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产权安全性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激励效应

2022-11-04 22:32彭开丽李晴

彭开丽 李晴

摘 要:基于武汉都市圈12个县(區)的农户及村集体调查数据,运用并行多重中介模型研究农地产权安全性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激励效应,并对电子商务综合示范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休闲农业示范点的乡村产业振兴情况及农地产权安全性的激励效应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地产权安全性的增强促使土地流转行为愈发频繁,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农业多元化发展优势逐渐凸显,乡村振兴活力被激活。然而,不同类型村域农地产权安全性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激励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且土地流转价格、土地流转对象和土地流转年限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中介作用。因此提出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政策建议: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户产权认知,因地制宜发展当地产业,同时尽可能地避免弱化农地产权安全性的行为,激发农户生产和投资积极性。

关键词:农地产权安全性;乡村产业振兴;农地流转行为;并行多重中介模型

中图分类号:F11;F3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22)06-0075-12

收稿日期:2022-03-28 DOI:10.13968/j.cnki.1009-9107.2022.06.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973050)

作者简介:彭开丽,女,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经济与管理。

引 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乡村能否振兴依赖于农村内部能否创造出新的驱动力。在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中,“产业兴旺”不仅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促使我国由传统农业大国向现代农业强国逐渐转型的重要桥梁。纵观世界发展历程,各国在促进国家发展、农村进步等方面均做出了努力。如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整合当地传统资源,打造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产业链,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韩国的新村运动是依靠政策引导和资金支出来整顿农村环境、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互助合作型农协,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法国将农业和其他领域联系起来,通过构建“一体化”农业发展模式,完成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任务。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是基于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所提出的。乡村振兴道路和实施方案指出:乡村产业的兴旺并不是简单的“农业兴旺”,而是通过 “多功能性产业兴旺”,诸如农耕文化传承、乡村旅游体验、康养休闲等多方面的发展,实现农村产业链延伸、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福祉增加的美好愿景。

未来农村的发展将会大幅度增加土地的需求,而农地流转行为是缓解土地稀缺性和土地分配不均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各国实践证明,土地制度往往需要顺应时代潮流,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制度都或多或少地体现着国家意志,关联着社会经济形态特征。在国外,土地私有制是土地产权制度的关键,农民拥有自由买卖土地产权的权利,但大部分情况下农地经营权归农场主所有。安全系数较低的农地产权制度会降低农民投资农地的积极性;而正式的土地所有权不仅为土地所有者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还增强了其对土地的投资力度,即良好的农地产权制度可以有效应对农业商业化和农业贸易条件升值,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促进土地流转市场的良性发展,这对提高农村收入至关重要。2019年底,我国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法律形式下的土地确权颁证让农户感受到了自身产权安全性的提高。许多研究表明,农地产权安全性的提高是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农地产权安全性的提高促使农户配置农地要素的灵活性增加,农户投资土地的意愿增强,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农地产权安全性的提高激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随之提高,不仅促进农户收入增加,还释放了近郊产业活力,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业等对产业用地的需求。

学术界关于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研究大多从宏观上关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于乡村振兴的评价指标大多是根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20字方针所构建的。不少学者从农业生产方面反映农村产业发展,其中耕地保有率、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等指标被广泛应用。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从多个角度考虑,除了评价农业产业化水平之外,还应体现在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农民投入性价比高、科技助推农村农业发展等多个层面。随着农村信息化、科技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学者们尝试从多个角度来反映乡村产业发展,如“互联网+”趋势促使农民积极兴办农村电商,农村电商数量和网络零售额等能够客观反映农村数字产业发展情况的指标,被应用到相关实证研究中。但这些指标大多是从省域或县域的角度来进行评价,针对村级评价的指标较少,而农地流转大多发生在村域范围内。

在此背景下,本文在对武汉都市圈12个縣(区)进行农户和村集体调查的基础上,将农地流转作为中介变量,探讨农地产权安全性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激励效应,并针对不同类型村域的差异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政策建议。

一、农地产权安全性对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分析

土地在乡村振兴进程中起着基础性的资源支持作用,在保障农村居民生活、生产和生态空间的需求方面发挥着多样化的价值。新时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围绕产权关系明晰化、产权保护平等化、农地权能完整化、农地管理法制化、流转交易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农地确权赋予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保障,提高了农民农地调整的能力,从而促进农地流转。对农地转出户而言,在土地产权安全性较低的情况下,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较为困难,农民往往会承受着较大的风险。农地确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发放可以缓解农民的顾虑,农地转出愈发频繁。对农地转入户而言,随着农地产权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农地产权安全性增强,农地流转交易成本降低,农户投资土地意愿提高,农地逐渐向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由此可见,农地产权安全性的增强对农地流转行为有着正向激励作用。

农地流转是激活农村土地资产、优化农村土地资源的重要途径,对农业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9年国家统计局发布文件显示,我国土地流转的面积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比例逐渐上升,且速度呈现先快后缓的趋势。流转面积的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农村资源配置的趋势,农民更愿意流转承包地,这也为我国乡村产业振兴创造了前提条件(见图1)。第一,农地产权安全性的提高促使农地流转规模逐渐增加,土地撂荒现象得到缓解,农村土地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有所提高,促使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到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中来,为未来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物质基础。第二,当农地产权安全性提高时,土地流转行为引导越来越多的经营主体参与到农村发展中来,调动了农民生产投资积极性。新型经营主体的出现,促使我国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更加完善,有利于农户提高自身农业竞争力,促进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探索科技农业、绿色农业,激励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第三,土地流转市场的不断发展有效解决了大量土地闲置的问题,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村庄内部通过发展农村旅游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创新农村特色种植养殖、森林康养基地和农产品电商平台等多种发展模式,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村产业一体化水平,农业产业链因此不断延伸,乡村振兴活力被激活。

二、数据来源、变量选取及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武汉都市圈作为湖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其经济水平与农村发展关系密切。本文参考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根据当前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模式,将研究区域分为三个类型,具体情况如下:

1.电子商务综合示范村(类型Ⅰ)。2014年,为聚焦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国家开展电商精准扶贫等措施。根据2020年和2021年湖北省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本文选取黄冈市罗田县、黄石市大冶市、天门市、咸宁市崇阳县内村庄为研究区域。该类型村庄除了种植业以外几乎没有其他产业,尽管在扶贫工作下依托农村电商等促进农村发展,但还需引入技术、资本等资源,实现后期发力。

2.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类型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立足本地资源、有效促进农产品增值、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从而实现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工程亮点。本文根据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示范名单选取鄂州市梁子湖区、潜江市、仙桃市、孝感市云梦县为研究区域。该类型园区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往往通过发展独具特色的产业,或依托“农户+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等模式实现农村产业融合。

3.休闲农业示范点(类型Ⅲ)。休闲农业示范点旨在打造一批精品休闲农业项目,为现代农业转型和农村繁荣发展奠定基础。根据出台的“2019年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名单”可知,武汉市黄陂区、武汉市蔡甸区、黄冈市武穴市、孝感市汉川市的休闲农业极具代表性。该类型示范点多借助都市近郊区位优势,以农家乐、民宿、康养胜地等为依托,发挥农业多功能性,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农旅融合。

本文遵循1个县2个镇,1个镇2~3个村的调查原则,2022年1月对湖北省武汉都市圈内不同类型发展模式村域(电子商务综合示范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休闲农业示范点)进行实地调研,最终获得有效农户问卷646份,涉及34个村庄。其中农地流转户403户,未流转户243户。

(二)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1)农业规模化。农业规模化能够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农村整体规模效益,是衡量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村庄内部土地碎片化程度减弱,农业规模化经营趋势明显,农业总产值增加,为农户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能够衡量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综合作业水平,是反映物质装备条件的重要指标。本文选取农业总产值(X)和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X)两个指标。(2)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有效经营方式。本文将新型经营主体占地规模(X)、吸纳劳动力多少(X)和旅游业接待人次(X)作为代表指标。新型经营主体的出现为农业规模化生产创造了条件,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在城市近郊或自然禀赋较好的地区,农户倾向于将农业生产和乡村旅游相结合,拓展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3)农村信息化。农村信息化旨在满足农民对信息技术和服务的需求,是评定农民增收潜力的一种评价指标,可表现为农村电商数量(X)的变化。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客观反映农村数字化建设情况、当地产业发展状况和农村产业脱贫能力。

2.关键解释变量。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是保护农户权益的重要依据,自2013年土地确权以来,农地产权安全性在法律层面的保障不断增强。通过调研可知,调研范围内村庄均已完成确权,且土地确权证书发放比例达99%,本研究选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距今时间来反映农地产权安全性。

3.中介变量。农地产权安全性通过激励农地流转进而保障乡村产业振兴。由于产业发展模式及农村经济水平差异,不同村落土地流转价格、流转对象和流转年限差异较大。基于这一原因,本研究设定土地流转价格、土地流转对象和土地流转年限为中介变量。(1)土地流转价格。土地流转价格是反映各地区土地流转情况的重要指标。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土地流转价格差距较大,研究土地流转价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当地社会经济水平和土地流转市场发育条件。(2)土地流转对象。新型经营主体的出现为农村产业发展带来了转机,本研究将“土地流转对象”作为主要衡量指标(亲戚=1;个体农户=2;村集体=3;家庭农场/合作社=4;企业=5),其中个体农户指流转对象为本村村民,也可指外村村民,针对个人承包进行讨论。(3)土地流转年限。农村产业的兴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农户和村集体长期投资以实现村庄发展,本研究将“土地流转年限”作为主要衡量指标,即流转双方签订合同时所约定土地流转年限。

4.控制变量。本文选取户主信息、家庭特征、农户产权制度认知作为影响乡村产业振兴的控制变量。其中户主信息包括户主年龄(η)、性别(η)、受教育程度(η);家庭特征包括家庭内村干部数量(η)、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η);农户产权制度认知主要指农户对“三权分置”政策的认知度(η)。

(三)研究方法

1.综合赋权法。由于乡村产业振兴可从多方面衡量,单一的权重计算会受到主客观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本文运用综合赋权法,采用熵值法和AHP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测度乡村产业振兴。具体步骤如下:

指标归一化处理。本研究各项指标为正向指标,具体公式如下:

其中:i為样本数,i=1,2,…,646;j为指标个数,j=1,2,…,6

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个样本值占该指标的比重:

根据相关文献研究,按要素关系把问题本身按层次进行分解,构成由上而下的阶梯层次结构,运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得出AHP层次分析法各指标权重结果。

根据加法集成,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所得权重的线性组合来表示综合权重:

其中:W为综合权重,W为熵值法得出的客观权重,W为AHP法得出的主观权重;α为差异系数法中系数;GHP为AHP法中各分量差异系数;n为指标个数;P,P,…,P为AHP法中各分量从小到大的排序。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2. 并行多重中介模型。借鉴温忠麟等的效应检验方法以及柳士顺等的多个中介变量在自变量和因变量间起作用的研究模型,本文构造并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见图2)检验农地产权安全性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

模型公式如下:

R=τ+τF+Στη+ε    (9)

P=α+αF+Σαη+ε    (10)

O=β+βF+Σβη+ε    (11)

Y=γ+γF+Σγη+ε    (12)

R=δ+δF+δPe+δO+δYs+Σδη+ε    (13)

其中:R为乡村产业振兴;F为农地产权安全性;C为土地流转价格;O为土地流转对象;Y为土地流转年限;η:控制变量;i=1,2,…,646;j=1,2,…,6;ε~ε为回归残差;τ为自变量F对因变量R的总效应;α、β、γ分别为自变量F对中介变量的效应;δ为自变量F对因变量R的直接效应,δ~δ为个别中介效应。

τ=δ+αδ+βδ+γδ    (14)

式(9)用于检验农地产权安全性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式(10)、(11)、(12)用于个别中介效应的估计和检验;式(13)是在式(9)的基础上加入中间变量,观察其中介作用并对中介效应进行比较;式(14)是验证后表明总体中介效应为各中介效应之和。

三、不同类型村域农地产权安全性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激励效应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大多数村庄会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因此有必要探讨农地产权安全性对各发展模式下的乡村产业振兴是否存在差异性影响,其激励效应是否存在中介作用也需进行分析。本研究利用并行多重中介模型,采取逐步回归法检验农地产权安全性(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时间为代表)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激励效应。

(一)类型Ⅰ——电子商务综合示范村

回归结果表明(见表2),就电子商务综合示范村而言,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时间对乡村产业振兴具有正向的影响,即证书发放距今时间越长,越能刺激乡村产业发展。由各中介变量的相关回归系数可知,土地流转价格在1%显著性水平上受到土地产权证书发放时间的正向影响。对于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农户来说,产权安全性感知会随着持证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强,不论是转入户还是转出户,证书都将是农户之间一种值得信赖的凭证。由于其承包地得到法律保障,农户流转土地的动机和意愿有所增强,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土地流转价格也有所提高。土地流转对象在1%显著性水平上受到土地产权证书发放时间的正向影响。也就是说,土地产权证书发放时间越长,农户越倾向将土地流转给新型经营主体,同时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对土地流转对象具有负向影响。而家庭劳动力数量较多时,家庭对农地的依赖性强,如果需要流转土地,家庭倾向于将农地流转给亲戚或本村村民,以便可以随时收回土地。土地流转年限在5%显著性水平上受到土地产权证书发放时间的正向影响。随着“三权分置”政策的落实,农户产权安全性有所提高,间接影响了农户对土地流转的渴望度,农户选择将土地进行较长时间流转,既可获得一部分收入,还可减少土地撂荒,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当验证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时间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总效应时发现,证书发放时间显著影响乡村产业振兴,同时土地流转价格和土地流轉对象均对乡村产业振兴产生正向影响。一方面,土地流转价格越高,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越好;另一方面,农户的土地流转对象越倾向于新型经营主体,农户所在村落的产业发展情况越好。土地流转年限的回归系数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由于土地流转价格和土地流转对象的相关回归系数均显著,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是研究的重点。土地流转年限的回归系数γ、δ仅有一个显著,其究竟是否发挥中介效应也是我们研究的关键。为了更好地分析中介变量所发挥的效应,判断该机制是部分中介效应还是完全中介效应,本文采用Bootstrap检验来判定中介效应和估计效应占比,结果如表3所示。

结果表明,土地产权证书发放时间对乡村产业振兴的直接激励效应的Bootstrap95%置信区间上、下限均不包含0,说明在该机制中,存在农地产权安全性对乡村产业振兴的直接效应。土地流转价格通过Bootstrap95%置信检验,中介效应存在;土地流转对象和土地流转年限未通过Bootstrap95%置信检验,因此判定这两个变量并未发挥中介作用。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时间对乡村产业振兴的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84.41%,土地流转价格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8.72%。

综上所述,在电子商务综合示范村范围内,农地产权安全性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激励效应为部分中介效应,既存在直接效应也存在中介效应。农地产权安全性的直接效应较强,同时农地产权安全性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还通过土地流转价格这一中介变量发挥作用。尽管该类型村域土地流转对象并未发挥中介效应,但土地流转对象既受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时间的正向影响,也对乡村产业振兴产生正向影响。因而在未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还应考虑多鼓励农户将土地流转给新型经营主体。

(二)类型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范围内,村庄内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距今时间越长,越能刺激乡村产业发展(见表4)。当放入中介变量后,土地产权证书发放时间对乡村产业振兴的直接预测作用依然显著。全国性土地确权的开展,部分农民的产权安全性得到保障,土地流转市场逐渐发育。因此对于发放证书时间较长的村庄,其土地流转市场发育略好于颁发证书时间较短的村庄,村庄经济发展得以实现。土地流转价格和土地流转对象对乡村产业振兴的相关回归系数依然显著,也就是说新增加的变量可以解释土地产权证书发放时间与乡村产业振兴情况之间存在正相关。根据模型结果可知,土地流转价格越高,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越好,同时土地流转价格还受户主性别、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的影响。同样地,土地流转对象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在1%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土地流转对象侧重于新型经营主体的村落,其产业发展情况较好,这也证实了当前我国鼓励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这一政策的优势所在。土地流转年限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检验各中介变量的相关回归系数,结果表明,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时间对土地流转价格的影响在1%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同时土地流转价格受到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这一控制变量的影响。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时间对土地流转对象的影响显著。类型Ⅱ县域受自身条件的影响,其产业规模化经营大多是由政府或村集体主导,土地整体流转现象较多,且流转对象大多集中在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这两类。这类乡村农业已具有现代化、规模化水平。当农户产权安全性有所保障,农户流转土地没有后顾之忧,农户感受到新型经营主体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时,农户会进一步将农地流转给新型经营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时间并未对土地流转年限产生影响,究其原因,这类型村域大多数已经将农村80%的土地流转给新型经营主体,以此来发展当地经济,农户并不会因为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的时间问题而改变流转土地意愿,因而土地流转年限并未受到影响。

通过Bootstrap检验可知,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时间对乡村产业振兴的直接效应显著,占总效应的17.68%。由于土地流转价格和土地流转对象的Bootstrap95%置信区间上、下限均不包括0,因此认定土地流转价格和土地流转对象的中介效应存在。其中土地流转价格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为30.68%,土地流转对象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1.62%。土地流转年限的回归系数不显著且未通过Bootstrap检验,因此土地流转年限并未发挥中介作用(见表5)。

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而言,农地产权安全性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激励效应为部分中介效应。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时间不仅直接影响乡村产业振兴,还通过影响土地流转价格和土地流转对象间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针对类型Ⅱ县域土地流转年限较短的问题,应该着重考虑。当土地流转年限短时,交易成本不断上升,新型经营主体尤其是龙头企业进村是极其困难的,村集体应鼓励农户将土地长时间流转出去,吸引新型经营主体,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三)类型Ⅲ——休闲农业示范点

对休闲农业示范点农地产权安全性对乡村产业振兴激励效应检验后发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时间對乡村产业振兴存在直接影响,呈正相关关系(见表6),即证书发放时间的长短会明显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土地产权证书发放时间对土地流转价格产生正向影响,且受到户主性别、家庭劳动力数量、农户农地产权认知的影响。土地产权证书发放时间对土地流转对象呈负向影响。结合该类型区域情况可知,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是近几年才大力推广的,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时间较长的农户对土地流转对象的选择有一定的局限性,流转对象大多数为农民个体或村集体。在控制变量中,土地流转对象受到户主性别、家庭村干部数量、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和农户产权认知变量的影响。另外,土地产权证书发放时间对土地流转年限呈正向影响,即证书发放时间越长,约定土地流转年限越长。

检验该类型农地产权安全性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总效应,结果表明,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时间对乡村产业振兴具有直接效应。土地产权证书发放时间与土地流转价格的相关回归系数在1%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土地流转年限的相关回归系数在1%显著性水平上呈正相关,即土地流转年限正向影响乡村产业振兴;土地流转对象并未对乡村产业振兴产生直接影响。在未来促进乡村发展时,应重点关注农户土地流转对象,鼓励将土地流转给新型经营主体,提高生产投资积极性,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本文采用Bootstrap检验来检验各中介变量具体如何影响乡村产业振兴,并估计效应占比。结果表明,证书发放时间对乡村产业振兴的直接效应并不显著。土地流转价格所发挥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8.37%;土地流转对象通过Bootstrap95%置信区间检验,且观测值系数与总效应系数符号相同,因此土地流转价格发挥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8.28%。土地流转年限同样通过Bootstrap95%置信区间检验,表明这一变量发挥了作用,但土地流转年限效应值与总效应值异号,判定其为遮掩效应(见表7)。由于土地流转年限系数值较小,因此并不影响这一机理的总体发展趋势。

就休闲农业示范点而言,农地产权安全性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激励效应为完全中介效应。即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时间不是直接影响乡村产业振兴,而是通过土地流转价格和土地流转对象间接影响乡村产业振兴。同时,在该机制中土地流转年限存在遮掩效应,尽管这并不影响总体发展趋势,但在未来增强农地产权安全性过程中,仍应注意土地流转年限所带来的影响。

四、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1.农地产权安全性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激励乡村产业振兴。农地产权安全性并不是简单的对乡村产业振兴产生直接影响,而是通过激励农地流转,促使农户生产投资村集体,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最终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第一,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下,农地产权安全性的提高所产生的促流转效应明显,农村土地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有所提高,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到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中来,为乡村产业振兴奠定物质基础。第二,农地产权安全性的提高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参与到农村发展中来,有效提高了农村产业规模化和现代化水平,乡村振兴活力被激活。第三,农地产权安全性的增强促使农地流转市场不断发展完善,不仅有效解决了大量土地闲置的问题,农民还通过流转土地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农业产业链得以延伸。

2.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距今时间对乡村产业振兴具有正向激励。本研究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距今时间作为评定农地产权安全性的指标,检验乡村产业发展情况。结果表明,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距今时间对乡村产业振兴产生正向激励,即土地产权证书发放时间距今越长,在一定程度上越刺激乡村产业发展。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距今时间不仅对乡村产业振兴造成直接影响,还通过中介变量发挥其激励作用。其中土地流转价格的高低影响着未来农村产业的发展,土地流转对象级别越高,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效果越好。

3.不同类型村域农地产权安全性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激励效应存在差异。在电子商务综合示范村,农地产权安全性既直接影响乡村产业振兴,也通过影响土地流转价格间接激励乡村产业振兴,其直接效应占比较高。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范围内,土地承包经营产权证书的发放时间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既存在直接效应,也存在土地流转价格和土地流转对象所发挥的中介效应。在休闲农业示范点,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距今时间仅通过影响土地流转价格和土地流转对象激励乡村产业振兴,同时该机制存在土地流转年限所产生的遮掩效应。

(二)政策建议

1.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进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发展。对电子商务综合示范村,政府要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有针对性地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对实力强、信誉好、带动力强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更应进一步提供支持,如帮助其引进现代化设备、提供专家指导等。

2.提高农户产权认知,加强农户对“三权分置”认可度。农业现代产业园区大多依托自然地理优势发展产业,除了要完善农地产权安全性的法律基础,还应强化农户对农地产权认知。村集体在宣传政策过程中,要寻找更优化方法,拓宽传播渠道,丰富沟通形式,使农户增强对政策的了解度、认同度、满意度,促进农户流转土地,进而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3.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增强农户收入,提供农户就业机会。对于休闲农业示范点而言,这一类型村落要依托区位优势、乡土情怀、区域特色,充分挖掘农业观赏性、文化性、参与性等特征,发展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业,帮助农民就地实现就业。同时还应加大对农户的培训力度,继续推进农民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根据农民需要定期开展差异化课程培训。

4.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发放。在实际中仍有个别村落土地产权证书由村集体代为管理,这在极大程度上损害了农户农地产权权益,削弱了农地产权安全性,因此未来要进一步保障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发放,避免弱化农地产权安全性的行为,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光荣.日本和韩国乡村振兴进程中的社會建设经验[J].东北亚学刊,2021(06):78-87.

[2] 张立,王波.韩国新村运动及其对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J].韩国研究论丛,2021(01):179-191.

[3] 盛慧,杜为公.欧美主要国家农村发展经验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3):10-12.

[4] 张新文,张国磊.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乡村治理转型与乡村振兴[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3):63-71.

[5] 肖卫东,杜志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内涵要解、发展现状与未来思路[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6):120-129.

[6] CHERNINA E,DOWER P C,MARKEVICH A.Property Rights,Land Liquidity,and Internal Migration[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4,110:191-215.

[7] BESLEY T.Property-rights and Investment Incentives-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Ghana[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5,103(05):903-937.

[8] GOLDSTEIN M,UDRY C.The Profits of Power:Land Rights and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in Ghana[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8,116(06):981-1022.

[9] FIELD E.Entitled to Work:Urban Property Rights and Labor Supply in Peru[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7,122(04):1561-1602.

[10] GORTON M.Agricultural Land Reform in Moldova[J].Land Use Policy,2001,18(03):269-279.

[11] FEDER G,FEENY D.Land-tenure and Property-rights-theory and Implications for Development Policy[J].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1991,5(01):135-153.

[12] 钱龙,冯永辉,卢华.地权稳定性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基于新一轮确权颁证调节效应的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21(02):104-115.

[13] 黄培锋,黄和亮.集体林产权安全性:一个三维分析视角的阐释[J].东南学术,2018(02):136-144.

[14] 马贤磊,仇童伟,钱忠好.农地产权安全性与农地流转市场的农户参与——基于江苏、湖北、广西、黑龙江四省(区)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5(02):22-37.

[15] MA X,HEERINK N,IERLAND E,et al.Land Tenure Security and Land Investments in Northwest China[J].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2013,5(02):281-307.

[16] BEEKMAN G,BULTE E H.Social Norms,Tenure Security and Soil Conservation:Evidence From Burundi[J].Agricultural Systems,2012,108:50-63.

[17] 胡雯,张锦华,陈昭玖.农地产权、要素配置与农户投资激励:“短期化”抑或“长期化”?[J].财经研究,2020,46(02):111-128.

[18] 许恒周,牛坤在,王大哲.农地确权的收入效应[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30(10):165-173.

[19] 王小龙,薛畅,许敬轩.农地确权能促进农民自主创业吗?——基于CLDS数据的经验研究[J].经济科学,2020(06):111-123.

[20] 潘悦,韩瑞,庞添.“三权分置”对乡村产业空间的激活效应研究[J].规划师,2021,37(14):27-33.

[21] 齐城.中国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及应用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9(03):13-20.

[22] 蒋和平,黄德林.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定量综合评价[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02):87-91.

[23] 黄文新,黄在鸣.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及其应用[J].中国农村经济,1991(09):13-19.

[24] 贾晋,李雪峰,申云.乡村振兴战略的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8(11):70-82.

[25] 闫周府,吴方卫.从二元分割走向融合发展——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经济学家,2019(06):90-103.

[26] 陈秧分,黄修杰,王丽娟.多功能理论视角下的中国乡村振兴与评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06):201-209.

[27] 张挺,李闽榕,徐艳梅.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8,34(08):99-105.

[28] 易小燕,陈印军,向雁,等.县域乡村振兴指标体系构建及其评价——以广东德庆县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08):187-195.

[29] 陈坤秋,龙花楼,马历,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J].地理科学进展,2019,38(09):1424-1434.

[30] 国家统计局.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迈出大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三[R/OL].(2019-09-06)[2022-03-01].http://www.stats.gov.cn/ztjc/zthd/sjtjr/d10j/70cj/201909/t20190906_1696322.html.

[31] 周立,李彦岩,王彩虹,等.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融合和六次产业发展[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03):16-24.

[32] 马晓河,崔红志.建立土地流转制度, 促进区域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J].管理世界,2002(11):63-77.

[33] 闫周府,吴方卫.从二元分割走向融合发展——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经济学家,2019(06):90-103.

[34] 赵晓峰,赵祥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与小农经济的发展前景[J].农业经济问题,2018(04):99-107.

[35] 熊春林,刘俏,龚林青.农业农村信息化政策是否真正促进了农民增收?——基于多期DID的实证检验[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04):52-58.

[36] 陈俊梁,史欢欢,林影.乡村振兴水平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以华东6省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21,35(04):91-99.

[37] 毛锦凰,王林涛.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省域层面的实证[J].统计与决策,2020,36(19):181-184.

[38] 马历,龙花楼,戈大专,等.中国农区城乡协同发展与乡村振兴途径[J].经济地理,2018,38(04):37-44.

[39] 刘宏.综合评价中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的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1996(04):75-80.

[40]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05):614-20.

[41] 柳士顺,凌文辁.多重中介模型及其应用[J].心理科学,2009,32(02):433-435.

[42] 姚志,文长存.中国农村承包地确权:政策变迁、衍生问题与制度设计[J].经济体制改革,2019(05):81-87.

Incentive Effect of Property Rights Security of Agricultural Land on Rural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PENG Kaili,LI Qing

(1.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survey of farm households and village collectives conducted in 12 districts in the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in early 2022,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ncentive effect of farmland property rights security on rural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using parallel multiple intermediary models.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ree types of villages,including comprehensive demonstration sites of e-commerce,modern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sites,and leisure agriculture demonstration sites was conducted as an empirical study.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farmland property rights security provide land secur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highlight the advantages of diversifie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and activate the vitalit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However,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ncentive effects of farmland property security on rural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in different types of villages.Meanwhile,the land transfer price,the land transfer objects,and the land transfer years play different intermediary roles.Therefore,the paper puts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 to help rural industry revitalization by cultivating new business entities actively,improving farmers’ cognition of property rights,developing local industries to local conditions,reducing the behavior of weakening the security of farmland property rights,and stimulating farmers’ enthusiasm for production and investment.

Key words:security of land property rights;rural industry revitalization;land transfer;parallel multiple mediation model

(責任编辑:董应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