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学校武术课程的改革路径研究

2022-11-04 08:55
少年体育训练 2022年1期
关键词:武术民族学校

张 繁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乐山 614013)

中华武术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代表之一,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文化,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传统文化以及文化自信,为民族文化在多元文化发展中指明方向,同时也为每一位当代中国人构筑了赖以生活的精神家园。

武术是民族发展和传承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彰显,从某种意义而言,武术折射和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独特文化和一个地区的地域风貌。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审视中华武术,传统文化内涵是武术文化自信的核心要素,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武术文化自信的必要条件。然而,随着体育全球化的节奏与民族自我发展节奏的接轨,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竞技体育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导向。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学校武术在多维文化交融的快节奏过程中,传承与发展遇到瓶颈,生存空间逐渐受到挤压,加上网络对武术负面影响的传播,学生对武术的文化认同显示出弱化状态。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学校武术课程的改革进行探讨,为武术在学校的发展提供方向。

1 学校武术课程的时代内涵

1.1 培育民族精神,增强爱国情怀

武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校园,其本质是以武术为载体弘扬民族文化,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对学校武术的生存境遇进行分析,其发展视野不能仅停留于传统的、过去的文化背景,应立足于多维文化交融的时代底蕴,展开积极的自我觉醒,发掘和规整自身拥有的独特元素和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保留和传承其内含的民族精神奠定基础。中华武术中所蕴含的“尚武精神”,是武术体系中由“术”至“道”的综合性概括。孙中山先生曾为精武体育会题写“尚武精神”一词,提倡人们不但要“尚武”,更要具备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流露着自强不息、爱国精神等深层含义。通过练习传统武术可以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民族意识,强化人们热爱祖国、崇尚勇武、团结和谐为特色的武术精神。尤其是在当前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西方文化以“强势”的姿态进入校园,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导向。此时,学校需要引入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传统的尚武精神是以追求武术技艺为核心,是个人对自身武艺的不断追求,而近代的尚武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上升为民族精神的一个层面,是整个中华民族习武救国的一种信仰。

1.2 强健学生体魄,提升审美意识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体现出的体育思想对民族以及个人的综合发展有着较清晰的定位,精准概括了体育对培育民族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奠基作用。武术作为身体技术表现的一种形式,其运动轨迹蕴含了具有中国符号的审美价值。武术动作中的动如涛、静如月、起如猿、落如雀等意象特征,是中华武术独有的文化符号。根据当前学校武术的发展,许多学生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不理解武术动作所体现的含义,更欣赏不了武术所体现出的艺术价值。换言之,武术传承中具有价值的武术典籍或拳谱,许多武术专业的学生也未能参悟其中所表达的真正含义,这一“文化失语”状态,是武术教育发展的不足之处。武术动作的艺术化凸显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内容,根据象形仿生的抽象智慧,将大自然的运动规律吸收到武术套路中,进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价值。学生通过习练武术项目,可以体悟极具东方色彩的文化内涵,如太极拳的学习,在慢的过程中体会身体技术所展示的传统思维和审美方式。这一体悟仅靠教师讲解,学生无法深刻体会到其内涵,更不能通过这一“技术语言”来丰富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武术承袭了传统民族文化内涵,是一种看不见的东方美,是一种“立象以尽意”的传统。在学校武术的教学中,应融入武术所独具的艺术审美,手眼身法步的相互配合以及武术动作所体现的精气神等,均是提高当代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男性青少年逐渐女性化”这一社会问题尤为突出,其本质是男性青少年审美价值观的导向问题,对“美”的概念认识有所偏差,加之“明星效应”的错误引导,使男性青少年过于“娘化”。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对此做出整顿措施,从学校体育的角度改善这一社会问题。而武术在这一背景下,应发挥其“尚武精神”,引导男性青少年培养阳刚之气,使其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避免“阴柔”成风,进而培养有担当、有使命的新时代社会主义青年。

2 学校武术课程改革的发展措施

2.1 武术文化与技术的均衡化发展

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各地学校纷纷制定相应方案传承传统文化。在这一背景下,武术文化的建设便纷纷被学校提上日程。在政策利好的背景下,武术的发展应该多维度、多层次地进行审视,从当前学校武术所存在的普遍问题中进行总结,提出改革措施,是当前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学校武术课程的设置,尤其是复杂的技术路线和枯燥乏味的规定动作,在某种程度上并未得到学生内心的认可。许多非武术专业的学生对武术的认知仍停留在武侠小说和影视作品中,从而出现了“外在虚胖”与实质内容“骨感无物”的现象。学校武术的发展不应一味地追求奥林匹克精神,去迎合“高难美新”等宗旨,而应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经过多地的调查与采访,学校的武术课大多是基于技术动作的讲解与重复而构成的,理论课程较少,无法使具有传统文化的武术在课堂上被解读,导致武术动作背后的文化意义常被忽略,从而给学生造成武术就是模仿教师动作的心理认知,最终形成学生学习武术就是为了应付考试的现状。武术本身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具备了完整的道德价值体系,对规训人的行为和思想有着独特的方式方法。文化影响技术,技术反映文化,可以通过浓烈的仪式感促使学生对长辈及武术心存敬畏,或通过巧妙的技击方法提高学生对武术的认知。但是在当前学校的武术教育中,武德的仪式感仅保存了抱拳礼,武术技术逐渐体操化。这种应然和实然的两极分化状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学生的兴趣指向。因此,学校武术课程的改革方向应缩短学生应然与实然的心理落差,或是普及学生对武术的客观认知。

2.2 武术技术内容的精简化发展

国家体育总局认定的武术拳种共有129个,在众多的拳种中,许多学校着重推广长拳、南拳、太极拳等竞技武术项目。竞技武术中虽然包括初级竞赛套路和国际竞赛套路,但就初级竞赛套路而言,对没有武术基础的学生仍然不易演练,技术动作的复杂性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因为学校武术的技术内容是在竞技武术体系下形成的,所以武术技术的评价标准均是以竞技武术为“模板”的。学校武术的教学改革从顶层设计方面,应将精英武术(竞技武术)和大众武术(学校武术或群众武术)区分开,不应以精英武术的竞技规则来要求大众武术。作为普及性的学校武术应该适度精简化,创编具有代表性的武术内容体系,同时使学生能够“看得懂、讲得出、练得会”。在创编武术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地方特色,融入地方性文化,保留拳种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内容,使学生能通过技术动作感受创编来源以及文化内涵。与此同时,武术的技术内容不应局限于个人演练,应向开放型运动的方向发展,如两人对抗,在条件限定情况下,运用武术的技术动作进行实战对抗,其中包含学生由被动性的学习向主动性的运用进行转化。在武术的众多拳种中,每一个拳种可以根据特点,提炼出直接用于对抗的简单组合,在学校中进行推广。通过身体接触,学生能够更加深刻了解动作设计的深层含义,在个人演练过程中武术的目标定位会更加清晰,进而改善武术课堂“注入式”的教学现象。

2.3 武术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探索

在学校教育体系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何将固定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使其欣然接受,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武术教师如何将规定套路动作进行个人转化输出,使学生能较为快乐地掌握武术知识,是武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个方向。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会导致武术教育适得其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大程度上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进而直接作用于学习态度。武术教学方式倘若一成不变,学生面对复杂的武术内容在某种程度上会出现抵触心理,因此武术教师应以兴趣为主导,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学习武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使学生持续性地参加武术运动。

通过对武术教学方法的研究,“民国时期马良提出‘新武术’的教学方式,至今为止,仍没有超越此种模式的教学方法。”这一现象值得引起武术教育的反思。武术教学要借鉴历史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结合武术项目特征,交叉融合成新的武术教学特点。教师通过对武术历史知识的讲解,使学生能够了解武术人物在民族崛起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树立良好的文化价值观,是武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根据武术的特点,教师可以采取集体、多人、双人、单人的组织形式,打破枯燥乏味的传统模式,提高学生对身体的节奏、动作的速度等认知。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提高对身体技术的感知,可以进一步体会武术先辈们对民族智慧的运用,体会到动作背后所代表的文化含义,在中西文化深度交融的环境下,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多元化、兴趣化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武术,进而体会到武术技术与文化的深层含义。

3 结 语

学校武术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应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学校武术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赛事或等级制度,均是改革的对象,唯有寻出符合新时代学生认同的适宜道路,学校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才能繁荣昌盛。文化传承基于其本质而言,不仅是一个文化过程,更是一个教育过程。而教育本身就携带文化特性,也正是在教育的作用下,文化才能得以久远地传播、创造和传承,学校武术课程的教育改革应从顶层设计方面入手,将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赛事或等级制度纳入教育层面的改革范畴,使学校武术的发展走向更为规范化、科学化和普遍化,探寻出符合新时代学生认同的适宜改革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武术民族学校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MINORITY REPORT
学校推介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