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记者 董旭霞 郭艳青 丁鹤铭 任涛
8月下旬,国家管网建设重点工程—西气东输四线现场一片繁忙景象。为了如期投产,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公司从机关到项目部同时安排专业人员盯在现场。“5+2”“白+黑”“智慧+汗水”。一个多月时间里,专业人员与现场干部员工同吃同住,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这样的场景,只是建设项目管理公司大力实施“五大攻坚战”、全面推进国家管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年前8个月,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公司承担的9条管道建设项目、3座LNG接收站建设项目,以及其他在建工程现场,都是一片抢抓工期的繁忙施工景象。
国家管网集团在2021年年初工作会议上部署了“五大攻坚战”,即安全生产攻坚战、改革创新攻坚战、市场开拓攻坚战、工程建设攻坚战、省网融入攻坚战,吹响了全面开启全年各项工作的号角。
这项部署一经提出,作为国家管网“建、运、维、研” 四大业务中排在首位的工程建设专业公司—建设项目管理公司领导班子就不断地审视和寻求答案。总经理赵赏鑫引导干部员工思考:“在集团公司部署‘五大攻坚战’、推进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我们承担着什么样的职责和使命,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建设项目管理公司生逢其时。随着“双碳”目标加速能源转型进程,建管人将迎来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黄金机遇期。从能源结构看,天然气作为清洁低碳的化石能源,仍有巨大增长需求。202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总量为3280亿立方米,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8.4%,距离23.9%的全球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国家能源局预测,203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规模将达到5500亿至6000亿立方米,其后稳步可持续增长,2040年前后进入发展平台期。在国家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下,管道和LNG接收站作为天然气输配的关键基础设施,必将释放巨大建设需求。
在内部环境方面,建设项目管理公司的发展基础得天独厚。“十四五”期间,国家管网规划建设管道达3万千米。建设项目管理公司作为国家管网工程建设的主力军,将承担建设天然气管道12000千米。同时,该公司整合了原三大石油公司中游业务的资源,承接了油气储运基础设施建设的集中任务,拥有目前国内最专业化的管道和LNG接收站建设人才。站在国家管网的行业新起点,中俄东线为其积累了行业领先的长输管道建设经验,龙口LNG、漳州LNG、深圳LNG接收站引领着国内LNG建设的最新标准。
面向建管人徐徐展开的是一幅宏伟的发展蓝图。这不仅为建设项目管理公司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更为广大干部员工提供了施展身手的广阔舞台。
建设项目管理公司是国家管网旗下第一家子公司。组建初期员工697人,平均年龄39岁,其中党员395人。工程建设业务对国家管网做强做优做大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样的重担压在一个年轻团队的肩上,既是压力更是动力。
“五大攻坚战”就是干事创业的号角。建管人把打赢工程建设攻坚战看作是践行职责使命的基本要求:国家管网的企业愿景是“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能源基础设施运营商”。实现这一目标,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必须要有高质量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公司是国家管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打造高质量的能源基础设施是职责所在。可以肯定的是,整个“十四五”,建设项目管理公司未来几年一定会承担更多的工程建设任务。
建管人承担着为国家管网打下管网“新江山”、加快建设“全国一张网”的使命,也承载着国家管网对于推进管网工程建设转型升级的期望。“必须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披荆斩棘,坚决打赢这场工程建设攻坚战,不留任何退路”。
2020年组建当年,完成焊接1024千米;2021年承担了1690千米的管道建设任务,实际焊接1808千米。
如果说前两年还处于建立标准、培养队伍阶段的话,那么建设项目管理公司“十四五”期间建设能力将达到每年5000余千米。
简单的数字增长并不足以概括建管人作为国家管网工程建设开拓者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现实的困难摆在眼前。建设项目管理公司2020年3月起步之初,就遇到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两年多来,疫情防控时断时续,对建设项目的冲击显而易见。同时,在合规管理背景下,合规开工和投产的各项手续办理难度大、周期长。这些过程既不可预料,也非可控,却实实在在影响着项目建设周期。
如果没有干事创业强烈的内驱动力,如果没有横下“一条心”,超额完成工程建设攻坚战的目标很难实现。其实,攻坚战从组建之初就已经开始。建设项目管理公司成立至今呈现出“三高”特点:高质量完成公司组建,高效率推进工程建设,高起点推进项目,取得了“从0到1”的开创性成果:
在短时间内,建设项目管理公司完成人力资源快速集结,公司管理的“四梁八柱”基本完成。从国家管网新高度开展项目再咨询再优化,着力推动项目攻关,突出解决资金费用、人员划转等诸多困难,确保交接工作有序推进、运营管理无缝衔接。吸取新观念、理清思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发布了81项管理制度、32项HSE管理标准、18条工程建设禁令和12项HSE管理规则,覆盖了公司全部业务。
组建之后,上至管理层下至普通员工,都在持续转变视野和思维。建设项目管理公司多位机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原来多是一个省份或者一个项目的视角,现在需要站在国家管网的角度通盘考虑,视野和思维完全变了。”
新环境、新标准、新要求形成一股无形的动力,激励着建管人加班加点迎接新挑战。在机关办公楼,在施工现场,早早来到单位、工作到深夜的身影随处可见。卢英民在工程招标部工作。两年来,他先后完成中俄东线长江盾构、安平-泰安段、西三中工程等120个招标项目共计274个标包的招标任务。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他的招标选商工作由“线下”转“线上”,停“工”不停“标”,以视频核验方式,完成了11个开标项目的评审工作。
工程管理部副经理苗绘还没过35岁的生日。为了配合采访,他发过来邮件的时间显示是凌晨。他说:“我们干管道的大多数都是在拼年龄,年青人才能扛得住晚上12点以后休息。”
与这些干部员工接触,你可以发现,这些建管人肩上的担子很重,但工作的拼劲很足,许多人都在默默地自我加压。
虽然处在新生期的建设项目管理公司面临管理体制、技术水平等全方位的挑战,比如,全自动焊接机组少、焊工缺、经验低等建设资源与工程量不匹配的不利因素凸显,管理队伍与承担的建设任务不均衡,业务能力有待提升,各单位不同程度存在人员紧缺、专业不均衡等矛盾。但建管人从创业开始就赋予团队这样的基因:珍惜平台,抓住事业发展机遇,登上施展抱负的舞台,脚踏实地担当作为。
龙口LNG接收站一期工程是国家管网成立以来第一个新开工项目。这个2020年5月16日开工的项目,目前已经一次性成功完成4座22万立方米储罐气顶升,创造国内同类型储罐安装新纪录。比如,较同类项目建设周期提前3个月;实现了自桩基完成至气顶升工期不到8个月的突破;在保证质量及安全的情况下,储罐标准层施工工期缩短近40%,创造业界新纪录。
不仅如此,龙口LNG接收站通过建设方案优化,减少一阶段投资数亿元,国产化率提升至90.1%。
“认清工程建设对于国家管网集团的重要性,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性,确保按期完成工期目标,这既是生产任务,更体现了政治站位。”两年多来,建设项目管理公司抢抓管网建设的黄金机遇期,高标准、严要求,全力打造管网工程建设新“名片”。
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建设项目管理公司开始了一场又一场工程建设攻坚战:在保证工期的情况下,更注重打造标准规范与行业专家咨询平台,探索建立国家管网设计、建设标准,完成77个DEC文件的编制;深圳LNG通过设计优化,节约投资1.3亿元。打造新技术与关键设备国产化应用平台,开展了34项设计施工新技术研究、10项科研课题;通过应用“双联管”和加长管,减少焊口4000道,节约费用近亿元;开展了大口径旋塞阀、强制密封球阀、LNG关键设备等国产化,全面提升了工程技术创新水平。
为了当好工程建设先行者和排头兵,建设项目管理公司在“建”上推动高质量,在质量管控上下真功夫。两年来,建管人坚守决不能把风险隐患带到生产运营之中:确保管道焊接一次合格率高于96%,组合自动焊一次合格率高于86%,错评、漏评率为0,工程实体质量满足设计和运行要求。对重点工程项目、重点建设阶段,实施高水平质量“飞检”,严抓质量管理行为和实体质量管控,确保本质安全。
尽管承担着国家油气干线管网及储气调峰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任,建设项目管理公司铆足“一股劲”,以工程建设高标准、新技术、严管理,打造工程建设企业标杆。
从建设项目管理公司两年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管理团队有着勇挑重担、奋斗尽责的强烈使命感和高度自觉,有志于站在引领行业发展的潮头,担当起国家管网工程建设的先锋。这种强烈的愿望内化为源源动力,最终转化成强大的生产力。在人员精干、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他们用实干拼搏诠释了管网精神的内涵。
面临行业风口,建设项目管理公司岁月正好,攻坚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