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成,柴菁
(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农业农村局 四川遂宁 629000)
随着市场需求量的扩大以及养殖技术的进步,羊养殖数量不断增多,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羊传染性脓疱病的发病几率越来越高。该疾病的出现,会严重威胁羊的生长发育,虽然死亡率不高,但会造成较大的养殖损失。新时期,该疾病呈现高发趋势,还需对该疾病给予重视,做好防治。
羊传染性脓疱是由羊传染性脓疱病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性疾病,病毒对于各种消毒剂以及高热较为敏感,60℃左右的环境下,5min 时间病毒就会失活。且病毒对普通环境适应力比较强,通常可以在羊圈或是羊体表存活约半年时间。其会存在于干燥的痂皮中,并对日光与低温存在较强抵抗力,夏日的阳光下病变干燥痂皮还可能持续传播疾病,病毒对于2%水杨酸、3%硼酸以及10%的漂白粉均存在一定抵抗力,但应用1%醋酸、2%氢氧化钠则能够短时间内消灭病毒。
疾病的传染性强。山羊、绵羊和各个年龄阶段的羊均可能感染传染性脓疱病,1~6 月龄的羊其自身的免疫力较差,更容易发病。该疾病一旦发病,会呈现群发性流行趋势,成年羊在感染后,会呈散发性。患病羊以及带病毒羊是该疾病主要的传染源,健康羊通过和患病羊密切接触,即可能感染疾病。健康羊与受羊传染性脓疱病病毒污染的场地、饲养用具、水、饲料等密切接触,会患病。与受损皮肤还有黏膜密切接触,容易感染该疾病。该疾病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气候相对较为寒冷的季节,优质牧草缺乏,气候环境较差,是该疾病的高发季节。羊长时间食用单一且粗糙的饲料,容易造成口腔黏膜损伤,给病毒的传播与感染提供了契机。另外,饲养环境差、长期营养不良、养殖密度不科学、长途运输应激等多种因素的存在,均容易导致该疾病高发流行。
羊患病后,临床症状较为明显。其中口唇部位病变较为严重,具体表现为口腔黏膜潮红,嘴唇、鼻镜各处,均存在针尖状红色点,之后发展为丘疹、水疱以及脓疱。患病羊的食欲明显下降,进食量减少,机体日渐消瘦,精神萎靡。随着病情的进展,患病羊其口唇内侧、舌头、齿龈、咽部还有软腭等多个部位的水泡破裂,之后变为创面,之后干涸后,形成黄褐色痂块。重症病例其嘴唇肿胀、外翻,呈桑葚状。部分患病病例存在眼结膜会发红的情况,之后会出现炎性分泌物,严重时还会出现失明的情况。部分病例存在明显的蹄部病变。患病羊的蹄叉、蹄冠等部位,有脓疱产生,破溃后出现溃疡,严重时出现化脓性坏死,导致患病羊行走活动困难。还存在部分病例有体温升高、嘴角流涎的情况,随着病情不断进展,若是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还可能导致患病羊最终衰竭死亡,给养殖工作造成较大损失。
结合疾病的流行特点以及患病羊的临床症状,能够对羊是否患有羊传染性脓疱病进行初步确诊,若是想要进一步精准诊断,还应进行病死羊的解剖并配合实验室诊断的方式。
通过对患病羊尸体的解剖,能够发现羊的病变部位主要集中于口腔,羊的口腔黏膜、舌头、齿龈均出现溃疡病灶,可视黏膜颜色苍白。肾脏、肝脏还有心脏等器官出现较多的出血点,肺脏水肿,胃黏膜有充血性炎症病变。可以在无菌操作下,采集病羊病变部位的水疱皮、深层痂皮等,制成病料,之后经磷钨酸负染,进行镜检能够发现有囊膜的卵圆形病毒颗粒即能够进行精准诊断;还可以进行血清学诊断。可进行病毒中和试验,待血清中和滴度超过8 时,即能够确诊为阳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用于疾病的诊断。纯化的羊传染性脓疱病毒配合羊免疫球蛋白一起,可做羊传染性脓疱病毒抗体的检测。
羊养殖工作进行时,应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以有效地防控疫病,降低疾病的发生几率。规范饲养管理,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是防控疫病的有效途径。养殖过程中,要做好圈舍的科学选址,以降低后期羊传染性脓疱病的发生几率。养殖场应选择光照充足、排水性好、交通便利、通风性好的区域建场,同时远离工业污染区和人口居住密集区域,为后期饲养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在饲养过程中,由于羊传染性脓疱病的传播途径多样,为避免在养殖场出现大规模感染的现状,还需养殖人员结合养殖实际,制定科学完善的消毒清洁制度,结合制度,规范做好消毒清洁工作。
首先,消毒清洁工作要及时进行。对于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分泌物、排泄物以及垫草等,要及时进行清理杀菌,采取无害化的处理措施。羊传染性脓疱病高发季节,应适当增加消毒频次。由于病毒对1%醋酸、2%氢氧化钠较为敏感,所以要首选上述消毒药物进行消毒工作,保证消毒配比科学,消毒剂要交替使用,定期进行更换,以免出现耐药的情况。
其次,消毒工作要彻底进行。对于圈舍环境做好消毒,除了进行地面、墙壁、空气的消毒外,还应对各种饲养用具、食槽等做好彻底的消毒。养殖场应不断完善消毒设施,养殖人员进出养殖场均需要穿好专门的防护衣物,佩戴口罩和手套。
科学控制饲料品质对于疾病的防控有着重要的意义。新时期,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以及成本的提高,部分养殖场为提高养殖效益,购置的饲料质量有待提高,难以较好满足羊生长对于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继而影响了免疫力,导致疫病高发。当前养殖工作进行时,养殖场还需结合羊的生长实际,科学配制饲料,保证饲料的粗细搭配科学,营养丰富。禁止饲喂变质过期的饲料,并保证饮水干净。尤其是注意在青绿饲料缺乏的季节,更需要做好饲喂工作,防控疫病。喂食青草时,一定要注意青草中不存在尖锐物质,避免对羊的口腔黏膜造成损伤。
规模化养殖工作进行时,引种不规范容易导致传染性脓疱病高发,威胁畜牧业的发展。因此养殖场需要规范引种,切实降低疾病发生几率。引种时,切忌从羊传染性脓疱病高发病区引进羊种,并且在引进时,还应严格结合相关要求,办理运输检疫证和产地检疫证,待检疫合格后,才可以引进。引进养殖场的羊,还需隔离饲养约1 个月时间,确定无携带疫病可能后才可以进行饲养。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有助于全面提高羊的免疫力,降低疾病的发生几率。养殖场可结合养殖实际,制定科学完善的免疫接种制度,结合制度,有序做好免疫接种工作。羊传染性脓疱皮炎活疫苗已停产多年,因此无商品疫苗可用。可在严格隔离的条件下,采集当地自然发病羊的痂皮制成活毒疫苗,对未发病羊的尾根无毛部进行划痕接种,10d 后即可产生免疫力,保护期可达1 年左右。
养殖过程中,要注意为羊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科学控制养殖密度,做好圈舍的通风工作,保证圈舍温湿度科学,促进羊的健康生长。同时要注意保护羊皮肤与黏膜,及时清除羊活动空间内的钢丝等尖锐物质,降低羊受伤感染的几率。
日常要做好疾病的监测,一旦发现羊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以及口唇等部位出现水疱的情况,应及时给予关注,并采取消毒以及隔离的措施,对患病羊进行隔离饲养,对其活动区域、饲养用具等,做好彻底消毒。对于患病病例,应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对于症状不严重的病例,可选择醋酸、甲紫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或碘甘油等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时,首先应轻轻除去患病部位的痂皮,在创面涂抹药物,3 次/d,直至患病羊症状好转。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病例,还应肌内注射VC 和VB,促进患病羊身体的恢复。可以使用青霉素进行疾病治疗。对于采食困难或是难以采食体质较弱的病羊,还可以静脉注射300mL 葡萄糖溶液,或是注射氨基酸,同时加强护理。应用中药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具体可选择地榆、花椒、甘草、板蓝根、龙胆、苦参等药物,上述药物混合煎汤,让患病羊服用,连用3~5d,能够起到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规模化养殖业发展的过程中,羊传染性脓疱病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对羊的健康生长以及养殖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实际养殖工作进行时,做好羊传染性脓疱病防治技术的应用,有助于降低疾病发生几率,促进养殖工作的发展,相关防疫人员应该重视疾病的防治,掌握一定的防治技术,做好技术应用,最大程度降低羊传染性脓疱病的发生几率,提高养殖效益,促进羊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