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芍君 张瑜烨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人民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是党一切工作的核心目标。人民群众能否过上幸福生活,既是对新时代经济社会建设成果的检验,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三农”问题作为共同富裕进程中的重要发力点,不仅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还需要乡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支撑和推动。当前,短视频作为一种全民参与、互动的新媒体工具,为增强人民幸福感、促进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助推力。其中,“三农”短视频从农民视角记录乡村幸福生活,是新时代农民幸福观的真实写照,对于激活农民主体性、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解决城乡二元对立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试图从新时代幸福观视角出发,探讨“三农”短视频对幸福观的呈现与传播价值,剖析“三农”短视频在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村人民群众幸福感和实现共同富裕方面的功能与作用。
新时代幸福观之重要就体现在,其幸福主体不是任何单个人,而是中国人民;其幸福时代不是任何一个时代,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大多数。因此,认识与提升农民的幸福感,无疑具有重要的时代内涵与现实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表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百年中国梦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然而,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国际国内各种文化思想激烈碰撞,人们对于幸福在哪儿,如何实现幸福的问题变得困惑和迷茫。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幸福最为关切,在许多重要讲话中提出新时代幸福观,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人民幸福观的内涵意蕴。新时代幸福观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赓续与发展、对历代共产党人幸福观的坚持与深化,也是对中国传统幸福观的吸纳与超越,具有明显的特征。一是以奋斗为主要内涵。“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要幸福就要奋斗”,这些论述明确了人民群众获得幸福的根本路径。二是强调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满足。新时代幸福观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幸福为宗旨,既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奋斗获取物质资源,也为人民群众精神幸福的满足提供了充足的社会资源与条件。三是个体幸福与国家幸福的双重实现。新时代幸福观梳理了人民幸福与国家幸福的关系,只有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才能落到实处。
新时代背景下,“三农”问题得到极大改变,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战役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农村样貌和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资源的充裕使农民开始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幸福。他们渴望来自全社会的尊重、认可和肯定。然而,一些社会公众的固有偏见仍旧将农村地区作为“落后”“脏乱差”的代名词,对农民的印象还停留在“迂腐无知”“等靠要”的滞后阶段。公众对“三农”的认知与真实的“三农”现状往往存在着鸿沟,阻碍着农民群体精神幸福的实现。可以说,在新时代背景下,广大农民群体对精神幸福的迫切需求已经远高于对物质幸福的需求。
“三农”短视频是近年来备受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可的一类新媒介信息,呈现出蓬勃旺盛的发展态势。
“三农”短视频创作主体以农民为主,以乡村日常生活、原生态风景、人情文化、特产美食等为拍摄内容,借助新媒体平台传播给社会公众。据抖音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抖音平台的“三农”短视频总获赞量为129亿,短视频创作者收入同比增长15倍。如果说过去“三农”短视频只是农民群体消解无聊的娱乐工具,那么新时代的“三农”短视频已经发展成为系统化、规模化的产业形态,改善着农民生活,助力乡村振兴。
“三农”短视频的出现与发展,是技术、政策、平台和社会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技术方面,拍摄技术和剪辑技术的简单易操作,使短视频的进入门槛降低,即使对于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农民群体来说,也可以轻松实现短视频创作。在政策方面,党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明确鼓励重塑乡村文化生态,重塑诗意闲适的人文环境和田绿草青的居住环境,重现原生田园风光和原本乡情乡愁,为“三农”短视频的内容生产提供了政策保障。在平台方面,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媒介平台对“三农”短视频创作者的大力扶持,为这类短视频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平台支持。如抖音的“新农人计划2021”,从运营、变现等方面,全方位帮助三农领域创作者成长。另外,在社会文化方面,观看短视频已经成为人们从网络上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据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9.62亿,占网民整体的91.5%。短视频时代的到来为“三农”短视频的盛行创造了可能。
新时代农民幸福观以“农民奋斗奔小康”为内涵,强调满足农民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幸福,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做价值观的支撑。
“三农”短视频在内容上展现了一幅幅广大农民群体通过勤劳拼搏,一步步改善生活条件,过上小康生活的励志图景。为农民重塑群体形象、自主传播生活经历、展现乡村样貌提供了广阔天地。彰显了农民的主体性,激发了农民主动融入城市化进程,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改变了社会公众对“三农”的固有偏见,对农民实现精神层面的幸福具有重要价值。另外,电商运营、直播带货也为农民提供了一条新的致富道路,满足了农民在物质层面的需求。农民群体幸福生活的实现,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共同富裕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由此来看,“三农”短视频就是新时代农民追求幸福观的真实写照。
“三农”短视频能够在海量媒介信息中突出重围,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农民通过短视频的商业变现改善了物质生活条件,是对奋斗幸福观的实践。同时,短视频中农民群体对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影射着现代人的生活现状,能够引起全社会的情感共鸣。另一方面,短视频中对乡村样貌、乡村生活的展现,勾起了深藏在现代人内心深处的对传统幸福生活的回忆和向往,为他们提供了精神慰藉。
“三农”短视频向社会公众展现了农民奋斗奔小康的生活状态,体现了农民的社会价值,带动着农民主动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同时,短视频变现、粉丝效应和电商运营,极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满足了他们对物质丰盈的幸福感。以“蜀中桃子姐”为例,在全网拥有几千万粉丝,以展现接地气的乡村家庭日常生活和家常美食而知名。在短视频的商业变现方面,桃子姐在微博、淘宝等平台都开设了店铺,售卖家乡特产美食。依托高频率的短视频内容更新和直播带货,不断激活粉丝活力,实现了“短视频内容—粉丝效应—商业变现”的闭环。在桃子姐早期的短视频中,可以看出居住环境较为简陋,土楼土灶,半开放式的厨房。渐渐地,由短视频带来的经济收益不断增加,院子翻新、厨房改造、新车试驾等内容出现在了短视频中,生活的点滴进步被镜头真实地记录下来。物质条件的提高也改变了家庭话语权结构,桃子姐从过去默默无闻的“家庭大后方”角色,一跃走向台前,充分展现自我,用双手为自己和家庭创造了更幸福的生活。在庞大数量的粉丝效应下,桃子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不仅在当地,更在全国范围内都有着较高知名度,既满足了商业变现带来的物质获得感,又满足了其作为社会个体的自我价值需求。
同时,“三农”短视频对“奋斗获得幸福”内涵的表达,传播了新时代幸福观,反映了现代人追求幸福生活的现状,能够引起全社会的情感共鸣。在桃子姐的短视频中,观众可以感受到,生活是酸甜苦辣的,有吵闹也有快乐;生活是不易的,需要用汗水劳动一砖一瓦建立起来;生活也是现实的,由平淡反复的日常构成。而幸福就藏在这日复一日的辛勤劳动和生活琐碎中。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正如白岩松所说,看桃子姐更像是看身边,看熟悉的人,甚至就是看自己的生活。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机遇与压力并存。虽然社会资源总量在不断丰富,但贫富差距加大、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也愈发明显。这也是为何会出现“内卷”现象的原因,现代人需要付出更大的奋斗成本来获得相应的社会资源。“三农”短视频所呈现出的平凡农民辛勤奋斗的样貌,切合了每一个现代人正在经历的生活,使他们在观看短视频时产生出自然的亲切感和熟悉感,从而引发情感层面的共鸣。
“三农”短视频将饮食、视听和情感三种要素结合,展现乡村美好生活图景,构建立体化的幸福空间感,给予观众沉浸式的幸福体验。在这类短视频中,制作与享用美食是标配场景。运用镜头记录食物的制作过程,展现色泽诱人的菜品,捕捉人们大快朵颐时的表情和吞咽咀嚼的声音,观众仿佛隔着屏幕都能闻到饭菜香气,不由自主地产生愉悦感。然而,真正影响食物味道的除了看得见的食材变化、调味细节之外,最重要的则是其中的情感机制。在情感的加持下,重要的不再是食物本身,而是为谁而做,又和谁同吃。桃子姐的短视频中,食物传递出的情感主要源自于家人间的浓浓亲情。在外忙碌了一天的家人们围坐在饭桌前,老老少少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共享美食。现实的烦恼在亲情的抚慰下被暂时忘却,父子情、夫妻情、爷孙情和兄弟情在一餐餐饭中不断升温牢固。如果说桃子姐的短视频传递的是乡村生活的烟火气,那么以李子柒为代表的“三农”短视频展现的就是一派与世隔绝的悠然田园生活。作品刻意保留乡村原始美好的一面,展现出人与人、人与大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模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原来出现在书本中的超现实生活,真实地存在于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种乡村生活的展示,其中生发的幸福感都为现代人提供了精神的庇护,替代性地满足了他们的幸福情感需求。
城市化的发展提高了社会的现代化水平,也加深了人们的焦虑感和迷茫感。一方面,现实的压力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然而,面对交通堵塞、空气污染、资源紧张、人际关系淡漠的生活环境,他们难以快速适应。对于乡村宜人的居住环境和友好的人际关系异常怀念。另一方面,城市人长期被城市文化浸染,许多人厌倦了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对于简单质朴、亲近自然的生活格外向往。“三农”短视频的出现打破了城市与农村的地缘距离,构建了融合城乡幸福的虚拟时空。借助现代化传播手段,观众能够在“此时此刻”精准捕捉和体会到幸福感,为现代人建立了一个情感的缓冲地带,抚慰他们疲惫的心灵。值得一提的是,“三农”短视频所传递出的劳逸结合、松弛有度的生活方式,让现代人得到了一丝安慰,影响和改变着他们对于幸福生活的理解,对于缓解社会“内卷”现象有一定的帮助。
“三农”短视频的商业变现直接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同时通过再现美丽乡村底色,展现广大农民群众奋斗奔小康的励志生活图景,引起社会情感共鸣,构建融合城乡的幸福虚拟时空,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情感缓冲。
乡村振兴、共同富裕都要以“人民为中心”。“三农”短视频将内容营销、直播带货和电商运营整合搭配,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了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同时,短视频使农民自由发声成为可能,激活了农民主体性,增强其作为乡村主人的身份认同感和社会归属感,实现了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主导权、参与权、表达权、受益权和消费权。让农民群体原本边缘的、微弱的声音得到了放大,让更多人群了解到真实的农村生活,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的发展需要正确的价值力量做支撑。新时代幸福观也就是奋斗幸福观,明确了新时代人民群众获得幸福的路径和方式,引导了社会的良性发展。“三农”短视频从平民化视角,运用场景化的影像,对新时代幸福观的内涵进行解读。向社会公众表达了幸福不在远方,就在身边,在一点一滴的努力和奋斗中。将抽象宏观的幸福观转化成日常生活的片段,使公众对新时代幸福观的理解更透彻、更深入,推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践行新时代幸福观的良好风气。
目前,我国城镇化已进入都市圈发展时代,都市圈发展使城市乡村体系越来越网络化,但等级化仍然合乎经济规律地存在和发展。长久以来,乡村在中国社会处于弱势、被动地位,乡村文化也被认为是低俗愚昧,背后体现的是乡村话语力量的弱势。“三农”短视频诉诸影视化的表现形式,使农村幸福观被广泛传播、关注和认同。乡村话语力量也得以崛起,成长为一股不断向上的新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