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江勇,邓小乐
(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乌鲁木齐 830012)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不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迅猛增加,居民的生活水平都不断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也不断提升,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本着和衷共济、携手共赢的国际化外交观,为了应对在新世纪复杂的国际形势等一系列问题(地方保护主义,贸易摩擦冲突,以及逆全球化思潮的兴起),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社会各个国家失业率不断攀升的态势下,世界人民迫切希望国际社会能够变革当前的国际社会治理体系,以应对当前的动荡的国际环境。于是,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受到了国际社会的热烈欢迎。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引领下,我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不但让更多的国家参与到世界贸易体系中来,享受到了国际贸易带来的各种福利,也加强了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使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关系不断密切,双方的联系不断加强。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我国持续加大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虽然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额和直接投资额较倡议提出之前相比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但是不同区域与中国的经贸关系还是存在着差异。为了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经济和居民福利的实际影响,本文测度了2000到2020年之间,中亚-西亚国家与中国双边贸易额面板数据,以研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对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居民福利的提升作用,其目的是为了对中国在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投资、资源禀赋结构和提升对外贸易的质量建言献策。
目前,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研究成果较多,CNKI中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研究的文献有22982篇,关于经济走廊的论文有4328篇,而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和福利水平的研究论文仅有40篇。从论文数量来看,目前就“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居民福利的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
在“一带一路”倡议和经济走廊的区域贸易便捷度上来看,房林(2021)以“一带一路”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28个经济体作为样本进行分析,来研究商贸便捷度提升对中国出口贸易的整体效应,从回归分析结果说明了公共基础设施、制度环境、通关环境和金融电子化都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带来正面的影响。叶海林(2021)研究了多边主义理念对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认知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多边主义理念能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潘志平(2016)研究了基础设施完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促进作用,其研究结果表明,基础设施的跨越多国协调和提升安全的保障能够提高道路的通达水平,可以促进经济走廊的建设和发展。马远、雷会妨(2018)研究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的福利水平和贸易条件的影响,他们利用GTAD模型,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领域贸易畅通,研究结果显示,双方的技术性壁垒的降低,会提高各国的福利水平和贸易条件。臧翰芳(2018)利用国际贸易模型模拟了零关税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效应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关税减让不但能够提升沿线国家的福利还可以促进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杜薇、余向华、姜慧(2019)研究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对于沿线国家的人才流动的关系,其利用ZMW理论模型,通过分析“一带一路”沿线的大部分国家的面板数据,验证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人才流动具有促进作用,并进一步促进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许培元、姚尧(2021)通过GTAP模型,预测了经济走廊交通基础设施大联通将大幅度促进中国和沿线国家经济和居民福利的增长,其中经贸效应更为显著。李延喜、任艺(2021)研究了中国的对外投资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居民福利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沿线国家的金融体系和社会清廉差异与中国相差越小,中国对其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越明显。江一帆(2021)运用copula函数研究了“一带一路”倡议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风险的相依性,研究结果发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股市存在一定的正向关联,而其中中亚、西亚与中国的风险相依性较高。吕炜、李晓伟(2021)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国家提出前后人类发展指数(HDI)的变化,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促进沿线国家在教育、卫生领域的发展也促进了沿线国家居民福利的提升。
已有的研究就“一带一路”倡议对投资贸易和经济发展居多,但是对“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居民福利影响的研究较少。与已有的研究不同,本文首先通过面板数据回归分析研究了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沿线国家人类发展指数和进出口贸易额的关系,结果显示,进出口贸易额的提升显著地促进了HDI指数,并且进一步加入了“一带一路”倡议虚拟变量,结果显示,在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之后,“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人类发展指数显著相关。本文旨在找出影响中亚-西亚沿线国家居民福利的主要因素,为我国提升“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力和实际效力提供一定的政策依据。
首先,明确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国家,中国和中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六国之外,还选取了西亚的黎巴嫩、土耳其、伊朗、沙特阿拉伯、约旦、以色列、也门、卡塔尔、科威特、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塞浦路斯、格鲁吉亚、阿联酋、伊拉克、阿富汗、巴林、叙利亚、巴勒斯坦、阿曼等20国。收集了中亚-西亚共25国对中国从2000到2020年的进口、出口、进出口总额面板数据。以中国对中亚-西亚国家进口额和出口额,以及双边贸易额和“一带一路”作为自变量构建回归模型。然后选取了以人类发展指数作为测度居民福利的因变量指标,人类发展指数由三个小指标构成,分别是: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人均GDP的对数。这三个指标分别反映了人的长寿水平、知识水平和生活水平,能够很好地衡量一个国家居民的福利水平。而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是通过进、出口贸易途径对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的经济施以影响,因此选择进出口额作为线性回归的自变量。分析考察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额和出口额与双边贸易额,以及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对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的人类发展指数的影响。
本文就2000-2020年中国对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沿线国家进出口额做趋势性分析。考察中亚西亚的进出口额和双边贸易额的变化。从图1中发现,2000-2020年,中国对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出口额在2000年到2008年保持一个稳步上升的发展趋势,并且在这段时间中国对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进口额也保持着一个稳步上升的发展趋势,两者的数量基本保持在一个平衡的水平,即进出口基本平衡的状态。在2008年到2014年期间中国对中亚西亚的进口额明显地超越了中国对中亚西亚的出口额的数量。在2014年的时候,中国对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进口额出现了很大的下滑,回落到出口额的数量之下,并且在2017年再次超越中国对中亚西亚的出口额,然后在最近几年趋向一个平衡的状态。而中国对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出口额在2014年保持一个稳步上涨的发展趋势,而在2014年后有所回落,但是基本上波动不大,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
图1 2000-2020年中国对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额
当我们观察中国对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双边贸易额时,我们可以看到在2014年前,中国对中亚-西亚的双边贸易额保持一个显著的上升水平,并且在2014年达到一个峰值,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世界经济增长动力被破坏,国际社会经济复苏乏力,导致国际贸易进入深度调整时期,国家社会的需求大减,从而使得我国的出口出现比较大幅度的回落。而全球大部分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下跌,侧面反映了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和需求低迷的状况。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时期,国内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所以对某些大宗商品需求也有所放缓,使得进口量也有所下降。之后在2017年期间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然后在2017年之后又逐渐回升,这与进口、出口额汇总之后的进出口总额是十分地符合。
我们从图2可见,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的福利水平变化与贸易额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从2000年的0.55左右到2020年的0.78左右,一直保持一个稳步上升的态势,年均增长率为1.86%。而观察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23国家的人类发展指数,西亚和中亚以及整个经济走廊的人类发展指数都在稳步提升。并且可以看出在2000年到2008年之间中亚五国和西亚18国的平均HDI差距在缩小,而在2008到2013年之间,由于中亚五国的HDI增速有所放缓,使得在这个期间,中亚五国和西亚18国的HDI差距扩大了一些。而且在2013年之后,西亚18国的HDI增加放缓,而中亚五国的HDI增速上升,两者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并且有趋近的趋势。这是因为从“一带一路”的倡议响应时间来说,中亚国家是早于西亚国家的,因此中国在中亚国家的投资和贸易的增量都比西亚国家的高,再加上地理位置的优势,中亚五国距离中国要比西亚国家更近,二者因素叠加是在2013年之后中亚国家与西亚国家HDI差距不断缩小的原因。201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初始年,由此本文想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的居民福利的促进作用。
图2 中国、中亚、西亚各地区HDI趋势图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25个国家以及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作为面板数据,来分析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对于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的居民福利的促进作用。首先,以中国对中亚西亚国家的出口额、进口额以及双边贸易额作为自变量,人类发展指数(HDI)作为因变量分别进行线性回归。然后,在之前的第一步三次线性回归中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作为虚拟变量,进行第二步的线性回归。最后,进行面板数据的平稳性检验并且对双边贸易额和人类发展指数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得出,中国对中亚西亚国家的贸易进出口均对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沿线国家人类发展指数有促进效应,并且“一带一路”倡议显著地提升了这种促进效应。
面板单位根检验过程考虑到了面板数据的三个指标可能存在截面相关。基于ADF法的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根据AIC选择的双边贸易额和出口额的滞后阶数为1,人类发展指数HDI和进口额滞后阶数为2,偏差校正的t统计值依次为(-4.571,-4.145,-4.454,-5.830)而p值分别为(0.0012、0.0054.、0.0018、0),故拒绝面板数据包含单位根的原假设,认为面板数据是平稳的。
表1 平稳性检验
从表2中可以看出,Ln双边贸易额是HDI的单向因果,而HDI和Ln双边贸易额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建立模型如下:
表2 双边贸易额与福利水平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其中,e是随机扰动项。根据回归结果分析得出,双边贸易额和“一带一路”倡议的系数都为正且符合预期,与此同时双边贸易额每增长1%都会使HDI指数增长2.5%,“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时间每过去一年,会使得HDI指数提高0.5%。而且“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的经济促进具有延迟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带一路”倡议对经济走廊的沿线国家居民福利的提升效果会不断地显现。
根据面板数据的回归结果,可以得出,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人类发展指数与中国对中亚西亚的进口额、出口额和双边贸易额在1%置信度上显著相关。在以出口额和进口额以及双边贸易额作为自变量以人类发展指数作为因变量做线性回归时,可以发现模型的精度都十分精确,R-squared,分别达到了(0.962、0.930、0.954),常数项分别是(0.552、0.553、0.534),并且全部在1%置信度上显著相关。这说明,出口额和进口额还有双边贸易额都是影响一个国家HDI的重要因素。这也符合生活实际,出口作为拉动一个国家GDP的三驾马车之一,出口的增长能够增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进而能够促进国家在医疗卫生和教育方面的投资,最后反映到人类发展指数上面就是HDI的提升。
在传统的基本回归模型下“一带一路”倡议作为虚拟变量加入回归分析当中,结果表明基础模型的各个自变量的系数和对应的显著性都没有出现大的变化,并且在1%的显著水平下通过了检验。根据中国对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额和“一带一路”倡议实证回归分析结果,中国对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额和“一带一路”倡议线性相关,并且双边贸易额每增长1%都会使HDI指数增长2.5%,“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时间每过去一年,会使得HDI指数提高0.5%,这表明中国对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国家的双边贸易额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沿线国家的居民福利(人类发展指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贸易额带来的积极效果更加明显。而“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实际上也是主要通过投资和贸易两条路径促进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进而提升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的财政实力,最后在居民福利水平提升上表现出来。
表3 回归结果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于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国家的居民福利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与其他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投资效应和贸易效应的分析形成了互补。弥补了现有研究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在福利效应的不足。本文通过双边贸易额和“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因变量实证分析了对人类发展指数的影响,以客观事实证明,“一带一路”倡议对于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生的促进作用。为后续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研究提够更多角度,从而不断深化了我们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认知。
首先,我们需要深化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居民福利提升效应的认识。我们不但要积极宣传“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要认识到,“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沿线国家的民生和福利的促进作用。这也符合“五通”当中的人心相通的理念。由此,我们在面对国家进行对外宣传的时候,也需要站在沿线国家的角度思考,除了侧重对于经济效果上的宣传,也要注重对于民生和社会影响的宣传。让更多的国家认识到“一到一路”倡议的福祉作用。
其次,要巩固“一带一路”倡议的优势,继续扩大我国对于中亚-西亚的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让双方的双边贸易更进一步,以双边贸易为基础,促进基础设施、能源合作等一系列项目落地,提升对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国家贸易紧密度,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促使当地居民能够享受更多的福利。使“五通”政策更加深入人心,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在西亚国家更好地落实。
最后,就后续研究而言,我们可以探索“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是如何通过进出口贸易在哪些具体途径促进了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的经济和民生的提升,并且“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推动效应。值得注意的是,“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的影响的实际效果需要时间来作用,可以设想,随着时间越久,“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中亚-西亚沿线国家的各种影响将会越来越明显。因此,进行后续的持续研究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