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浩
提 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和奠基人,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卓越的、独创性的贡献,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认真考察和总结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对于认识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在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一重要论断,是在全面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和光辉历程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一百年来,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使我们党一次次在挫折中奋起,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和奠基人,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卓越的独创性的贡献,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认真考察和总结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对于认识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在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 世纪40 年代的欧洲,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吸收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在批判地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人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产生于欧洲的科学理论来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就要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要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就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这是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条件。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始终积极倡导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早在1929 年11 月28 日,毛泽东在写给中共中央的信中就明确指出:“惟党员理论常识太低,须赶急进行教育。除请中央将党内出版物(布报,《红旗》,《列宁主义概论》,《俄国革命运动史》等,我们一点都未得到)寄来外,另请购书一批(价约百元,书名另寄来),请垫付。”他在信中还特别叮嘱说:“我们望得书报如饥如渴,务请勿以事小弃置。”毛泽东不仅自己勤奋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而且还带动党和红军中的其他党员干部学习、阅读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帮助他们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据彭德怀回忆:1933 年,“接到毛主席寄给我的一本《两个策略》,上面用铅笔写着(大意):此书要在大革命时读着,就不会犯错误。在这以后不久,他又寄给一本《“左派”幼稚病》(这两本书都是打漳州中学时得到的),他又在书上面写着:你看了以前送的那一本书,叫做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你看了《“左派”幼稚病》才会知道‘左’与右同样有危害性”。
延安时期,毛泽东对提高全党理论水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明确向全党提出了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任务。1937 年5 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指出:“在全党中提高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水平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只有这种理论,才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指南针。”1938 年10 月,他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又进一步指出:“我们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养,现在已较过去有了一些进步,但是还很不普遍,很不深入。我们的任务,是领导一个几万万人口的大民族,进行空前的伟大的斗争。所以,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的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毛泽东认为,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党的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更应该深入地系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因此,毛泽东在党的这次全会上向全党发出了开展马克思主义学习竞赛的号召,他说:“我希望从我们这次中央全会之后,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看谁真正地学到了一点东西,看谁学的更多一点,更好一点。”根据毛泽东的讲话精神,党的全会通过的《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政治决议案》中对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问题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必须加紧认真地提高全党理论的水平,自上而下一致地努力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学会灵活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国际经验应用到中国每一个实际斗争中来。”1939 年5 月20 日,中共中央干部教育部召开学习动员大会,毛泽东在会上又号召大家要用“挤”和“钻”的精神,克服“忙得很”和“看不懂”的障碍,一定要学到底。他说:“在座的同志,全党的同志,研究学问,大家都要学到底,都要进这个无期大学。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学校的领导者,就是中央。各地方党部,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都是这个大学的分校。全党同志以及非党的战士们,都须进这个学校。”在毛泽东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全党形成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全党干部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新中国成立前夕,为了适应革命形势转变的需要,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1949 年3 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干部学习马列主义必读的十二本著作。毛泽东在全会的总结报告中专门对此作了说明:“过去我们读书没有一定的范围,翻译了很多书,也都发了,现在积二十多年之经验,深知要读这十二本书,规定在三年之内看一遍到两遍。对宣传马克思主义,提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应当有共同的认识,而我们许多高级干部在这个问题上至今还没有共同的认识。如果在今后三年之内,有三万人读完这十二本书,有三千人读通这十二本书,那就很好。”毛泽东倡导的这次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邓小平后来对这次学习曾给予过高度评价:“全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重新学习。那一次我们学得不坏,进城以后,很快恢复了经济,成功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又提出要组成一支强大的理论队伍,并多次建议党员干部读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1955 年3 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强调指出:“我们要作出计划,组成这么一支强大的理论队伍,有几百万人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即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反对各种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1958 年11 月郑州会议期间,毛泽东特意给中央、省市自治区、地、县四级党的委员会的委员同志们写信,建议大家读两本书,一本是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本是《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要求每人每本用心读三遍,随读随想,加以分析,并补充说:“将来有时间,可以再读一本,就是苏联同志们编的那本《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964年2 月15 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组织高级干部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的请示报告上批示:“此件看过,很好,可以立即发下去。”同时,他还建议将干部选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目录中所列的30 本书做成“大字,线装,分册(一部大书分成十册、八册,小书不分册,中本书仍要分成几册)”,并表示了自己“急于想看这种大字书”。1970 年12 月29 日,毛泽东又在一份报告上批示:“我的意见二百七十四个中央委员,及一千以上的高、中级在职干部都应程度不同地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毛泽东的这些论述、建议和批示,对于加强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综上,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都始终大力倡导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这不仅有力推动了广大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和深入领会,促进了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理论修养的提高,而且也为顺利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恩格斯曾经指出:“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了解这些条件”。毛泽东也曾强调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只有深刻了解中国的经济政治条件,认清和正确把握中国的国情,才能做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才能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要认清和正确把握中国国情,就要进行调查研究,因为调查研究是认清和正确把握中国国情的最基本方法。正如毛泽东所说的,“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对于担负指导工作的人来说,有计划地抓住几个城市、几个乡村,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阶级分析的方法,作几次周密的调查,乃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离开了调查研究,就无法真正了解和正确把握中国的实际国情,也就无法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正因为如此,所以毛泽东一向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早在大革命时期,为了答复当时党内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毛泽东就曾实地考察了湖南的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等五个县的农民运动,召集有经验的农民和农运工作同志开调查会,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有力地批驳和澄清了对于农民运动的指责和不实之词。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更加注重调查研究工作。1929 年12 月,他在谈到纠正红军第四军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错误的方法时就指出,要“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使同志们知道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就要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1930 年5 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又明确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强调“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因此,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不仅如此,毛泽东在这个时期还亲自做过多次调查研究,广泛地向中下级干部、农民、秀才、狱吏、商人和钱粮师爷等了解情况,收集相关材料,写下了《寻乌调查》《兴国调查》《东塘等处调查》《木口村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多篇重要的调查报告。通过调查研究,毛泽东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和中国的具体国情,从而为他制定正确的土地革命政策、探索和开辟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现实依据。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又强调要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并提出要在全党推行调查研究计划。1941 年3 月,毛泽东在为他编著的《农村调查》一书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一切实际工作者必须向下作调查。对于只懂得理论不懂得实际情况的人,这种调查工作尤有必要,否则他们就不能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同年5 月,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向全党明确提出了进行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的任务,要求全党同志“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敌友我三方的经济、财政、政治、军事、文化、党务各方面的动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的工作,然后引出应有的和必要的结论”。并且特别强调“在全党推行调查研究的计划,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同年8 月,毛泽东在他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中又告诫全党同志,“必须力戒空疏,力戒肤浅,扫除主观主义作风,采取具体办法,加重对于历史,对于环境,对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具体情况的调查与研究”。在毛泽东的领导和大力推动下,全党上下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克服了主观主义作风,实现了党风的根本的好转。毛泽东后来在回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的调查研究工作时曾经说过:“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做调查研究比较认真一些,注意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通过调查研究,情况明了来下决心,决心就大,方法也就对。”正是在进行深入系统调查研究,认清和正确把握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我们党才制定出关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仅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而且也成功地推进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又号召全党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为了更好地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新变化,并为即将召开的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准备,毛泽东从1956 年2 月中旬开始,先后听取了30 多个部门的汇报。正是在进行了大规模的系统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才最终形成了《论十大关系》这篇重要文献。毛泽东后来在谈到《论十大关系》的形成过程时曾经说过:“那个十大关系怎么出来的呢?我在北京经过一个半月,每天谈一个部,找了三十四个部的同志谈话,逐步形成了那个十条。如果没有那些人的谈话,那个十大关系怎么会形成呢?不可能形成。”自1958 年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高指标和“共产风”盛行,再加上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撕毁合同,致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面对严重困难,毛泽东要求1961 年成为一个实事求是的调查年,并向全党发出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请同志们回去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把握就不要下决心。”1961 年3 月,他在广州中央工作会议上又强调说:“民主革命阶段,要进行调查研究,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一万年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工作。”在毛泽东的号召下,20 世纪60 年代初,中央领导同志带头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全党上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摸清了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为我们党及时作出正确的政策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我们党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客观基础。
总之,通过调查研究,认清和正确把握中国的具体国情是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依据和客观基础。只有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认清和正确把握中国的具体国情才能做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国的具体实际,从而制定出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一再强调,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方法。1886 年12 月,恩格斯就明确指出:“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1895 年3 月,恩格斯又一次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就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不是把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当作一成不变的僵死的教条,简单机械地照抄照搬。
然而,在我们党的幼年时期,由于全党对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党内曾一度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为了克服和纠正这种错误倾向,毛泽东率先举起了“反对本本主义”的旗帜。1930 年5 月,他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尖锐地批评了那种不顾中国革命具体实际,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态度和“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开口闭口‘拿本本来’”等教条主义错误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强调共产党人要坚持“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这些论述表明,毛泽东已经开始从思想路线的高度论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为中国共产党人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摆脱对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的迷信,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明了方向。
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又把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作为整风运动的重要内容。毛泽东认为,在我们党内存在着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主观主义,“但是在这两种主观主义中,现在在我们党内还是教条主义更为危险。因为教条主义容易装出马克思主义的面孔,吓唬工农干部,把他们俘虏起来,充作自己的用人,而工农干部不易识破他们;也可以吓唬天真烂漫的青年,把他们充当俘虏”。针对党内有些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书本上的某些个别字句看作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圣药的教条主义错误,毛泽东严肃批评指出:“那些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当宗教教条看待的人,就是这种蒙昧无知的人。对于这种人,应该老实地对他说,你的教条一点什么用处也没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曾经反复地讲,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些人偏偏忘记这句最重要最重要的话。”对于主观主义、教条主义作风的危害性和严重后果,毛泽东曾作过深刻揭露:“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不仅如此,毛泽东还把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提升到党性的高度来认识,指出它“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因此,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教条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
教条主义的主要特征就是主观和客观相分裂,理论和实际相脱离。因此,要反对和纠正教条主义,就必须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毛泽东高度重视我们党的学风问题。他指出:“所谓学风,不但是学校的学风,而且是全党的学风。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既然是这样,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要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就要弄明白什么叫做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对此有过明确的解释:“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为了更进一步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怎样才能互相联系的问题,毛泽东还曾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箭和靶的关系。他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怎样互相联系呢?拿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有的放矢’。‘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对准靶。”这种“有的放矢”的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通过延安整风,全党树立起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从根本上解决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使广大党员和干部真正从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扫清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障碍,并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恩格斯曾多次指出,对他们理论中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列宁也曾指出,马克思的理论“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这些论述说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只有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具体特点和历史文化传统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因此,毛泽东说:“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替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十分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标志性的理论成果和巨大的实践成就。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发生过历史文化断裂的国家。中华民族在5000 多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须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因此,毛泽东在1938 年10 月的《论新阶段》一文中就明确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他在这篇文章中还进一步指出:“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把国际主义的内容和民族形式分离起来,是一点也不懂国际主义的人们的做法,我们则要把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1943 年5 月26 日,《中共中央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更加明确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方针和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科学内涵,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把这一切优秀传统看成和自己血肉相连的东西,而且将继续加以发扬光大。中国共产党……就是要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正因为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才使诞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同时,毛泽东本人又具有十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非常善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杰出代表。比如说,“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自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的《汉书·河间献王传》,原来是指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其进行了重新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经过毛泽东的改造、阐释和大力提倡,“实事求是”不仅被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而且还成为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又比如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本来是孔子在与其弟子子路谈话时所讲过的一句话,但毛泽东敏锐地看到了它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之间的联系,指出这句话和“没有正确理论就没有正确实践”的意思差不多,“‘正名’的工作,不但孔子,我们也在做,孔子是正封建秩序之名,我们是正革命秩序之名”。以毛泽东为主要创立者的毛泽东思想,更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成为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刘少奇对此曾作过高度评价: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方法,概括中国历史、社会及全部革命斗争经验而创造出来,用以解放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理论与政策”,“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这是中国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断发展的理论,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说:“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恩格斯也说,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列宁也曾明确指出:“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也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因此,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须坚持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来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不仅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而且也始终坚持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复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国,在中国创造出新的东西。1941 年9 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提出:要“宣传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反对主观主义,是为着提高理论,不是降低马克思主义。我们要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1942 年3 月,他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一文中又提出:“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1945 年4 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的报告中又进一步强调,不能把马克思主义静止化、绝对化,“全世界自古以来,没有任何学问、任何东西是完全的,是再不向前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也是必须向前发展的。正因为毛泽东始终反对把马克思主义静止化、绝对化,而是坚持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来发展马克思主义,才使他能够突破俄国十月革命城市中心道路的传统模式,创造性地开辟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革命道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理论。也正是在这条正确革命道路的指引下,我们党才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又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任务。1956 年4 月4 日,毛泽东说:“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第二次结合”,不仅是探索属于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需要,而且也是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鲜活实践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需要。1957 年3 月,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停止了,老是那么一套,它就没有生命了。”1959年底至1960 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又强调:“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在这个时期,毛泽东结合我国新的实践写出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新的理论著作,提出了正确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些独创性的理论成果和重要思想,不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理论创新,而且对于推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理论创新,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所指出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建设、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党的建设等多个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