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友
(淮南联合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随着2020年年初,世界范围内新冠疫情的肆意蔓延。为防止新冠疫情的进一步传播,全国高校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大部分课程都采用线上网络教学模式,网络教学资源本身就非常丰富,有利于学生们将知识点进一步理解和深化拓展。但对于计算机专业而言,有些课程的实践环节难以得到保障,特别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类的课程。淮南联合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在不断地深入探索“互联网+”线上课程教学模式,用于应对突发的新冠疫情。全院教职工努力拓展我校的云职教教学平台、不断丰富计算机专业课程题库资源建设。摸索和探究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的正确方向,扎实推进计算机专业课程实施和教学模式的高质量发展,使之尽量达到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的预期[1]。
线上教学异于原本的线下课堂教学,师生之间通过网络音、视频软件进行线上教学,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存在时间延迟问题。授课教师无法知晓学生课上的专注力,学生是否集中精神在听课无从知晓,这是线上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长期的调研以及多年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我院专任教师认为在线教学过程中,50分钟左右网络授课时间较为合理,在授课时段内,务必将本次授课的重难点内容融合到50分钟以内。利用录播软件录制讲授内容,课程具有回放功能,以便于学生针对没有完全理解的部分知识可以重复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保留任课教师录制的大量的音视频教学资料,丰富教学资源。
线上教学如何能够选出比较适合于教学的软件工具尤为重要,目前较为流行和常用的在线教学工具有网易云、钉钉、腾讯课堂等[2]。这些计算机通信线上网络直播软件各自有其自身的优势,其中,腾讯QQ不仅可以实现网络课堂直播、而腾讯会议则提供了强大的企业级的技术支撑和服务器支持技术,进而实现师生互动;钉钉课堂则提供在线定位考勤功能,并支持使用PPT课件授课,可实时共享网络桌面、互动、记录学生个体的课时长等众多功能,还可实现自动录播。我校绝大多数教师使用了QQ群、微信群等开展线上教学。
线上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当前计算机类专业相关课程的在线授课仍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由于不能面对面进行课堂授课,以及大部分同学的自主学习能力欠缺,虽然学生们可以按时参与网络线上授课,但往往是心不在焉地被动接受专业文化知识,由于缺少学习监管等一些课堂教学环节,导致学生没有能够全身心地去投入学习,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极其低下,更多学生存在敷衍了事的学习心态。迫使教师想尽办法去努力地健全、完善线上授课学习中学生学习的监督机制,用以检验学生们的在线网络课堂的学习效果,并要求任课教师督促学生在下课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由于学生们多数使用智能手机作为课程的网络学习客户端,以至于学习过程中,存在视频卡顿、手机屏幕过小导致文字显示清晰度和字体大小都受此因素影响,也在无形中降低了学生们的学习难度,甚至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手机网络流量有限,而无法实时有效的进行线上课堂学习[3]。
在不断改进和优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发现“重视理论、忽略实践“环节的单一教学模式一直在部分科目中得以延续,结果引发了学生对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无法统一认知的弊端,无法体会体现“学中做,做中学”的优势;大部分计算机专业课程期末形成性考试的考核方式和依据较为单一,无法完全体现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成效,急需改进或改良现有的考核方式。
实践往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融入计算机设计大赛真题,增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环节,积极地开拓学生的专业知识视野,以高等院校计算机国赛和省赛题目作为学生计算机专业实训、实践课程的实践依据[4]。将其中的知识点融入专业课程的各章节,便于梳理各个章节的重难点,让学生乐于学习,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学习获得感。
淮南联合大学自有“互联网+”职教云课堂平台,任课教师可以在职教云课堂平台中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发布历届计算机设计竞赛试题题目,课前以及课下给学生们充分的时间去实践操作,通过逐步解决计算机竞赛题目中的问题去深化对讲授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进而改变以往的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授课方式,让学生们自身有更多的独立思考空间,让更多的学生借助“互联网+”网络平台进行提前准备和预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替代教师传统的讲授方式[5]。
为了全面地了解授课班级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储备情况,任课教师应对授课班级学生有深入的了解。可以通过与班级辅导员沟通,了解本班学生以往的计算机专业课成绩,以此来判断哪些学生有初步入选竞赛选拔的资格,并拟定这批学生的名单,以便让选中的学生参赛者在比赛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引导学生善于主动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授课的同时,需要与学生进行大面积的沟通,从中再次挑选出一部分愿意参加竞赛以及学习刻苦努力的学生,着重培养这部分学生的知识素养,敦促学生依据自己的所学所得,去逐步努力提升在竞赛中遇到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6]。将竞赛中部分低难度题目融入课程考核体系、中等困难的模拟题目于教学环节中,平衡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竞赛)环节之间的比例,让学生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呈现课程考核过程的多样性。
依托“互联网+”对所有相关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的课件、微视频、云课堂题库等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信息进行整合与优化,搭建高效的计算机专业的“互联网+“课程资源体系[7]。以便于计算机相关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得到系统性呈现。将理论实操有机地一体化,弥补以往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实践环节不足的劣势。
线上“互联网+”教学模式要求任课教师务必严格地规划及设计好课程指导的每个环节,督促学生依据教师在导学环节布置的学习任务,积极主动地利用网络搜索引擎(如百度)搜寻与导学环节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广泛开展自主学习任务。
淮南联合大学职教云课程资源平台(主要功能界面如图1所示)作为“专业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及应用平台系统”,依托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以“能学、辅教”为平台的功能定位,实现了专业课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内容结构化、项目化、颗粒化资源”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逻辑[8],顺应“互联网+”条件下以线上混合教学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教学需求,构建高校的线上混合式教学新模式,提升学院教学信息化水平,职教云平台提供大量的技术服务,包括:专业课程资源的上传、存储、传播、运行、应用、维护等功能。
图1 淮南联合大学职教云教学平台主界面及部分功能界面
详细的功能应用有以下三点:
资源共享:职教云的所有教师用户共享职教云内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作为多所高校公共的教学资源平台,业已完成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或在线开放课程),最大程度的利用国家资源库的现有建设成果,为教学推进优质数字课程资源建设,提供载体和海量的优质教学资源。
成果展示:为学校院系申请国家级、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提供技术平台,同时全面开放院系自建专业课程资源库,体现高等教育教学资源的系统化、示范性、精品化[9]。
在线学习:学校师生拥有相关权限,共享平台中开放的幕课、SPOC、O2O教学和课堂云端学习服务。
综上所述,职教云教学资源平台的构建,有效地弥补了理论教学模式的缺陷,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添彩减负。
学生参加计算机专业相关的省竞、国赛等技能型大赛,是对所学专业知识掌握好与否的有效试金石。将竞赛所需所展示的知识体系融入到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一并将竞赛的实践环节同计算机专业知识实践的环节有机结合,提升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的综合竞争力,计算机设计大赛的目的是让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在“以赛代练、以赛促考”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托云课堂,搭建在线评判系统,自动评测,客观公正,提升学生自学能力。把竞赛培训方式同基础教学有机一体化,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知识创新意识。
有利于优化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知识学习与竞赛相融合,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编程能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参加计算机竞赛。试行学生与教师分工协作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讨论环节与竞赛知识点有机结合在一起,学生们进行课堂分组讨论,用以巩固课程知识点。转变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让更多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0]。
授课教师梳理好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和关键点,将知识点转换成竞赛实例实操的方式发布至职教云课堂内。于授课群内提醒学生提前做好学生的课前预习工作,并在课下认真中思考并解决问题,组织学生们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小组,彼此交流学习心得,系统地解决课堂上学习中存在的或遇到的问题。课下,由任课老师负责统计学生做题情况汇总表。集中发现和处理学生们做题过程存在的问题,并将问题通过执教云平台测评系统及时地反馈给学生,进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快速掌握所学知识的重难点。提振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兴趣。构建课程与竞赛相结合的知识体系,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课堂教学环节,筛选出学习能力突出的部分学员来参与参加计算机国赛、省赛。加大对这部分学生的培养力度。竞赛指导教师需要抽出业余时间对参赛学生集中进行竞赛赛前实操演练,精准把控竞赛题目的训练强度和知识深度、及时端正学生的备赛态度、明确参加竞赛的培训目的。在培训过程中,细致地洞悉学生的求胜心以及无法解决难题的挫败感带来的负面情绪,及时开导、疏导学生的不良心理态势,让他们能以端正的态度对待及解决好比赛培训中遇到的各种繁杂问题,调整好心态去迎接培训过程中的挑战; 努力构建一支可持续发展的计算机竞赛培训师资队伍,规范培训教师队伍的日常管理工作。及时总结及比对往届竞赛的比赛题目,对相关比赛题目做系统化的分析和解答,梳理好比赛题目中的知识点,为比赛打下良好的基础。
计算机设计大赛始于2008年,经过10多年的蓬勃发展,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比赛获奖荣誉证书颇具含金量,而随着高校自身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高度重视并组织院系参加各类竞赛赛事,以便于扩大高校本身的影响力,参赛高校数量和参赛人数逐年屡创新高,为什么高校会如此热衷竞赛值得深究。
竞赛题目偏难,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往往容易激起高校内“好学之士”的好奇心和征服感,对竞赛萌发出强烈的参赛意愿和兴致。每当学生们解决一部分难点的时候,往往会给其更大的信心去克服学习中类似的困难。极大地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的综合素养,在省赛、国赛上获奖,会给学生们带来荣誉感和自豪感,扩大学生就业时的选择面,对今后的个人职业发展和职业规划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参加计算机竞赛的师生队伍均为各个高等院校的计算机精英,院校彼此之间竞争异常激烈,竞赛题目难度水平逐年提升,无形中增加和培养了参数选手强烈的竞争意识。
计算机设计大赛的目的旨在提高大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综合素养,考察计算机参赛队伍中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个人与团队之间的协作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以便于可以通过竞赛的途径去完善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知识体系,丰富教学内容、改良改进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从积极的角度展望指导学生参赛历程,绝对是对学生及指导老师本人的一次次艰苦的磨练,从最初的不断失利,到小有成绩、小有所获,再到斩获大奖。失败会让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不断地总结,找出失利的原因及问题所在,并及时给予纠正,正所谓痛定思痛,通过师生的不断反思、不断地依据竞赛所需来完善优化自身的知识体系。笔者所在淮南联合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于2014 年至2022年无间断地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挑战杯、西门子杯等多项赛事。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国赛三等奖以上荣誉8项、省赛一、二、三等奖百余项、部分获奖证书如图2所示)。参赛初期也曾颗粒无收,但参赛师生们并没有妥协气馁,而是全身心地以更大的激情和热情、义无反顾、孜孜不倦地投入到下一年比赛的准备工作中去。所有的辉煌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伴随着大量辛勤的汗水以及无尽的刻苦、艰辛和努力。2022年疫情当下,我们迈着从容的脚步去迎接人生路上和竞赛路上的荆棘密布。力争将永不言败的竞赛精神深切的融入到计算机课程教学。同时,依据毕业后的以往计算机竞赛获奖同学的就业情况,因计算机竞赛获奖荣誉证书的加持,此类学生在将来的就业过程中获取到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就业机会以及更高的薪资待遇,企业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称赞有加。
经长期的实践及检验,验证了计算机类线上课程“课赛融合”的教学模式填补了以往课堂教学的空泛与劣势,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鉴于竞赛题目难度偏大,促使参赛指导老师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去提升自身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素养。课堂教学也因此不再局限于书本内的基础知识,更多的是与竞赛的实践知识储备相关联的内容,扎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加快了计算机专业课程实践、理论知识的一体化进程,能够有效地萌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成为培养创新型知识技能人才的最优路径。展望时下线上线下教学的发展态势,高校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向“课赛结合”模式转化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