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寿喜
每年秋季,包括長江中下游地区在内的全国许多地方,都可能出现长时间的连阴雨或“准连阴雨”天气,常常“阴雨三五天,间隔半日晴”。这样的天气对农业生产非常不利,对人体健康也有很多负面影响。
连阴雨天气直接导致日照时数偏小甚至是“零日照”,人体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浓度相对降低,细胞就会偷懒;加之秋季本身就是“多愁”的季节,人就会无精打采、四肢麻痹、昏沉嗜睡、精神不振,很多正常人都出现抑郁情绪,一些抑郁症患者就更“受伤”了。根据杭州市某医院对一个阴雨周的统计,临床心理科门诊量比平常增加五分之一,主要是一些抑郁症患者,有的说郁闷、有的心慌,还有人甚至想自杀……所以连阴雨时,要注意改善居室的照明条件。亮堂堂的居室不仅能降低抑郁症的发作概率,也能直接改善人的心情。
若秋雨伴秋风,对身心健康影响更大。科学家发现,大风呼啸时,风力的声音会直接影响人体的神经中枢系统,使人产生包括恐惧在内的一些心理障碍。与此同时,台风带来的低气压对人体健康也有不利影响,主要是影响人体内氧气的供应。人每天需要大约750毫克的氧气,其中20%为大脑耗用,大脑需氧量最多。当自然界气压下降时,大气中氧分压、肺泡的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都随之下降,导致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无力等症状,神经系统也会出现障碍。
“一场秋雨一场寒”,气象要素的波动会引起人体体温调节机制紊乱,使周围血管收缩扩张不充分且时间延长,粘蛋白代谢和酶活动都会出现紊乱。其中人体关节对温度、湿度变化的反应最敏感,所以关节部位容易在阴雨天气发病或加重病情。尤其是“阴雨三五天,间隔半日晴”的天气,气象变化显得特别频繁,特别容易诱发和加重各种各样的关节炎,如老年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因此,秋季出现阴雨天气时,要注意防寒、防潮、保护关节,年轻女性如果在秋季阴雨天依然穿丝袜短裙或短裤,时间久了,很容易患上包括“老寒腿”在内的慢性关节疾病。
许多有过大的外伤、动过手术或曾经骨折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风和日丽的晴日,旧伤处一般没有什么不适;而当阴雨天气来临时,旧伤部位就会程度不同地发生疼痛。这是因为曾经骨折、手术或有其他陈旧性外伤的患者,其伤口部位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会形成疤痕,疤痕内有无数个纤细的神经纤维,它们对外界气象条件的变化相当敏感。秋季的阴雨天,温度变化无常,湿度时高时低(阴雨天室外湿度大,室内湿度小),直接刺激了疤痕内的神经纤维,使人感到疼痛不适。为了预防和减轻旧伤疼痛,冷空气来临时要注意保暖,阴雨天气要注意除湿(可在室内通过增温或利用空调抽湿),尽可能地减少外出。
秋季出现连阴雨天气时,气温也会降低很多,容易诱发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因为老年人热平衡能力较差,循环系统很容易受到低温阴雨的刺激。其中交感神经受寒冷刺激后兴奋度增高,全身皮肤表层毛细血管收缩,易出现脑梗死、脑出血或心肌梗死。因此,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在秋季阴雨天气下要更加注意应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阴雨天时晨练最好暂停,或改在室内进行。
连阴雨天气下,空气湿度相对较大,但气温常常并不太低,让人感觉像“梅雨天”。这样的天气容易滋生各类细菌和病毒,稍不注意就会患上包括呼吸道疾病的多种疾病。所以,即使是室外湿度较大,也要注意开窗通风,让悬浮在室内空气中的细菌和尘埃随风散去;同时注意室内清洁卫生和消毒,可用过氧乙酸或食醋熏蒸,消毒室内空气。
秋雨绵绵时,还要注意保护眼睛。下雨时,人们在骑车或走路时,常会有雨水溅入眼睛的情况,不少人甚至出现眼睛红肿、感染等。这是因为现在的雨水中常常夹带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呈现酸性;或蕴含近地层的污染物质,如灰尘、病菌、汽车尾气等。雨中的污染物易感染眼睛,造成结膜炎、角膜炎,尤其是戴隐形眼镜、接受过眼睛手术的人更易发生这类感染。如果眼睛不慎被雨水溅到,出现不适感,必须尽快到医院就诊。一般结膜炎或角膜炎3—5天即可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