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诚,刘孝明
(1.全椒县武岗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安徽 滁州 239521;2.安徽省滁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安徽 滁州 239000)
近年来,我国鄂、皖、苏、浙等地为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粮食安全,大力推广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取得显著效益。该模式较常规稻-麦(菜)模式增效3 倍以上,与单纯种植水稻相比,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减少50%、农药使用量减少70%以上。目前,全椒县已创建赤镇龙虾、百子银花2 个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和荒草圩、陈浅2 个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并建成1 个省级小龙虾繁育示范场和5个市级小龙虾繁育示范场;形成5 个连片666.7 hm以上规模示范区、10 个66.7 hm示范片和671 个6.667 hm示范点,稻虾综合种养新型经营主体达到917 家。全县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达22 667 hm,位列全省第2 位,居全市第1 位;全县小龙虾养殖产量4.6 万t,稻虾综合种养一、二、三产年产值近100 亿元。据全椒县小龙虾产业协会统计,截至2022 年6 月底,全县养殖示范区域内小龙虾每667 m产量达165 kg,产值约0.45 万元,纯利润达到0.19 万元。全县约38%的小龙虾养殖户每667 m纯收入超过0.25 万元,最高超过0.5 万元。近年来,省、市、县三级技术联动,紧密联系生产,创新地将小龙虾生长规律与我国传统农耕二十四节气相结合,顺应时令,科学指导养殖生产,为虾农持续性增收提供了技术支撑。现将全椒县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总结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立春后,晴天水温达到3~4 ℃时,小龙虾即开始活动,在水草上攀玩;水温达到7~8 ℃的时,开始摄食。建议晴天15:00 左右,可少量投饲,每隔1~2 d 投喂1 次。水深保持15~25 cm,有利于提升水温,促进小龙虾觅食生长。当水温稳定在8 ℃以上时,开始肥水。以低温肥水生物型氨基酸肥水膏为主,每10 d 左右,向池内泼1 次,每667 m1 m 水深用量1.0~1.5 kg;并补充藻种,增加水体饵料生物量。肥水不仅促水草生长,还能有效抑制青苔等丝状藻类的繁殖。
要养大虾、出早虾,可通过捕大留小的方式控制养殖密度,密度应控制在每667 m8 000 尾以内。三分养,七分卖。虾卖得越勤,总产量越高,水环境会越好,病害也越少。春分后的水温为12~15 ℃,虾食欲旺盛。经过半个月左右的投喂,即可出售。早春卖虾须掌握的原则是老池卖虾不分老幼,新池卖虾捕大留小。产过卵的雌虾和“老头虾”都要尽快出售,以免自然死亡或伤害虾苗造成损失。谷雨后卖虾,一方面是降低密度利于小虾生长;另一方面是抢抓早春好行情。
清明见虾卖,立夏水不坏。清明过后是小龙虾生长的旺季,也是加大投喂饲料量的季节。随着光照充足和气温升高,青苔会大量生长,虾池底泥会释放有毒气体,中毒和细菌性疾病极易发生。根据多年养殖经验,小龙虾养殖最怕的是“5 月瘟”病害。预防“5 月瘟”病害最佳时间段为4 月上中旬到5 月中旬。预防的方法主要是用微生态制剂调水、改底,并用复合芽饱杆菌拌料投喂。清明后,选择晴天进行调水改底,平衡水体藻相。每隔10 d 左右,泼洒1 次底宝,每667 m1 m 水深用量为50 g,以分解剩饵、粪便等有机质,抑制池底硫化氢、氨氮等有害物质的产生,修复改善底质。复合芽孢杆菌拌料:1 000 kg 饲料拌入1 kg 菌为宜。使用复合芽孢杆菌不仅可增强小龙虾的抗病能力,还可促进稻茬的腐烂分解,预防红水、黑水的发生。
立夏过后,气温攀升得比较快,经常会出现阴雨闷热天气,易引发小龙虾浮头、水体混浊、水草腐烂等现象,小龙虾食欲降低,体色过早发红,生长缓慢,甚至会引发“5 月瘟”病害。
建议采取“干池换草、再养一茬”的策略。一般在5 月5 日前后,将池水排干,捕尽小龙虾,清理枯烂的水草,将池底暴晒1 周左右,重新移植新鲜的水草,注水后投放虾苗。选择青壳小爪、活力健康的虾苗,投放量为每667 m20 kg 左右,规格约100 尾/kg。饲料投喂量以2 h 内吃完为宜。在投喂期间,经常使用活化后的复合芽孢杆菌拌料投喂,连续7 d,间隔周期为5~7 d,用量为1 000 kg 饲料拌入1 kg 复合芽孢杆菌。在虾苗大量蜕壳前3~5 d 补钙,每667 m1 m 水深泼洒虾蟹蜕壳促长素200 g,以促进其正常蜕壳和生长。第二茬小龙虾虽生长在5 月,但因养殖密度低、养殖环境好,可有效规避“5 月瘟”的危害。至5 月下旬,可以按照捕大留小的原则销售商品龙虾。
小满见虾走,夏至秧在手。春季只养一茬虾的虾池,应在6 月10 日前后,将小龙虾出售完毕,清池插秧。如果养二茬虾,可根据市场行情灵活调整插秧期,采取分批分阶段插秧,保留一些虾池继续养殖。第二茬小龙虾上市期主要为6 月上旬至7 月中旬,正是小龙虾夜市消费的旺季。这一时期小龙虾市场供货量少,大规格小龙虾价格偏高。秧苗分期插,小虾好搬家。采取分期分批插秧,便于小龙虾在秧田中周转养殖。劳动力充足的地区,首批秧可以采用人工插。人工插秧秧苗大,返青快,上水早,利于龙虾生长,水稻在9 月上旬可收割。养殖面积大的,建议1/3 面积的虾池先插秧,其余的延迟到6 月下旬或7 月上旬再插秧。插秧收稻,百日见效。全椒县近年有少数虾农插秧时间推迟到7 月20 日前后,国庆节期间收割水稻。水稻品种选择抗倒伏、抗病能力强、生育期一般为100~120 d 的优质水稻品种。分期插秧分批售虾,可缓解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避免小龙虾集中上市导致价格低迷的损失。
夏至前后,对于大多数稻虾综合种养地区,正是清池插秧期。在清理虾池的过程中,科学选留种虾非常重要。近年来,全椒县绝大多数虾农做到了优质虾苗自给自足。虾苗户繁户养,成本低、效益高已形成共识。6 月上中旬,精心选择一批规格为20~30 g/尾、体色青红的中青虾作为种虾培育,雌雄比例3∶1,投放密度为每667 m15 kg。如果计划对外出售虾苗,种虾投放量为每667 m25~30 kg。选择大规格作为种虾有利于优化遗传基因,同时保证较高的怀卵量。插秧期,先将精选的中青虾暂养在虾池四周的环沟里,环沟内水位保持在50~60 cm。小暑前后,秧苗分糵达到基本苗数时,可注水,引导种虾进入秧田禾苗间觅食栖息。日常可在环沟内适当投入颗粒饲料,促进种虾性腺发育和个体生长。经过2 个月左右的饲养,小龙虾在8 月和9 月即可进入繁殖期。这种培育种虾的方式,虾苗孵化早,存活率高,且生产成本低,繁育成功率高,为下年度商品虾早上市、卖高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自然条件下,6—10 月是小龙虾交配繁殖的主要季节,其中以7—9 月为高峰期。小龙虾进入繁殖期会挖掘洞穴,为阻止水分过度蒸发,会用泥土垒成帽状封挡洞口。夏季小龙虾受精卵孵化的时间一般为20~30 d,刚孵出的仔虾需在亲虾腹部停留10 d 左右,方脱离母体,若条件不适宜,亲虾会在洞穴中潜伏数周不出。因此,虾农有“立秋晒池底、虾藏洞房里”之说。
至立秋时节,逐步排水晒底,以底泥微裂、踩踏不陷为宜。一方面能降解虾池里的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氮等有害物质,促进有机物分解;另一方面能增加洞穴中小龙虾卵的发育积温,有利于培育早苗壮苗。晒池一般为20 d 左右,池中也会萌发一些旱草,可为小龙虾活动提供攀爬和躲藏的场所。
进入9 月中旬秋分前后,加注池水淹没洞穴,可迫使抱卵虾和抱仔虾出洞,有利于仔虾同步发育,幼虾规格整齐。此时池内水位保持在30 cm 左右为宜,适当肥水投饵,保障小龙虾生长所需营养。
进入10 月中旬以后,应保持池水肥度。做到寒露、霜降、立冬3 次肥水培藻,不仅能维护水体藻相平衡,保障虾苗健康快速生长,还能有效预防青苔的发生。深秋季节,小龙虾活动量虽然减少,但仍需适量投喂饲料;逐步加深池水,保持在50 cm左右为宜;同时适时补植伊乐藻等水草。秋卖“老头虾”,春养“炮头苗”。入冬前,小龙虾市场价格一般都有一个小高峰。对于已经产过卵的雌虾或者大螯雄虾可以起捕出售,以减少存塘量,利于早春培育大虾。如果秋繁虾苗数量比较充足,可将未产卵的雌虾出售,以减少翌年春季孵化的小虾苗数量,有利于培育大规格虾苗。一般在小雪前后,即到11 月底或者12 月上旬下霜结冰期,小龙虾才停止活动,进入越冬期。
越冬期间,水体最好能保持一定的肥度,避免生活污水流入。冬至过后,气温多在5 ℃以下,一直到春节前后这段时间水温都比较低,甚至北风呼啸、冰封水面,此时成虾蛰伏在洞穴中,虾苗则攀附在水草下方越冬。冬季虾池内的水深宜保持在50~70 cm,以水层下方不结冰为宜。越冬期间水位一定要保持稳定,不能以防寒防冻为由,突然大幅度加深水位,或为捉鱼,大幅度降低水位,否则会造成越冬期洞穴中小龙虾闷死或冻死。
近年来,全椒县在稻虾共作模式的基础上,创建菜虾综合种养、菜-虾-稻综合种养等模式。将秋冬季的虾池土壤翻耕,并种植绿叶蔬菜,土垡经秋晒冬冻,透气杀菌,疏松土层,优化菌群。同时种虾和虾苗在农田环沟内集中越冬,利于投喂、肥水等生产管理,可显著降低养殖成本,预防翌年虾池中青苔大面积发生。
在排干水的虾池中种植的绿叶蔬菜品种主要有白菜、油菜等。白菜苗在国庆节前即可上市,可卖到春节后;油菜秧苗在11 月中旬即可作为蔬菜上市,可供应到春节前。春节后,白菜薹和油菜薹都是时令蔬菜,黄灿灿的菜花更是乡村旅游的美景。翌年3 月上旬售完菜薹后,即可对菜田进行分批注水,诱导小龙虾出洞,并淹没菜叶,为小龙虾提供新鲜的食物。随着水位的逐步提升和春季气温的回升,通过淹青方式,可促使菜叶及茎秆逐渐腐烂,成为肥水的有机质,可促进商品虾提前1 周上市,这种淹青肥水的方法,可减少早春人工投饲量和施肥量,肥水产品和饲料成本可降低3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