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辰 李志刚 王更宏 张晓峰
(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40;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1;3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40;4 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36)
寰枢椎半脱位属于寰枢椎错位,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寰椎与枢椎相对位置改变,二者失去正常的解剖关系,影响附近颈神经、交感神经和椎动脉的正常功能,患者常伴有颈部活动受限、头晕、耳鸣、失眠、后枕部疼痛及血压升高等临床表现[1-2]。寰枢椎半脱位是骨科的常见疾病,因其较难与眩晕、耳石症、梅尼埃病等鉴别,常被误诊而延误治疗。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中发现,大多数颈性眩晕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显示其伴有不同程度的寰枢关节紊乱。目前西医大都采用口服药物、牵引等方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但是存在药物不良反应多、远期疗效差等缺点[3]。而中医正骨因其见效快、操作简易的优势逐渐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但目前临床上有关正骨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报告较少。因此,本研究总结了郑氏正骨治疗2例寰枢椎半脱位患者的临床效果,为寰枢椎半脱位的治疗提供参考。
1.1 病例一 夏某,女性,58岁,因“颈项酸重感2年,加重伴眩晕2个月”于2021年6月20日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郑氏正骨工作室就诊。患者诉经常伏案工作并长时间参加会议,2019年5月起出现颈项部酸胀伴后背沉重感,长时间工作后症状加重,无头痛、头晕、双上肢麻木等症状,未予重视。2021年4月转头与人交谈时突然眩晕发作,伴胸闷、心慌、听力减弱,无眼球震颤、四肢麻木等其他症状,遂前往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就诊,血常规、心电图、头颅CT平扫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次日至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耳鼻喉科就诊,怀疑患者有梅尼埃病的可能,建议住院进行系统治疗。患者由于自身工作等原因,并没有进行住院治疗,采用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后症状仍未缓解,遂前往郑氏正骨工作室就诊。查体:血压127/86 mmHg,心率75次/min,颈项部肌肉紧张,C2左侧横突压痛明显,颈椎无明显活动受限,左侧前屈旋颈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左(-)、右(-),压顶试验(+)。治疗前颈椎X线侧位、张口位片提示颈椎生理弯曲变直,颈椎退行性病变,寰枢椎骨质未见明显异常,寰枢关节间隙不对称,左侧寰齿关节较右侧狭窄,颈椎椎间隙未见明显异常。治疗前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左侧椎-基底动脉流速增快。初诊考虑为寰枢椎半脱位引起的颈性眩晕,采用郑氏正骨治疗,治疗后患者自诉眩晕症状消失,颈部酸胀感有所缓解。治疗两次后行颈椎X线张口位片检查,提示颈椎退行性病变,寰枢椎骨质未见明显异常,寰枢关节间隙对称,颈椎椎间隙未见明显异常(见图1)。
图1 病例一治疗前后颈椎X线张口位图像
1.2 病例二 张某,男性,54岁,因“阵发性头晕1年余,加重1个月”于2021年5月11日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郑氏正骨工作室就诊。患者诉经常伏案工作,2020年3月起出现后枕部不适伴有眩晕,无眼球震颤、四肢麻木等症状。2021年4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因头部向右旋转,突然眩晕发作,伴胸闷、恶心、眼球震颤,无四肢麻木等其他症状,摆正头部后眩晕有所减轻,遂前往黑龙江省医院就诊,经检查后怀疑患者有耳石症的可能,经手法复位后症状无明显改善,遂前往郑氏正骨工作室就诊。查体:血压135/91 mmHg,心率77次/min,颈项部肌肉僵硬,C2右侧横突压痛明显,颈椎活动部分受限,右侧前屈旋颈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左(-)、右(+),压顶试验(+)。治疗前颈椎X线侧位、张口位片提示颈椎生理弯曲变直,颈椎退行性病变,寰枢椎骨质未见明显异常,寰枢关节间隙不对称,寰齿间隙右侧明显窄于左侧,颈椎椎间隙未见明显异常。初诊考虑为寰枢椎半脱位引起的颈性眩晕,采用郑氏正骨治疗,治疗后患者自诉眩晕消失,其他症状均缓解。治疗1次后行颈椎X线张口位片检查,提示颈椎退行性病变,寰枢关节左侧间隙较之前缩小,颈椎椎间隙未见明显异常(见图2)。
图2 病例二治疗前后颈椎X线张口位图像
两例患者均接受郑氏正骨治疗:(1)松解手法。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首先使用一指禅推法(拇指)自风府穴至大椎穴连线(督脉线)往返操作5 min,主要对寰枕后膜、项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进行放松;接着使用拇指按揉法自两侧风池穴至颈根穴连线(夹脊线)往返操作5 min,主要对头半棘肌、头夹肌、颈夹肌、斜方肌进行放松;若有局部压痛或反应点,可以重点按揉该部位,使颈部两侧紧张的肌肉充分放松。(2)手法复位。以齿突向左侧偏移为例,患者取仰卧位,全身放松,将适宜高度的枕头垫于颈部下段,使患者颈部略超过床沿。术者半蹲于患者的头顶,两腿分开与肩同宽,两足平行分开,两膝微曲,术者左手置于患者枕部,同时嘱患者放松,将头部重量完全置于术者左手,左手拇指的螺纹面抵住偏歪的枢椎横突左侧,其余四指扶持右侧颈部,以食指中指顶住枢椎横突右侧,右手置于患者下颌,使头部略上仰;随后双手用力沿颈椎纵轴向自身方向进行持续的拔伸,待手下感觉关节间隙被打开时,瞬间向后进行有控制的拉动,同时左手的拇指使用巧力寸劲快速向右推动,即可听到“咔哒”一声,或左手下感受到移动感,即表示复位成功。见图3。
图3 寰枢椎半脱位患者接受郑氏正骨治疗
寰枢椎半脱位又称“寰枢关节错位”“寰枢关节紊乱”“寰枢关节骨错缝”,归属于中医学的“骨错缝,筋出槽”范畴[4]。“骨错缝,筋出槽”是中医骨伤科特有的诊断病名,也是中医长期以来在临床实践中所观察到的骨与筋的变化。《医宗金鉴·正骨心法》对此描述为“骨缝开错,气血郁滞,为肿为痛”[5],其中记载的肿胀、疼痛与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症状高度相似,因此,气血通是中医治疗本病的原则。中医正骨讲究“骨正筋柔”,要求筋骨并重,动静结合,通过柔和的手法将紊乱的小关节矫正,具有损伤小、疗效显著等优点,也是临床上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主要方法。目前,国内外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方法有手术治疗、推拿、针灸、针刀、牵引等,正骨作为中医特有的疗法,能够使肌肉恢复弹性,解除骨性及肌性压迫,缓解肌肉痉挛并增加局部血供,正骨复位后患者会感觉头清目明,相关症状也会消失或明显减轻。
寰枢关节作为颈部运动幅度最大的关节,是头部与脊柱连接的重要结构,维持其稳定性的韧带主要有横韧带、翼状韧带及十字韧带。有研究表明,颈椎约50%的旋转及屈伸运动都与寰枢关节有关[6]。有学者观察500例颈性眩晕患者后发现,颈部关节紊乱与软组织损伤最常发生的部位为寰枢关节[7]。眩晕作为寰枢椎半脱位最主要的症状,往往迁延不愈,甚至导致失眠、焦虑、抑郁等严重后果。本研究采用郑氏正骨治疗本病,方法为:先对患者颈部进行松解,再通过手法矫正错位的寰枢椎,使椎旁的肌肉痉挛得以缓解。此方法一方面能减轻神经的卡压,消除神经水肿,减轻炎性刺激,防止交感神经兴奋继发椎动脉痉挛,另一方面能减轻骨质增生、椎间孔狭窄等因素压迫椎动脉的程度,使受牵拉的组织恢复正常、基底动脉恢复畅通,并增加头部血供。
中医正骨疗法是祖国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理论基础和完整的手法技能,历经数千年发展成为我国传统医学中治疗人体损伤性疾病的一门专科学科。中医骨伤流派众多,手法治疗各具特色,其中郑氏伤科对于运动创伤的治疗颇有见地。郑氏正骨手法是一代武医宗师郑怀贤教授及几代传承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积累起来的一整套诊疗技术,手法独特,不需要特殊设备,具有疗程短、复位佳、损伤小、痛苦少、不易复发等优点。王伟革老师作为郑氏第三代中医正骨和运动创伤医学传承人,在继承了传统正骨手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临床医学的特点,总结出一套完整而又独特的治疗骨伤科疾病的方法,部分治疗手法已成为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王伟革老师认为,关节与软组织损伤所导致的症状与关节和软组织失去正常解剖位置有关,单纯的对症治疗,如缓解疼痛、控制炎症反应等,治标而不治本,可能造成症状的反复发作,郑氏正骨可通过手法调整寰枢椎解剖的相对位置,快速有效地解决根本问题,所谓“骨正则筋自柔”,起到纠正关节错位、松解软组织粘连、解除滑膜嵌顿、缓解肌肉痉挛等作用[8]。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中记载:“按其经络,能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5]。”松解手法不仅能缓解眩晕,还能减轻患者的颈部不适感,通过按摩颈部的穴位和经络,使局部的气血通畅,清阳得以上升,减轻眩晕症状。另外,颈部深层肌肉含有丰富的本体感受器,主要受机械压力影响,通过松解局部的操作,对颈部肌肉进行有节律的按揉能够刺激颈部的机械感受器,减少上传至大脑皮层的异常信号,从而减少眩晕的发作[9]。有研究表明,推拿能通过上调脑功能区扣带回的低频振幅值来缓解疼痛,使局部的肌肉得以放松,不仅能减少手法对软组织的损伤,还能使手法复位更加轻松、彻底[10]。
郑氏正骨手法相较于传统推拿,具有创新性和更高的安全性,仰卧位的操作及控制椎体的闭锁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关节以及组织的损伤。另外,本手法也吸取了平乐郭氏正骨[11]的长处,在治疗过程中体现了“平衡理论”,兼顾椎体两侧的肌肉和韧带,防止因受力不均而导致软组织损伤。
综上所述,采用郑氏正骨手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患者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但是本研究的观察时间较短、样本量较小,其长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