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消防救援与院前急救联动体系的思考

2022-11-04 02:53:45万雅洁
今日消防 2022年9期
关键词:消防救援院前急救

万雅洁

摘要:根据改革转隶后消防救援队伍的任务形势变化,分析构建消防救援与院前急救联动体系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构建措施,以期推进“全灾种、大应急”新形势下消防救援力量的革新。

关键词:消防救援;院前急救;联动体系

消防救援和院前急救的宗旨与目标都是提高灾害事故现场受难人员的生存率及预后。倘若将两者有效结合,形成联动体系,就能够整合有效救援力量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社会救援效能。

1 我国消防队伍承担应急救援任务的形势变化

1.1  我国消防队伍应急救援面临灾害事故的现状

1.1.1  自然角度

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造成损失严重。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平均每3.0~3.5年出现一次严重的自然灾害。我国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数以上人口、75%以上的工业、农业生产值分布在气象、海洋、洪水、地震等灾害严重的沿海及东部地区,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超过上千亿元。如2021年7月20日,河南大暴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85.34亿元,死亡300余人。应急管理部第一时间启动消防救援队伍跨区域增援预案,调派7省消防水上救援专业队伍1800多名消防救援人员及专业装备驰援河南防汛抢险救灾工作。

1.1.2  社会角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种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的不断研发应用,以火灾、化工灾害、交通事故和毒气泄漏为特征的各种灾害事故也日益增多,各种救援任务也日益剧增,范围日益广阔,规模也越来越大,如2015年“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造成了含99名消防人员在内的165人遇难。

1.2  我国消防队伍承担应急救援任务的形势变化

改革转隶后,我国消防救援队伍对标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职能定位,面对“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要,从救援理念、职能定位、专业能力、装备配备、出动方式、管理机制等多个方面重塑队伍,推动转型升级。转隶之前,消防救援队伍主要以防火、灭火为主要职责,在救援方面主要是履行抢险救灾为主的应急救援任务。转隶之后,消防救援队伍一方面继续坚持了预防为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主的任务导向;另一方面在继续肩负灭火救援职责任务的基础上,承担起各类自然灾害、事故灾害以及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任务。比如水灾、旱灾、台风、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交通、危化品等事故都是消防队伍现在救援的范围,成为主责主业[1]。

1.3  构建消防救援队伍与院前急救联动体系的必然趋势

笔者面向全国基层消防救援队伍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1210份,对平均每年出警量、出警类型、处置灾害事故类型、灾害事故现场伤员死亡原因以及消防员运用医疗急救技术情况、专业院前急救力量(120救护车)到达灾害事故现场情况等作了调查分析,根据统计显示,消防救援人员出警救援类别最多的灾害事故类型为火灾,占比78.84%,其次是交通事故,占比43.88%;在灾害事故现场,人员受伤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中,最多见的为撞击伤,占比42.81%,其次为烧烫伤,占比39.59%。在实际救援过程中,全国各地消防救援队伍先于120救护车到达灾害事故现场的情况占比60.33%,同时到达的情况占比20.66%。由此可见,消防救援与院前急救关联紧密,相辅相成,一个健全的院前急救体系是确保伤者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的前提[2],这就要求在重视救援的同时更加注重医疗急救力量的联动。

2 构建消防救援与院前急救联动体系的意义分析

2.1  利用站点分布优势在时间上提高救援效率

根据《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建标152-2017)第三章规划布局与选址的要求来看,消防站的布局一般应以接到出动指令后5min内消防队可以到达辖区边缘为原则确定。对于消防站辖区面积设在城市的消防站,一级站不宜大于7km2,二级站不宜大于4km2,小型站不宜大于2km2,设在近郊区的普通站不应大于15km2。也可针对城市的火灾风险,通过评估方法确定消防站辖区面积。消防救援队伍从接警到消防车出站时间为60s,能在5、10min内赶到现场,与目前我国院前急救(辖区医院120)出动到达灾害事故现场平均为30min相比,非常适合充当院前急救的第一梯队救助力量。而120一般从就近的辖区医院出动,受医院的不均匀覆盖以及车程较长、交通堵塞等复杂因素的影响,需对急救站的选址与布局进行合理规划,因此,急救站若能与消防站点协作或整合,可保证所开展的急救处理工作更加及时有效。

2.2  利用资源整合在内容覆盖面上提升救援力量

坚持以消防救援部门为主导,合理搭建院前急救的处理平台,开发和拓展多元化的功能模块,将指挥、急救、通信等各个模块进行有效协调、全面整合,以保证所构建的消防救援工作机制在内容覆盖面上更加全面、具体,进而实现资源储备规范应用,避免出现浪费等不良现象,也能够有效控制成本投入。

2.3  利用技能拓展培训提高救援质量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消防队伍成为执行抢险救援任务的重要主体,尤其是在改革转隶后,在“全灾种、大应急”全新的消防工作战略标准要求下,其身上所肩负的职责十分艱巨,基层一线消防员在掌握消防救援基本技能的同时,如果加以系统培训,提升在院前急救方面的知识储备,就能够及时、科学、有效地为救援对象提供救助,有效避免伤员在接受救援期间面临二次伤害的风险。

3 构建消防救援队伍与院前急救联动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消防救援与院前急救两支救援力量有效联动的前提是要拥有完善的政策法规作为支撑。目前,消防救援队伍医疗救护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其他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具体的指导过程、实施技术和善后工作。没有给消防员提供如何正确开展灾害事故现场医疗救护的规范或指导意见;也没有明确划分消防救援与院前急救力量在灾害事故现场实施医疗救助方面的权限,而在对伤员实施医疗救助方面,缺乏对消防员的鼓励和保障机制;对于实施医疗救助后,因各种原因导致伤员伤情恶化甚至死亡的情况也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来明确责任划分和善后处理。这些问题导致消防员在面对伤员时难免出现“想救人、不敢救人、不能救人”的现象,根据调查显示,有68.18%的消防员在救援过程中,担心自己会因救护不力而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这种情绪严重影响了整体救援质量。

3.2  院前急救技能培训制度不完善

首先是消防救援队伍层面,基层消防队站的消防员十分重视灭火救援技能的训练,而对灾害事故现场医疗急救技能的训练就相对薄弱。据调查,各个总队新招录消防员在入职时都会开展医疗急救培训,但一般分到各自工作岗位后,就再无复训,而此项技能由于长时间不用不练,使消防员在灾害事故现场遇到受伤人员需要急救时,往往手忙脚乱,不知怎么救护,就连简单的止血、包扎等技术都感到困难;更有甚者,临场慌乱,盲目行动,违背救护程序和原则,给伤员造成新的伤害[3]。其次是120急救力量层面,由于120急救部门多为医院医生兼职,平时工作任务繁重,自身也没有系统的院前急救培训考核体制,跟随第一救援力量出动的医生资质虽有明确规定但有的时候由于医疗资源紧缺也会有所疏漏。

3.3  联动体系构建模式有待探索

联动体系是集消防救援、医疗急救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救援队伍作为第一救援力量而出动,其消防部门的职能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防火、灭火,而是联合医疗急救等力量逐步向抢险救援后给予基础生命支持,以便有效衔接后送医院治疗。我国消防救援与院前急救联动模式还需要结合国情,结合地方差异,通过调查研究和进一步论证等方式采纳制定科学的联动体系。

4 构建消防救援与院前急救联动体系的具体措施

4.1  完善消防救援与院前急救相关法规政策

要使联动体系发挥作用,切实提高灾害事故现场医疗救护效能最根本的途径,是建立健全消防救援队伍院前急救相关制度规范,突出实施救援时医疗救护的重要性,完善实施方案,确保整个救护实施的过程中具备规范指导意见和法律法规保障。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可以考虑增加相应条款,例如:“消防救援队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伤员进行及时、科学的医疗救护”,从而从法律的高度赋予消防救援队伍医疗救护的责任。各省人民政府可以研究并制定一系列管理指南,规范应急救援现场医疗救护规程,同时结合省内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条件和抢险救援工作情况,并考量本地区主要灾害事故类型和群众意向等,规范院前急救相关事务,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和行业标准,同时,明确救援相关免责法律法规,解除救援人员的后顾之忧,从而保证救援工作更具覆盖面,提高整体实效性,确保消防救援与院前急救的顺利实施和监督[4]。

4.2  优化消防救援队伍院前急救能力的培训模式

4.2.1  把好入职培训门槛关

在新任消防救援人员入职培训中,强化医疗急救技能培训,对每位新入职消防员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灾害事故现场医疗救护能力培训。课程内容可借鉴融合红十字会救护员培训教材、美国心脏协会Heartsaver以及野外与救援医学相关课程内容,选择提炼与消防救援队伍实战相关内容进行讲授,注重实操,制定相应考核机制,确保每名消防救援人员在到任各自岗位前都能掌握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特殊伤处理等现场急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科学判断被救对象伤情,做到合理处置。

4.2.2  落实下队复训责任关

消防救援人员下队后应定期进行医疗急救技能的复训。消防救援队伍可依托地方急救部门外请专家或教员到队进行培训。有条件的支队可成立自己的培训师资力量到每个基层队站上门服务培训指导,按照计划在全市范围内为每一个消防站进行培训并为参训消防救援人员颁发相应合格证书。

4.2.3  灌输常态化训练观念关

基层消防救援队伍除完成消防专业技能外,要将医疗急救技能融入到日常训练中,定时开展练习。有条件的消防队站应可以定期设置不同类型和级别的院前医疗救护培训课程,定期举行模拟演练,满足实战需要。并挑选优秀队员参加进一步培训,使其掌握检伤分类、止血、清创缝合等高级技能,经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合格的,取得急救技术人员资格。另外,应急救援现场情况复杂,条件困难,危险性高,在对消防救援人员进行培训时,要注重对救援人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培训。

4.3  探索消防救援与院前急救联动体系运作模式

联动体系在我国当前的救援领域或具有显著功能,且能够较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要落实联动模式,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着手:

首先,要联动就得先“启动”,接警指挥调度就成了关键。联动机制需将救援工作从调度这一层面着手,进一步完善具体的工作体制。接到灾害事故现场救援求助的部门初步了解灾害事故现场情况后,就该明确需要何种救援力量的出动,根据平时积累的预案想定,根据不同的现场情况配置不同的救援力量同时出动,最大限度缩短抵达灾害事故现场时间。

其次,要给第一出动力量配齐医疗救护装备。由于站点布局优势,消防救援队伍多成为灾害事故现场的第一出动力量。为使消防救援队伍更加专业化、社会化,更好地适应未来应急救援需要,应加强医疗救护装备的配备。医疗救护装备的配备可采取消防队伍内部采购配备基础设备,如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人工呼吸膜、可塑性夹板、脊柱板及消毒三角巾、绷带等易操作易上手的器械;同时,可采取120急救部門配置共同使用的高级生命支持器械。

最后,需在灾害事故现场迅速成立包含消防、医疗等急救力量在内的现场救援指挥中心,各方面救援力量到达灾害事故现场后还需要科学分配任务,明确职责。例如大型灾害事故现场需先进行检伤分类,再行救援,此项工作就要求抵达灾害事故现场的首支力量来迅速完成,因此,各联动部门应进行有效沟通,分配救援任务,从而切实做到“科学施救”。

只有深入分析消防救援与院前急救之间的内在关联,将指挥调度、力量出动、任务分配这几个工作要素进行有效衔接,才能推动联动体系的科学运作。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突发灾难性事件几乎每天都以各种形式发生在我国不同角落,而社会对救援的要求与期望值也日趋增高。消防救援队伍和院前急救部门作为灾害事故现场的主要救援力量,就需要分析两者深入协作的现实意义,并从政策、人员、职能以及站点建设方面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确定具体的战略方针之后积极探索合理的协作模式,将联动、协同以及融合模式根据地域差异合理选择应用,以保证所开展的抢险救援工作更加科学、高效和规范。

参考文献:

[1]刘枫.中国消防救援队伍着眼于“全灾种”“大应急”[J].消防界(电子版),2019,5(17):18-19.

[2]韩雨,陈向芳,林炜栋.消防部队现场医疗救助应成为我国现行院前急救模式的拓展和延伸[J].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2016,4(1):33-35.

[3]林炜栋,吴学华.突出和強化消防部队现场医疗救助的职责和能力[J].新安全 东方消防,2011(6):70-73.

[4]杨华.拓展消防救援队伍紧急救护职能的探索——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研究背景[J].武警学院学报,2020,36(4):56-60+65.

Thinking about building a linkage system

between fire rescue and pre-hospital emergency

Wan Yajie

(Fire and Rescue Department Ministry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Kunming Training Corps, Yunnan Kunming 650000)

Abstract: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and problems of building a linkage system between fire rescue and pre-hospital emergency services on the basis of the changes in the task situation of fire rescue teams after the reform and transfer and proposes targeted construction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fire rescue forc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all-hazards, whole emergency".

Keywords:fire rescue; pre-hospital emergency; linkage system

猜你喜欢
消防救援院前急救
试论消防灭火救援安全管理
探讨车祸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方案的应用效果
以组织建设促急救工作发展
院前急救救护车及急救物品的细节管理
院前急救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效果探讨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不同院前急救方法的效果比较
医学信息(2016年30期)2016-11-28 20:34:42
基于WIFI定位的消防救援系统软件设计
计算机时代(2016年7期)2016-07-15 09:22:44
浅谈火灾事故及预防策略
卫星通信在消防应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