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微 张家铭 白海军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随着历年冬奥会的举办,冰雪运动逐步被各个国家重视,目前我们对冰雪文化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在当前坐拥丰富冰雪资源的黑龙江,已经初建规模的大型冰雪文化运动。发展之余也不难发现对标世界格局来看,黑龙江省的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还存在不少的运行弊端,需要加大力度调整优化向更高标准发展,使冰雪体育文化发挥更大效益。
冰雪体育项目作为世界人民所钟爱的体育运动,发展至今文化底蕴源远流长。最初的滑雪不能被称之为运动,它只是人类的一种活动,国内外的起源历史也不尽相同。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中国冰雪运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1953年就举办了蔚为壮观的全国首届冰上运动会。随着国力的逐渐强盛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在冰雪运动竞技上取得的成绩明显提升,现代冰雪运动的发展呈现出内生与外生兼容并蓄的趋势。中国近代冰雪文化虽有些许记载,但实际内容寥寥无几,几乎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发生改变,沉寂多年的滑雪运动又悄然兴起,滑雪文化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而近些年来由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大力宣传,滑雪运动得到迅猛发展,我国的人口基数和社会经济实力的逐年上涨,滑雪运动的发展会欣欣向荣。
黑龙江省位于祖国最北边,凭借其天然的自然地理优势。在此次冬奥会上不仅为祖国培养了不少优秀体育健将,而且面向世界为祖国发展提供大量优质冰雪资源。冰雪体育文化产业是一个开放、国际综合产业。通过发展冰雪体育旅游、冰雪体育产业竞争力的表现,可以吸引大量的外国游客和运动员享受黑龙江省冰雪体育和冰雪运动。在当前黑龙江的冰雪发展时代中,外国运动员和游客参加各种文化、体育交流,让他们在黑龙江省消费,希望黑龙江省丰富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地域文化,国家有效的推广,让更多的外国人喜欢黑龙江,希望赢得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发展;黑龙江冰雪体育世界将吸引国际投资者投资于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文化产业,有效地增加外汇收入,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全世界的人都喜欢中国。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来中国旅行,这促进了中国旅游的快速发展和旅游外汇收入增长。近年来,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外汇收入显著增加。黑龙江省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已形成国际旅游节、齐齐哈尔、佳木斯三江关东大文化节的漠河极光,大庆的寒地温泉冰雪旅游城市品牌等。冰雪体育文化产业创新和发展,大力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冰雪旅游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三大资源之一,冰雪旅游则是以冰雪、气候及旅游资源为依托,体验冰雪文化内涵的所有旅游活动形式的总称,具有大众性、体验性、休闲性、消费高、停留时间长等特点。疫情的反复无常使得冰雪旅游的恢复步履艰难。新冠肺炎疫情也使民众参与冰雪运动受限,据调查结果显示,2019-2020年冬季,50.6%曾经参加过冰雪运动的人“完全取消”了相关运动计划。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以东北地区为首东北地区为主的特色冰雪旅游。冰雪旅游属于典型的资源导向型旅游目的地,开发且规模大,对远距离的国内外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并将继续我国冰雪旅游发展速度。举例说,本届冰雪大世界把哈尔滨冰雪文化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结合,以冰雪还原俄罗斯、法国、瑞士、挪威、意大利等曾举办过冬奥会的国家的经典建筑元素,用冰雪讲述冬奥故事,打造集观赏、游乐、传播冬奥知识于一身的冬奥主题冰雪乐园。除了“奥运范儿”,一些科技手段的应用也给游客带来冰雪新体验。世纪之钟、互动冰鼓、3D 感应冰面等富有科技感的互动冰雪景观,以声音、体感等方式控制色彩变化,受到游客青睐。世纪之钟采用了声光电系统,撞钟祈福时,四周的冰柱也会随之改变。本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冬奥之光 闪耀世界”为主题,园区面积达82万平方米,景观建设面积40万平方米,总用冰雪量23万立方米。创造了数千个就业岗位,2000多名工人昼夜建设打磨,建造了65 组冰雪景观,单体景观数量超百个。然而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导致黑龙江省冰雪经济雪崩式下滑,据中国经济网报道,参与室外滑雪等冰雪旅游的人次下降近50%,冰雪行业从业人员大量失业,行业收入只有往年同期的30%,相关服务行业损失惨重,室内冰雪行业也受到极大冲击。而避免聚集的疫情防控要求,则对冰雪体育产业产生颠覆性改变,特别是随着90-00 后青年为代表的冰雪消费群体的理念差异化,习惯个性化与多功能转变,需要加快发展冰雪产业新业态。究其原因,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黑龙江省冰雪产业发展中还没有形成健全完善的实现机制,导致疫情之下黑龙江省冰雪产业发展困难,冰雪经济弱化。
黑龙江作为我国冰雪体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曾圆满顺利举办了世界大学生冬季运会以及亚冬会,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受到了国内外冰雪项目相关单位的一致好评,对推动国内冰雪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后续深化冰雪项目作出了杰出历史贡献。东北冰雪旅游区块之间项目同质化严重、相互之间竞争明显而协同不足等问题日益显露,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尤为明显。黑龙江的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发展也较为落后,产业内涵竞争力不强。但凭借黑龙江独特天然的地理优势,作为举国冰雪旅游业的龙头地位依然不可撼动。面对存在的问题,如何把握住机会直面挑战成为了黑龙江冰雪产业链发展的核心。在这种关键节点上黑龙江省的冰雪旅游人数仍然不高,举例来说在第十六届黑龙江国际滑雪节在开幕时竟鲜少有人知道,同期游客相较日常相比减少了30%左右,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即黑龙江本土的冰雪项目特色品牌不够多,缺少社会知名度,影响力不够显著。对此若想要扩大市场范围就要花费心思在宣传上扩大冰雪企业的号召力,让更黑龙江的冰雪特色文化想更多人的展示。除了宣传,打造品牌效益也可以通过培养此方面的优秀体育明星作为吸引游客,吸引冰雪爱好者的一项利器。通过明星球员与精良比赛项目的加持,既能够展现地方优秀的冬季项目运动水平,又能够提高全民冰雪健身的普及程度。同时也呼吁政府方面在政治决策上,更加倾向冰雪运动的发展加大经济投入完善设施建造,为了长远利益考虑在市场价值上充分维护冰雪项目的品牌管理,发挥自身的优势联合社会企业,促进品牌价值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也不难观察到省内对冰雪文化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致使本土体育特色得到成分认可,一定程度上阻塞了冰雪体育项目的发展。加强冰雪文化建设绝非是说说而已,其能产生的效益也是不可估量的。进行冰雪教育可以从学生抓起,让中小学生在节假日免费入馆体验冰雪运动的快乐,通过自身实践在体味冰雪运动其中的乐趣,培养青少年对自然运动的热爱。进一步再扩大范围,可以组织同类青少年冰雪项目的比赛来加强冰雪项目对全民范围内的影响力,激发青少年乐趣体验,也能够为日后培养相关人才埋下伏笔。同时,对表现好的参赛人员进行着重培养,也可以为国家冰雪事业发展输出优质人才。
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快速进步。人们的消费意识、精神追求都在不断提高,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层次也相应拔高,已然从“看景、拍照、歇脚、睡觉”的简单游览升华到深入体验的阶段。因此,融入了文化底蕴的冰雪旅游作为新型旅游选择标的之一,不仅拓展旅游项目可选范围,更可以满足不同喜好的旅游需求。因此,旅游客群会不断增大,未来机遇无限。近来,冰雪产业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
文化和冰雪旅游产业的深入融合发展,不仅可以为游客构建出更高层次、更有魅力、更有吸引力的文旅产品,还能延伸覆盖更多的旅游景点和旅游项目当中,延伸产业链条,对于开拓旅游市场、扩大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增加产业经济效益也有着极大作用。目前国内冰雪旅游已有产业化特征,滑雪、登山、徒步、自驾、美食等多种旅游产品都有一定发展,但整体尚未形成体系。为了旅游业的敏感性,首先要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当前防疫控制的时间紧迫,防疫和控制标准要提高,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积极落实党和政府提出了工作事项,尽可能多的购买、使用和防疫的专业设备,培训人员相关预防知识,根据专业建议,加强日常的清洁和卫生。提高温度监测和其他公共卫生应急反应能力。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冰雪旅游消费的门票,食品、住房、交通、住宿、餐饮界的刚性需求的影响因素,如消费仍在等待开发和发展。滑雪胜地,如利润的主要来源,是滑雪和设施,设备,设备租赁,并解释了如何滑雪设备维护和直接的经济效益。滑雪胜地接待的游客,旅游消费是滑雪胜地有限的服务票证,但滑雪胜地滑雪设备相关的设备、服装、交通、信息产业、和其他没有发现消费潜力,但滑雪产业重要的利润来源。从“政策支持—基础建设—人才培养—项目开发—装备生产—营销渠道—游客认知”各环节的连接并不通畅。产业化发展需要在各环节培养标杆,实现先进带动后进,逐步精细化发展,最终形成现代产业体系。
现如今世界文化格局发展越来越多元化,作为国家的明信片,文化象征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代表着国家发展的文化底蕴。而冰雪体育作为一种独特的魅力文化更应该坚持文化自信,宣扬华夏文明,融入中国特色创新发展,吸引更多目光聚焦中国冰雪文化发展,突破产业链发展节点壁垒。冰雪文化是基础,要系统梳理我国冰雪文化资源的价值,挖掘、保护、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冰雪文化和丰富的冰雪文化运动内涵。同时,要加强对我国区域文化历史资源的开发。随着中国的发展,冰雪运动产品的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文化为牵引,冰雪运动与旅游、休闲、科技、制造、健康构成整个文化产业链,促进冰雪运动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为冰雪运动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世界冰雪运动的历史将以北京冬奥会作为分界线。绽放冰雪文化之花,展现中国文化之美,北京冬奥会一定能办出特色、办出精彩、办出独一无二,在冰雪运动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看齐北京冬奥会不仅呈现出传统文化的厚重感,还彰显出创新理念的时代感。在被称为“冰丝带”的国家速滑馆中,“编织”巨大的索网结构不依赖进口钢材,体现“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代替氟利昂制冷,折射“绿色办奥”理念;场馆在奥运会后将被打造为城市文体综合体,实现群众健身、文化休闲、社会公益等多种功能。北京冬奥会不只是一次体育盛会,也必将成为传递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等理念的文化盛会。由此观之,无论是体育设施的建造,还是文化的传输,冬奥会都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相对而言在东北,我们的精神文化是豪迈直接,我们可以展开特色的优秀的东北文化输出,形成特色冰雪运动体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冰雪运动,体验。体育是一种产业,也是一种文化。除了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也是向中国人传递奥运精神、普及冰雪文化的契机。时下,放眼全国各地,冬奥主题冰雕、旱地冰雪项目、歌曲电影等文艺作品,让冰雪氛围愈发浓厚,让冰雪文化深入人心。从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到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北京冬奥会的筹办,推动冰雪运动成为更多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国冰雪运动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更好的向世界推广华夏文明会增强了信心和底气。实践证明,为冰雪文化打上中国烙印,还需瞄准群众基础,展现传统特色,做到因地制宜。中华民族参与冰雪运动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相比世界冰雪强国,我国冰雪运动群众基础相对薄弱。面向未来,发展冰雪运动需要良好的群众基础。各地不妨通过开发特色冰雪文旅产品、推广“冰蹴球”“冰龙舟”等传统冰雪项目,降低冰雪运动参与门槛,激发冬奥会的“长尾效应”,让冰雪运动拥有更多受众。
随着当前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这对黑龙江冰雪体育文化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了解现存问题优化解决发展产业链节点屏障,可以创新角度调整发展思路适应发展政策,打造黑龙江特色冰雪体育文化运动宣扬国家特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