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波
笔者所在学校积极推进家校共育实验是基于时代要求、现实所需和责任担当,因为这是造福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的幸福工程。笔者认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等重要,相辅相成,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家校双方通力合作,齐心协力,才能发挥出教育的最大作用。
参加全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项目(以下简称“项目”)以来,学校以建设“家校共育”数字化试点校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家校共育数字化网络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了“以家校共育高倍营养助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接下来,笔者结合学校项目的实施经验进行简要阐述。
一、重引导
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不独立、不懂礼、受不得委屈、注意力不集中、迷恋手机、自私自利等问题。笔者认为,造成孩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往往是一些家长只会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教导孩子,对孩子缺乏科学的指导和耐心的教导。笔者所在学校十分重视这一问题,依托项目平台提供的资源积极引导家长科学育儿,并与家长一起,齐心协力全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出了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给学生们树立典范,激活他们的内在需求,使其养成自律自强的良好习惯极为重要。因此,学校按照“先行一步、成长一批、带动一片”的思路,加强了与其他项目校之间的沟通交流、经验分享,以达到互相促进的目的。学校每学期都会召开项目校经验交流会和家长会,同时分阶段确立学校的发展目标,以此激发教师的动力,不断满足家长的需求,从而逐步提高家长和学生的素质。通过把外力推动转化为内部驱动的方式,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学校组织教师和家长每周收看项目平台的专家直播课,观看后家长和教师会在班级群中针对当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探讨。刚开始,有家长不理解,认为观看直播、写观后感、交流讨论占用了大量时间。坚持观看了几期直播后,家长抱怨的声音越来越少。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们学习到了很多教育孩子的先进理念。如今,家长们都养成了习惯,每周不再用班主任提醒,都能自觉收看直播,参与学习。
二、促优化
1.以“平台化”促进“常态化”
家校共育数字平台资源丰富,具有活动性和教育指导性强、生活反馈及时、资源应用性广等多项优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充分应用平台的展示、评价、互动、分享等功能,真正实现了平台使用的规范化、常态化与制度化。
2.用“数字化”提高“系统化”
用数字化手段促进教育同步,以质性评价促进教育教学是保证家校共育有效性的关键。依靠家校共育数字平台,教师与家长能及时沟通,及时交流,及时反馈,不仅家长能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教师也能掌握学生回家后的学习情况,同时可以在线上解答家长教育孩子时遇到的各种问题。
家校共育数字化的优势在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体现得淋漓尽致。由于无法正常开学,学生只能线上学习,但居家学习与在教室中学习的氛围完全不同,这就需要家长配合教师监督孩子的学习情况。基于家校和谐的关系,沟通顺畅,学校的线上教学与家长的线下督促能够相互联动,有效保证了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
3.用“活动化”带动“生活化”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项目平台发布的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开展了各种实践评比活动。例如,开展家校共育数字平台学生作品评比、心得体会评比及班级和年级的评比等。评比过后有奖励、有总结,以增强学生的灵动性,提升学生的素质。通过引导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活动,共同书写心得体会,极大地促进了家长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和共同进步,改变了家长传统的教育方法,增強了孩子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三、助提升
1.着眼线下,广泛开展“好父母同盟体”活动
为充分发挥家长的带动作用,学校开展了亲子实践体验、家长教育孩子经验分享等活动,让家长带动家长、家长影响孩子。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全面启动了“新父母成长计划”,深入实施了“相约平台,为爱赋能”成长营活动,通过云培训、云对话、云共读、云生活、云故事,引领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2.着力线上,深入开展亲子读书活动
学校对班主任提出“双师教师”要求,要求他们既要教书育人,又要具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能力。学校遴选72名教师担任亲子领读教师,利用钉钉平台和微信群开展读书主题沙龙和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提升家长的学习意识和综合素养。
3.线上线下结合,促能量互动
学校依托微信公众号、家校共育数字平台,积极打造空中课堂、移动知识课堂,为家长提供“点对点”的精准、优质服务,让家长成为规则的执行者、学习的引领者、正能量的传承者和品德的榜样者。
综上所述,家校共育数字平台给学生家长提供了优质的教育平台,让家长们在这里提高育儿能力,让孩子们在这里汲取力量,强劲腾飞的翅膀。
【本篇文章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重点课题“家校合作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化实践研究”子课题“家校共育数字化对学生成长促进研究”研究文章(课题编号:AHA180015-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