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金)KANUNKA铜钴矿床地质特征及远景浅析

2022-11-04 07:57党伟民
现代矿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硅化孔雀石白云岩

党伟民

(天津华北地质勘总院)

KANUNKA铜钴矿位于著名的卢菲利安弧形成矿带上,刚果克拉通南缘的大陆边缘裂谷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主要包括大陆裂谷、裂谷扩张、俯冲、陆块碰撞等,形成了卢菲利安弧和前陆,卢菲利安弧横跨刚果(金)和赞比亚,是整个非洲Ⅲ级地质构造单元中最重要的部分[1]。KANUNKA铜钴矿区地处刚果(金)南部加丹加省科卢韦齐(Kolwezi)市区东南,周边铜矿床林立。区内矿带最长可达600 m,矿床规模达到中型,矿床平均品位1.06%,钴平均品位0.16%,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本文通过对KANUNKA铜钴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的分析与探讨,对扩大该矿床的找矿远景和找矿方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利于区域内类似矿床的研究。

1 区域地质背景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加丹加省西部的外部褶皱推覆构造带北东缘,邻近于大型推覆构造面附近,具体位置位于次一级科卢韦齐(Kolwezi)—堪苏祁(Kansuki)构造带内(图1);区域地层主要为太古代杂岩基底与新元古代加丹加超群,其中加丹加超群厚大于5 km,主体为沉积岩,属深海至边缘地台相沉积,自下而上分别为罗安群(Roan)、恩古巴群(Nguba)及孔德隆古群(Kunde-lungu),岩性主要为陆相及海相的碎屑岩、泥页岩及碳酸盐岩[2]。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区地层由老至新,主要由罗安群(R)、孔德龙古群(Ku)及第四系(Q)组成(表1)。罗安群地层可分为4组,由下至上分别为RAT组(R1)、矿山组(R2)、迪佩特组(R3)、木瓦夏组(R4),后2组在本矿区缺失;矿山组(R2)地层包括4个亚层,分别为RSF、RSC、SD、CMN亚层,本区的主要含矿地层为RSF、RSC两段,是典型的含矿岩层。

?

RAT(R1)组地层主要分布在矿区中部和西南部,大面积被第四系黏土、细砂层覆盖。主要由紫灰色泥质砂岩、灰褐色含砾长石砂岩、灰白色含砾白云质砂岩组成。

RSF主要发现于矿区中西部。岩性为层状白云质砂岩、弱硅化白云岩。其中白云质砂岩呈灰白—白色,砂状结构,层状构造,成分主要由白云石、长石,少量石英等组成,白云岩含量约30%,砂质约50%,长石约10%,石英约5%,岩石整体强风化,局部较破碎,见有褐铁矿化、孔雀石化。弱硅化白云岩则呈灰白色、灰色,细晶结构,块状构造、碎裂构造,少量呈蜂窝状构造。

RSC与RSF整合接触,出露位置相同,主要由蜂窝状硅化白云岩组成,其岩性特征为灰白色、灰色、灰黑色,微晶、细砂质结构,块状、局部角砾、蜂窝状构造,由于岩石中局部角砾状结构岩石,经地下水侵蚀风化作用形成蜂窝状构造,常见有岩溶裂隙、溶洞,常伴有孔雀石化、硅孔雀石化。

2.2 构造

矿区处于堪苏祁(Kansuki)断裂带内,堪苏祁断裂带地处科卢韦齐与利卡西之间向南宽约50 km、长约180 km的范围内[3],矿区内的主要构造总体呈近北东或北东东走向,区内褶皱发育。已发现的推测性质断裂有南北向、北东向、北东东向断裂(图2)。

2.2.1 褶皱构造

根据矿区周边的区域地层出露情况及产状变化情况,认为区内存在一个大型直立背斜构造,背斜位于矿区西北部位,背斜轴向与F1断裂大致相同,走向约50°,轴面直立,核部地层为罗安群地层,两翼出露地层为孔德龙古群地层,两翼地层产状相反,符合背斜地层出露特征。

2.2.2 断裂构造

矿区分布有多条推断性质的断裂,主要以北东向、北东东向、近南北向断裂为主,多期次关系明显。其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断裂有4条,规模长度为400~2 000 m,宽度大于50 m。区内最大的控矿构造是F1断裂(图1),该断裂位于矿区中部,走向60°~80°,延伸约2 km,是区内规模最大的断裂构造,性质为张性平移断裂,属于堪苏祁区域大断裂的次级断裂,是矿源物质的输送通道,属于导矿构造;该断裂分为两段,中间被F4错断,西南段略向南凸,其在地形地貌上表现为线状沟谷负地形,整体被第四系覆盖,北东段切过Ⅰ-2矿体的边部,穿过多组岩层,延伸至第四系。F4断裂为压扭性断裂构造,南端向东微转,该断裂穿过罗安群地层,矿体内小构造发育,该断裂破矿作用明显。

3 矿区物探异常特征

3.1 磁法异常特征

测区整体上正磁异常北移、负磁异常南移,地磁异常符合南半球磁异常南负北正的基本特征。测区岩性主要由白云岩、(硅化)白云质砂岩、泥质砂岩、泥岩等组成,其磁性较弱,磁异常整体上偏低,体现为低磁—无磁特点,整体磁异常散乱,成片具规模异常区较少,反应出本区断裂构造发育特点。通过解译,推断区内发育有多条规模不等的断裂构造。主要构造格架清晰,分为北东—南西和近南北走向2组。

3.2 电法异常特征

区内共圈定激电异常5处,其中典型激电异常异常5个,2个为视极化率异常,5个视电阻率异常,多为矿致异常。异常形态呈椭圆状、豆荚状、串珠状、双囊状,长轴为近东西走向,短轴长50~70 m,长轴最长约500 m。其中JH1对应地表出露2条小脉状矿山组(R2)含矿层;JD1和JD3为高阻异常,异常位置、形态及走向与区内主要含矿层RSF、RSC吻合良好,存在多处老民采坑,孔雀石化较好,矿化明显,异常由深部矿化(体)所致,具有很大的找矿价值。JD5异常位置与边部采坑内的矿体位置走向一致,含矿地层为罗安群矿山组RSF亚层,地层产状及厚度稳定,走向为近东西向,根据其地层出露情况与异常延伸情况,推测矿体有东延趋势。

总的来说,矿区的磁法异常显示了矿区的构造格架,电法异常与已知的矿化位置吻合,与含矿地层对应性较高,从物探角度显示了矿区具有较好的成矿条件。

4 矿体地质特征

4.1 矿体特征

目前区内已发现的矿体分布于3个矿带内,矿体分布呈多点状,规模小—中等,矿体形态以厚板状、层状为主(图3)。其中Ⅰ-1、Ⅰ-2矿体位于中矿带、Ⅰ-3、Ⅰ-4矿体位于北矿带,Ⅰ-5、Ⅰ-6、Ⅱ-1矿体位于南矿带。矿体走向与地层走向相近,矿体揭露长度范围在30~150 m,矿带最大长度为600 m,斜深大于130 m,厚5~40 m,矿体连续性较好,厚度较稳定,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总体向南、南东倾,倾角较陡。矿体受地层控制明显,主体赋存层位为罗安群矿山组RSF亚层,岩性以层状、似层状白云质砂岩为主,个别赋存于孔德龙古群(K1.2)青灰色泥质粉砂岩中。矿化主要为孔雀石化、强铁锰染、弱钴土矿化,孔雀石呈翠绿色,薄膜状,沿节理裂隙面发育,岩石受构造影响及地表水淋滤作用,表生富集作用较强,系统采样后显示Cu最高品位4.68%,Co最高品位0.38%,矿化较好。

4.2 矿石矿物

铜钴矿物以孔雀石、硅孔雀石、黑铜矿、黄铜矿、辉铜矿、水钴矿、钴华为主,少量为斑铜矿;其他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褐铁矿、赤铁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长石、白云石、方解石、滑石等。矿物结构以半自形—他形粒状为主,可见有隐晶结构、包含结构、交代假象结构、镶嵌结构、纤维状结构等。矿石构造以蜂窝—多孔构造、薄膜状、皮壳状、鲕状、角砾状、块状构造为主,部分保留原岩层理构造或残余构造。其中白云岩类型中最典型的蜂窝状构造以及强硅化现象,表明该岩层受到热液作用交代后,又经受淋滤作用,是多期成矿的表现。

4.3 矿石类型

矿石自然类型以氧化矿为主。氧化带深度为地表下40~60 m,氧化程度较高。矿物赋存于层状硅化白云岩或角砾岩中,铜矿物主要为孔雀石、硅孔雀石为主,钴矿物以钴土矿为主,参照相似矿区氧化矿石中的矿物含量情况,金属矿物含量一般为5%~25%,最高可达30%~35%,脉石矿物含量一般为95%~75%[4]。

4.4 围岩及蚀变

矿体围岩地层为RSC及RAT组,岩性主要为硅化白云岩、泥质粉砂岩、灰色砂岩、角砾岩等。主要蚀变为硅化、碳酸盐化、白云岩化,具中—高蚀变强度。夹石岩性主要有硅化白云岩、白云岩、泥质粉砂岩等,局部白云岩化较强。从全岩分析结果看,赋矿围岩的主要成分为Mg、Ca、AI的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有害成分为SiO2,其中SiO2、AI2O3与CaO、CO2呈负相关[5]。

5 矿床成因

5.1 成矿机制

早期学者认为,卢菲利安沉积型铜钴矿带金属的来源既可以是上部地层的火山物质,也可以是在基性侵入岩同源的地壳深处,由同沉积断层沟通,造成盆地矿化卤水循环并交代而成[6]。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该成矿带经历了多期次的成矿作用,罗安群作为初始矿源层,形成阶段为距今880~750 Ma,后期卢菲利安运动期间的构造变质作用对矿床进行了热液改造,造成铜钴矿化的叠加和局部富集;当地充沛的降雨量、断层及其破碎带良好的透水性、适宜的温度以及巨大的时间跨度,使得矿床的次生氧化作用强烈。整个卢菲利安铜钴成矿带大致经历了6个演化阶段:裂谷形成初期,裂谷高峰阶段,裂谷后期热松弛阶段,区域性伸展构造运动阶段,沉积成矿盆地倒转阶段,造山运动和区域性变质作用阶段[7]。

5.2 主要控矿因素

5.2.1 层控因素

本矿区处于保存较完整的罗安群完整岩系,为矿物来源提供了保障,各矿体均赋存于罗安群矿山组(R2)的地层中,层控作用明显;区内主要矿体均赋存在RSF层的白云岩中。矿体的走向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铜元素的富集成矿主要集中于该层位,钴元素富集在RSF和RSC层位。成矿过程表现为层控特点,如后期热液沿层间断裂贯入并萃取赋矿层位中的有益元素,并在同层位的有利空间富集成矿。

5.2.2 构造控矿因素

从区域构造位置看,矿区所处的Kansuki断裂是控制罗安蒸发岩片北缘的主要盆地边界构造,周边多个矿床均是在这个构造带的15 km内形成的。构造带内强变形域与弱变形域、韧性变形与脆性变形断裂相间出现,弱变形域岩石基本保持原岩面貌,但脆性劈理、裂隙发育,常见角砾岩和碎裂岩,矿化强烈。本区处于堪苏祁北东向断裂中,周边次级断裂及层间破碎发育,尤其以F1和F4为代表的断裂为成矿提供了较好的导矿、容矿构造条件;矿石以强风化、孔雀石等角砾(砾石)成分以及土状泥砂碎屑物为主,其他矿体及围岩裂隙节理发育,说明该矿体成矿前后,构造迹象明显。

5.3 矿床类型

根据加丹加铜钴矿带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带中的矿床类型可分为以矿山亚群为含矿层的层状铜矿床、沉积—变质热液改造铜钴矿床、碳酸盐岩中的锌—铅—铜—银—铀矿床、脉状热液型银矿床、恩古巴群和孔德隆古群中的层状铜矿床、残—坡积型铜钴矿床6种矿床[8],本矿床属矿山亚群中的层状铜钴矿床大类,主要形成于卢菲利安造山之前的成岩期,含矿地层主体为矿山亚群,地层控制作用明显;同时受堪苏祁断裂的控制,具备容矿导矿构造条件,地层内破碎带较多,角砾构造发育,孔雀石化普遍;岩石的强硅化表明后期热液作用强烈;另外,非洲中部气候湿润,矿体常年经受淋滤作用,使得矿体重新氧化富集。综上,该矿床的成因类型属沉积一改造一次生富集型层状铜钴矿床。

6 找矿标志

本区的找矿标志较多,主要分为直接和间接找矿标志2类。

(1)直接找矿标志。孔雀石是本区最直接的找矿标志,民采遗迹为另一个直接找矿标志。已发现的多条主矿体,均分布有民采点,目前已发现10余处。地层是主要的标志层,矿山组(R2)地层是常见的含矿层,可在其各亚层中寻找富矿体,另外,本区孔德龙古地层(Ku1.2)亦发现了小规模矿体,孔雀石化特征明显,可作为新的地层找矿标志。

(2)间接找矿标志。矿体地表及周边分布有大量钴草,对应样品的Co矿化较好;与矿化关系密切关系的蚀变常见有孔雀石化、滑石化、碳酸盐化等,均可作为寻找此类型铜矿的找矿标志[9];本区的构造标志明显,断裂发育,而构造交汇部位是成矿的有利条件;区内激电异常带发育,是本区最新的找矿靶区标志,可在各异常带开展相应的深部探矿工作。

7 找矿远景

(1)矿区处于有多条断裂发育部位,极具找矿远景,控矿构造格架清晰,导矿通道和容矿空间发育;激电异常与矿化点位置高度吻合,目前尚有多个未验证异常,异常范围大于0.1 km2,均属矿致异常,推测成矿物质在深部有富集膨大的趋势。

(2)区内找矿标志丰富,区内民采遗迹较多,且浅部矿化较好,孔雀石化不仅在RSF含矿层可见,还可见于孔德龙古(Ku1.2)和RAT地层中,矿石岩性为较高品位的孔雀石化角砾岩,对于非主体含矿地层的含矿性需要进一步分析。

(3)新发现了多处民采点矿化较好,民采矿点分布的走向大致为北东东向,与地层走向一致,中矿带位于褶皱北翼,新矿点处于褶皱南翼,如若整体考虑构造形态规模开展工作,矿体规模会有扩大的可能。

猜你喜欢
硅化孔雀石白云岩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马四段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模式
安徽省宣城市溪口—鲍坑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埋藏白云岩成因类型与规模储层发育规律
——基于元素面扫和激光U-Pb定年的认识
微生物降解孔雀石绿的研究进展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山湾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综合评价
傅继强设计作品
东宁暖泉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关系探讨
买鱼警惕孔雀石绿
关于岩土组合边坡局部附加荷载引起的侧压力的讨论
河北三河白云岩矿普查方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