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银英
语文教学除了要向学生传授必要的语文知识,更需要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思等方面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当前作业设计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常常被忽视,如果盲目地布置大量质量较低的作业以及机械性的作业,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这将会直接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因此,研究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可逐步完善与提升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
一、因人而异,分层作业,激发自主性
教师要明确作业是学生个性与能力综合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要因人而异设立目标,实施分层作业。初一入学不久,笔者就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兴趣以及学习优势和需求,如:你喜欢语文学科吗?你觉得哪些方面最困难?……通过分析,我精准地掌握学情,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期中考后,我让学生根据学科目标设计自己的“个性化成长计划”,其中包括“六个精准”:学习目标定位精准、学习计划安排精准、时间管理控制精准、改进措施落实精准、结对帮扶战术精准、提升学习成效精准。学生完成设计方案后提交小组讨论审批,再通过充分的讨论,把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大组:A火箭组(综合学习能力较强)、B奋进组(综合学习能力中等)、C进步组(综合学习能力一般)。8个小组内的6名成员包含上述三个层次的学生,将作业设计成超市商品一样,学生根据学力和需求去“选购”完成。通过协作分层的方式,每个层级间签订合约,团体全部完成,作业方面才能获得当天的学分,否则,整组要“薪火相传”——如C重新将今天所学的知识展示给B,B再展示给A。反之,A将今天所学的知识展示给B看,B再传递给C。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作业的目的性和自主性,实现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过渡。
二、形式灵活,自主探究,提高趣味性
联系实际可知,在常规语文作业布置的过程中如未充分注重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大量的题海训练,则效率较低,更会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对语文作业进行个性化设计,促使其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创意性,内容联系实际,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笔者不仅对作业的形式、种类、难度进行灵活设计,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进行选择探究,以此激发他们对作业的兴趣,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三、创新思维,跨科融合,加强综合性
跨科融合的语文作业,有利于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融合身边的教育资源,积极开展跨学科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创新能力。如学习完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民俗文化”主题的文章后,我组织学生开展PBL项目化学习,有如下任务单:用相机记录家乡民间活动的盛况,用你最擅长的方式介绍你的家乡,再制作成图文并茂的旅游文化手册;为你熟知的一个家乡事物设计一段广告词、设计乡土文化系列绘本等。这种跨科融合的综合性学习,既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了教师从“教书匠”向“课程设计师”的蜕变,更可以改變学生的学习方式。
四、学以致用,理解传承,凸显实践性
基于语文素养提升的个性化作业设计立足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升,引导学生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突出“生活即语文”的特色。我经常会结合重大节日,设计一系列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例如,学完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华美德”主题课文后,我设计了“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作业:1. 搜集名人孝亲故事和名言进行课堂展示;2. 倾听父母的成长故事,记录自己的感想;3. 爱心行动——为家庭做一件事;4. 制作小报,对家风以及孝道文化进行诠释。
五、课外延伸,拓展时空,设计开放性
教师要善于将语文课程融合再造,将山川风物、文物古迹、风俗民情以及生活热点话题等活化为课程资源,使学生能随时随地自发研学教师的资源宝库,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语文素养。学习新闻主题的过程中,同样可以优化作业布置:设计“我来当主播”的作业,学生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台等的新闻,记录自己最关注的要点,轮流上台进行新闻播报,评选年度、月度最佳主播。学习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时,我设计了“小作家养成记”作业:学生观看《红星照耀中国》纪录片、电影等,学写影评并晒朋友圈;制作思维导图,分析人物形象,举办历史人物故事大会;等等。这样的作业,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和名著中找到各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为拓展学习搭建了桥梁,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对学生思维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奠基作用。
注:本文系珠海市斗门区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基于语文素养下的作业设计与应用研究”(课题编号JKY202014)的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 黄铭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