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丰红色革命精神浅论

2022-11-05 05:49
岭南文史 2022年2期
关键词:陆丰海陆丰海丰

卢 荻

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以彭湃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下,海陆丰掀起大规模农民运动,举行三次工农武装起义,开展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进行大量尝试和实践。在党领导海陆丰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卓绝斗争的基础上,这块热土“孕育了‘敢为人先、依靠群众、敢于斗争、无私奉献’的海陆丰革命精神”。这种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激励一代代仁人志士不忘初心,英勇顽强,百折不挠,一往无前。

一、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宏伟气魄

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宏伟气魄,是海陆丰革命精神的一大特征,体现了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党组织和人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和精神特质,体现着勇立时代潮头、敢于劈风斩浪一往无前的勇气与胆识魄力。

一是中国最早的大规模农民运动发源地。

彭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的开拓者,以他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为代表,点燃了广东与全国农民运动的星火,因此,毛泽东称誉彭湃为“农民运动大王”。彭湃以远见卓识与过人的气魄与胆略,在发动组织与武装农民反抗地主阶级剥削压迫、开展土地革命、创立农村根据地等方面进行了许多革命实践,为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经验。

1921年,彭湃从日本回国返回家乡海丰后,深入农村与贫苦农民共同生活,经过艰苦努力,于1922年7月29日在海丰成立了广东最早的只有六位会员的农会,迈出了海丰农民运动的第一步。随后,农民运动以燎原之势迅速发展。同年10月,彭湃领导成立了海丰县赤山约农会,这是广东省第一个农会。农会会员发展到500多人,活动范围扩大到赤山约所属20多个村庄。接着,彭湃到海丰县其他乡村开展工作,号召农民成立农会,开展反封建斗争。海丰县有12个约、98个乡建立了农会。1923年1月,海丰成立以彭湃为会长的总农会,会员2万户、10万多人,占全县人口的四分之一。这是全国第一个县级农会。它虽然比浙江省萧山县衙前村农民协会成立稍晚一些时日,但其模式之新、规模之大、影响之广,确是难以比拟的。

随后,彭湃又到陆丰、惠阳两县发动农民开展农民运动。至1923年,农会组织扩展到陆丰、惠阳、紫金等东部八九个县,海丰总农会改组为惠州农民联合会,进而成立广东省农会,彭湃任执行委员长,农会会员发展到几十万人。农会革命斗争的兴起,引起地主阶级的反扑。他们勾结地方反动当局镇压农会。农会遭受挫折后,被迫转入秘密活动,但为后来东江地区更大规模的农民运动埋下革命火种。至1927年2月,潮梅海陆丰办事处农会会员达100多万人,其中海丰20多万人,为全国各县之最。

二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海陆丰地委决定举行武装起义。海丰人民于1927年5月1日举行了第一次武装起义,推翻了反动当局,成立了海丰县临时人民政府。11月中旬,陆丰和海丰先后召开工农代表大会,正式成立海陆丰工农兵苏维埃政府,这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比1927年11月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早10~15天。《海陆丰苏维埃》一文说: “谁不知道海丰是有名的‘小莫斯科’,是农民运动最早而且最发达的地方。”

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正式成立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开创了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历史,为共产党实现从大革命到土地革命战争的伟大历史转折做出了贡献。海陆丰苏维埃政权是中共领导下以工农为主体的民主政权,“实开无产阶级革命的先声”,“算是中国破天荒第一次的苏维埃,新的革命政权正由东江扩大至全广东,仍〔乃〕至全中国! ”“这不特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开创,在世界革命史上亦占最伟大最光荣的一页! ”海陆丰苏维埃政府建立后,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扩大农民自卫军,巩固苏维埃红色政权。

三是最早开展土地革命斗争的先行地。

海陆丰是中国开展土地革命的先行地,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中制定的第一部土地法规。1927年11月,海丰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由彭湃主持制定的《没收土地案》等一系列决议案。《没收土地案》以法规形式阐述了实行土地革命的理由,明确宣布没收一切土地分配给农民,并确定了分配土地的原则、分田的标准和分田的方法,规定“不劳动不得田地”“不革命不得田地”。中共中央于1927年12月26日在《政治通讯》第十五期上将其向全党公布。此为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中制定的第一部土地法规。实行土地革命后,据统计,海丰县烧毁田地契约47万多张、租簿5.8万多本。至1928年2月,已实行没收和分配土地的,海丰占全县土地面积的八成,陆丰占四成。海丰《没收土地案》较1928 年12月湘赣边界颁布的《井冈山土地法》早一年颁布,在土地革命实践上,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分田运动也比井冈山实施得更早,但后来比不上井冈山土地革命影响大。海丰《没收土地案》和《井冈山土地法》,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最早的两部土地法,为后来共产党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四是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根据地。

第一,最早建立农民武装。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工人运动,后来又集中致力于国共合作,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很少考虑武装工农、建立独立领导的问题。彭湃比较早认识到农民武装的重要性,并且最先在中国共产党内提出建立农民武装问题,亲手创建了党的第一支农民自卫军,成为党领导的农民武装的缔造者。1923年夏季,海丰农会被镇压,农民向彭湃提出迫切建立武装自卫问题。彭湃深切了解农民所急所想,更加明确建立农民武装的重要性。1924年1月,彭湃向刘仁静写信提出农民要求开放枪支用以自救问题。8月,彭湃在国民党左派廖仲恺的支持下,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200名学员组织起来,创建了广东省农民自卫军即农团军,并任团长,这是中国革命史上建立的第一支农民自卫军正规武装。其后,他身体力行积极支持各地农会建立农民自卫军。彭湃于1925年2月随东征军回到海丰。他提出: “当此镇压反革命之时,农民非有武装不成,而且农民协会之根本问题亦非农民有武装不成。”3月,在他的指导下,海丰成立了由200多人组成的海丰农民自卫军,同时设立农民自卫军训练所。彭湃指出:“省农会以为海丰农军,能觉悟,能守纪律,能耐劳苦,能为农民奋斗,所以认为是全国的模范军。”至1926年4月,广东全省已拥有3万多人的农民自卫军。其后,彭湃兼任广东农民自卫军总指挥。广东各地农军为推动农民运动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并为支援国民革命军北伐做出了重大贡献。

1926年5月,彭湃在为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讲课时,谈到武装会员的重要性。他认为,农民搞革命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把刀把子掌握在自己手里,否则就会出乱子。大革命失败后,彭湃主张坚决反击,并派其三兄彭汉垣回海陆丰举行武装起义。

第二,创办了东江党校。随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党员人数迅速增加,海丰党员在四个月增加到1.8万人,陆丰的党员也从原来的一千多人发展到五六千人。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培养土地革命的骨干,1928年一二月,彭湃和中共东江特委领导创办了东江党校,主要培训从事农民暴动和土地革命的领导骨干。东江党校是土地革命时期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第一所党校,是一所新型的政治干部学校。党校建立了招考学员制度,教学内容充实,学员生活丰富多彩,为后来中共创设党校,开展组织建设和思想教育等方面都提供了宝贵经验。

第三,率先创办了海陆丰劳动银行与颁布了苏区第一部银行发行条例。1927年5月,彭湃就明确要“开办农业银行”,以低利息借钱给农民。1928年2月20日,海丰县苏维埃人民委员会宣布正式成立海陆丰劳动银行,并颁布《海陆丰劳动银行发行条例》。劳动银行发行了拾圆、伍圆、壹圆三种苏维埃纸币,并规定银票在海陆丰境内流通,可兑换现洋。海陆丰劳动银行成立以后,建立起一套支持农业、统一货币与适合苏维埃政权的金融体系。海陆丰苏维埃劳动银行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建立的银行,也是中国第一家苏维埃银行,其《条例》则是苏区第一部银行发行条例,在中共货币金融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四,创办了各种农民训练班和农民运动讲习所。海丰总农会成立初期,彭湃就领导农会开办农民学校,专教农民识字、记数、写信。1925年4月,彭湃还倡议创办了海丰农民运动讲习所,彭湃任所长,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农运干部。海陆丰地区在革命爆发前,办了一个农军干部训练班,学员都是青年农民,训练班学员毕业后分赴各地开展工作,成为农民运动的重要骨干,推动了海陆丰人民解放事业和苏维埃革命事业的发展。

第五,创办了红色报刊。为提高党员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认识,中共海丰县委出版了《暴动日报》《红报》《出路》,中共陆丰县委出版了《工农兵》《暴动周刊》《县委通讯》等。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利用这些报刊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统治,批驳了党内存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观点,同时也向根据地人民群众宣传党的思想、路线、方针和政策,为苏维埃革命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支持。

第六,创建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三级军事体系和后勤系统。当时,形成了正规军(红二师和红四师)、地方部队(各县农民自卫军团队)、民兵(各乡的乡村赤卫队)军事体系。这三种武装配合作战,战绩显著。制定全国第一部义务兵征兵条例,为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彭湃等人还创建革命根据地后勤系统,并指示苏维埃政府节俭,把粮食、油料、物资、器械等等运到大后方去。同时创办了人民军队的造枪厂、制弹厂、印刷厂、被服厂、红军医院和粮食仓库等。

海陆丰人民以敢为人先的革命精神,创建海陆丰苏维埃和革命根据地,中共中央对此给予高度评价,称赞它的建立,“实开中国革命史上光荣记载的伟大革命前途的新纪元。”在海陆丰,土地革命先行一步,在“中国革命之中,这是第一次由几万几十万农民群众自己动手实行土地革命”,为党在全国开展土地革命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扎根农民,依靠群众的思想作风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源泉来自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明确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他还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宣传部指出:“党创立和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与人民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紧紧依靠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在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彭湃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最早确立了党的群众路线。他们深刻地认识党只有紧紧依靠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国新民主革命的磅礴力量,才能取得一次次胜利、铸就一个个辉煌。

在建党初期,党内存在着“以陈独秀为代表,只注意同国民党合作”和“以张国焘为代表,只注意工人运动”两种“忘记了农民”的倾向,还没有意识到“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到北伐前后才有所认识,但当时的党中央仍有不少人坚持学习苏俄的发动工人搞武装暴动夺取城市的城市论,发动农民运动的力量比较少。而彭湃和毛泽东等人是党内最早认识到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最具有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最可依靠的力量的少数之一。

彭湃早在1921年5月回国前,在同施存统(复亮)的谈话中,已经认识到:“中国是农民占多数,中国的革命要依靠农民。”施存统说,彭湃“对农民运动的重视比我们任何人都早”。彭湃认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四万万人当中有百分之八十是农民,但广大农民没有自己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受到地主阶级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但农民具有独特的优势,如果能够唤醒他们的阶级意识,激发出他们的革命热情,只要组织得当,就能成为中国革命一支伟大的力量。基于这样的认识,彭湃把革命的重点,放在唤醒农民身上,并逐渐依靠农民群众打开革命局面。

1926年5月,广东省召开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彭湃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和中共广东区委委员的身份,参与主持通过《农民运动在国民革命中之地位决议案》。《决议案》提出: “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一个中心问题。国民革命能否进展和成功,必以农民运动能否进展和成功为转移。占人口最大多数和占经济地位最重要的农民如果不起来,中国国民革命绝对不能有真正成功的希望。”

彭湃紧紧依靠群众这一革命主体,在发动、组织、武装农民反抗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压迫、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根据地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成功的实践,为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经验。

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时间长、规模大、影响广,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运动。它有力地支持了广东民主革命策源地的斗争。省港大罢工时,全省50万人武装声援,农民捐款资助失业工人,仅海陆丰农民就捐了价值10万元的大米和4000毫洋给省港罢工委员会。第一次东征时,在陆丰、揭阳交界的山区农民自卫军围困溃逃的陈炯明军4000多人,大量杀伤敌人,缴获大批武器。第二次东征时,海丰、陆丰、惠阳、五华、紫金等县,“几万农民在一块与革命军共生死,因此东江农民牺牲性命至五百余人之多”。在东征、北伐过程中,各地农会派出运输队,帮助革命军收集情报、侦察敌情和运送物资粮食。1927年,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余部转战到海陆丰,依托深厚的工农群众、共产党组织和工农革命武装的基础,不仅为中国革命保存了火种,而且加强了东江地区的革命力量和武装斗争力量。周恩来指出:“当时海陆丰的力量比井冈山大,各种条件都比井冈山好。”

1929年8月,彭湃与杨殷、颜昌颐、邢士贞在上海英勇就义。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屠杀工农领袖宣言》,高度评价彭湃对中国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指出:“他这样英勇的革命斗争的历史早已深入全国劳动群众的心中而成为广大群众最爱护的领袖,谁不知道广东有彭湃,谁不知道彭湃是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尤其是几万万农民群众都深深知道他是他们最好的领袖,是土地革命的忠实领导者!”周恩来在获悉彭湃牺牲后撰文指出:彭湃是广东几千万农民的领袖……他早已深入全国广大劳苦群众的心中,成为广大群众最爱护的领袖。周恩来总结了彭湃光辉而战斗的一生,对彭湃伟大人格给予最高评价。

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优良品格

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优良传统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海陆丰革命斗争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前仆后继、浴血苦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奋斗史、斗争史,也是一部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斗争史。海陆丰人民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始终信念坚定,理想坚定。面对残酷的敌人,他们只想早日结束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命运,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敢于斗争,不怕挫折

——“七五”农潮愈挫愈勇。1923年夏天,海陆丰连续两次遭受台风袭击,农作物九成失收,农民纷纷要求地主减租。但收租地主不肯减免,引起争执。8月15日,在彭湃的主持下,海丰县农会2万多人,集中在海城举行减租誓师大会。时任海丰县长王作新以“农民抗租”为名,于8月16日(农历七月初五)派军警300多人包围进攻农会,抓捕农会会员25人,解散农会,通缉彭湃。陆丰县政府也下令取缔农会,拘捕、迫害农会干部。这就是海陆丰现代史上有名的“七五”农潮。“七五”农潮受到镇压后,彭湃等人并未因此气馁,他们敢于斗争,不怕挫折,迎难而上,继续为营救被捕农运骨干、恢复农会组织、争取权益而奋斗。

——海陆丰三次武装起义。1927年4月中旬,彭湃尚在外省,当他获悉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即派其三兄彭汉垣带信回海陆丰发动武装起义。海丰、陆丰两县于5月1日凌晨同时举行起义,回击国民党反动派,农军包围县、区公署,逮捕反动当局要员。当天上午,海丰、陆丰分别在县城举行庆祝“五一”群众大会,宣告成立县临时人民政府。国民党当局对海陆丰第一次农民武装起义十分惊慌,集中3个团的兵力配合当地民团,向起义军反扑。起义部队与之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1927年9月上旬至中旬,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策应南昌起义部队,在中共东江特委、东江革命委员会及张善铭、黄雍等领导下,海陆丰农民武装举行第二次起义。先后攻占陆丰、海丰县城,分别成立了临时革命政府,接管区乡政权。25日,国民党军队反扑,进犯海陆丰县城。为保存实力,起义队伍主动撤出两县城,转移到海(丰)陆(丰)惠(东)紫(金)四县交界的高潭中洞村,整编为海陆惠紫工农救国军,不久改称工农讨逆军,在农村坚持斗争,发展革命力量。

1927年10月底,海陆丰爆发第三次工农武装起义。在南昌起义余部编成的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的配合下,起义军先后占领海丰、陆丰全境和惠阳、紫金的部分山区。起义爆发后,彭湃从香港回到海陆丰兼任东江特委书记,领导筹建苏维埃政权。11月中旬,海丰、陆丰两县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在彭湃的领导下,东江逐渐形成了包括海丰、陆丰全县和惠阳、紫金部分地区的革命根据地。12月28日,东江特委因接到不准确情报,命令海丰、陆丰两县党政机关和部队撤出县城。两县县委和东江特委受到严厉批评。但他们没有泄气,继续坚持斗争。

——开创海陆丰革命根据地。1928年1月,由叶镛带领的广州起义余部改编的工农革命军第四师抵达海丰,与董朗、颜昌颐率领的第二师在海丰会师时,彭湃在欢迎会上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表示,共产党人从来不畏困难,“失败了再干,跌倒了爬起来。革命有一天会成功的。”表现出敢于斗争、不怕困难、不在挑战面前低头退缩的大无畏精神和气概。1月9日,第四师十一、十二团由彭湃、叶镛、袁裕、徐向前等率领向陆丰进发,先后扫清了西北部的地主武装和民团,统一了全县。至2月中旬,东江形成一块以海陆丰为中心,扩展到普宁、惠来、潮阳、丰顺、五华、梅县、大埔、紫金、惠阳等县境,面积6000平方千米,所属人口接近300万人的革命根据地。

2月下旬,国民党和地方军阀共约2万人,分数路“围剿”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东江特委发布宣言,号召全东江工农群众和革命士兵反抗反动军阀进攻革命根据地。虽然多次浴血奋战,终于寡不敌众,2月29日、3月1日,陆丰、海丰先后陷落敌手,敌人占领根据地大部分地区。海陆丰根据地的斗争开始转入低潮。但海陆丰人民无论面对怎样恶劣的形势、环境和困难,始终秉持革命初心,坚持斗争到底、战斗到底。在白色恐怖中,古大存率领一批坚定的革命者于1928年5月上八乡山建立革命根据地,1930年5月成立了以古大存任军长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全军3000多人。东江革命根据地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其间,由于“左”倾错误影响,革命遭受挫折,古大存仍然百折不挠,率领红军部队坚持革命,成为东江地区一面不倒的红旗,为东江革命史写下雄奇而悲壮的篇章。

善于斗争,注意策略

在善于斗争方面,以彭湃为代表的海陆丰人也创造了不少经验:他们既讲究斗争,又注意策略。根据斗争实际与需要,采取灵活机动的策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斗争的最后胜利。

首先,在敌强我弱的革命形势下,为了一定共同目标,注意联合各阶级、各集团、各军队,建立起政治、军事统一战线,战胜强大的敌人。在海陆丰的三次起义中,都注意联合国民党左派和爱国进步人士,结成革命统一战线,共同对敌。在七五农潮期间,彭湃出色地利用陈炯明下属师长钟景棠和海丰县县长王作新之间的矛盾,说服钟景棠释放被捕农民。这场斗争胜利大大鼓舞了广大农民的革命信心,进一步坚定了加紧恢复农会继续开展斗争的决心。在领导对敌斗争过程中,彭湃摸索出一套战略战术,在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善于根据力量对比和形势变化,运用战略战术思想,调整对敌斗争方式。当海丰县城的恶霸地主朱墨等勾结法庭关押佃农时,彭湃等发动农民和他们对抗,动员6000多名农民,冲进法庭,逼迫法庭释放佃农。但当陈炯明与反动县长王作新准备武力镇压农会时,彭湃和农会干部则认为敌强我弱,不宜直接对抗。为保存实力,彭湃等离开海丰,向外发展联络,准备新的斗争,留在本地的同志则取消农会的公开组织,转入地下,进行秘密活动。

彭湃在对敌斗争中,注意军事打击与政治诱降相结合。在进攻惠城的战斗中,面对强敌反扑,彭湃召集会议分析敌情,决定革命军暂时撤出惠城,巧设“空城计”,诱敌入瓮。为分化瓦解被围困的敌军,彭湃发动政治宣传攻势,一方面组织战士向敌军喊话,提出“穷人不打穷人”的口号,一方面组织战士利用风筝把传单散落在敌军阵地上,动摇敌人军心。

再次,重视对敌军开展策反争取工作。为创建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彭湃注意搞好兵运工作,“派得力骨干潜入敌军,在敌军中吸收党员,建立党组织,开展对敌军宣传等。这在1927年冬攻克陆丰的昂塘之战和1928年在海丰发动的‘五三兵暴’,是发挥过作用的。”这些做法,既坚持原则,又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既有斗争又有联合,对中共的兵运工作和军事统战具有启迪与借鉴作用。

最后,形成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为适应战争需要,彭湃要求根据地红军的训练,“不仅重在进攻的战术,还应更重视防御战、山野战和骚扰劫击的战术,这种战术的演习要使工农群众都能多量的参加,以免致临时仓皇。”他提出抵抗骚扰截击及围攻敌军的方法,即“采用以全力对付敌人小部队,对敌人大部队则取处处骚扰截击,时时骚扰截击的方法,我们的骚扰截击是无时停止的,并在各要口埋伏地雷(不知效果若何),敌人小部队或大部队的士兵十分疲劳和动摇的时候,即围攻之”。这与后来井冈山时期朱毛红军的“十六字诀”不谋而合。

四、胸怀天下,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胸怀天下、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是无产阶级的人生观。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大公无私,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精神是海陆丰人民的光荣传统,无数仁人志士踊跃投身革命,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革命事业的发展,抛弃了家庭幸福,牺牲了个人利益。

第一,彭湃“舍家财办农会”。

彭湃胸怀伟大理想,立志救国救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尽管他出身富裕地主家庭,但他却背叛了封建地主阶级,并领导农民为争取权益而同剥削阶级作斗争。1922年11月,彭家在祖父逝世后分家,彭湃为表明革命决心,在彭家门口龙舌埔戏台上,把自己分得的田契,在各乡一万多农民面前,当众焚烧田契47万份、租簿5.8万本,并大声喊道:“谁开垦了土地,田契就应归谁。”彭湃“舍家财、办农会”“烧田契”的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东江各地,扩大到全国。这一实际行动,打消了无数农民的疑虑,击破了社会对他组织农会的各种造谣和攻击。从此,农会迅速发展壮大,朝气蓬勃。

第二,彭湃“一门七英烈”。

在彭湃的影响和感召下,彭湃的许多亲人先后投身革命事业。在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革命事变后,从1928年至1933年,彭氏一家先后7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彭湃,其兄弟彭汉垣、彭述、彭达伍(同父异母弟弟),其妻蔡素屏(前)、许玉馨(后),以及彭汉垣的儿子彭陆。满门忠烈,充分体现了彭湃一家极其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第三,3万多先烈无私奉献自己的生命。

以海陆丰为代表的东江地区在土地革命斗争中,为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不下1.3万多人。仅1928 年二三月间,陆丰和海丰失陷,海丰县就有5932名群众英勇牺牲。据不完全统计,从土地革命至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期间,海陆丰达2万多人参军,支援前线人数近30万人,除彭湃“一门七英烈”外,海陆丰还涌现出杨其珊、林铁史、陈娘仁、张威、黄依侬、彭桂、郑振芬等一大批勇于献身的英雄儿女,3万多海陆丰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就有5500多名;出现了许多“一门两烈士”和“一门三烈士”的人家,其中彭桂一家涌现了八位烈士。他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英名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不朽丰碑上。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革命精神是党、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所孕育出的“敢为人先、依靠群众、敢于斗争、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格,迄今仍然熠熠生辉,仍然是今天新时代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仍然值得永远传承的无价之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铭记奋斗历程,赓续红色血脉,谱写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新篇章。

[1] 陈欣欣等:《汕尾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晓强:奋力谱写海陆丰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南方日报》,2021年8月28日海外网。

[2] 《彭湃致李春涛的信》(1923年2月9日)。《不朽的丰碑》,北京:人民出版社,第26页,1996。

[3] 彭湃:《海丰农民运动》。郭德宏编著:《彭湃年谱》,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第107—108页,2007。

[4] 汕尾市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等编:《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海陆丰苏维埃》(1928年)。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第 78页,1991。

[5] 《张太雷给中共中央的报告》,1927年11月22日。

[6] 罗浮:《中国第一个苏维埃( 广东通信) ——海陆丰工农兵的大暴动》( 1927年11月25日)。《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第38、46-47页。

[7] 《中共海丰县委关于各种统计给广东省委的报告》(1928年1月)。《海陆丰革命史料》第二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第219页,1986。

[8][9] 《关于海陆丰的失陷和当前形势的报告》(1928年3月28、29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6,中央档案馆,第102、383-384页,1983。

[10] 彭湃:《慰劳农军词》(1926 年 8 月 17 日)。叶佐能编:《彭湃研究史料》(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第 4、5 页,2007。

[11] 陈公博:《农民运动报告》。《中国农民》,1926年第2期。

[12]《海陆丰苏维埃》( 1928 年)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第 84 页。

[13][14] 《中国共产党中央临时政治局会议通过的决议案》,1928年1月3日。

[15][17] 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1月27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136页,1991。

[16]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人民日报》,2021年8月27日。

[18] 《毛泽东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37页,1993。

[19] 施复亮:《和彭湃的一次谈话》。刘林松,蔡洛:《回忆彭湃》,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20] 郭德宏:《彭湃研究》。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第100页,2007。

[21] 何锦洲,蔡明禁著:《首次国共合作时期广东革命史》。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第 107、119 页,1994。

[22] 广东武装斗争史编纂委员会编著:《广东人民武装斗争史》第五卷“大事记”。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第5页,1995。

[23] 中共广东区委:《关于广东农民运动的报告》(1926年10月)。

[24] 周恩来:《关于党的“六大”研究》。《周恩来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178页,1980。

[25] 周恩来:《彭杨颜邢四同志被敌人捕杀经过》。《周恩来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27页。

[26][30]《彭湃史料研究》编辑组编:《彭湃史料研究》。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第292、268、840页,1981。

[27] 徐向前:《奔向海陆丰》。《人民日报》,1958年7月30日。

[28]叶佐能:《 彭湃研究论集》 (上)。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第706页,2007。

[29]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第828页。

[31] 习近平:《党的伟大精神永远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求是》,2021年第17期。

猜你喜欢
陆丰海陆丰海丰
论海陆丰革命精神的内涵及时代价值
阿什河哈尔滨段水质评价
差点被湮没的一个陆丰红色遗址
政治与艺术交融:中共在海陆丰的革命音乐活动
东江红军失败探因
东江红军失败探因
东源县与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新海丰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船期表
新海丰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船期表
新海丰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船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