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智慧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完善研究

2022-11-10 04:18:47陈玉萍
中国信息化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财务智慧

文|陈玉萍

195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约翰·麦卡锡教授在美国达特茅斯学会上,第一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概念。2017年,AlphaGo在围棋人机大战中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成为现象级事件,自此开始,人工智能商业化应用以及人工智能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一年,被称为人工智能应用元年。

在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变革中,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应用深刻地影响着各个领域,也给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比如著名的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推出了财务流程自动化解决方案,以智能财务机器人为载体,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财务领域,对财务中的记账凭证处理、资金管理、预算管理、审计监督、风险防范、信用评估等财务管理各方面进行了深入应用,并以其在提升效率、降低误差、整合资源、精准服务、深度学习、专业算法等方面的优势,为财务管理转型升级赋能。在国内,金蝶、用友等软件开发商抓住人工智能的风口,相继推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财务管理系统软件及延伸产品,如推出了智能网络报账系统、智能内控系统、智能财税一体化系统、智能财务共享中心、智能报账投递终端等。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以其强大的服务支撑能力,逐渐替代很多过去需要人工完成的工作。未来很多重复性、机械性的工作岗位将被人工智能替代,这必将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人才聚集和创新发展的高地,能接触最新的前端动态、前沿技术、前沿学术,应该成为新技术应用发展的主要阵地,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开展高校智慧财务管理研究十分迫切且必要。

一、智慧财务管理的提出

2018年6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对智慧校园总体系统架构、智慧教学环境、智慧校园管理、智慧校园服务、信息安全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规定。至此,智慧校园建设开始大范围推广。未来的校园,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将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智慧型、数据型、网络型、协作型一体化发展。王运武、于长虹在《 智慧校园——实现智慧教育的必由之路》中谈到,“智慧校园=1个数据中心+智慧校园基础设施 +八类智慧校园应用系统+智慧性资源。”

在国家大力推动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下,智慧财务建设成为题中应有之义。高校财务管理必须通过推动转型升级,适应新形势新技术新场景,不断实现自我提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应用,智能财务机器人的出现,为高校实现财务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财务管理可以利用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实现财务流程的自动化,特别是对财务管理中原本需要大量人工完成的机械性、重复性较强的操作任务,通过智能机器人即可全面实现效率提升。综合前沿发展技术分析,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是未来财务管理的趋势。高校必须积极顺应这一发展趋势,通过管理和新技术的融合,构建智慧财务管理,为财务管理转型赋能。所谓智慧财务管理,就是将人工智能等最新前沿技术融入财务管理,借助智能财务机器人和智能财务系统,融合先进财务管理理论,助力财务管理实现效率提升、质量提高,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二、构建智慧财务管理模式的意义

人工智能被业内认为是本世纪世界三大尖端技术(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人工智能)之一,深刻地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温斯顿教授提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也就是说,人工智能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效仿人脑的工作,模拟人的思维方式和智慧行为,比如模拟人的自主学习、逻辑思考、规划未来等,实现计算机的智能化。高校构建智慧财务管理就是要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通过引入最新前沿技术帮助财务管理效能的提升。具体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提升:一是可实现财务内部控制的实时监控,通过智能费用控制、大数据分析,强化各项费用控制,促进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智能化水平提升。二是可实现智慧人机协同,为高校财务管理提供全流程智能化服务,促进财务工作效率提升,提高师生满意度。三是可实现财务数据的实时收集和分析,具备报表分析功能,为决策管理层提供数据分析支持。四是可实现财务人员人力解放,从账务处理、会计核算等机械重复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投入到更有价值的管理会计,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五是可实现高校降本增效,降低用人成本和其他损耗,助力效益提升。

三、高校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缺陷

高校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管理理念方面,传统财务管理理念比较落后,对新兴科学技术缺乏敏锐感知能力,不能及时引入新技术新系统新应用,造成软硬件设施配套更新较慢,跟不上时代发展。二是内部控制方面,传统会计核算不能实现在线实时监督各项财务数据,更难以进行资源共享,同时高校领导层缺乏内控意识,财务人员缺乏内控能力,不利于财务内部控制。三是会计核算方面,传统会计核算需要大量人力完成海量的核算工作量,以满足学校报账需求,而由人工完成的作业容易产生较多错误,影响了核算质量。四是管理模式方面,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比较粗放,各种流程琐碎复杂,会耗费大量财务人员的精力,影响了财务工作的效率。五是信息传递方面,规模越大的高校,组织架构和层级就更加复杂,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失真现象。六是信息化建设方面,很多高校在财务信息化方面的投入较少,导致财务软硬件设施配套比较薄弱,面对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主动对接促进管理优化升级的较少,一些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也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综合以上弊端,高校有必要通过智慧财务管理,实现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

四、高校智慧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高校智慧财务管理的设计思路

高校构建智慧财务管理新模式,应该重点围绕两条主线展开。一是技术线。通过引入具备人工智能技术的先进财务管理工具和方法,搭建智能化财务管理系统,引入智能财务机器人,利用最新前沿的OCR(光学字符识别)引擎,实现对各类票据的识别,促进文档数字化;利用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完成自动审核、自动核算,促进会计自动化;利用NLP(神经语言程序学)模拟人脑机能处理各类财务应用场景,促进财务实现智能化。运用多模型协同、可信值算法、置信度矫正算法、自动校验算法、人机协同算法,取代人脑、人眼、人手,替代机械重复的人力作业,形成人机协同、高效规范、智能绿色、融合开放的智慧财务管理模式。二是管理线。通过学习运用前沿财务管理理论,对财务内部控制、财务日常管理、财务数据分析、财务辅助决策、财务监督管理等进行整合,有效处理各项财务活动,为高校管理层提供财务数据支持,为财务工作人员提供强大的系统支撑,推动财务管理转型升级。

(二)高校智慧财务管理的模式选择

目前高校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集中模式。一些高校采用集中财务管理的方式,对各项财务日常工作进行规范化、流程化管理,学校只有一个财务管理机构。在财务核算上,通过设置报账大厅,开设报账窗口,集中面向全校师生开展财务报账。二是分散模式。一些高校采用分散财务管理的方式,学校及下属二级、三级学院和机构都设置了财务管理机构,层层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各部门财务活动由本部门财务人员负责。一般情况下,一个有2万~3万人规模的高校,集中模式大概需要30名财务工作人员,分散模式大概需要80名财务工作人员。高校要构建便捷高效、一体化的智慧财务管理模式就应选择集中核算的模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引入智能化财务管理系统,打造财务管理集中模式,把全校财务管理活动统一起来,减少人力投入,提高工作效率。

(三)会计组织架构及财务流程的优化

会计组织架构调整方面,由于大多数高校的会计组织架构是一种金字塔式的,有较多的层级。这种会计组织架构下的信息传递属于垂直沟通方式,在层层传递中容易出现失真情况,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效率。高校要构建智慧财务管理模式就必须对会计组织进行优化调整,把金字塔式的会计组织架构转变为扁平化的组织架构,通过调整机构、减少层级、缩减岗位,对会计组织进行优化配置,缩短各层级的距离,让信息流快速流动。一个高校一般仅设立一个财务管理机构,取消或减少各分支机构财务管理机构,通过搭建智能化财务管理系统,实现财务管理活动的在线智能办理。业务流程设计方面,在会计组织架构调整的背景下,高校应相应对业务流程进行改造,对各财务活动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特别是要融入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推动业务流程不断优化。以财务报账流程为例,传统的财务报账流程是:报销人手工填报报销单——层层经领导审核——财务会计记账——出纳支付现金——财务人员进行分析。构建了智慧财务管理模式就可以引入智能财务机器人,通过智慧财务管理系统的费用报销模块进行智能报账,其流程是:拍照上传报销单据——系统自动生成报销单——智能财务机器人自动稽核、自动记账——银企直连付款——自动生成报表分析。通过智能化财务管理系统,实现了实时在线、数据共享,有效促进财务业务融合发展。

(四)智慧财务管理系统的引入

一是加强新技术投入。高校要构建智慧财务管理,最重要的是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同时不断夯实新的平台技术基础,如计算机网络平台、数据库平台,为搭建智慧财务管理系统打好技术基础。二是引入智慧财务管理系统。这个系统要涵盖信息传递、日常报账、影像传输、内部控制、资金管理等财务管理活动,通过构建一定规则和模型,实现会计工作的智能化、自动化。目前,人工智能已经成熟运用于财务管理各项活动,国内外有关财务软件较多,如SAP、用友、唯你、金蝶等,都推出了具有人工智能属性的财务管理系统,可以通过人机协同算法、自动校验算法、可信值算法、置信矫正算法等一系列先进算法,实现自动审核、自动核算、票面数字化、场景判断、智能报表分析等。三是购置配套硬件设施。围绕智慧财务管理系统,购置相关硬件设施,比如扫描仪、一站式智能报账机等设备,健全完善智慧财务管理系统,发挥系统整体功效。

五、智慧财务管理模式的前瞻风险

一是财务集中管理带来的风险。高校推行智慧财务管理模式,采用了集中管理模式,优点是减少了大量低效率重复工作,提升财务管理活动质效。但这种方式收回了下属部门的财务管理权力,一些过去从事财务管理的人员要进行分流或裁减,触动了部门和部分人的利益,很可能会引发高校内部的消极抵制,出现维稳风险。二是管理执行不力带来的风险。高校推行智慧财务管理模式需要耗费大量资金,添置软硬件各类设施,调整会计组织和业务流程,开展大规模的人员培训等,如果没有一系列配套措施以及强有力的推动,任何执行过程中的偏差都会造成效果上的大打折扣。三是人员和技术跟不上带来的风险。高校推行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需要在人员、技术等方面同步跟上,否则会出现新的设备、新的系统、新的模式引进来,后期运行和维护跟不上的情况,影响了智慧财务管理的实施。

六、高校实施智慧财务管理的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智慧财务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学校领导层应该高度重视,加强顶层设计,下决心推动构建智慧财务,组织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强力推动智慧财务管理有关工作。二是围绕智慧财务管理急需的信息化人才、既懂财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综合素质高的财务专业人才以及财务管理人才等,要加强引进和培养力度,出台更多的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政策,汇聚更多的财务相关人才,努力为智慧财务管理奠定良好基础。三是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针对将实施的智慧财务,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比如学校财务管理规定、财务报销管理制度、智慧财务管理规范操作管理办法等,为全校师生提供管理规范、管理标准和管理指引。四是有效防范化解风险。推动新的工作必然触及旧的利益,比如组织架构的调整,人员的缩减等,要提前做好防范化解风险的工作,做实做细前期工作,尽可能减少改革带来的影响。企业推进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改变了员工的工作环境、内容和方式,容易引发员工抵触情绪。五是加强人员培训。围绕智慧财务管理的应用,有针对性地开展人员培训,促进全校师生熟练使用智慧财务管理系统,熟悉智慧财务管理新模式,促进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提升。

七、结语

综上所述,智慧财务管理代表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务管理发展的趋势,是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创新与完善的重要方向和选择。高校应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积极适应人工智能发展大趋势,强力推动构建高校智慧财务管理模式,全面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财务智慧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7:18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2019:人工智能
商界(2019年12期)2019-01-03 06:59:05
人工智能与就业
IT经理世界(2018年20期)2018-10-24 02:38:24
数读人工智能
小康(2017年16期)2017-06-07 09:00:59
水利财务
下一幕,人工智能!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1:29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与创想(2013年7期)2013-11-18 08: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