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乐佳,丰 丹
(长沙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长沙 410000)
2020年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会议指出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疫情对整个社会的体制和机制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放眼长远学校体育需要对现有体制和机制出现的问题做相应的调整和修订。后疫情时代学校体育的制度建设是深化改革的重点,学生的健康是社会关注的重中之重。为此,后疫情时代学校如何通过学校体育的功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体质,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成为学校体育发展的挑战。
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经过多年的演进,最终确立“健康第一”为学校体育指导思想。1999年,国务院明确要求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渐渐出现在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实施、评价等诸多方面。
健康的内容涵盖较广。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疫情会进一步影响人们的健康意识,在此大环境之下,学校教育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进一步被夯实,并且长期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内涵的界定,健康包涵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道德等4个维度。学校体育主要开展形式是身体活动,身体活动对身体健康有促进作用,身体活动可以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有研究指出,身体活动对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有重要意义,身体活动可以让学生心理压力得到释放,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身体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是体育竞赛,学生在参与体育竞赛时会形成规则意识,在竞赛中学生会有相互的帮助和合作,对学生道德感的形成也具有促进作用。因此,身体活动对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道德感的形成都能起到积极作用。其中,身体健康是核心,也是其他3个维度健康的基础。所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应是学校体育的核心。
学校体育身体健康思想的落实在于着重抓学生的身体活动量。近些年,学生身体素质减弱,在军训中晕倒、休克的学生比例逐年增加,在疫情后时代需要增加学生的身体活动量,以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保障学生有一定的身体活动量是落实学校体育身体健康指导思想的关键环节。
学校体育目标的确定要考虑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及体育学科的功能等因素。 后疫情时代,学生自身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根据研究可知,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主要攻击的是人体的肺部,会导致呼吸系统衰竭。有研究表明,适度的有氧运动能显著改善呼吸道健康。后疫情时代,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增强,更利于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同时,社会对学校体育活动的关注度增加,家长也希望学校体育可以让学生收获更多的健康。国家对学校体育的投入也相应增加。体育学科有健身、健心、塑造意志品质等功能,但是最主要的是增强学生体能、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功能,因此后疫情时代学校体育的功能将会进一步放大,社会各界对学校体育的关注度也会逐步上升。
行为目标取向是指将学校体育目标表述为显性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行为。在后疫情时代,学校体育目标将会逐渐回归增进健康、增强体能这个核心,这就需要有一定身体活动量的保证才能实现目标。根据生理学的适应性原理,大量、重复、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塑造身体的结构,改善身体的机能。行为目标取向就是将学校体育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将目标量化,形成由上至下的学校体育目标体系。这样既能保障学生接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也更加有利于对学校体育目标的监控,从而利于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
学校体育目标是多元化的,不同学校还会有一定的地域差异和学校特色。有研究指出,学校体育目标主要有5个维度,并且对5个维度的权重做了相应的量化得出:学校体育各目标在学校体育工作当中的权重值大小依次为运动技能目标(0.3584)>运动兴趣目标(0.2501)>体质健康目标(0.2036)>心理和社会适应目标(0.1330)>培养后备体育人才目标(0.0547)。后疫情时代,由于大家对健康重视程度的进一步提升,体育健康目标在学校体育众多目标中的权重会进一步提高,甚至会成为学校体育的核心目标来引领学校体育发展,形成以增进学生体质健康为主的学校体育目标体系。
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学校体育学》(潘绍伟,2008)可知,学校体育内容主要分为体育课程与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和课余竞赛4个部分。温朋飞在其博士论文中指出,在学校体育过程性指标工作中,体育课程与教学对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贡献最大,其次是课外体育活动,再次是课余竞赛,最后是课余训练。随着学校体育目标的变化,其学校体育各部分内容对学校体育目标达成的贡献度,也会出现权重值的变化。
体育课程与教学是学校体育开展的主要形式,是学校达成学校体育目标的主要手段,也是学生获取运动技能、增强体质健康的重要途径。教师在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会更加关注身体健康领域目标的达成。体育课程与教学的设计也会倾向于身体健康领域目标的达成,体育教师在兼顾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对体育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也会倾向于锻炼性更强、运动量更大的项目,如跑步、篮球等;在体育课程与教学方法上更加倾向于让学生练习时间更长的教学方法;教师讲解的时间也会相应减少,让学生练习的时间增多;在学生已经能够熟练掌握体育技术动作的基础上,教师多采用游戏法和竞赛法教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生理指标,如体育课程与教学运动密度、学生的运动强度(心率变化)等;在对学生体育表现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也要兼顾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不要完全根据期末测试的成绩来判定学生的体育成绩,还要兼顾学生日常的体育爱好强度、体育参与次数、运动时间等,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育表现。
课外体育包括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课余竞赛。体育课程与教学让学生了解体育知识,学会体育技能,根据运动技能的学习规律,学生要想学会一项体育技能,需要反复地练习,让技能动作达到自动化程度。这就需要学生有大量、反复的练习,课外体育给学生提供了反复练习运动技能的宝贵时机和展示的舞台。学校课外体育可以形成以体育竞赛来引领课余训练和体育课程与教学,达成体育竞赛的项目与体育课程与教学内容相统一,从而形成“教学—练习—竞赛”的一致性和继承性,来确保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
学校体育文化的主要构成是学校体育物质环境、学校体育制度环境、学校体育精神环境。后疫情时代,学校体育文化环境将会出现信息化和多元化等特点。
学校体育物质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体育器材、场地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使用情况。后疫情时代,全民的运动方式由团体运动形式转化为个人运动或少数人的运动,运动场地由公共的运动场地转化为室内,瑜伽、健身操、跑步等运动项目的参与人数增加。
学校体育制度是学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优劣影响着学校的综合治理能力。后疫情时代学校体育制度演进方向:其一是增强学校体育制度的弹性会增强;其二是增强制度的合理性;其三是健全学校体育危机事件的制度,提升学校的应急管理能力。优化危机事件处理流程,做好应急预警、应急处理以及恢复管理3个环节的相关内容。学校体育制度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尤其是加快学校应急的数字化系统建设,提升学校数字化系统的信息汇集能力、分析能力、快速反应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和共享能力等。
学校体育精神文化环境是学校全体成员形成的体育精神。在疫情后时代,学校体育文化也会有新的演进方向:其一是“健康”的文化将在学校体育文化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健康的意识将成为学校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二是学校体育文化传播的地方将由学校的正式渠道(校广播台)等逐渐转移到学校的社群等非正式传播地点;其三是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传播方式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逐渐转换成学生从网络获取相关信息,学生之间的信息传播会加强。
2021年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年,新冠疫情对当今世界的格局和秩序带来了新的冲击。在后疫情时代的背景下,学校体育的演进将更加适新时代的发展方向,满足人的需求,为学生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