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方慧
(扬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新时代,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长效发展机制是一个完整的机制链,各机制间相互关联,共同发挥作用。本文坚持以实践的、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去探寻沙头村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现实困境,并提出解决措施,最后提出建立乡村振兴长效发展机制,以期为其他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长效机制是指能够长时间保证制度发挥作用,以此达到并维持预期效果的机制链。正确理解长效机制,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辩证法的统一。从认识论来看,长效机制的探索构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又要运用于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从辩证法来看,长效机制必须是一个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制度体系。它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也并非一成不变,长效机制能够随着时间与条件的变化进行调整,从而适应新环境。建立长效机制,必须要有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完备并且规范的制度体系,二是要有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动力源”,即既要促进利益发展又要发挥监督作用。
沙头村主要生产蔬菜、油菜、西瓜等农产品,这类新鲜蔬果受季节影响,不易保存,运输也是一大难点。同时辅以纺织服装、箱包笔刷等产品,但是箱包、服装仍然是传统样式,款式少,颜色老气,缺乏创新,不能展现地方特色,与现代的审美观不符,且定价偏高,常出现游客只看不买的现象。除此以外,村内的特色产品大多由散户进行售卖,没有进行集中规划和统一包装。
沙头村对于农产品的销售虽然已经采取“线下+线上”组合的方式,但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主渠道还是线下销售,线上渠道较为单一,大多是扫描每户店家的二维码并通过微信来购买的这种模式,不仅麻烦而且不容易保存网页。很多商家并没有入驻淘宝,再加上宣传不够,外地人并不知道沙头村农产品的优势,导致消费群体受限,大多只有去过沙头村的群众购买。
沙头村留守的村民大多为小孩和中老年人,很少有年轻的村民愿意留在村内发展,因此如何留住本村年轻人致力于乡村发展是一个现实性的问题。此外,沙头村难以吸引并长久留住外来人才,来沙头村的工作者大多待一段时间就离开了。当地村民懂互联网运作的人很少,一旦外来人才流失,容易造成发展停滞不前的问题。
沙头村位于郊区,从地理位置上看不具备优势,它偏居沙头镇西侧,与扬州经济开发区相邻。目前可到沙头村的公交只有68路和76路,且只到达乡镇站点,前往沙头村仍需步行半小时。大部分人从市内到沙头村需要换乘两三次公交才能到达,由于扬州市内到沙头村的交通不便,让部分有意愿的群众望而却步,导致来沙头村旅游的人大多选择自驾,旅游人群受限,无法吸引更多的人前来。
沙头村以村为单位开展农家乐、民宿,将整个村作为整体规划,但村内没有设置休息区、儿童娱乐场所少、公共厕所不多。村内面积较大,游客如果想休闲式游览完村内所有景点,需要花几个小时的时间,但是整个村内并没有沿途设立休息椅,导致游客在游览后期劳累的时候找不到休息的地方,使得游客体验感不是很好。同时,沙头村的公共厕所只有村入口1处,且只配备基础设施。
根据对沙头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中现实困境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破解发展困境的五点措施。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紧跟时代的脚步。对于传统产业,我们不仅要保留其传统特色的元素,又要注入时代精神,对传统产品进行创新。第一,沙头村可以改良箱包和服装的款式、颜色,使其更符合大众审美,满足不同群体消费者的购买需求;第二,沙头村可以引入新兴技术,创新开发不同品种农产品,对其进行特色包装,组合成精装蔬菜水果礼盒;第三,沙头村可以制作一些小而精美的展现水乡风土人情的纪念品来进行售卖。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沙头村可以改变传统销售方式,创新销售全渠道模式。全渠道是指将实体渠道、电子商务渠道以及移动电子商务渠道进行整合,以此满足消费者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方式购买商品以及服务的需求,给顾客带来无差别的购买体验。实体渠道的类型为实体自营店、实体加盟店以及电子货架等;电子商务渠道的类型为进驻淘宝、拼多多、京东、苏宁、抖音等;移动商务渠道的类型为自建官方手机商城、自建APP商城以及微商城等。
沙头村十分重视人才在其建设发展中的作用,亟须从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两层面入手实现双层保障。在吸引人才上,可以采用工资吸引、福利保障、晋升激励以及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本土人才、外来人才和优秀企业家,打造多层次、多方面的人才结构,推动沙头村的发展。在留住人才方面,可以从环境留人和产业留人着手。一是在建设美丽沙头的过程中优化生活环境,完善工作环境,为人才提供现代化的办公、生活场所。二是要利用好自身资源,比如优越的自然条件、别致的乡村产品、深厚的文化底蕴等,发展休闲产业及特色产业,让产业的发展为人才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沙头村的发展离不开便利的交通。针对沙头村没有公交专线、交通换乘烦琐的问题,村委会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增设直达车站,优化交通线路。沙头村可以设置车站到村口的观光电动车,为旅游者提供便利。沙头村也可以与扬州的各旅行社进行商谈,让旅行社多加宣传沙头村,联合旅行社提供旅游专线组织游客来村观光。此外,沙头村可以同周边学校沟通,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场所。
沙头村可以以永加、永太两个村民小组为主线,建设以356省道、四通路、八达路、李朴线四条干道为骨架的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生态圈,打造用“三农”元素重塑乡村振兴历程集成展示基地。沙头村应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满足游客个性化旅游和康养旅游的需求,为游客留下美好体验。第一,在沿途线路上设置座椅、凉亭、休憩小筑等类型的休憩区域,不仅可以为游客提供休息的场所,还可以优化村内景观环境。第二,开发儿童娱乐场所,吸引更多的家庭来沙头体验农家乐,同时带动游客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第三,测量村内沿途距离,适当地增加公共卫生间。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通过对沙头村的分析,由特殊推向一般,将从制度创新、主体建设、产业融合、文化传承以及内外监督几方面入手,由上而下地建立一条机制链,以此构建出适合乡村长效发展的机制。
乡村振兴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乡村发展离不开土地、人、资金这些核心要素,因此要对这几个关键要素进行制度创新。首先,要继续深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村社会发展动能转换。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要做出适应城市化、市场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变革,赋予农民更多选择权和发展权。一方面,要将分散的农用地集中起来,继续进行农用地“三权分置”改革实践,将土地盘活,提高村民收入;另一方面,要探索集体建设用地新的开发以及经营模式,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其次,要创新乡村振兴的投融资制度,为乡村振兴提供经济保障。在税收、土地、贷款等方面降低门槛,制定入乡投资政策,吸引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流入,同时要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以巨大的产业收益来吸引企业来乡建设。最后,创新村民自治制度。乡村的管理权利要下放到村,借助村民会议、村理事会、村监督会等加强村民对乡村的管理,发挥村民自我管理、教育以及服务的作用,共同致力于乡村长远发展。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人,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生产力,应重视培养、激励和选择这三个方面。首先,乡村要培养乡村振兴这三种人才:一是带领农民干的人。要用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投资政策吸引企业家来村投资。二是帮助农民干的人。要引进或聘请科技推广人员、涉农企业专家、高校农学教授等相关人才为乡村建设进行正确长远的规划。三是自己干的人。为村民提供组织培训、学习交流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素养的新型农民。其次,乡村要激励人才在乡村建设中成就事业,保障其享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创造支持创新、宽容的和谐工作环境,提高工资福利待遇,以此吸引人才、稳住人才。最后,人才贵在选择,要建立完善用人制度、优胜劣汰制度,创新选拔方式和考核办法,大力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乡村振兴是一项综合性强、难度大的工作,单靠某一方的力量是很难做好的,因此既要加强政府、村镇和村民之间的协同,发挥政府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的主导作用,又要加强同级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使基层组织能力得以提高。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际上就是推动产业现代化,发挥数字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乡村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进而有效促进产业现代化。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产业。乡村振兴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借鉴城市产业发展经验,思考如何发展乡村第三产业并且促进产业融合。在乡村中,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加工业,第三产业是销售服务业,乡村产业融合是要将农业、加工业以及销售服务业结合起来,打造产业一体化,使农产品进一步增值,带动经济发展。健全乡村振兴产业融合机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要落实促进乡村产业融合的优惠政策,吸引加工企业入驻乡村。二是要培育具有现代职业素养的新型农民,鼓励他们在乡村进行创业。三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打造集观光、体验、美食、作坊式经营于一体的旅游产业;依据当地田园风光和乡村文化,融入民俗风情和乡土风格,将传统农耕逐步提升到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四是以流通渠道为纽带,筑牢产业链。借助“互联网+”的模式销售,采用多种物流配送模式,提高流通效率,实现销售渠道多样化。
目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去城市发展,导致乡村成为“空村”,乡村文化逐渐衰落,因此,促进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中的重点工作。首先,要培育乡村主体建设者的文化意识。一方面,让农民主动去了解当地文化的形成、特点以及发展趋势,唤起农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加强农民对乡村文化的依恋感。另一方面,让农民参与到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去,根据时代特点积极赋予当地文化新的内涵,改造乡村文化中的落后部分。其次,要促进乡村文化发展。第一,不断完善村内文化基础设施,推进文化广场、文化长廊、公共图书室等一系列惠民工程建设,加强对村民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加强利用乡村文化资源,比如传统工艺品、别致农村建筑、特色生活习俗等,将文化资源作为载体,传播乡村文化。最后,要运用多种宣传方式传播乡村文化。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台设置专栏,推出乡村文化专题报道、连续报道和深度报道,对乡村文化进行介绍,同时用好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大众喜闻乐见的自媒体对乡村文化进行宣传。
首先,在监督体系上,村支部和驻村监察部要发挥监督作用,完善乡村民主监督制度。市县级乡村监察组和广大人民群众要密切配合,推动内部监督工作的完善。其次,在监督内容上,第一,要对乡村日常工作的开展进行监督,认真检查村各级部门与主要负责人的乡村建设工作开展与完成质量。第二,要对乡村建设项目进程进行监督,认真检查各项目是否真正落实。第三,要对乡村建设资金的流向进行监督,提高乡村开发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关键上,真正发挥作用。第四,要对乡村的村干部和驻村干部进行监督,保证干部能主动积极发挥好职能作用。最后,在监督方法上,各监察部门在监察过程中要利用多种监督手段及专门的监督软件系统,进行资金数据和项目的及时更新,监督软件系统坚持透明、公开原则,鼓励新媒体与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进来共同监督。新媒体的报道不仅能够确保建设资金专款专用,使乡村建设工程不严不实现象能够及时得到揭露,保证举措落地实施,还能够及时反映百姓心声,如实反映百姓所需、所求,使政府部门能够根据百姓需要及时调整措施,真正做到为民谋利、为民尽责、为民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