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部队、家庭、社会共教共育的内在机理发力

2022-11-06 06:17
政工学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共育官兵部队

罗 昊

“军地共教共育”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规定》中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方法之一。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和时代条件,借助家庭、社会的力量和资源共教共育,既是增强基层教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内在需要,更是落实习主席“树立大政工理念”重要指示精神的必然要求。基层单位如何立足自身有效运用这一方法,首要的是必须科学认识到在部队、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中,“共教共育”的内在机理是“部队主抓、家庭配合、社会协作”。在把握这一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必将能推动家庭、社会与部队形成助教合力,营造出基层教育工作的生动局面。

一、坚持部队主抓,做大教育格局

矛盾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即起主导作用的方面。部队与家庭、社会的共教共育中,部队是起主导作用的一方。用好共教共育方法必须着力坚持部队主抓。一是明确主导责任。教育官兵的责任首先在部队自身,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责任在基层党组织,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是基层政治主官。家庭、社会很重要,但是处于辅助地位,没有部队的引领带动,就不会有自觉的助教意识和行动。必须强化部队在“三位一体”教育格局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意识,把统筹运用家庭、社会力量和资源,常态纳入基层党组织议教内容,做入教育计划安排,进入日常组织实施。主官带头,广泛发动干部骨干,推动家庭和社会育人功能的发挥从潜在走向现实、从自发走向自觉、从无序走向规范、从零散走向系统。二是树立大教育观。共教共育实践离不开与之相契合的先进理念的指导。部队、家庭、社会共教共育背后的支撑理念是大教育观,必须充分认识大教育观强烈的现实意义。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大发展,军队在大发展的大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有大视野、大思路、大格局。树立大教育观,要求部队教育要形成系统思维,开放办教育,转变自给自足的封闭式运行方式,军内军外、网上网下相结合,实现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要形成共享思维,广揽教育力量,善用教育资源,拓展教育空间,贯彻习主席讲的“大思政课要善用之”的指示精神,落实“构建国情乡情亲情助教体系”的法规要求。三是确保兴利抑弊。开展共教共育,要全面辩证看待家庭、社会对官兵的影响。这些影响必然是复杂的,既有积极面也有消极面。要实现趋利避害,就要秉持为党铸魂的忠贞情怀、为战育人的价值指向、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把握主动权,在兴利抑弊上有作为。引入家庭教育要与尊重官兵隐私权、自主权相结合,以信任的眼光看待官兵。要把亲人期待、家属盼望引导转化为官兵投身强军、建功军营的动力源泉,同时理解、缓解官兵要求进步的压力、焦虑,随时校正纠偏发展方向。实施开放教育要与严格管理相结合,牢固立起基层教育的正确导向。军事职业有自身特色,人民军队有更高要求,适合地方的不一定适合军队。要牢记军魂意识、遵守部队纪律、把好纪律关口、守住安全底线,坚决抵制不良思潮侵蚀、防范庸俗风气影响,确保不出任何问题尤其是政治问题。

二、争取家庭配合,发挥亲情力量

官兵都非常看重家庭对自己的评价,家庭也十分关注官兵的成长。健康向上的亲情是激励官兵成长进步的正能量,家庭的理解支持是协助部队育人的重要力量。用好共教共育方法必须着力争取家庭配合。一是建立稳固家庭联系。亲情中助教正能量的发挥,离不开积极有效的沟通。沟通有利于部队和家庭之间互通官兵信息、掌握官兵思想动态、增进信任和友好。要网上网下同频共振,拓宽沟通渠道。新时代政治干部既要学会用好部队和家庭之间的书信、喜报、家访、适当邀请参观等传统做法,也要与时俱进,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抖音等平台载体,打造宣传交流窗口,举办“线上家长会”等,克服时空限制,建设连接部队与家庭、官兵和家属的网上精神家园。要部队家庭合心合力,完善沟通机制。及时向官兵家庭反馈官兵训练、工作、学习、生活表现,宣传部队导向要求;常态听取家属对连队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和官兵情况的反馈,了解官兵成长需求,使部队教育管理在时间上延伸到八小时之外和节假日期间,在空间上拓展到探亲、休假地点。二是用好家庭教育力量。启发“培养”出一位具备自觉教育意识的好家属,就意味着至少为一名官兵配备了一位“专属编外指导员”。官兵来自五湖四海,家庭成员遍布各行各业,家庭及成员的经历、学识专长、工作体会和人生故事,都可能是部队教育的好教材。发动家庭成员“客串”政治教员时,教育对象既可以是本家庭的服役成员,也可以是单位全体官兵。要主动挖掘,大力调动官兵家属参与教育的积极性,或定期邀请优秀家属代表,或利用家属来队时机,或通过信息网络渠道,发挥家属对官兵的天然亲和力等情感优势,紧盯官兵现实问题和活思想给官兵开展教育。三是解难帮困赢得支持。俗语讲,好话一箩筐,不如实事办一桩。及时深入了解官兵家庭实际情况,解决问题要上心,力所能及地多办事、办实事,尽力排忧解难。在官兵家属就业、看病就医、子女入托入学、法律纠纷等急事难事上,感同身受出主意、想办法,积极协调争取上级机关、地方有关部门关注解决。另外,还应教育引导官兵体会家庭的付出、感悟军属的奉献,珍惜亲情、爱情,使家庭成员体会到青年官兵在部队的成长成熟,体会到人民军队“大熔炉”“大学校”的好传统,在感召中认同、协助部队教育管理。部队教育有了亲情的滋养,必将更有人情味更易被官兵接受。

三、重视社会协作,用好环境资源

官兵来自社会,服役期间与社会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军营的封闭只是相对的、物理上的,官兵思想上受到的社会影响发生在每时每刻,来自方方面面。与此同时,社会又蕴含着巨大而丰富的教育资源。用好共教共育方法必须着力重视社会协作。一是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拓展部队教育空间。优质社会教育资源是创新基层教育的源头活水。“走出去”,把生动鲜活的社会教材用起来,把国情乡情助教体系构建起来。无论在平时驻地还是在动态驻训期间,都要重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场馆、战斗遗址等红色资源开展现地教学,注意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组织庆祝缅怀、走访慰问、重温誓词等活动。在情景熏陶、仪式感染、实地走访中教育引导官兵缅怀革命先烈、回顾战斗历程,充分感受先辈的革命信念和牺牲精神;体会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感悟流金岁月,充分感受父辈的爱国理想和奋斗精神,从而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官兵向战为战、强国强军的政治热情和军人情怀。二是借助地方教育力量提高部队教育水平。社会师资力量是基层教育队伍的有益补充。“请进来”,看到地方教育力量长处所在,敞开大门搞教育。有意识收集汇聚社会有用资源,与驻地学校、政府部门、优秀企事业单位建立共教共育协作机制。针对官兵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邀请掌握厚实理论知识、大量相关信息或有经历优势的地方专家学者、单位领导、先进典型等做专题报告;针对手机网络使用、失泄密防范等管理难点,请国安、公安、保密、银保监会等特殊战线同志来搞警示教育等。三是开发网络资源丰富部队教育内容形式。网络环境是当下最重要的社会环境类型。要正确看待地方互联网资源,认识到互联网虽是“双刃剑”,但更是“百宝箱”。要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根据网生代官兵的心理需求、认知特点和行为方式,秉持“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观念,整合网络应用和资源,用好用活信息网络。组织官兵对全国众多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展馆进行网上参观,使官兵足不出军营便可身临其境被熏陶、受教育。充分利用军职在线、学习强国等APP 和微信、微博、小红书、抖音、喜马拉雅等各类网络应用,探索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官兵信息浏览、在线学习、互动交流、购物消费、休闲娱乐的有效路径,开展泛在、快捷、开放、共享、自主、精准式“互联网+”教育,使部队教育更有时代性感召力。

猜你喜欢
共育官兵部队
俄部队军演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儿在部队又立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