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良宇,薛 强
(山东省蒙阴第三中学,山东 临沂 276200)
2015年2月27日颁布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要求落实校园足球的开展,加大课时比重,从纲领上引导校园足球走正确的道路。2020年9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在关于印发《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中强调,校园足球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等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将沂蒙精神和校园足球相结合,探析校园足球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沂蒙红色文化包含物化形态和精神形态2个层面。物化形态是文化组成中的物质文化,指革命战争时代实实在在的革命烈士以及他们作战时使用的武器和他们思想的物化;精神形态属于文化组成中的精神文化,主要包含革命战争时代的精神内涵,如“孟良崮精神”“沂蒙六姐妹精神”等。其中,沂蒙精神要点为“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各足球发达国家签署共同推进校园足球发展协议,为此足球发达国家派优秀教练员进行交流,如GLS 全球巨星传奇俱乐部组织专家与足球巨星进校园指导、开展足球师资留学培训和文化交流合作,我国在学习他国足球特色文化的同时,亦展示了我国带有中国特色的足球文化,以前人红色精神,传后人足球文化,展示我国的“软实力”。
在那段烽火硝烟的岁月里,沂蒙根据地420万人口有120万人冲上前线,当时由于物资的困乏,许多战士靠吃树皮和煮皮带来充饥。在沂蒙山区,每个村庄都是“堡垒村”,在每个村中都流传着“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口号,解放战争中,“沂蒙六姐妹”带领全村为部队烙煎饼15万斤,做军鞋500多双;沂蒙人民用乳汁救伤员等例子更是数不胜数,正是有了群众的支持,才有了革命的胜利,正是有了以少胜多的孟良崮战役,才有了可歌可泣的沂蒙精神。
现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在校园足球的发展中,每个沂蒙山区的孩子应铭记历史,在享受足球带给他们的喜悦时,牢记现在的有球可踢、有书可读是靠革命先烈的汗水和鲜血换来的,应在校园足球的训练中勤勤恳恳,展现出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使沂蒙精神在“体”中得以体现。
在革命战争时期,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计其数,大至人们耳熟能详的淮海战役,小至地方保卫战(蒙阴岱崮保卫战),在人力与武器都落后于敌人的情况下,拼的是领导人的决策意识和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
校园足球亦是如此,在校园足球的开展中,学生踢球不仅仅是简单的身体对抗,更需要用“脑子”来踢球。例如,足球发达国家巴西的桑巴足球;意大利的防守反攻;德国的足球战车都是足球场上的艺术品。因此在校园足球的赛场上,在弘扬沂蒙精神的同时教练员和学生应吸取前辈在抗战时运用的智慧,充分发挥各个学校特色的足球技战术,不仅是为了比赛而比赛,更重要的是敢于打破常规,创造一套适用于自己的富有特色的足球技战术,使沂蒙精神在“智”中得以体现。
我国为实现体育强国梦,不断提升足球在全世界的排名,为此,大力发展校园足球,不断优化提高校园足球的质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重点工作。2009年起,我国校园足球活动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以临沂市蒙阴县初中为例,全县共有14所初中,其中足球特色学校有5所,占全县的35%。虽然沂蒙老区不如我国其他发达地区校园足球开展迅速,但是沂蒙山区的学生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传承沂蒙红色精神,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有信心和决心将沂蒙山区的校园足球踢出去。
沂蒙精神是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八百里红色儿女,传承优良传统,学生更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体育强国梦需要学生去努力实现,在肩负中国梦的同时升华沂蒙精神,以沂蒙精神为依托向世界展现体育强国梦,开辟中国校园足球的新未来,使沂蒙精神在“传”中得以体现。
文化是运动项目发展的精髓,校园足球的本质是文化。每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各有千秋,上至各级主管领导、下至每位在校学生,均要切身地感受到校园足球文化,从而自发宣传,至此由点及面,社会也逐渐被这股校园足球文化所感染,逐步实现体育强国梦。因此沂蒙老区发展校园足球应培养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加强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具体措施如下。
在校园足球表层文化构建中,每个学校可以设计属于自己的队标、队服和队歌。如我国的中超联赛一般,每个球队都有属于自己球队的队标和口号,在比赛中球迷与球员一家亲,自觉维系了球场秩序,同时也是向社会展示自我的机会,达到一举多得效果。良好的表层文化更像是一个属于自己球队的“身份证”,能提升各个学校校园足球的影响力以及社会认同感。
中层文化
在这个文化系统中,使制度、法律、规则、组织等成了体育的制度文化,而其所蕴含的价值即是制度价值。校园足球制度文化是学校足球正常、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若把校园足球比喻成一个人,物质文化就相当于人的皮肤,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而制度文化就是人的骨架,把整个人支撑起来,整个人有多高、潜力有多大完全依附于整个骨架,因此制定合理的制度文化不仅有助于我国校园足球的规划,使校园足球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更是为以后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校园足球发展打基础,使校园足球能长久走下去。
校园足球精神文化一方面可以给学生带来运动的乐趣,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比赛中可以净化足球场上的戾气,维护球场上的公平公正,营造积极阳光的校园体育。
2015年7月,教育部等 6 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提出到 2020 年建设 2 万所左右的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到 2025 年达到5万所。随着校园足球规模不断扩大,夯实基础是重中之重,沂蒙老区校园足球的发展,需借鉴校园足球发达城市,努力缩小区域间的差距。
据《全国青少年足球发展工作报告(2015—2017)》统计数据表明,2015年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总人数为565 638人,2016年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总人数为585 348人,三年累计新增体育教师73 298人,其中有足球专业背景的15 594人。可见校园足球师资数量已成为校园足球发展的掣肘。因此教育系统部门不应只把眼光盯在体育教师上,应当拟定适当的政策引进足球教练员,如国家二级运动员及以上或一些中乙、中甲联赛甚至中超退役运动员等。优秀的足球教练员在专业知识与训练方法中比体育教师更为全面,还可以分担体育教师的工作压力,且为退役运动员提供了再就业的机会,使其能以另外一种形式继续为我国体育事业效力,因此优秀足球教练球员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在校园足球开展中更是起主导作用。
据统计,除了少数重点学校的场地较充足外,大多数学校只有 1 个足球场,且以5人制和7人制小场地居多,就在校学生的人数占比而言,场地存在严重不足现象,难以满足为多数学生开展足球教学及竞赛的要求。政府部门在足球场地规划和器材配置中应有长期规划和短期目标,可以采用“拾小”和“施大”两步走:“拾小”意味着没有场地或场地不符合运动标准的,先更新足球器材配置,让学生有球可玩,依附一些地理位置将足球课程“拾”起来,再更新较大的场地及锻炼休息室;“施大”意味长期规划足球富余场地,将一些废弃老校区改造成多个足球场,充分确保校园足球顺利进行。
对我国而言,我国职业球员大多出自体校和俱乐部,出自校园的较少,放眼沂蒙老区,更是寥寥无几。问题的关键在于家长认可度不够和缺少社会支持,以至于我国足球后备人才有限,限制了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若想解决该问题,首先,应提高对足球训练的重视程度,我国家长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常忽视学生的体育锻炼,因此家长应允许学生完成基础文化课后参加足球锻炼,确保其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新时代的足球后备人才。其次,构建合理校园足球课程体系,2016 年颁布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试行)》虽制定了针对小学、初中、高中阶段足球课程教学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等,但是出现了中小学课程衔接性差、教学难度与现实情况不相符等不适现象,因此各地校园足球发展应对自身情况充分了解,避免出现一种技术动作从小学学到高中,小学、初中、高中对足球课程应有合理构建,充分做到课程衔接,呈“齿轮状”运转,课程也应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使校园足球进展真正做到螺旋式上升。最后,要完善政策,为校园人才提供保障,对校园足球刚起步的我国,为使校园人才成为我国足球后备力量,可以体育发达国家的优势,提供直接晋升职业球员的机会,同时对体校学生而言,应确保其文化课的学习,时常进行足球技能测试,使其做到均衡发展。
人的社会化过程会涉及一系列个人、群体和机构,其中最重要和最具有影响者被称为社会化的主体,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同龄群体等。诚然,若想发展沂蒙老区校园足球,培养后备人才,需使学生顺利由个体化进入社会化,因此,应促进“家庭—学校—政府”三位一体,形成“家庭—学校—政府”合作联络网,从而创新校园足球机制、改变校园足球体系的工作方法。
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开端,为个人一生的社会化奠定了基础。就校园足球开展而言,若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到头来仍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家长在关心学生文化课的学习时,不要把必要的体育锻炼视为学习路上的“绊脚石”,而需要正确地引导学生,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凭借自己的权威形象给学生灌输足球运动知识,有助于让其理解足球运动的内涵,营造家庭支持子女参与足球运动的氛围,使足球运动在其健康成长的道路上助力。
学校是一个有组织的群体机构,学校的一系列制度和一些行为规范和准则都对学生的认知产生影响,因此学校对学生参与校园足球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学校除了应建设足球文化长廊、构建合理课程、更新发展观念外,与家庭的联络网也应布置完善,使学校和家长双方达成长久合作伙伴关系。另外,《中国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16》显示,近 30 年中国学生的生长发育、营养不均衡等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肥胖、近视、龋齿等问题依然困扰着学生的健康。因此,当前国家大力推动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是希望以足球为突破口达成“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不仅不会影响学习成绩,还会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共识,助推“足球梦”“体育梦”“中国梦”的全面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足球改革要进一步明确思路措施,搞好顶层设计。如何将顶层设计规划好,依赖于政府部门主导作用。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应与学校沟通合作,充分了解各学校校园足球开展情况,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定期展开校园足球会议,共同商讨解决开展校园足球出现的问题,建立“教体局—学校”创新融合的校园足球管理模式。其次,大力开展地域性校园联赛,建立一套具体的联赛评分标准,从参赛学校的场下礼仪、场上技战术、赛后精神打分,开展不同类别的奖惩,刺激校园足球的发展和后备人才的培养。最后,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应由上到下都有着统一的目标,有明确的分工与职责,在各司其职的同时相互促进,保障学校足球工作机制的良好运行,共同推动校园足球的深入开展。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红色沂蒙精神更加夺目,沂蒙精神也不断结合新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我国校园足球虽然起步晚,条件保障有所欠缺,但是沂蒙老区人民秉持着红色沂蒙精神的传承,无畏困难,有着“逢敌必亮剑”的觉悟,坚决把校园足球搞好,同时体育强国梦也是全国人民的殷切期望。憧憬未来,沂蒙老区校园足球必将在党中央的领导和全体校园工作者的努力下,走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足球健康之路,在中国足球史乃至世界足球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