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遗“八音坐唱”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2022-11-05 14:48王林茂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4期
关键词:布依族文化发展

王林茂

(安顺学院,贵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562400)

引言

“八音坐唱”又称“布依八音”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说唱艺术形式,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素有“盘江奇葩”“凡间绝响、天籁之音”“声音的活化石”“南盘江畔的艺术明珠”等美誉,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八音坐唱”普遍存在于布依族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祭祀活动之中,是布依族特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研究布依族文化特色、生活方式、性格特点具有代表性意义。“八音坐唱”对现在的人而言,其最重要的核心价值就是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布依族人民在一定时期内的历史文化,以鲜活的方式认识布依族的文明,从而更好地将其传承和发展下去。

一、“八音坐唱”历史渊源

(一)从名称演变来看

布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越人。根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邕州宣化县之北,欢水在县北,本牂牁河,俗称郁壮江,即骆越水也,亦名温水,古骆越地也。”到秦汉时期驼越改称为“僚”“俚”。根据《太平环宇记》中提到的,“僚”音“佬”,在牂牁、兴古、郁林、苍梧、交趾。西南地区的贵州、广东、广西和湖南境内一些少数民族,都被叫作“僚”。唐时为“蛮”,宋元时为“蕃”或“僮”。据《桂海虞衡志》记载,庆远、南丹溪洞之民呼为“僮”。在秦之前称为濮越,西汉东汉时叫濮僚,唐到元时被称为“蛮”“蕃”;明清时又称“仲苗”“仲蛮”“青仲”;从清代到民国被称为“夷家”“水家”“水户”“土人”“土边”,民国末年被称为仲家,新中国成立后将分布在贵州地区的叫作布依族,将居住在广西一侧的称为壮族。

(二)从科学角度看

“八音坐唱”这一艺术形式具体形成于什么时候难以考证,但能确定的是布依族是云贵高原上东南部的土著居民,他们早在石器时代就在云贵高原上生活了。“八音坐唱”曲调丰富多样,以吹打乐器伴演,表演内容大多来自民间故事,曲目往往连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取材于布依族人们的生活。

二、“八音”的社会功能

《乐记》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古代音乐在人格养成、文化生活和国家礼仪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八音坐唱”产生并流传于布依族的生活和发展之中。

(一)婚嫁仪式中的“八音”

不同于汉族,布依族在婚姻伴侣的选择上有着相对自由的权力。在布衣村寨间就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七天七天赶一场,不是赶场是会郎”。这样的赶场叫作“赶表”,只要是在布依族聚居的村寨都会有这样的活动,一般都是在农闲时候才能举办,前来赶表的都是布依族的青年男女,男的会吹木叶、尤勒,唱山歌向心仪的姑娘表达自己的心意,如果姑娘也相上了的话,就约定下次再来赶表,经过多次赶表,逐渐了解,感情加深后才定下终身。丢花包也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一种交往方式,通过丢花包的形式选择自己心仪的对象。布衣男女结婚,男女两家都要举行隆重的交亲接奁仪式,交接过程中有主客对唱,主要表达的意思是昭告天地亲朋,从今天以后大家就是和和睦睦的一家人了。当主家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时也会进行一番对唱,客人主要表达打扰的歉意,主人家则表达对客人的重视。吃过晚宴后主客都会坐在院子里对花歌,一般是布依族青年男女在新郎家里相互对唱山歌,内容随机而变。最后还有一个闹夜宴活动,活动上主人会用唱歌的形式表达对客人招待不周的歉意,而客人则借此机会对主人家进行一波夸赞。在整个婚礼过程中,“八音班子”接新娘时奏《走路调》,走到家门口奏《踩门调》,待宾客坐定之后则演奏《喜调》,敬酒时奏《敬酒调》,拜堂时奏《拜堂调》,没有什么仪式时奏《闲调》,最后“八音班子”会奏《谢酒调》感谢主人家的招待。

(二)祭祀礼仪中的“八音”

1.布依族是一个信仰多神的民族,认为山有山,神树有树神,每年都会进行祭山和祭树的仪式,时间最早由摩公制定后沿袭下来,布衣族认为山上有神仙居住,山上的山洞是神仙的住所,所以在祭山那天人们会带着贡品上山,由寨老主持仪式,主要是为了让大家保护环境,和山上生灵和睦相处,保护好牲畜和庄稼,祭树与此也相差不远。

2.“查白歌节”是黔西南州布衣族群众地方性民族传统节日,是纪念查郎和白妹凄美的爱情故事的节日,每年在兴义市顶效镇查白村开展纪念活动。这天查白场上到处是唱山歌、吹木叶、弹月琴的青年男女,他们互唱情歌,表达爱意。每年到这个时候查白村都会非常的热闹,有的人甚至会提前两三天到达,现在都是由村长主持,表演过后布衣男女就会各自组成队伍弹唱对歌。于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受到了黔西南当地的重视和保护。

3.除此之外比较普遍为人所知的有:“六月六”布衣风情节、“三月三”毛衫树歌节。“六月六”是布依族人民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之中形成的,主要以祭祀活动为主,以歌舞为载体,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通过祭祀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社会和谐平安。“三月三”则是为了纪念东汉年代三名带领村民消灭恶人,但自己也战死的勇士,每到节日大家都会吹起木叶,弹起月琴,盛装打扮,节日隆重热闹。

(三)丧葬礼仪中的“八音”

布依族很重视丧葬礼仪,布衣族老人故去后,家人第一时间鸣放鞭炮向寨邻左右报丧,然后将逝者收殓好,停在堂屋之中,一般在家停放三到五天,要请摩公及其徒弟超度亡灵,出殡的前一天主人家会请八音班子通宵吹打演唱,出殡时也会请八音班子一路吹打跟随,直到老人入土之后吹打一阵到整个送葬仪式结束才散去。这期间演唱曲目皆有不同,有急有缓,跟随仪式进程而改变。其中还有高台舞狮、学肖惯等极具布依族特色的节目。

(四)借音乐传达情感

总的来看,布依族节日礼俗虽然内容不同,但是都离不开“八音”,布依族是一个善于用音乐表达情感的民族,“八音坐唱”广泛存在于布依族各种重要的仪式之中。所以保护八音应该从保护整个布依族的民族传统文化习俗入手,而不是仅仅看到文化本身,要保护其传统文化赖以发展的环境才能更好的将其完整地保存下来。从事八音展演工作15年的岑师傅曾说,现在大多文化工作脱离实际生活,内容趋于表面,没有涉及文化的根本,文化工作的内容应有根有据,可以考证,且不能脱离人们的生活。

三、乐器的由来

(一)水牛文化信仰

布依族远古时生产力低下,牛耕是主要的生产耕种方式,又因为布依族水旱轮种,居住地又依山傍水,所以布依族的牛信仰一般指水牛。布依族还有一个“牛王节”,表示对牛辛苦一年的感谢。相传在远古时代,刀耕火种,生产力低下,布依族人们辛苦一年也吃不饱,生活非常辛苦,为了吃饱布依族人们只能大面积烧山开荒,烧山的烟熏到了玉皇大帝,他派神牛到人间传旨,三天只能吃一顿饭,神牛来到人间看着人们生活非常苦就留下来帮助布依族人们耕种,所以布依族人们非常感谢牛王。“八音坐唱”中的牛角胡、牛骨胡都取材于牛。

(二)自然生活崇拜

八音的乐器都取材于生活,包包锣最早时是布依族人民用来驱赶麻雀的,后来慢慢成了八音中的一个乐器。所以“八音坐唱”乐器的产生与布依族的信仰和对自然的崇拜有密切联系。这些反而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少的,特别是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同时“八音坐唱”无论是乐曲、乐器,还是表演目的与布依族人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密不可分。

四、“八音坐唱”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一)“八音坐唱”的发展现状

1.八音堂

黔西南州兴义市被命名为“布依八音艺术之乡”,兴义市在马岭河和万峰林都设有八音堂,非遗传承人韦利熙曾在万峰林组建一直八音队伍,并带领其拿下多个奖项。万峰林旅游路线上有一个叫八音堂的展厅,里面不仅有八音坐唱,还有各种布依族特色的古老仪式、物品和艺术成品的展示。八音堂的负责人韦珍就说,把八音堂放在景区旅游线上,就是为了让每一个来到万峰林旅游的游客都来到这里,能够有机会了解到我们布依族的文化。我们还让游客沉浸式地体验,融入我们的文化,参与到我们的制作过程之中,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及美好的体验,这样他就能够成为我们文化的宣传者、传播者。

2.南龙古寨

南龙古寨位于黔西南州兴义市的巴结镇,是一个古老而传统的布依族村寨,形成年代无从考查,像是同布依族一同出现的一样。现在村内还保持着最原始的模样,虽有后天旅游开发的痕迹,但是村内建筑房屋等都没有改变,都维持着最原始的模样,寨子中大多数人都搬到了安置区,仅剩三四个老人仍然居住在村内,闲暇时老人会用音响播放八音音乐。南龙古寨现已被黔西南兴义市列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八音坐唱”的发展特点

1.内容形式逐渐改变

“布依八音”艺术形式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纯器乐性的演奏,二是增加弹唱,以正调为主的说唱,演唱内容分为剧目和说唱故事两类,前者称为板凳戏,后者称为“八音坐唱”或“八音弹唱”。古代布依族有着重男轻女的思想,“八音坐唱”是不允许女人参与其中的。后来随着布依族女性意识的逐渐觉醒,“八音坐唱”之中逐渐出现女性的身影,现在女性的占比逐渐多了起来,甚至从事八音演唱的女性数量超过了男性。在万峰林八音堂学习成员中女性数量远大于男性。

“八音坐唱”内容逐渐丰富,传统八音开始时只有传统的几个乐器和单一的声部、单一的表现形式,后来不断发展,形成了现在稳定的表演基本架构。原来八音表现形式也较为单一,就只有弹奏和弹唱,直至现代,八音中融入了部分舞蹈的元素,由此还创作了新曲目《寻梦万峰林》,讲述布依族传统的农耕故事,以“布依八音”作为载体,舞蹈作为表现形式。传统八音只有一个声部,无法在正规舞台上演出,非遗传承人韦利熙为了能让八音在更好的舞台上演出,创新地在原本的表演中加入一个新的声部。“八音坐唱”一直以来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调整着自身,从《贺喜堂》《胡喜与南祥》《唱王玉莲传》等到后来的《布依山歌颂党情》《总书记来到布依寨》《清风吹到万峰林》,无不体现“八音坐唱”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演唱也由最初的全布依语演唱变为现在的双语演唱。

2.程式化发展趋势明显

以前“布依八音”并不需要教学,都是从小耳濡目染。岑师傅说过,我们没有专门地去学习过,就是从小就看着、听着村中老人弹唱。而现在出现了程式化教学,有着一套相对完整化、系统化的教学方式,有关于八音教学的教材和专业的课程,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已把“八音坐唱”纳入第二课堂,还开设了相关的少数民族课程。有关部门还开展了“非遗文化进校园”的活动,培养小学生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八音教学还处于半程式化状态。不可否认,程式化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八音传承的进程,过于程式化的发展会使传统八音的文化内涵淡化,但是程式化是八音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在其系统化发展的过程中保持其原始味道,才是最要的工作。

五、“八音坐唱”发展保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八音坐唱”作为黔西南地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众多价值。对其传承与发展的论题有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都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近年来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逐渐突显了出来,文化旅游概念等都为八音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1.“八音坐唱”从业人员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

“八音坐唱”的表演者大部分不是长期稳定的专业表演者。一般“八音”表演人员大多是由同村的村民或者相邻几个村寨的八音爱好者,过去只是在农闲或者节日、祭祀时才会聚在一起吹打,所以八音的表演人员本就不是固定的,再加上现在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致使八音缺少专业的表演者。而且八音团队的收入并不高,无法保证表演者的生活、生存需要,一些表演者不得已选择了改行从事其他相对稳定的职业。现在虽然引进了新的公司制的管理模式,但是这一现象仍然有待改进。

2.地方文化认知度低缺乏地方文化自信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少数民族汉化趋势明显,再加上受现在仪式简化趋势的影响,有很多传统仪式被简化,这些都导致了布依族文化特色逐渐淡化,有的甚至已经消失,黔西南地方正在对其进行抢救。本地区内的人们对本地方特色文化不了解,造成了地方文化自信心的缺失,这也间接导致本地方文化输出受阻。

3.管理者与表演者分层现象严重

从事“八音坐唱”相关宣传、管理工作的人,对文化本身不了解,这就导致当地的文化工作可能已经严重脱离文化其根本,浮于表面,没有从实际出发,无法从根本上对八音的传承发展现状进行补救。在走访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的关于八音的决策措施并没有得到布依族人们的支持,相关政策和工作已经脱离了人们的实际生活,过于注重形式化导致管理者了解文化本身。这也降低了文化传承和发展工作的效率。

(二)解决措施

1.加强对专业演奏者人才的培养及保护

现在虽然有一套相对系统的教学体系,但是有很多需要传承的东西是系统教学无法传达的,而且“八音坐唱”需要传承的不仅仅是一种技艺,它反映的是特定的时间、区域内的社会和功能,具有极高的研究意义,专业的表演者以及传承人就是这些精神文明价值的载体和活态的文化现象。因此,“八音”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建立一支具备专业表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2.加大本地区内对“八音坐唱”以及其相关的特色文化的宣传教育的力度

布依族的人们对本民族文化不了解,缺乏对地方文化的自信。近年来兴义市也组织了大量的非遗文化进校园的活动,但是教学都停留在表面,对其内涵方面的教育较少。其实活动本身是很好的,对文化传承也有很大的作用,但是没有一个长期的教学过程,就像推销宣传一样很快会被遗忘。这导致了新一代对自己地方文化没有底气,缺乏文化自信,所以加强本区域内特色文化的宣传和教育能更好地传承。

3.增加文化管理团队之中专业人士的比例

想要将一个文化传承下去就必须知其根本,循其源头,深度挖掘、研究后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管理队伍专业化的提升也能更好更快地提高八音本身的系统化、标准化程度,对文化市场的了解也会更全面、透彻,可以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管理经营模式,提高市场适配度。

4.创造性传承与创新性发展相结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传统的“八音坐唱”我们需要正统权威的研究、解释,也需要新的解读视角,需要新的思维的加入,不应拘泥于传统的固定思维来对八音文化进行解读。每一个时代对文化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新的不一定全对,传统的也不会一成不变,但是只有不断尝试才能找出传承与发展的绿色通道。

5.紧跟时代步伐积极促进非遗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

数字化是科技与经济、文化共同发展的产物,是当今时代下特有的产物和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文化艺术行业数字化发展缓慢导致了很多文化艺术产品没有被更多人看到。现代的科技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接受文化信息的方式,如果我们还坚持原始的传播方式,那我们将会跟不上时代。

六、结语

“八音坐唱”是有着深厚底蕴和特殊韵味的文化瑰宝,是布依族特色文化价值的体现,是布依族特色文化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布依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八音坐唱”是布依族表达各种情感的载体,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同其他非物质文化艺术一样,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肉眼可见地萎缩了,在发展的道路上落了下风,面临着即将消亡的现实。但是在现在大环境下,“八音坐唱”这一民间艺术仍有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

在文旅大发展的背景下,“八音坐唱”要能够抓住这个时机解决其传承与发展的困难,为八音谋得发展新道路。保护一个文化现象不应只浮于表面,“八音坐唱”产生于布依族的日常生产生活,所以“八音坐唱”的源头就是布依文化,可以说只要布依族文明还在延续八音就不会消失,所以“八音坐唱”的传承与发展不能脱离人们的日常生活,那里才是最适合八音生存的土壤。如同岑师傅说的那样:“文化工作不能脱离实际生活。”提高黔西南地区内人民的文化自觉性,让八音从业者保护好、传承好“八音坐唱”,通过线上线下等途径推动群众参,能激活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以开放式的眼光来实现文化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布依族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An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Idea of Bouyei Ethnic People in ManagingNatural
谁远谁近?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少数民族音乐
图说创新发展
沙湾生态园 布依族文化开发初探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