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前学”任务设计,为课前、课中、课后贯通学习增效*

2022-11-05 09:35张身贵刘致浩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2年28期
关键词:课文语文设计

□张身贵 刘致浩

实践证明,只有课前、课中、课后贯通学习,才能为课堂提质增效。近年来,有不少教师在这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比如,浙江衢州的特级教师章师亚就摸索出了一套“三学语文·简效课堂”教学模式,即把一篇课文的学习分为三个板块,为大家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了实践样本。的确,只有将课前学(以下简称“前学”)、课中学(以下简称“中学”)和课后学(以下简称“后学”)三者有机贯通,并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来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方能见效。不同板块的学习任务群既相对独立,又浑然一体。不管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争取用一个课时来完成教学。这样做的好处众多:第一,可以多出许多宝贵的时间,带领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文章;第二,倒逼教师在课堂上学会做更重要的事情;第三,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常用的语文学习方法。

常言道,“谋定而后动”,因此“前学”具有先决性。那么,“前学”要求学生达到何种水平?应设计哪些任务?最后如何落实目标?教师可从以下三个维度发力。

一、给定“前学”标准,减负增效

“前学”不等同于一般的预习。为避免“前学”任务随意刻板,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有必要为“前学”制订相应的标准。

(一)学生参与设计“前学”任务

“前学”的常规任务为读课文、学字词。学精读课文,读后思考课后习题;学略读课文,把握课前阅读提示。学名家名作,需查阅作品背景;学说明性文章,要了解相关信息。

统编教材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是语文要素的落实。对此,在“前学”中怎样安排学习任务群?学精读课文,要求学生了解语文要素的具体内容,并有计划地安排一至两项针对已学语文要素的巩固练习;学略读课文,则要求学生迁移实践新学语文要素,选择性地完成相关练习,如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读句子想象画面,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等等。学生从掌握方法到形成能力是需要不断实践历练的。

(二)因人而异增减“前学”内容

“前学”任务有了相应的规划后,一般由语文课代表负责布置。但学生之间学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面对同样的内容,可能大部分学生都能在15分钟内完成,少数学生就需要成倍的时间。为不增加学业负担,教师要允许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免除有关新学语文要素的练习,同时鼓励能力优秀的学生自定专项练习,多学多得。

如下述课前学习单中,第三、四项学习内容学生可自主增减。要以不增加学生负担为原则,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并不断增加语文学习兴趣。

《女娲补天》课前学习单

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字典、词典等,学会生字新词(会读、会写)。

我运用()的方法理解了()的意思。

2.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3.默读课文,完成练习。

课题盘古开天地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起因(什么情况)天地混沌一片地面上没有火经过(做了什么)用斧头开天辟地结果(最后怎样)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4.复述部分或整个故事给家人听。

(三)全程评估“前学”完成时间

“双减”政策落地后,学生的课外作业属于必改项目,纸笔作业时间也作了明确规定。严控作为常态的“前学”任务的完成时间,十分有必要。为此,教师挑选班级里处于不同层次的五个学生,成立小组,且人员定期轮换,全程评估“前学”任务的完成时间(见表1)。

表1

通过统计每次任务的完成时间,学生对学习用时的预估会越来越准。学习效率低的学生也会从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设计“前学”任务,主次相依

每一篇课文的“前学”任务都是需要设计的。设计的依据就是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前学”任务时,主要考虑两个层次:常规任务和非常规任务。常规任务指所有课文都会安排的任务,具有共性,是必需的;非常规任务则是结合具体课文的特点来设计的,是非必需的。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特点,教师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前,设计了以下“前学”任务。

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字典、词典等,学会生字新词(会读、会写)。

2.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3.查阅了解影响阅读理解的相关信息。

4.想办法弄清楚课文边上的红色句子是干什么用的。

这四个任务中,第一、二两个任务是常规任务。其中,第一个任务着眼于生字词的学习,旨在扫除阅读的障碍,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要学会解决生字新词。水平正常的学生完全有能力借助拼音掌握生字的读音,也可以独立掌握生字的写法。第二个任务着眼于读的训练。由于课堂大大压缩了教学环节,课上留给朗读的时间就少了。而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怎么办呢?将其前移到“前学”中。中年级学生已具备相当的识字量和一定的朗读能力,所以,朗读课文完全可以前置。课堂上只需适当地点拨和提高就可以了。

第三、四两个任务是非常规任务。像第三个任务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比如作者特别有名,或者文中有陌生的人、事、物时,学生就需要在课前去查阅了解。当然,查阅资料也是一种语文学习。而第四个任务更是这篇课文独有的。教材中正文的边上有批注,虽然不是第一次出现,但把它作为批注来认识却是第一次。将其设计为一个有挑战性的任务,意义就不一样了。首先,学生会经历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面对任务,他们需要学习选择合适的方法和途径。这一过程中或许还会遇到一些困难等待他们去解决。这能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了解到的知识或许会更丰富,学习会更加主动。

从实践反馈的情况来看,前两个常规任务完成得中规中矩,后两个非常规任务的完成情况出乎意料地好。可见,在保证常规任务之外,偶尔可以根据课文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对课文学习有帮助的、锻炼学生能力的非常规任务。

三、落实“前学”目标,一体联动

“前学”任务设计好之后,接下来要看完成情况了。如果每个任务都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前学”就圆满了。那么,如何来保证“前学”任务落到实处呢?

(一)对学生进行培训

培训应该放在每个新学期的开始,或者教师认为需要的其他时间。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前,教师需要告知学生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水准。“前学”不同于以往的预习。预习仅仅是“预备学习”,没有明确的“达标”意识和要求;“前学”不仅要明确学什么,更注重学习内容的达成情况。所以,在学期之初(特别是新接班级时),教师要专门花一节课时间,选一篇课文为例子,让全班学生实操“前学”,也可称之为“实战演练”。具体做法是教师先逐条讲解,再举实例示范。比如,常规任务的第二项是“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在明确读的次数等基本要求后,教师还要请学生示范,大家评价谁的朗读做到正确、流利。就这样,既交代任务,又教给方法,还明确标准,这是培训的第一步。第二步,学生当堂按教给的方法和给出的标准实操。教师在边上督促、指导、检查。培训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掌握“前学”的方法和目标要求。第三步,现场检测。随意抽查三至五个学生的“前学”成果,引导其他学生一起来评价学习,加深大家的印象。

(二)取得家长的配合

步入正轨之后,每篇课文的“前学”任务就成了课外作业,更多的时候成为了家庭作业。同样一份作业,在学校做和在家里做,有的学生会有很大的差别,原因是少了监督和比较。因此,在起始阶段,教师需要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让家长在学生完成“前学”任务的时候给予适当的监督和指导。当然,学期初,教师还需要就“前学”对主管学生学习的家长进行培训。一般可利用学期初的家长会来开展这样的培训。相应的监督和指导要坚持到学生能真正自主完成学习任务。面对一些自觉性不够的学生,或许这个过程会更长一些。

(三)小组开展互查互助

虽然有家长的监督和指导,但还不够。早上到校之后,各学习小组要在组长的带领下,对组内每一个学生的“前学”情况进行逐项检查。发现同学有问题后,小组内立即开展互帮互助。可以一对一帮扶,也可以多对一帮扶,力争在课前全员完成“前学”任务。学习小组是教师综合考虑学生的语文水平、学习能力等,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编排的,每个小组五至六人,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组内编号。这样的组织形式,不仅能让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激发和培养。

(四)课堂检测评比激励

经过前面的检查和互助辅导,学生到底学得怎么样呢?课上“前学”检测见真章。教师采用抽签的方式,随机抽出一个数字,然后请三个小组中同号的学生接受检测。教师和其他学生根据他们的表现打分,得分计入小组总分(这个分数是班级各个学习小组的竞赛成绩,班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竞赛)。这个过程中,教师会对学得好的学生进行大力表扬,表扬他们的努力与认真;对学得不够好的学生进行引导,激发他们的斗志。当然,对于真正有问题的学生,还需要课后抽时间进行深入的思想教育,也包括跟家长沟通,取得更大的助力。这样一套连环拳打下来,“前学”任务基本能够做到保质保量地完成。

综上,要真正发挥课前、课中、课后三者贯通学习的效能,一定要重视“前学”。为此,要先明确“前学”的标准,再设计合适的“前学”任务,最后有效落实“前学”的目标,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课文语文设计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背课文的小偷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端午节的来历
有种设计叫而专
背课文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