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记者 孙杰贤
信息通信产业当前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战略性基础产业,不仅为民众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娱乐带来了便利,也为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信息通信产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电信业务收入从2012年的1.08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47万亿元,网民规模达10.32亿,比2012年增长了83%;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幅11.6%,营业收入从7万亿元增至14.1万亿元,利润总额达8283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从2.5万亿元增至9.5万亿元,年均增速达16%,增速位居国民经济各行业前列。
十年来,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固定网络逐步实现从十兆到百兆、再到千兆的跃升,移动网络实现从3G突破、4G同步、5G引领的跨越。城乡“数字鸿沟”大幅缩小,信息惠农逐步推进。现有行政村历史性实现“村村通宽带”,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网络支撑。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数量从3个增至19个,国际通信网络通达和服务能力持续增强。数据中心规模和能效水平大幅提升。固定和移动网络的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改造全面完成。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产业规模迈过万亿元大关。
截至2022年7月,全国建成开通5G基站196.8万个,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和96%的乡镇镇区实现5G网络覆盖,5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75亿户,比2021年末净增1.2亿户;千兆光网具备覆盖超4亿户家庭的能力,已通达全国所有城市地区,千兆宽带接入用户规模超6570万户,比2021年末净增3100多万户。可以说,目前全国已实现了“村村通宽带”“县县通5G”“市市通千兆”。
十年来,我国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全国电信业务持证企业超过13万家,是2012年的4.9倍,市场主体更加多元;10家企业跻身全球互联网企业市值前三十强,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网民规模居世界首位,进一步奠定了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移动互联网成为发展主流。手机上网比例达99.7%,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流量增长130多倍;移动APP数量达232万款,全面提升了用户的生活品质;全球前十大移动手机厂商有8家中国企业,华为、中兴也成为了5G时代移动网络技术的引领者。
融合应用走深向实。“互联网+”蓬勃发展,带动信息消费持续扩大升级,2021年底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3.1万亿元,数字消费市场规模全球第一;工业互联网加快崛起,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产业规模迈过万亿元大关,行业赋能、赋值、赋智作用日益凸显。
截至2022年7月,我国注册域名数量超过3380万个,核配电信网码号资源数量超过16万个,核发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书11.7万张,行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日益牢固。
十年来,我国持续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全面构建。深入落实《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规定》等配套规范和数百项标准,行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网络关键设备安全检测、重要数据保护等重大制度加快实施,安全管理制度基石日益牢固。
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安全体系初步形成。面向工业互联网、车联网、5G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创新实施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车联网身份认证和安全信任管理、车联网卡实名登记管理等制度,初步建立适应我国新型基础设施特点的安全保障体系。
网络安全产业实现集聚式创新发展。布局建设北京、长沙、成渝三大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打造一批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创新示范中心,网络安全产业集聚式、规模化发展态势初步形成。2021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总体规模突破2000亿元,“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率达15%,产业综合实力快速提升。
十年来,信息通信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仅“十三五”期间单位电信业务量综合能耗年均降幅超过20%。
政策标准方面。印发“十三五”信息通信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编制发布行业节能技术标准,加强政策标准引导。积极落实“双碳”战略目标和工作任务,出台政策文件,有序推动以数据中心、5G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
网络升级演进方面。全面开展网络光纤化改造,大力发展固定和移动宽带通信技术,发布行业老旧高耗能淘汰设备目录和节能新技术目录,稳步推进网络升级。持续推动基站机房、管道线路、智慧杆塔等场景下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高网络建设运维绿色化水平。
重点设施能效提升方面。多措并举持续推进5G基站能耗降低,推动新型数据中心建设发展和布局优化,加快数据中心节能和绿色化改造。目前5G基站单站址能耗已比商用初期降低超过20%,全国规划在建的大型以上数据中心平均设计PUE已降到1.3以下。
过去十年,我国信息通信产业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表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增长潜力。当前,随着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信息通信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地位更加凸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