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倩 牛青麓
25年來,他扎根矿山,以岗位为家,以设备为伴,锻炼成为了全国煤炭行业能力出众的“技术大拿”,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处理井下综采电器设备故障达上万起,带头完成了一系列技术革新项目,培养井下电钳工367人,光荣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
他就是华阳一矿机电工区职工李杰。
李杰,1997年参加工作,2007年入党。参加工作以来,他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美职工、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李杰从小在矿山长大,他的父亲是一名老党员、老矿工。父亲经常会因煤矿缺少人才而叹气。李杰看在眼里,记在心上。1997年,学习采掘电钳专业的李杰从技校毕业来到矿山,一头扎进了综采一线从事机电维修工作,只要机电设备出现故障,李杰总是自告奋勇,冲在前、干在先。在工作日记里,李杰这样写道“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矿二代’,是这一把把煤面面将我养大,父一辈能干成的事情,子一辈没有理由退缩,我要像父亲那样,成为一名顶天立地的煤矿汉子。”就这样,一颗红色的种子,在李杰的心中生根发芽。2007年,李杰如愿以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党员要时刻冲锋在前。这是李杰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一天夜里,井下一采煤设备出现故障,因病休息的李杰得知情况,主动请缨赶往井下现场,熟练地对供电开关、信号传输线、供电线缆等一一排查,最终发现是进口采煤机的控制线路出了问题。按照以往维修惯例,只能更换控制模块。但等待配件运输的过程又会严重影响生产,“让我来试试吧”,在这个急难时刻,李杰再一次站了出来,凭借丰富的维修经验,成功地将问题解决,为企业节约了数十万元的成本。
能治会修,并不是李杰的“终点”。为了能让井下采煤更高效、更安全,多年来,李杰带头完成了一系列技术革新项目,提出“端头架电缆固定装置的改造”“生产溜机头电缆固定装置的改造”等合理化建议上百项,研制的综采工作面保护集中控制装置、变频拔轮器等,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随着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不断积淀,李杰练就了一身本领。2015年,全国煤炭行业第六届职业技能竞赛中,李杰获得综采维修电工第三名,实现了从一名普通煤矿工人成长为全国煤炭行业技术大拿的飞跃。
但他深知,煤矿的发展仅靠一两个技术人员远远不够,需要大量的高技术人才,此行之后,李杰依托“大国工匠工作室”主动将自己掌握的综采维修电工知识和多年积累的经验分享给了工友们,先后组织培训367人,所带徒弟均成了业务“尖兵”。“同煤杯”第七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他的徒弟一举夺得桂冠。在“河南能源杯”第八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两位徒弟分获特等奖、一等奖。在“陕煤杯”第九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又有两位徒弟分获特等奖、一等奖。而李杰本人也被评为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赛优秀教练员。
微光成炬,薪火相传。作为新时代的煤矿人,李杰手握接力棒,扛起了接续奋斗的大旗。
近年来,华阳集团积极开展智能化改造,推进智能化矿井建设,华阳一矿更是进入了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名录。
“如今的智能化和过去接触的东西不一样,以前人们说‘电’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万用表来测量,现在我们需要的逻辑思维和之前就不一样了。就拿减速器有异响的情况来说,它的油温、轴温超了多少、什么时候超的,数据直接传上来,用电脑就可以调试了……”讲起近年来的变化,李杰滔滔不绝,他的“搭档”也从“万用表”换成了“笔记本”。
书山有路勤为径。随着智能化对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李杰不断学习,也带领工作室的“后浪”们努力把所学知识和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大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现在一些智能化设备回来后,我们和厂家召开视频会议,远程辅导我们安装调试使用。我们会把视频录下来,大家反复学习、反复练习,不断提升实操水平,为采掘一线做好服务。”在他的带领下,从这个“教室”走出的高技能人才已扎根到矿山智能化建设各个岗位。而由李杰团队积极参与安装调试的81405高抽巷、81406高抽巷也全部被评为省级智能化高级掘进工作面。
荣誉是鼓励,更是鞭策,这些耀眼的光环激励着李杰在奋斗路上永不停歇。25年间,从煤矿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到现在步入智能化,李杰扎根煤海,专一事、精一技,一步一步成长为“大师”,他是矿山变化的见证者,是矿山建设的参与者,更是匠心的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