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DIS-NPP数据的耕地生产力时空特征分析
——以北京市2001—2005年为例

2022-11-03 10:32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顺义区生产力耕地

曾 迅

(南京农业大学,南京 210095)

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对区域耕地生产力进行科学评价,研究耕地生产力的时空演变规律对于挖掘耕地生产潜力、保障粮食安全等具有重大价值。传统耕地生产力评价多依据采样数据和社会统计数据[1-3]。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数据逐步应用生产力评价领域。已有学者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净初级生产力(NPP)和总初级生产力(GPP)[4-6]等指标进行生产力评估,或通过构建CASA模型、GLO-PEM模型、PSN模型及VPM模型等进行生产力计算[5]。其中NPP数据在实时、连续监测和年际波动和长期变化趋势的探测方面优势显著[7],能较好地表征区域耕地生产力。

本文基于NASA平台提供的MODIS-NPP数据及土地覆盖数据,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变异系数法及Sen-Man 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北京市2001—2005年耕地生产力进行时空特征分析,揭示该时间段北京市耕地生产力的空间分布情况、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1 研究区域、数据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

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北纬39°56′,东经116°20′,总面积16 410.54 km2,下辖16个区县。城市地形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态势,平均海拔为43.5 m。气候为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土壤类型以棕壤、褐土和潮土等为主[8]。

1.2 数据及来源

(1)NPP数据集。采用NASA官网提供的MOD17A 3HGF数据产品,空间分辨率为500 m,从中提取北京市2001—2005年NPP时间序列数据。

(2)土地覆盖数据。采用NASA官网提供的MCD12 Q1数据产品,空间分辨率为500 m,从中提取北京市2001—2005年土地覆盖数据。

(3)粮食产量数据。来源于《北京市统计年鉴》。

1.3 研究方法

首先,从MOD17A3HGF数据集中提取2001—2005年北京市耕地年均MODIS-NPP数据,通过线性回归模型拟合耕地NPP数据与耕地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验证耕地NPP数据对耕地生产力的表征能力。而后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变异系数法、Sen-Mann Kendall法分析北京市耕地生产力的空间集聚特征、稳定性及变化趋势。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图1 技术路线

1.3.1 耕地生产力空间集聚特征研究

对于耕地生产力的空间集聚特征研究,本文先采用全局Moran's I系数判断耕地NPP是否在空间上存在聚集性,而后利用ArcGIS中的“聚类和异常值分析”进行对北京市耕地NPP进行局部自相关分析,探究耕地生产力的局部空间集聚。

1.3.2 耕地生产力稳定性研究

对于耕地生产力稳定性研究,本文采用CV表示耕地NPP在一段时间内的波动程度,基于CV数值利用自然断点法将耕地生产力稳定性分为低波动、较低波动、较高波动及高波动4个等级。

变异系数Cv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CV为变异系数;NPPi为时间序列i的NPP数值:NPP为整段时间序列中NPP的均值;n为NPP时间序列中数据的个数。

1.3.3 耕地生产力变化趋势研究

对于耕地生产力的变化趋势研究,本文采用Sen-Mann Kendall趋势检验法。先进行Sen斜率估计,再进行Mann-Kendall(MK)检验时间序列趋势的显著性,其中Sen斜率估计的斜率β计算公式为

式中:NPPi和NPPj分别为时间序列i和j中的数值。

对于Mann-Kendall(MK)检验,统计量S定义为

S的方差为

式中:n为NPP时间序列中数据的个数。

标准化后的检验统计量Z计算式为

在α=0.05的置信水平上判断NPP时间序列变化趋势的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将北京市2001—2005年的北京市各区县粮食产量与对应耕地NPP年均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实现耕地生产力到NPP的转换。结果表明,R2在0.568 7与0.770 1之间,北京市NPP数据能较好地表征耕地生产力。

从时间变化上看,2001—2005年北京市耕地NPP年际变化整体呈现上升趋势,5年内的均值为403.64gC/m2,如图2所示。从空间分布上看,北京市耕地多年NPP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北部高,南部低,由北向南递减的特征。

图2 北京市2001—2005年耕地年际NPP变化情况

2.1 北京市耕地生产力空间集聚特征分析

利用ArcGIS10.6对北京市2001—2005年耕地平均NPP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NPP的全局Moran's I值大于0,Z得分169.86,表明北京市耕地NPP存在正向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再对北京市耕地NPP进行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为“高—高集聚”的耕地占全市总耕地的23.8%,主要分布于西北部、西南部及中部地区,说明该区域耕地NPP较高的地方,周围耕地NPP也较高。显示为“低—低集聚”的耕地占全市总耕地的28.6%,主要分布于北京市的南部及东南部地区,说明该区域耕地NPP较低的地方,周围耕地NPP也较低。

2.2 北京市耕地生产力稳定性分析

计算2001—2005年北京市耕地生产力的变异系数CV,结果显示,北京市生产力CV分布在0~1.51之间。耕地生产力稳定性基于自然断点法可分为4个等级:低波动区(CV≤0.16)、较低波动区(0.16<CV≤0.32)、较高波动区(0.32<CV≤0.89)、高波动区(CV>0.89)。北京市耕地生产力稳定性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变异系数总体上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态势。其中,低波动区占全市耕地面积的43.9%,主要分布于延庆县、密云县和顺义区等北京市北部和中部地区;较低波动区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2.9%,主要分布于通州区、大兴区、顺义区等北京市南部;较高波动区和高波动区分别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8%、1.4%,零星分布于北京市各区县。总体而言,北京市2001—2005年耕地生产力较为稳定。

2.3 北京市耕地生产力变化趋势分析

基于MATLAB,采用Sen-Man 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2001—2005年北京市耕地生产力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耕地生产力整体呈改善趋势。呈明显改善趋势的耕地占全市耕地的7.3%,主要分布在延庆区西部,在怀柔区、密云区、昌平区、顺义区及平谷区也有零散分布。呈轻微改善的耕地占全市耕地的92.5%,遍布北京市各区耕地。呈轻微退化的耕地仅占全市耕地0.2%,零星分布于顺义区西南部、平谷区中部及密云区南部。无呈现严重退化的耕地。

3 结论

(1)本文利用MODIS-NPP数据表征耕地生产力,构建了包含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变异系数法及Sen-Man Kendall趋势检验法的时空特征分析框架,得到2001—2005年间北京市耕地生产力空间集聚特征、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2)北京市耕地生产力空间分异显著,北部和中部耕地生产力较高,且呈现“高—高”集聚状态,南部耕地生产力较低,且呈现“低—低”集聚状态。北京市耕地生产力整体而言较为稳定,低波动区与较低波动区分别占全市耕地面积的43.9%和52.9%。

(3)2001—2005年间,北京市耕地生产力整体呈现改善趋势。呈明显改善趋势的耕地占全市耕地的7.3%,主要分布在延庆区西部,在怀柔区、密云区、昌平区、顺义区及平谷区也有零散分布。呈轻微改善的耕地占全市耕地的92.5%,遍布北京市各区耕地。

猜你喜欢
顺义区生产力耕地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旱地麦田夏闲期复种绿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 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顺义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成果应用研究
顺义区首都科技创新券配套补贴效果评估
北京市顺义区第二批光伏发电项目奖励资金发放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一种基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业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应投资于教育以提升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