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 梁玉美 冯燕妮 杨松媚
在新生早产儿并发症中,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最常见,也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对于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37 周)出现RDS 的概率约为20%,实现科学有效的RDS 预防尤为重要。现有临床研究显示[1-3],早产儿RDS 的发生主要与肺部发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不足等有关。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早产儿血清25(OH)D 水平也是导致RDS 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主要是因为,25(OH)D 与婴儿骨骼生长、机体免疫力等相关,在25(OH)D 水平不足的情况之下,易导致早产儿出现呼吸道感染、免疫缺陷等[4]。目前,相关文献的研究主要面向于早产儿的笼统性研究,关于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血清25(OH)D 水平与RDS 的相关性研究报道鲜有。针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展开研究,对于更好地探究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RDS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故此,文章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6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85 例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就25(OH)D 水平与RDS 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作如下具体报告。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6 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85 例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参与研究的早产儿分为RDS 组(发生RDS)45 例和正常组(未发生RDS)40 例。本研究经家属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入选标准:(1)出生胎龄<37周、体质量<1 500 g、生后24 h 入院的早产儿;(2)符合新生儿RDS 诊断标准;(3)同意住院期间接受维生素D 水平检测;(4)获得监护人的知情同意;(5)病例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有严重先天性畸形的患儿;(2)入院首次肝、肾功能及甲状腺功能异常新生儿;(3)出生不足72 h 放弃治疗或转院的患儿;(4)母亲所患疾病或药物治疗可能影响患儿维生素D 水平,如母亲患有慢性肝、肾疾病、甲状腺疾病、骨代谢疾病、孕期服用抗惊厥或抗癫痫等影响维生素D 代谢的药物等。在临床特征方面,两组早产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1 min 及5 min Apgar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前激素使用、胎膜早破和妊娠糖尿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详见表1 所示。
表1 临床特征情况
表1(续)
1.2.1 临床特征 收集两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胎龄、出生体质量、性别、分娩方式、1 min 及5 min Apgar 评分,以及母亲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和产前激素使用情况。
1.2.2 血清25(OH)D 水平检测 所有纳入病例均于入院3 d 内静脉采血时留取血标本2 mL,以4 000 r/min,离心10 min 分离血清,由检验科专业人员进行25(OH)D 水平检测;检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所用仪器为罗氏-Cobase601化学发光分析仪(厂商:德国罗氏诊断公司)。
1.2.3 早产儿RDS 定义 参照2019 年欧洲指南[4]:早产儿RDS 指因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导致早产儿的肺发育不成熟,生后出现呼吸窘迫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根据胸片结果可表现为4 级:Ⅰ级显示毛玻璃样阴影,肺透亮度降低。Ⅱ级显示有支气管充气征,透明度略有下降。Ⅲ级除上述影像外,透明度逐渐降低,心影边缘迷糊。Ⅳ级为白肺。
1.2.4 维生素D 缺乏定义 血清25(OH)D 水平<50 nmol/L[5]。
1.2.5 新生儿窒息 根据Apgar 评分,4 ~7 分为轻度窒息,0 ~3 分为重度窒息。
1.2.6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情况,主要包括机械通气时间、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时间、吸氧时间、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住院天数;(2)两组患者的血清25(OH)D 水平情况以及25(OH)D 缺乏的发生率。
文章采用SPSS 23.0 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对计数资料表示为n(%),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采用t检验,当P<0.05 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对RDS 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在住院情况方面,RDS 组的机械通气时间、CPAP 时间、吸氧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明显多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DS 组接受PS 治疗28 例(62.22%)明显高于正常组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5(OH)D 方面,RDS 组25(OH)D 缺乏发生率73.33%明显高于正常组12.50%;且RDS 组25(OH)D 水平(27.05±2.86)ng/mL 明显低于正常组的(52.61±2.1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详见表2 所示。
表2 两组患者25(OH)D 水平及住院情况
在以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RDS 作为变量,以“是否剖宫产”“是否缺乏25(OH)D”“是否窒息”作为自变量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中得出:25(OH)D 缺乏是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RDS 的危险因素(OR=0.052,P<0.05)。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等因素不是早产儿RDS 的危险因素(OR=0.416、0.369,P>0.05)。具体详见表3 所示。
表3 RDS 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在现代医学研究中发现,25(OH)D 作为人体维生素D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其含量能够成为机体功能水平的重要反映指标[5]。RDS 是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的原因有早产儿肺部发育不全等因素,也与25(OH)D 有着显著的相关性,特别是关于25(OH)D 与早产儿RDS 的相关性研究,成为早产儿RDS 研究的热点,对于进一步科学预防早产儿RDS 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6]。赵子艳等[7]在研究中得出,早产儿出现25(OH)D 缺乏率为77.63%高于足月儿的52.32%(P<0.05),在败血症、急性呼吸道感染等的发生方面,25(OH)D 水平均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姚德强等[8]在研究早产儿维生素D 水平与肺部疾病的关系中发现,早产儿维生素D 的水平低,是导致早产儿肺炎、RDS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样,常晓等[9]在对212 例住院新生儿维生素A 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发现,维生素A、D 水平是影响新生儿肺部发育的重要因素,维生素A、D 缺乏是导致RDS 等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因素之一,应科学预防维生素A、D 的缺乏。因此,从现有研究综述而言[10-11],维生素D 的缺乏与早产儿RDS、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实现维生素D的科学摄入,对于有效预防RDS 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临床特征分析中,两组早产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1 min 及5 min Apgar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胎膜早破、产前激素使用和妊娠糖尿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刘慧强等[12]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在对25(OH)D 水平及住院情况的分析中得出,RDS 组的CPAP 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明显多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DS 组的25(OH)D 的水平低、缺乏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相比于未发生RDS 早产儿,发生RDS 早产儿25(OH)D 缺乏的发生率高,并且水平明显较低,这提示RDS 与早产儿血清25(OH)D 水平有着相关性。为此,在RDS 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中显示:25(OH)D 缺乏是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RDS 的危险因素(OR=0.051,P<0.05)。这证实了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血清25(OH)D 缺乏是RDS 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科学做好相关预防措施,降低RDS 的发生率。早产儿血清25(OH)D 缺乏导致RDS 发生的机制而言,这主要在于:(1)25(OH)D 是胎儿晚期肺形态发展的重要因子,也是促进PS 合成的重要成分,25(OH)D 的缺乏不利于早产儿肺形态的正常发展[13];(2)25(OH)D 可以加快肺动脉内皮细胞及生长,且VDR 基因参与RDS 的发病机制,25(OH)D 缺乏会影响RDS 发生的传导效率;(3)25(OH)D 可增加2 型肺细胞中PS 的分泌以促进PS 的合成,25(OH)D 的缺乏会导致肺表明活性物质分泌不足,影响早产儿肺部发育完全[14-16]。
综上所述,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25(OH)D 缺乏的发生率高,且是RDS 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科学做好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血清25(OH)D 的预防。在文章研究中,在现有早产儿研究的基础之上,探究了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25(OH)D 水平与RDS 的相关性,对于相关领域系统性、全面性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当然,在文章研究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对于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25(OH)D 缺乏的原因分析及相关病例机制的研究欠缺,将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进行完善,形成更加系统性、全面性的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