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逸珂
(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番禺区,广东省广州市市辖区,位于广州中南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中心位置,东临狮子洋,与东莞市相望,南滨南沙区,西邻南海区、顺德区,北接海珠区、黄埔区。番禺区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拥有十分丰富的旅游文化遗产,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传统村镇、古建筑遗存等旅游文化遗产资源并未得到妥善保护。随着国家对旅游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番禺区正逐步探索建立并规范旅游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体系。
近年来,席卷全国的“城市记忆工程”建设在凸显地方历史文化、增强文化产业建设、加强地方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有助于积极响应新时代“四个自信”中关于文化自信的战略要求,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打造属于城市自身的文化名片。“城市记忆工程”有利于社会记忆的维护与认同,加深公众对城市历史文化的理解,使公众对城市产生强烈的文化归属感。《广州市番禺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挖掘岭南文化内涵,高质量推进‘番禺记忆’数字平台建设,打造番禺文化中心和对外文化交流门户”的任务。在这一背景下,贯彻落实以数字记忆留住番禺城市文脉工作,推动番禺城市文化出新出彩,成为新时代番禺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基于此,番禺区委区政府贯彻中央宣传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精神,注重从记忆、传承、创新、传播四方面入手,摸清文化家底,整合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旅体局、区国家档案馆有关力量,探索建设“番禺记忆”旅游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做好旅游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运用现代科技力量提高保护传承水平,推动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融入生产生活、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二是融合多媒体资源主动设置议题,创新表达方式,注重转化利用,加大传播力度,增强传播效果,充分彰显红色文化、岭南文化、创新文化魅力,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坚定文化自信。具体而言,“番禺记忆”数字资源库建设旨在实现4 个工作目标:一是实现对番禺城市记忆资源的整合和长久保存,形成一个共建共享的数字化记忆资源库;二是实现对番禺城市记忆资源的多样化再创造,建立番禺城市记忆数字化展示平台;三是加强番禺文化品牌推广传播,形成一个展示番禺建设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的形象窗口;四是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内外文化的深度交流合作,推动“番禺记忆”加入《世界记忆名录》。
有学者指出,岭南人文精神反映在岭南文化遗产之中。其中,能够深度凸显体验性、情感性、场所性的岭南旅游文化遗产是岭南人文精神的外化,也是岭南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将彰显岭南人文精神的番禺旅游文化遗产资源按主题内容加以整合,无疑是建设“番禺记忆”数字资源库最为重要的实践路径。在实施过程中,“番禺记忆”数字资源库主要以九类资源为重点进行建设:一是红色文化主题资源,包括近现代红色革命遗址地图、资料、网站和其他平台等资源;二是全域旅游文化资源,包括番禺区各旅游景区、景区历史和现状、旅游故事、绿道、文博、番禺特产等;三是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历史文化资源,包括体现对外通商、多元宗教、通海夷道等内容的各类资源;四是商都主题历史文化资源,包括古城变迁、番禺历代器物等历史文化资源;五是岭南艺术主题资源,包括岭南艺术记忆系列,如粤剧名伶、岭南画派、广东音乐、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粤语、广绣、广彩、砖雕、龙舟、乞巧、广府美食等文化资源;六是城建主题资源,包括番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历史建筑、历史风貌区、岭南园林、古驿道等;七是文献著作资源,包括历史典故、图书、地方志、族谱、史料、著述、报纸、期刊、舆图等;八是教育主题资源,包括文化教育、名校名师、教育圣地、学风和私塾书院等;九是美丽乡村主题资源,包括聚焦“三农”主线工作,反映番禺“美丽乡村”和“绿水青山”工程成效,反映农业现代化、现代化农业、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镇、农民与市民齐头发展的主题资源。
搭建和优化数字资源库云设施,基于番禺自主平台采用数字资源长久保存方案,实现多载体类型资源存储,构建可长久保存、管理并可供社会大众查询和浏览的“番禺记忆”资源库云平台,是建设“番禺记忆”数字资源库的另一重要路径。鉴于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资源存储量大,涉及服务器改造、数据存储和永久保存设备设施、增购扩容等问题,番禺区有关部门尝试统筹云平台所需建设经费预算,详细制定和修订资源著录标准,加强对城市记忆资源的标准化管理。结构化的记忆资源按规范路径归档入库,资源入库后,将按著录标准作为用于专题展示平台建设的基础数据资源进行加工,并由专业人员开展面向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资源格式包括但不限于书籍、文章、图片、照片、视频和音频等,其中的核心资源用于制作“番禺记忆”主题宣传片,完成后在数字展示平台即“掌上番禺”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主页面播放。
旅游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一方面要在坚持正确原则的基础上,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如完善相关信息库、发掘可供开发的文化因素;另一方面,要注重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如虚拟现实技术与大数据网络技术等,同时完善信息资源联动互通机制,建立可供依赖的信息参考系统与历史资料储备库。根据番禺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番禺记忆”数字资源库预计2022 年底完成主体架构建设与内容整合,并有望达成两点建设成效。一是形成综合性的展示平台,以移动端(“掌上番禺”App)为主、专题网站为辅,开设含岭南特色的番禺故事、红色文化与全域旅游等内容的专题版块,完成App 和专题网站的技术对接,实现内容的同步更新和管理。二是完善“番禺记忆”数字展示平台(“掌上番禺”App 与专题网站)可视化内容,通过对历史视频、图文资源等进行剪辑、分类、归纳和数字化,由相关部门直接负责展示平台主题建设,按统一标准纳入或链接到“番禺记忆”数字展示平台。此外,采用多元信息技术手段,选取合适的文化主题、采用专家领衔的方式对现有资源数据进行利用和转化,提升资源展示的趣味性、互动性和传播性,使之成为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平台。总体建设目标完成后,将结合番禺旅游文化特色,重点开展红色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千年商都、古城纪事、岭南艺术、工业遗产等主题的数字专题平台建设,对相关数据进行补充与维护。同时,各相关单位将数据资源收集和整理纳入日常工作,及时上传专题内容,并由区融媒体中心作为整体运维单位对内容进行集中管理。
另外,还要加强“番禺记忆”的推广与传播,提升番禺影响力,推动番禺文化事业实现稳定发展。具体而言,“番禺记忆”数字资源库建设完成后,可在五方面产生正向推动作用。一是助力番禺记忆著作编撰出版。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番禺城市记忆传承为根基,通过专家领衔,将研究成果和展示平台内容编撰为书籍等,实现更大范围、更持久深远的文化记忆传播。二是助力“番禺记忆”搭建推广。根据文化建设与宣传推广需要,组织开展文化共建活动,如设立番禺记忆展示场所,举办番禺老照片展、生活旧物展等活动,提倡公众参与“番禺记忆”数字平台建设和维护。三是扶持旅游资源向文化品牌创新转化。“番禺记忆”数字资源库建设将推动番禺旅游资源和数字平台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实现互联互通和数字资源共享,以“旅游+X”模式与科技、创意、互联网等深度结合,形成以城市记忆资源衍生为动力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四是加快构建“番禺记忆”和番禺旅游文化国际传播格局。例如,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基础上,推动举办文化论坛、学术讲座、粤港澳青年交流、文化寻根等活动,加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及海内外文化主体的交流,推动“番禺记忆”加入《世界记忆名录》,发挥海外华文媒体的优势,搭建立体国际传播新格局,提升番禺旅游文化品牌引领价值。五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番禺记忆”数字资源库建设运维需要大量旅游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图书馆学、历史学、民俗学和档案学等领域的专门人才。在旅游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和管理观念,注重培养和使用跨学科、多技能、复合型的高水平工作人员,为“番禺记忆”数字资源库建设运维助力。
2018 年10 月,习近平同志在考察广州永庆坊时强调,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城市文明的传承和根脉的延续十分重要,传统和现代要融合发展,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记忆”有着生生不息、持久深沉的文化力量,城市靠记忆得以在人们心中存在和延续。对城市旅游文化遗产而言,传统是否一定以落后保守为基础?现代化的发展是否必然会影响其文化价值?这些问题是开展城市旅游文化遗产资源保护、更新和开发利用时必须面对的,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实现旅游文化遗产保护与当地居民生活和情感的紧密结合,是数字时代推动文化事业不忘本来、面向未来进行守正创新的关键,而“番禺记忆”数字资源库建设就是一种数字时代“数字记忆建构式”的旅游文化遗产保护新模式。在这个激烈变革的社会转型期,“番禺记忆”的构建体现了数字技术与人文关怀的水乳交融,它是对番禺城市内在精神的一种认同,有望推动番禺建设成为诗意的栖息地和富有感染力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