧业养殖饲料共消耗秸秆9.16万吨,生产面积约28.8万亩,占秸秆总量的36.7%。

秸秆肥料化:主要目的变秆为肥,培肥地力。采取方式主要有秸秆还田,与畜禽粪污混合生产有机肥和农家肥。秸秆还田主要针对机械收获地块,包括秸秆就地翻耙还田和地表覆盖还田两种方式。凤城市现有机械收获地块30余万亩,多年来,采用秸秆翻耙还田后,负面影响日渐突出,春季出现跑墒死苗现象,主要原因是凤城市耕层浅、冬季地温低、时间长,还田后秸秆不能完全腐烂。跑墒缺苗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导致就地翻耙还田面积逐年减少,面积已由最初的30万亩减少到2019年的15万~20万亩,占秸秆产量的18.7%~25%。其余15万亩机收地块秸秆除机械捡拾打包外,一部分地块因离田成本高,被农户偷燃,这也是秸秆焚烧重点区域。今年针对该地块凤城市试点推广玉米免耕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粉碎秸秆采取地表垄沟覆盖,经夏季高温高湿腐烂还田培肥地力,效果较好,今年共推广玉米免耕保护性耕作2万亩,占秸秆生产总量的2.5%。与畜禽粪污混合生产有机肥农家肥,一是畜禽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生产有机肥。凤城市现有机肥生产企业3家,现年可消耗秸秆约1.5万吨,约4.7万亩,占凤城市秸秆总量的6%。二是设施保护地内采取秸秆与粪肥堆沤生产农家肥,提升地力。凤城市有温室面积1.2万亩,冷棚1.65万亩。年消耗秸秆量为3.87万亩,占秸秆产生量4.8%。

秸秆燃料化:主要进行燃料制造。凤城市现有6家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企业,由于工艺复杂,产品含糠高,燃烧易结焦,市场需求量少,受政策补贴影响生产量起伏较大,2018年凤城市利用约4.8万亩,占秸秆产量的5.6%。

秸秆基料化:主要作为草腐菌食用菌基料。现用于生产平菇和金针菇等,年用量为2万吨,约6.1万亩,占秸秆总量的8%。

其他利用:如生产草帘、中药材、经济作物地表覆盖物应用秸秆等,约1万亩,占秸秆总量的1.2%。

凤城市秸秆综合利用率总体较好,但受耕地条件、自然气候、产业发展等因素影响,各镇区各地块利用情况不均衡。其中凤中南好于凤北,平整地连片地好于山坡地零散地块,保护地食用菌畜牧产业发展好的镇区村组秸秆综合利用率好于较差镇区地块。

2 造成凤城市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原因

2.1 秸秆生产量大,覆盖面广

凤城市总耕地面积114.2万亩,产生秸秆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达80.2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0%,年产秸秆24.9932万吨,与粮食产量25万吨总体持平。秸秆生产区域几乎覆盖全市所有村组、道路、河套等各个区域。

2.2 秸秆利用途径少,部分技术措施受客观环境因素制约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当前各地秸秆消耗主要途径有畜牧业养殖过腹成肥、畜禽养殖粪污处理、秸秆还田3项措施,凤城市畜禽养殖消耗秸秆是主要途径,年消耗量占总量的37.6%,但由于养殖数量难以大的突破,消耗量难以提升。秸秆还田技术虽是主要途径,但由于凤城市地处山区,地块狭窄,耕层浅,农机机械化程度不高,秸秆还田后出现春季吊苗死苗现象严重,影响产量,难以推广。其他技术措施如制作秸秆燃烧颗粒制造含糠量高,燃烧容易结焦;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应用挖沟掩埋需大量人工物力;寒地秸秆造肥技术应用需大量水源和农机设备应用,虽然技术成熟但受自然条件限制,难以大面积推广。其他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应用也大都因条件所限,消耗量有限,只能作为辅助措施。

2.3 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不高,阻碍秸秆综合利用和增加焚烧监管难度

凤城市人多地少零散,集约化程度不高,全市100亩以上种植大户约为534户,面积约6.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1%,90%以上耕地在散户手中。玉米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一是不利于机械化作业,规模化收贮。二是影响农业机械化普及推广,农业机械化率低,增加成本限制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措施推广应用。三是散户分散也为焚烧监管增加难度。

2.4 秸秆综合利用成本高、效益低

农村劳动力少,老龄化严重,人工成本高: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老龄化严重,现农村务农人员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其中60~70岁以上占70%以上,50~60岁占20%,70岁以上占10%,各年龄阶层妇女占70%,北部农业产业发展较弱镇区尤其突出。劳动力短缺助推劳动成本增加,现农村临时工工时费在120~150元,秸秆离田人工收获地块达60元/亩,机收地块达120元/亩以上,作为玉米生产利润在160~200元/亩的情况下,离田成本投入,农民很难接受。

耕地自然条件差,增加利用成本:凤城市地貌属山地丘陵,平地连片地块少,山坡地块占耕地总面积的30%以上,尤其北部镇区耕地大都散在山间河道两侧,地块狭小,交通不便。这些地块离田大都需要人工完成,农村劳动力短缺,用工成本高,影响秸秆综合利用。

秸秆综合利用效益低,农户企业积极性不高:目前凤城市秸秆综合利用除畜牧养殖饲料硬性消耗外,其他途径为辅助消耗,由于生产成本高,农户企业积极性不高。据统计,规模企业秸秆肥料化生产有机肥成本约为410元,销售成本为400~450元/吨;固体燃料颗粒生产成本为610元/吨,销售价为700~800元/吨,而且有价无市,饲料打包成本为400余元,销售为460元/吨。

2.5 秸秆收贮体系未建成

目前凤城市秸秆收贮体系尚未建成,除凤城市盛翔农机有限公司、春晓农机合作社、中沃有机肥生产有限公司、耕垦希望养殖场等9家企业参与秸秆收贮利用外,无大型规模企业参与秸秆收贮工作。且收贮范围仅限企业周围,收贮覆盖面窄,数量有限。

2.6 无政策和配套资金扶持

由于收贮利用成本高,产品利润低,农户和企业积极性不高,加之没有政策资金扶持导致企业积极性不高,秸秆利用率低,秸秆焚烧屡禁不止。

3 建议

3.1 多渠道,多方面探索秸秆利用新途径

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减少秸秆生产量,增加饲料消耗量。一是压粮扩经,发展蓝莓、草莓、软枣子、果树中药材、蔬菜及设施农业种植面积。二是推广畜牧业发展,加大青食玉米青贮玉米种植面积,提高黄贮饲料用量。加速土地流转,大力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粮食生产,变“分”为“统”,加速收贮体系建设,促进秸秆收贮规模化。探索秸秆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在加大原有秸秆四化技术推广应用的同时,重点抓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探索,制定出符合凤城市地形地貌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提高机收地块秸秆利用率。

3.2 加大农业机械化普及率,研发和引进与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相配套的农机具

秸秆焚烧现象难以杜绝,根本原因是利用成本高,而农业机械化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大农业机械化普及率,研发和引进适合凤城市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相配套的农机具如饲料打包机、秸秆捡拾机、开沟机、免耕机等,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应用。

3.3 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加速秸秆收贮体系建立

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秸秆收贮,通过开展收贮补贴,贴息贷款等政策扶持,提高企业收贮积极性,加速凤城市秸秆收贮体系建成。

3.4 因地因时合理划定焚烧区

由于在交通不便、零散地块,秸秆离田成本高的地块,划定焚烧区。选择弱风天气,在有安全保障前提下,集中时间统一焚烧。

猜你喜欢
收贮凤城市秸秆
运城市全株玉米青贮饲料技术推广现状及发展建议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加强废弃放射源收贮,做好剂量防护与控制,确保辐射环境安全
跳绳
苏北地区秸秆收贮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与对策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
大连:青黄贮收贮专项行动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