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黄颡鱼“黄优1 号”苗种越冬管理

2022-11-05 06:01刘炜周国勤裴雪莹茆健强石晓兰
水产养殖 2022年2期
关键词:溶解氧苗种越冬

刘炜 ,周国勤 ,裴雪莹 ,茆健强 ,石晓兰

(1.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36;2.华中农业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3.江苏省黄颡鱼研究开发中心,江苏 南京 210036)

杂交黄颡鱼“黄优 1 号”(GS-02-001-2018)于2018 年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无肌间刺、成体色泽与普通黄颡鱼相似、养殖成活率高等优点。苗种越冬是杂交黄颡鱼“黄优1 号”成鱼养殖的重要环节,直接决定了来年苗种的质量和成活率,影响整个生产环节。冬季水温低,杂交黄颡鱼“黄优1 号”苗种养殖池塘投饲量逐渐减少或停止投饲,鱼体免疫力逐渐下降,因此要提前做好越冬前的准备工作,为来年春天进入投饲阶段时,杂交黄颡鱼“黄优1 号”能快速生长打好基础。现总结多年杂交黄颡鱼“黄优1 号”苗种越冬管理经验,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1 越冬期死亡原因

1.1 溶解氧低

养殖水体中充足的溶解氧对鱼类的生长和生存至关重要。杂交黄颡鱼“黄优1 号”养殖池塘大部分位于村民居住地,有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进入池塘,导致养殖水体中有机质含量过高,藻类大量繁殖,进而造成池塘生态系统失衡,引起水中溶解氧不足。此外,污水和废水的排入也会造成水中二氧化碳和硫化氢含量增加,严重时会引起鱼类中毒死亡。杂交黄颡鱼“黄优1 号”部分池塘冬季还存在保水性差等问题,水位下降,水体积变小,溶解氧下降,同时冬季水温低,鱼类活动空间也变小。对于新塘和瘦水塘而言,因浮游植物密度小,光合作用弱,产氧量低,水体溶解氧不足。在北方地区,冬季养殖池塘上层结冰会隔断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入水体,使水体中溶解氧降低,严重时会造成鱼类窒息死亡。

1.2 苗种密度不合理

杂交黄颡鱼“黄优1 号”鱼苗出膜后,由于孵化池溶解氧充足,环境易管理,此阶段死亡率普遍较低。移入池塘养殖后,鱼苗一般集群在水草或光线较暗的区域活动,但其鳃等器官并未发育成型,无法利用空气中的氧气辅助呼吸,大量集群行为易导致鱼苗缺氧死亡。苗种密度过大或过小时,易造成培育的鱼种规格差异较大,密度过大时往往伴随着饵料投喂不足、不及时及覆盖面不够等问题,导致鱼苗弱肉强食,小型个体在越冬过程中体质越来越差,体内积贮的脂肪等营养物质不足以维持越冬期间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供给,因体质衰弱而死亡。

1.3 病害

冬季气温低,池塘上、下层水温差较大,易泛底,氨氮、亚硝酸盐氮等有害物质含量升高。杂交黄颡鱼体表无鳞覆盖,在拉网或并塘操作时,常受到机械损伤,导致有害病菌入侵而感染疾病,造成苗种越冬发病死亡。

越冬期间养殖杂交黄颡鱼“黄优1 号”常发生水霉病、腐皮病和寄生类小瓜虫病等病害。(1)水霉病是由于苗种在分池、捕捞和运输等过程中操作不当,使鱼体之间相互刺伤或受外力挤压形成的外伤创面感染真菌而引起。或由于冬季养殖密度过高,水质恶化,鱼个体之间互相伤害而诱发,此病在水温低时极易爆发。(2)腐皮病一般表现为鱼表皮溃烂,或露出肌肉和支鳍骨,严重时腹壁洞穿,内脏裸露流出体外。该病主要因池塘养殖密度过大,排泄物、饲料残渣等较多,水质较差,鱼类活动空间较窄,活力减弱,使得细菌和寄生虫等病原更易感染。(3)小瓜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主要寄生在鱼类的体表、鱼鳍和鳃等部位,呈肉眼可见的白点状,严重时白点遍布全身,导致鱼类皮肤溃烂而死,鱼表皮黏液涂片和鳃丝压片均可见虫体。该病集中爆发于每年的3—6 月和9—11月,水温15~27 ℃时为发病高峰期。发病初期病鱼离群独游,摄食量减少;发病后期病鱼行动迟缓,呼吸受阻,体表遍布白点,死亡率高达90%。该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养殖密度过高、温差较大、营养不良或环境条件引起的应激过强均易导致小瓜虫的爆发,特别是对杂交黄颡鱼“黄优1 号”等无鳞鱼危害极为严重。

1.4 管理不当

在越冬期,饲料投喂过多或过少均易引起杂交黄颡鱼苗种死亡。投饲过多或投喂蛋白、脂肪等含量过高的人工配合饲料,会增加苗种肝脏负担,造成鱼体免疫力下降,难以抵御病菌侵袭。投饲过少则会导致鱼种规格差异大,小个体无法存活。越冬期池塘溶解氧含量低,水中物质循环减弱,水质变差,病害发生率增加。

2 提高成活率的方法

2.1 水质调控

杂交黄颡鱼“黄优1 号”喜好清爽的水环境,水质差会导致其食欲下降。冬季水温低,水质易变差,对于露天池塘其水位应>2 m。此外,水体过肥或过瘦都影响杂交黄颡鱼“黄优1 号”健康越冬。水体过肥易引发水体溶解氧下降、有机质酸化严重、藻类过量繁殖等问题;水体过瘦则会导致池塘生产力低,光合作用弱,水体溶解氧不足。因此,在池塘水质管理中要根据池塘水体营养状态适当肥水。对底栖鱼类而言,水体中泥沙或有机颗粒等悬浮物附着在鳃丝上易引发鳃病变,可根据悬浮物的属性选择合适的吸附物(如氟石)吸附水中杂质,或利用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对水中的氨氮进行转化和去除。对于养殖密度较大的池塘,水质管理更为重要,应根据水质及气候变化情况,及时换水,也可使用增氧机曝气、泼洒生石灰(每667 m使用15~20 kg)等方式调控水质。

2.2 加强营养

冬季杂交黄颡鱼“黄优1 号”摄食量减少,机体免疫力下降,因此,在越冬前可加强饲料营养或投喂越冬饲料,以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提高鱼类免疫力。此外,在投喂时应遵从“四定”原则(定时、定量、定位、定质),正常情况下,每天投喂2次。在工厂化养殖中因温度可控,可连续投喂。对塑料大棚、玻璃温室或厂房温室越冬的养殖池,其养殖水体较小,易受污染,需控制好投饲量。在低温天气或水温<13 ℃时,应停止投喂饲料。

2.3 控制放养密度

鱼种放养密度应根据品种、发育阶段和规格不同而定。杂交黄颡鱼“黄优1 号”为集群型鱼类,养殖密度过高会加剧其对空间、溶解氧和饵料的竞争,抑制鱼类的正常生长,造成免疫力下降,甚至导致鱼病的大规模暴发。但若养殖密度过低则不能充分利用养殖空间,个体摄食欲不强烈,造成养殖效率低下。在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的养殖中,规格>10 cm 的鱼种一般每667 m放养3 万~4 万尾,在无水源补充的池塘中,每667 m则放养2 万尾左右。鱼种放养前需先检疫,防止病害带入养殖池塘。此外,放养时鱼种需用浓度为3%~5%的食盐水浸洗5~10 min 后,方可放入池塘。

2.4 坚持改底

冬季池塘上层水温低,杂交黄颡鱼“黄优1 号”主要生活在水体中下层,若水底淤泥过多,有害物质沉积在底部,会导致杂交黄颡鱼被迫迁移到水体上层活动,易冻伤鱼体,造成脱黏、褪色,引发腐皮病、水霉病等诸多病害。另一方面冬季水温低,易泛底,造成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浓度快速升高,危害杂交黄颡鱼健康,造成大量死亡。因此,越冬期间应坚持改底,加快水中有害物质分解,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底栖环境。另外,需要延长增氧机开机时间,加快水体流动或搅动,提高水体溶解氧浓度,加速水体和底泥中过多有机物等有害物质氧化分解,以达到净化底质的目的。

2.5 鱼病防治

冬季杂交黄颡鱼“黄优1 号”不摄食或摄食量小,造成其免疫力下降,易感染寄生虫。寄生虫的寄生对鱼体的危害极大,特别在越冬的后期,应提前好做相应的预防措施。在养殖中可选用合适且高效的杀虫剂消灭小瓜虫及其中间宿主,杀虫后需及时消毒,防止细菌感染而引发的腐皮病等疾病。

冬季池塘水温低,用药治疗效果较差,因此越冬期间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好冬季疾病的防控。对杂交黄颡鱼“黄优1 号”苗种鱼病的防控采取主要的措施有:(1)彻底清塘,严格消毒。(2)苗种放养时,应用食盐等药物浸浴消毒。(3)放养体质健壮、无病害的苗种。(4)投喂新鲜、优质饲料,坚持“四定”和“四看”的投饲方法,禁用未经腐熟发酵的粪肥。(5)加强水质管理,冬季保持高且稳定的水位。(6)选择合适的药物定期对水体、饵料台和食场等投饲场等进行消毒。(7)坚持定期巡塘,及时发现鱼病,及早诊疗。杂交黄颡鱼“黄优1 号”属于无鳞鱼类,对敌百虫、高锰酸钾和硫酸铜等药剂较敏感,应谨慎使用。此外,越冬期应尽量避免拉网和刮鱼等操作,以免造成鱼体机械损伤从而引发水霉病。

猜你喜欢
溶解氧苗种越冬
不同溶解氧水平对鳜呼吸代谢酶及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萝卜萝卜快显形
江苏:全面推行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电子出证”
水蛭越冬技术
浅析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运用手持技术测定“蓝瓶子”实验中溶解氧浓度的变化
鱼能否在水以外的液体中生存
简析稻田养殖小龙虾的苗种选购与放养技术
千奇百怪的石头
洞庭湖监测到18.3万余只越冬水鸟创下同步调查11年来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