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娜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郭必山
成都大学
当前,随着全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更加深入,高职学生职业教育制度化日趋完善、更加科学化。各个职业院校都认识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体育教育改革中的优秀作用,并以此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的体育教育内容,提高体育教育质量。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具有娱乐性、大众性和民族性,而且符合体育教育改革的一般要求。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职业教育的体育教学中,可以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整体地位,全面提高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质量。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合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中,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各个领域。《意见》的提出要求教育领域要实现双任务,即“全民教育”和“教育普及”,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各个方面浸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的卓越成就。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因其在完美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淀而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符号,它代表着中华民族最基本的精神基因,可以起到陶冶情操、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读本》要求“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加国民教育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逐步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两个文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来看,势必要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和内容融入或浸入高等职业教育中去,势将传统文化融入各科课程教育已不再仅仅是纸上谈兵,必将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高职教育课程思想政治化的重要具体体现。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体育教育是普通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教育观念以“健康第一”和技术教育为主导,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的现象,如有的以学习职业技能和体育知识为目标,有些人利用游戏和活动减少疲劳和压力,有些人则是为了提高他们的运动知识和锻炼技巧,有些旨在提高对体育运动和锻炼方法的认识。总的来说,有两种类型的高层次体育教育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相辅相成。
首先,以现代体育为教学内容的课程,大多呈现出重技术而轻人文、体育和德育的现象,多以传授身体和竞技的奥林匹克文化为目的,但也有永不放弃、自强不息、团队合作和艰苦奋斗精神的价值观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是道德教育和精神价值的提升,然后才是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因此,学校的课程往往不注重体育健康教育,作为教育目标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其次,一些学校将中国传统体育作为教学内容,在制定课程目标时也考虑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但仅限于对传统体育健身功能和知识技能的研究,而包括在传统体育中的深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如武术项目的厚德载物精神、太极项目的天人合作精神、健身气功项目的动静结合等,鲜为人知。舞狮舞龙运动中的团队意识等,从有形的身体、姿势、动作,到震撼心灵、启发生命、凝聚生命的无形力量,精神文化的价值蕴含在传统体育运动中。在传统体育课程的设计和教学中,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并没有体现在课程中和教学中,也没有明确的方法和措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纳入课程。在体育教学中,只有追求有形的东西,关注有形背后无形世界的思维,体育才能发挥其根本价值。
根据高职学校体育教师专业培训的经验,大部分教师的专业是运动训练和体育教育,在体育培训课程中,重点是学习运动技能和体育教学方法,传统文化内容相对较少。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有很大影响。这样一来,教学过程会对学生获得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大多数体育教师将现代西方体育文化作为其专业发展和思考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他们虽然知道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内容和题材,但在教材的使用上缺乏灵活性,忽视了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基本精神内涵融入教学,没有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这又影响了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
近观近10年高职学生体质测试报告显示,高职学生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大多数学生不愿参加体育锻炼。这就要求我国职业院校体育教师在课堂上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但普通体育课通常会让学生感觉鸡肋,被动接受知识技能。我们在体育课中引入优秀的传统文化,补充体育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体验锻炼的好处,领悟体育魅力深化体育内涵。高职体育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积极探索、创新,选择最优的最适宜的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内容,这样可以大幅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同时,体育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定做好课前准备,充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组织学生参与舞蹈、表演和游戏等活动,以此来引导学生顺利且高效完成课堂任务,从而真正实现课前的计划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教投掷时,可以融入“六艺”的“射”进行教学,因为周代的“射”代表了射击、投掷和射箭的技术,“射礼”典型的代表。古代的传统礼仪特色的竞技体育,具有政治、娱乐、教育等多重功能;它是早期的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更是中国古代的体育教育的典范。
面对国际多元文化的竞争、西方意识形态的传播、后现代享乐主义和娱乐文化的兴起,年轻人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容易迷失方向。西方文化已经渗透到中国,西方文化的“二元论”“征服”和“对抗”似乎已经成为“权力政治”的主流。中国传统文化的“团结”和“和谐”被弱化。在学校,虽然奥林匹克精神在历史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公平、公正、积极和主动,但“竞争”和“征服”并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我们从不反对西方文化,但我们定不能放弃、摈弃中华民族文化的本质。在体育活动和比赛中,“竞争”只是实现“和平”和“团结”的一种手段。最终目标是“追求和平”,将友谊置于“竞争”之上。作为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发扬者,高职学校的体育教育应该在体育课程中加入合适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以提升高职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及对国家高度的认同感。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学校环境中获得的经验以及教学目标的规划和设计的总和。课程是教学的缩影,也是解决教学关键问题的战略方案。所以,高等职业体育课程应符合《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精神。积极打造体现体育教育功能的线上优质课程包括线上和线下混合式的优质课程,尽量杜绝“水课”“次课”出现。
第一,高等职业体育老师一方面要学习和掌握传统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注重教学研究、重视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改进教学评价和课程评价方式;丰富教学和课程形式、全面推进高等职业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在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从理论上实现教学实践的创新。在学校创建有特色的“精品课程”。
第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结合当前教学发展趋势,尝试将课程搬到网络上,构建基于学习通APP的线上与线下混合教学,或积极申报太极拳、武术、民族传统体育等传统体育一流课程。以申报校级和省级课程为契机,通过课程建设将传统体育项目改为“精品优质课”。搭建网络课程平台,构建传统体育文化知识模块,发布传统体育相关知识和典故移动教育平台上的课程内容。讲述体育名人的传奇故事,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中国体育精神,从而来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及学习兴趣。
为显著提高职业院校体育教学质量,职业院校体育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和传统教学方式;同时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职业学校的体育课深入研究和研究中国伟大的传统文化。改革传统教学学习方式并创建科学、严谨、智能的教学评价模型,要运用传统文化的力量,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内涵和正确价值观有更深刻的认识并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价。保障学生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使他们真正从体育课上收获乐趣,接受精神洗礼,达到丰富内涵、强身健体的目的。
加强体育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高职学生参与社会活动。高职学校的校团委体育部可以通过各级体育团体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和增强高职学生的服务意识、社会实践能力,是对高职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服务精神的最佳诠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是刚柔相济体育精神,更是体育文化的核心,我们只能在实践活动中才能更好的将两者完美融合。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除了要学习掌握必要的体育技能外,还需要加强理论知识、文化修养。职业院校体育教师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承者和传播者,高职体育教师应以身作则,向高职学生传授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特有的道德观、价值观,以便将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创造性发展活动纳入大学体育教学。在职业院校进行体育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找准定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体育结合起来,找到最有意义的方式,创新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手段。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它应是涵盖中国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就其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应该涉及多个领域。需要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到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的教学中,加强体育教育和有关的人文科学的互动,具有重要意义。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扩展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知识结构,也开阔他们的视野,并发展他们的感官,最后将多个领域之间交叉融合的同时,与时俱进才最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