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梅 张修昌
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了文化自信,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为了生存、自卫、信仰以及对图腾的崇拜从而形成的一种传统体育文化,代表着我国多元文化的民族色彩和凝聚力。高校是传播体育文化的重要领地,但在传播的过程中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陷入困境,出现了入门难度大、道具制作复杂、吸引力不足等因素,这也说明时代的变迁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西方体育有着显著的区别,这种差异的存在正是中国文化独特的哲学思想,既能彰显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又能在包容其他文化冲击的同时扩大中华体育文化的辐射力与影响力;近些年,一些国家试图将我国的优秀体育文化列为自己国家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太极拳,很多国外学者和专家证明了他的健身效果和医学价值,相反也实证了国外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认知。俄罗斯对塞梅斯基文化信仰遗产的保护、哥伦比亚对帕兰克村文化遗产的保护、越南对西原锣钲音乐文化遗产的保护等也无不如此;因此,本研究通过文化自信这一时代背景分别从项目传承现状和发展路径两个维度对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现状进行阐述,对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019年《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指出:促进传统体育文化的协调发展,弘扬中华体育文化精神,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和项目的推广与创新,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大力开展以运动项目为主要题材的文化交流及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从师徒传承到现代化教学有了质性的改变,促使原有传统体育文化根据现代社会需求进行了有机结合,人们对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也随之改变,但在传承的过程中还存在支持力度不够、资金没保障、传承人缺失及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导致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性和传统性逐渐弱化。加之西方竞技体育队我国文化的冲击,使我国年轻一代对西方竞技体育盲目崇拜,间接影响了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由于受到地域和民族文化差异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构建传承体系,较多体育文化的传承人都是通过朋友介绍或慕名而来,加之各名师和传人在本地都是较有名气的个人或团体,因此,拜师学艺成为了一种现代社会的社交手段,传承人多以形式为重,缺失其文化内涵的引导,致使现代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颇受影响。有些较好的传统体育项目能为本地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大多是以参与当地的节日或庆典为主,较少涉及到其它经济市场的开发。这种形式的传播往往影响力甚微,再加上后续投入匮乏,很难有序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高校是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领地,但在传承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在政策上,虽然国家层面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政策支持,但真正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高校只针对武术、散打和摔跤进行了招生,并要求达到二级运动员以上等级才有参考资格,其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没有涉及,这直接影响了其它民传项目在高校的开展,不能促进地方传统体育项目与高校的有效融合。其次是我国只有体育学院和部分民族地区的高校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很多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都未能涉及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多以开展竞技体育为主流,较大的冲击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加之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匮乏,使得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传承步履维艰。再次是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科研文献较少,科研论文代表了相关专家和学者对某一领域提出的最新科研动态,但通过对知网核心期刊数据库和CSSCI数据库进行检索,发现在体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献逐年减少,这应当引起相关专家和学者的重视。最后是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认知度不高,没有老师正确引导学生从事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挖掘,部分学校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提高学生在少数民族运动会和农运会中获得优异成绩,将主修体育课程改为民传体育项目,出现了体育课程教学技能绑架的做法,不利于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开展,学校应结合地方传统体育特色对学生展开教育,提高学生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保护和认知。
民族传统体育是承载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从文化层面向世界传递中国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是我国最雄厚的文化软实力。把传承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和弘扬体育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优秀体育文化传播出去是当前时代的重要课题。坚定文化自信,全面推动我国文化走出去,既要抵制外来文化的冲击,又要吸收其他国家优秀文化元素,借助孔子学院与国外高校合作的契机,多元化、多渠道的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孔子学院是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文化平台,目前已在全球162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41所孔子学院和1170个孔子课堂,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交流平台。但在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对传播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项目较少,从海外本土开发的教材来看,多是以汉语和教育为主要方向,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容只有武术和太极拳类的项目,较少涉及其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我们要完善民族传统体育在海外的传播机制,深层次、多渠道的加强对外交流,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元化发展。
文化内涵是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在特性,随着政策不断开放,地方政府与传统体育组织展开了紧密的协同治理体系。共同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色项目,挖掘其文化价值及传统体育特色小镇,集运动、休闲和健康为一体的传统体育文化印记,构成了传统体育与现代文化融合的体育符号。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有鲜明的文化特点及独特的娱乐性,部分民族地区依托当地传统文化的优势创办了民俗文化村,在保护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建,从民俗服饰、地方遗迹到特色体育用品形成了一条民俗体育文化的产业链,借助地方特色,充分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重构了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符号。社会的需求使政府和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越发见效,多维度的构建了协同治理体系,将传统体育文化、记忆、符号共同演绎,形成了具有地方传统体育特色的文化标志,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及协同治理体系。在治理的过程中,以德法兼治为引领,多元主体、兼容互惠,形成了政府与地方的共建、共治及共享机制,多元化的达成了协同治理共识,同时强调互惠共赢,创造利益共享的治理模式,对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挖掘和建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民族在不同地域文化情景下形成的具有鲜明体育特点的文化遗迹,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是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途径,多年融合促使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得到了良性传承,结合了不同地域体育文化的特点。在融合的过程中也形式各异,广东部分高校开设舞龙舞狮课程,特别对南狮青睐有加,这也和当地龙狮文化的传播有关,加之当地有叶问、黄飞鸿等武术名家效应,又有电影和网络媒体对当地龙狮文化的传播,促进了学校与地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在课程上高校与地方各传统体育文化协会和传承人共同对当地具有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的文献、技能进行了挖掘整理,补充了原有传统体育文化的不足,促进了高校与地方传统体育文化科研工作的进步,丰富了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在与学校的融合中,较多优秀传统体育项目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引导学校开展当地具有民族文化特征体育课程,不光高校与地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了融合,在河南省焦作市太极拳作为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以成功在焦作市的大中小学有序开展,成为我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进入校园的典范。学校是传播传统体育文化与交流的重要平台,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紧密相连,因此,应加强各学校与传统体育文化深度融合,深层次、多维度的挖掘两者之间的切合点。
随着科技的进步,民族传统体育也在网络上开展数字化教学平台,网络媒体的传播具有一定的互动性,容易给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人们通过论坛和视频等渠道以文字或多媒体形式对其他群体分享网络信息,这些信息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较好传播效益,但在传播的过程中应避免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恶意炒作,预防不良视频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诋毁。自媒体出现是原有网络媒体从形式到内容的变革,加快了人们对生活、思维和行为的改变,传播者必须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特别是涉及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题材更应慎重发布。在科技环境日益发达的当代,应借助新兴媒体和网络平台的优势,拓宽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路径,提高中华民族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现代文化的不断融入改变了原有的师承方式,但在传承的过程中应注重文化内涵的摄入;在政策上,国家层面应加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高校的融入,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与地方共同开展科研合作与协同治理;孔子学院的开展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搭建了平台,但目前在海外开展较好的是太极拳,其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国际化传播中效果欠佳;后续研究应以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文化和健康两个要素为传播视角,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拓宽对外交流机制,实现政府与地方传统体育文化的共建、共享及共治体系,形成地方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的有机融合,构建民族传统体育的网络数字化平台,结合时代特征拓宽民族传统体育在不同地域文化中路径的开发,深层次、多维度挖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