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阳, 何 杰, 何盈盈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重庆 合川 401524)
大学是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培养综合素质,为未来就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一方面,由于高校环境具有宽松、自由等特点,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另一方面,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学生比较依赖于网络获取碎片化信息,但缺乏对信息质量的甄别意识。这些对学生尚未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且学生的明辨是非与独立判断能力都较薄弱,易受错误思潮和不良行为的影响[1]。为此,学校积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坚定政治信仰,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然而,纯粹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理论性强,而且目前课程力量较薄弱,无法有效实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2]。
在此情形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并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计算机专业是当前最热门的工科专业之一,但目前该专业课程教学更多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视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4]。教师在帮助学生夯实专业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同时,还需要传递新时代家国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发展观、现代法治观及职业修养观等德育内容,有效促进其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从而实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统一,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高素质计算机专业人才。
“Python 程序设计”是一门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课程教学目标多以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为主,强调学生扎实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较为缺少家国情怀、工匠精神、法制观念、科学精神、计算思维、创新思维、团队协作能力、职业素养与道德规范等素质方面的考量,学生综合素养有待提高,以更好适应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发展需要。
课程教学内容多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对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思政元素挖掘不够,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效果没有很好体现,以致难以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
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抽象性较强,难以挖掘、提炼出思政教育元素,并以恰当的而非生搬硬套的方式融入专业教学中,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课程考核评价较多关注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缺少对学生综合素养层面的考量,且未能细化考核标准与考核比例,以至于无法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目标上的达成度。
相比于思政课程类专业教师,计算机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对思政课程的系统学习,思政教学能力不足,因而不能有效地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等层面快速挖掘、提炼思政元素。这给专业课教师开展思政教学带来了较大阻碍,难以实现智育与德育的有机统一。
针对“Python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为实现该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深度融合,本文主要基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方式以及教师思政教学能力等层面进行探索并提出相关举措。
当前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目标注重知识技能的提升,却欠缺对人才素质方面的考量,以至于培养出的学生综合素养还不够高。鉴于此,本文以OBE 理念[5]为指引,能力需求为导向,从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特点以及国家、社会、行业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等角度出发,积极探索学生学习课程后应在知识、能力与素质三方面达到的目标,进而重构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以“Python 程序设计”课程[6]为例,教学目标如表1 所示。
表1 “Python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传统授课模式下,专业教师仅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专业教育,缺少思政教育,以致学生知识面窄、综合素养不高。因此,亟需采取有效措施深入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显性或隐性思政元素,使得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统一,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促进德学兼修、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计算机专业课程种类较多,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信息安全、通信工程及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等专业,主要包含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与实验实训课等。面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课程,需要结合专业特点、优势与育人目标,从法律法规、社会热点、国家战略等方面挖掘与专业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本文从“Python 程序设计”课程的理论环节出发,提炼了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进行教学设计。这里抽取部分章节教学内容,从中所凝练出的思政元素见表2。
表2 “Python 程序设计”课程思政元素教学设计
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常生搬硬套式地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学生不易接受,难以产生情感共鸣,以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以线上线下、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相结合的方式拓展教学时间与空间,创新教学模式,以自然方式将思政元素渗入专业教学中,从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达成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本文针对“Python 程序设计”课程,阐述了如何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将思政内容有效融入专业教学中,使得学生乐学、善学,并从中习得为人做事之道,具备一定的责任与担当。
1)讲授法。在讲解Python 语言基础语法知识时,教师可对某个具体知识点做适当拓展,引申出做人做事的道理,然后以讲授法或说故事的形式将这些道理讲述给学生。例如,当讲解变量、函数或类的命名规则时,引申出无规矩不成方圆,教育学生要遵纪守法,切勿违规违法,否则将会受到惩戒或法律的制裁;通过引入Python 语言发展历程的故事,引申出专注执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案例教学法。在讲解Python 各章节知识点时,教师可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然后使用案例教学法讲解案例中蕴含的知识点,强化学生的理解,同时将案例中折射出来做人做事之道自然而然地讲述给学生。例如,通过选用以计算个人BMI 指数来判断身体状态的案例,教师可为学生阐述多分支结构的使用,同时教育学生要劳逸结合,注重身体健康,学会平衡学习、生活与工作间的关系。
3)启发讨论法。在讲解一些具有层层递进关系的Python 知识点时,教师可采用启发讨论法,以循循善诱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去思考,启迪智慧,最终在实现问题求解同时完成知识的学习。这一方法能够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并对其思维进行启发,锻炼其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强化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例如,教师在讲Python 变量时,指出变量存储数据只是暂时的,程序运行结束,就不再有了,无法永久存储数据的事实,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出文件;在讲解文件时,再次提出当数据量较大且类型变化多样时,如何实现数据永久存储的问题,从而引出数据库技术。
4)翻转课堂教学法[7]。对于课程中较基础的简单知识点(如Python 基础语法知识),教师可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同时也能有效扩展教学时间与空间。该教学方法一般分为3 个阶段。首先是课前自主学习。教师发布蕴含思政元素的课程学习资源;学生自主观看学习资源完成学习任务。其次是课中讨论交流。教师先就知识重、难点为学生解惑答疑,然后对学生分组,由小组相互讨论完成题目,最后教师随机抽查小组完成情况,并做点评总结。最后是课后强化训练。教师发布综合训练题目、章节自测、闯关训练题目等,学生自行完成题目,对知识进行强化训练。通过该方法,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5)项目驱动法[8]。在介绍Python 数据库、图形界面设计、网络爬虫与数据分析可视化领域的应用时,教师可采用项目驱动法进行讲解。例如,开发设计一款图书信息管理系统,教师围绕系统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与编码实现、调试运行等环节依次讲解。在实践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复现系统的设计,也可进行创新。这一方法的应用,使得学生能够掌握如何将python 基础知识、数据库技术以及图形界面设计等内容串联起来设计一个完整的系统,同时强化了实践动手编程能力,锻炼了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6)实地参观法。为让学生及早了解企业工作环境,熟悉相关技术岗位工作流程,为未来就业做好充足准备,教师可采用实地参观法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罗克佳华重庆科技有限公司)参观学习。该单位安排专业人员接待并带领学生参观企业数据加工清洗车间、数据挖掘分析车间、数据综合运营指挥中心、数据体验中心及与区公安局共建的联合创新实验室;同时负责介绍企业主要职能与涉及业务,各部门办公环境、人员情况、工作流程与工作方式等。返校后,教师给学生布置撰写学习报告的作业,主要描述参观学习的心得体会。通过实地参观,学生们不仅能够开阔视野,更好地了解Python 技术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应用,明确进阶学习的方向,也对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以及Python 就业岗位所需专业技能、职业素养都有更好的认识与了解,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具有更清晰的规划。
“Python 程序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需要通过课程考核来检验。传统专业课程考核主要突出对知识与技能的考核,鲜少涉及思政方面的考核,且考核评价方式较单一。为此,本文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对传统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进行优化,构建综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考核方式,以期全面地考查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最后形成如表3 所示的课程思政教学考核评价表。
在过程性评价中增加一定比例的、各种形式的、可突出学生综合素养的思政内容考核,并设计合理的评价标准与比例。
1)考勤。一学期考勤10 次,每次满分为10 分,根据迟到、缺勤等情况适当扣分;教师通过考勤考核学生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及强烈程度。
2)课堂笔记。一学期检查10 次,教师根据认真度与完整度适当给分,满分为10 分。
3)课堂表现。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中提问、回答问题及参与互动讨论的数量与质量适当给分,一共分10 次统计,每次满分为10 分。通过课堂表现考核学生善于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平时作业或单元测试。教师每讲完一章节,布置1 次作业或单元测试,根据完成情况给分,满分为10 分。在章节作业或单元测试中渗透思政元素,通过作业完成情况考核学生是否达成某一方面的思政目标。例如,布置简答题考查学生使用Python 设计爬虫爬取数据所应遵循的规则,以此来考核学生是否具备法律意识,能否做到不违规爬取数据。
表3“Python 程序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考核评价表
5)问卷调查。每学习完一章节,教师统计一次问卷调查,根据学生对章节学习总结的认真度、丰富度等适当给分,满分为10 分。
6)学习报告。一学期安排1 次赴企业参观学习,教师根据学生撰写学习报告质量适当给分,满分为100 分。通过描述参观学习心得体会的报告,考核学生是否有一定的职业理想,是否对软件行业需求的职业素养与道德规范有较好的认识,有无对未来职业的规划。
7)小型项目设计。由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项目源码、设计报告及答辩表现赋分,满分100 分。在完成项目设计中,可考核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不怕困难、勇于攻关、自强不息的科学精神。
8)期末闭卷考试。教师根据试卷评分标准进行打分,满分为100 分。
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成效依赖于专业教师的思政素养与思政教学能力。作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主体,教师有必要提升自身的思政素养与思政教学能力。这可从以下几点着手:1)各二级学院或各专业教研室成立思政课程小组,集体备课,相互交流探讨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以及组织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法与途径,并邀请具有丰富课程思政经验的教师或专家给予指导;2)专业教师可利用寒暑假等空闲时间参与线上或线下举办的课程思政教育专题培训活动,也可关注微信公众号(如“书圈”和“高校教师发展工作室”)浏览课程思政教育方面的文章,汲取理论经验;3)教师通过积极参加学校专家或领导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讲座、浏览学习通中与思政相关的各类栏目或实地参观红色革命根据地等方式,提升思政素养,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养成课程思政意识、形成课程思政思维,为更好地育人奠定基础。
针对“Python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与教师思政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形成了完整的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方案,以期将家国情怀、工匠精神、职业素养与道德规范、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等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教学各个环节,真正实现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计算机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