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领发展,创新赋能未来。作为沿海首批开放城市,同时也是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股份合作经济发源地、改革开放先行地,创新因子深深根植于临海的城市基因。近年来,临海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科创首位”战略,着力打造“创新强市”,持续做强实体支撑,全力打造研发高地,推动千年古城蝶变创新之都。目前,临海全市拥有20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73 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全社会R&D 经费支出22.66亿元,占GDP 比重3.07%,居全省前列。8 次获评浙江省党政领导科技进步考核优秀单位,斩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4项,先后获评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市、首批省级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
坚持大投入、大招引、大攻坚,强化创新制胜,聚合科技资源,打造创新“硬核”。一是打好政策“组合拳”。在全省率先实施“2255”研发投入补助政策,顶格发放省级新产品奖励,不断扩大科技合作与专利产业化补助,全面激活企业研发动力。2021 年,临海市科技拨款3.45 亿元,财政经常性支出占比连续10 年居全省前五。二是做大人才“蓄水池”。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打造人才链,精准招引“高精尖缺”关键人才和领军人才,大力开展“省引才计划”“台州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积极实施“以赛引才”“以才育才”,加快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园、临海国际科创中心等人才孵化培育平台,建立人才联谊会,设置人才工作站,建设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推行人才事项“一站式”办理体系,全面优化人才生态,让高端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目前,全市人才总量17.60 万人,拥有国、省两级重点联系专家45 人,今年上半年,新增高层次人才领军项目3 个,申报新建博士后工作站2 家,入驻进站博士9 名。三是建强攻坚“后援团”。持续开展规上企业“R&D 清零”行动,联动科技、经信、统计、税务等部门,集结专业力量,组团上门辅导,为全市规上企业开展政策宣讲和业务培训,协助企业做好研发顶层设计,确保企业研发有人员、有机构、有项目、有账本。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开发临海市创新创业云平台,集中展示高校院所科研成果,实现校企精准匹配。临海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已连续4年保持在65%以上,走在全省前列。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企业研发达522家18.17 亿元。
坚持大平台、大产业、大开放,系统布局平台体系,着力提升载体能级。一是高标准谋划战略平台。深度对接省“三大科创高地”,主动融入滨海产业创新带和台州湾科创走廊,实施“一廊链接、二核共济、三区共享、七平台互动”发展战略,建设灵江科创廊道,培育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剂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谋划建设佩弦湖科技城,规划占地6.6平方千米,高度整合科创要素,建设满足产业全周期发展需求的“佩弦智谷”。二是高层次开展区域合作。积极“借脑”研发,实现“引智”创新,开工建设复旦张江新材料新能源研发中试基地,建成后将形成“研发、中试、孵化”一体式闭环。联合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落户航天环保工程技术研究院,并着手成立环保科创产业化公司。筹建南京工业大学临海现代化工研究院,院士领衔、科创赋能,聚焦新材料与医药、新能源、化工安全等领域,打造更具竞争力的高水平科创平台。依托“科创飞地”,深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项目,目前,已招引落地科技型人才企业35 家,对接高端项目216 个,促成复旦大学、东南大学等28 家高校院所与永太科技、奥翔药业等 400 多家企业建立科技合作。三是高质量构筑创新生态。围绕“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完善政策支持、要素投入等长效机制,形成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等“五链耦合”创新生态。打造“医药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医化市场咨询服务平台、企业股改上市投融资服务平台、有机固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国际人才交流服务平台”五大科创服务平台。建设医化、休闲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成台州首个县级知识产权展厅,打造各级众创空间10 家,其中光华创新空间、六度空间入选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名单。
坚持大企业、大产出、大发展,把企业推到前台,让企业唱好主角。一是梯级培育科创企业。实施“倍增提质”计划,建立“梯级培育”机制,实现“培育库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良性成长。强化科税联动服务培育,全流程跟踪企业研发、引才、建账、纳税等过程,引导企业最大化享受创新红利,激发企业创新动力。近三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加94%,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加93%;今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总量97.6 亿元,增速8%,居全省前列。二是重点培育头部企业。突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出台研发中心认定管理办法,推动企业研发机构扩容升级。目前,全市已有省级研发机构83 家、台州市级研发机构219 家,产值10 亿元以上企业研究院覆盖率达70%,产值亿元以上研发中心覆盖率达86%,其中华海药业被评为省级创新型领军企业。三是精准培育中小企业。聚焦“专精特新”企业,出台培育方案,实施“一企一策”、动态跟踪,在资金、人才、平台等方面给予支持,目前已培育台州市“小巨人”13家、省级“隐形冠军”2 家。持续完善企业培育库,明确遴选标准和退出机制,不断优化服务体系,确保高精企业量质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