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运行机制与技术架构

2022-11-05 02:42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城建大学生态宜居城市与可持续建设管理研究中心郭汉丁张印贤韩新娜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2年20期
关键词:建设工程主体监管

文|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城建大学生态宜居城市与可持续建设管理研究中心 郭汉丁 张印贤 韩新娜

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有效性离不开先进的监管手段和信息化平台建设[1]。从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的目的、内容、过程分析入手,构建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需要功能分析、技术架构和运行机制设计。

1.平台内涵界定与分析

随着平台在各领域应用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内涵和功能也在不断扩展。将目前各界对平台概念的理解集中起来,主要有3 种观点。

1.1 平台是不同责任主体共同使用的一种基础设施

具体到信息技术上,是指可供不同责任主体在一个共同的软件系统上进行业务协同的IT 基础设施[2]。目前,计算机平台概念有三个:一是基于快速开发目的的技术平台;二是基于业务逻辑复用的业务平台;三是基于系统自维护、自扩展的应用平台。其中,技术平台和业务平台支持软件开发工作人员使用和操作;应用平台支持应用软件用户的使用和操作。

1.2 平台有广义平台和狭义平台之分

广义平台指的是协同集成运行环境,它由支撑软件子系统与其他完成不同功能的业务逻辑应用子系统共同组成。狭义平台概念指的是一个通用服务,它能为不同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多个应用软件系统提供互操作与数据共享,以降低企业内部或不同企业之间多个服务、应用或系统模块间耦合度和集成复杂性为目的的软件平台。

1.3 平台是一个支撑体系

它支持信息系统在复杂信息环境下的开发、集成及运行,并通过对各责任主体业务流程中信息特征的分析,在多操作系统、多网络、多数据库的异构分布环境下,为不同应用系统提供透明一致的交互方式与互访手段[3],实现对平台上各应用软件的有效管理,并为其他应用服务,支持各责任主体不同应用系统在信息环境下的集成。

本文将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以下简称为“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认为是一个开放式的、可扩展的、支持多主体在异构分布环境下的协同工作与信息集成系统。基于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不同部门的责任主体和异构的应用信息系统可通过单一入口,实现与所有主体及应用系统的链接或集成[4],方便各相关责任主体的数据通信与信息交流,达到深层次上和广义范围内的信息资源集成与共享。

2.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及特征

2.1 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内涵

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建立在开放式、可扩展体系架构上,它是一个集成质量管理系统,支持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机构、建设业主、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材料设备生产供应单位等各责任主体的协同办公和信息共享;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构建采用系统集成方法,通过在各责任主体信息系统上建立一个一体化操作平台,给各责任主体提供必要的应用服务系统,实现以政府监管部门为主的综合质量监管模式[5],并将系统集成、软件集成、功能集成、协同办公等内容集为一体。

2.2 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特征

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具有广义信息化平台整体性、集成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其中,开放性和集成性是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的最重要两项特征。

对于一个信息化平台系统,基于哪类世界级的操作系统、网络设备、控制及执行设备并不决定其开放性程度,而是由系统自身底层、中层及上层的综合开放程度决定的[6]。其中,信息化平台系统底层开放是基础,中层及上层开放程度是关键,尤其要重视中层开放、上层用户级和应用服务级的开放程度,进而满足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系统集成和协同办公的需要。

信息化平台系统集成性是设备系统集成性(硬件系统集成性)与应用系统集成性的综合体现。其中,设备系统集成性的综合指标包括计算机系统软硬件、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性、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性和安防系统集成性等;应用系统集成性主要体现在信息化平台上各应用子系统的集成度。

3.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运行动力机制

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构建与运行的驱动力来自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和行业业务需求的拉动,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构建与运行的动力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构建与运行动力机制框架

3.1 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构建与运行的技术推动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主要包括网络技术的发展、软件技术的发展、硬件技术的发展、智能技术的发展、通信技术的发展等[7]。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涉及主体众多,而各主体间使用的信息集成技术和手段存在差异,为了实现各主体之间的顺利链接,各责任主体需要开发与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的互动接口,解决连接问题,实现各主体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子系统的集成。

3.2 行业业务需求的拉动

由于传统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方式的陈旧和已开发监管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的局限性、片面性,已经不能满足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手段随着监管人员经验的累积而不断丰富的挑战[8],也不能满足数字化社会的需求。

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政府监管部门,但也涉及到建设工程各参建主体。为了实现政府监管部门与各参建主体之间的资源共享、系统办公、电子办公、科学决策、以及与国际技术接轨的需要,需要一个统一的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对各责任主体进行协调[9],为政府监管部门的宏观监控和各责任主体间的系统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4.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运行动态控制机制

在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运行中,主要任务是信息化平台的日常管理、维护与完善,以保证其良好的服务能力。建立规范、可靠、安全、高效的动态控制机制是确保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健康运行的保障。

动态控制机制的建立一个长期过程,需要逐步改进和完善。针对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专业性与技术性特征,其需求分析与概要设计工作应由既懂得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10],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进行;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的构建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来确保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开发工作所必须的大量经费;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复杂,要有明确的程序来完成每一段具体任务,以满足平台总体设计目标的功能需求。

在动态控制机制中建立规范的信息采集、审核、发布机制是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有效运行的关键。质量监管信息包括政府监管部门信息、各参建单位相关信息、建设工程项目本身信息、日常办公信息等,其信息采集工作要通过顺畅的采集机制完成。信息发布之前要履行严格的审核程序,对信息的真实性、数据的准确度、有无涉密问题等实行严格审核。

在动态控制机制中要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价体系,按照各项指标对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的目标绩效实施评议和考核。其目的重在促进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5.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技术支持架构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参与主体较多,各责任主体一般都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化平台,各平台之间的信息却很少能够实现限制性共享和无障碍沟通,其平台开发工具、构建思路、功能结构、技术指标也多种多样。在构建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时应对这种实际状况进行考虑和分析,设计能支持异构硬件、软件和操作系统的集成体系,使其具有良好扩充性、稳定性和兼容性。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技术架构应根据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的具体内容和细节流程,充分考虑信息技术条件、软件条件和硬件条件,以满足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工作的要求。

为提高可移植性、安全与在用价值,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技术架构建立在成熟完备的J2EE 构架上,主要包含6 个层次,分别是:用户接口层,标准协议层、核心服务层、核心组件层、数据层以及底层操作系统。其中,用户接口层包含数据安全层、项目信息发布与传递层、个性化设置层、项目信息搜索层、工作流支持层、项目信息分类层等;标准协议层包含个人信息软件管理数据接口层、角色访问协议层、监管决策支持层、标准代码协议层等;核心服务层包含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数据服务、监管决策支持信息服务、通信服务、统一编码体系服务等;核心组织层包含安全认证、项目调度、通信、检索查询、统计分析、网上发布、协同动态工作流、招投标、施工许可、合同备案、安全监督、工程监理、竣工备案等;数据层包含结构化数据库、非结构化数据库和文档数据库等。

6.结语

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需要适应工程建设信息化发展要求,实施监管过程的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改进。实现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构建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信息化平台运行机制与技术架构支撑体系,以信息化手段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建设工程主体监管
论碳审计主体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对建设工程预结算审查技巧与方法的探讨
金融司法监管化:形成、争议与未来
广元八二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何谓“主体间性”
浅论我国会计监管体制的创新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