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娜
(济宁口腔医院修复科,山东 济宁 272000)
无牙颌(edentulous)是牙列缺失后的上下颌骨,其中龋病、牙周病、退行性改变及后天畸形等均可导致牙列缺失,多发于老年人。由于缺牙区长时间处于无负荷状态,口腔特征发生进行性改变,牙槽骨存在不同程度的吸收,进而影响咀嚼、吞咽、发音等功能及面部外观。既往临床上多采用传统全口义齿修复,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口腔异物感、牙齿固位、稳定性差等问题;而全口种植固定修复治疗可更好的固位修复体,保证其稳定性,提高患者的口颌功能,同时具有无需反复摘戴、舒适度高等优点,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治疗的缺陷。为验证其疗效,本研究选取济宁口腔医院修复科2016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40例中老年无牙颌患者(322枚种植体)为研究对象,探讨全口种植固定修复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济宁口腔医院修复科2016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40例中老年无牙颌患者(322枚种植体)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为单颌牙列缺失;②可随访、复查时间≥3年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全身疾病、骨代谢疾病者;②种植术区伴活动性感染者。其中男31例,女9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9.34±3.57)岁;无牙颌位置:上颌26例(213枚),下颌14例(109枚)。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全口种植固定修复:①术前检查:行锥形束CT机检查,试戴数字化导板,确认位置正确,无松动、翘动、缝隙,上下颌轻微分开,固定体位后拍摄CBCT,随后将放射导板固定在锥形束CT机上,单独行CBCT扫描并获取数据,适应性佩戴1~2周,于义齿基托颊舌侧面制作放射阻射点(6~8个,直径1.5 mm、深1 mm),均匀分布于义齿颊舌侧,注意近远中向、颌龈向不在一条直线上,尽量保证无重叠;②术前规划、制作导板:将两次CBCT扫描获得的DICOM格式文件导入Simplant 13.0软件,进行影像重建,调节阈值、匹配标记点,重叠牙槽骨、黏膜及修复体的影响,根据黏膜、修复体的位置、牙槽骨的骨量、避免重要解剖结构为原则设计种植导板,使用骨密度分析软件Image J记录并分析各拟种植体位点的骨密度,由修复医生在修复专家的指导下完成术前设计,生成虚拟导板,随后交付技工端后制作种植手术导板(3D打印);③术前准备:术前试戴手术导板,确认位置固定、稳定后,导板贴合软组织,确定无翘动、旋转后,制取种植手术导板(加成型硅橡胶)与对颌牙齿的咬合记录,确保导板能够正确就位;术前常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00089,规格:0.3 g/粒)1粒、阿普唑仑片(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0578,规格:0.4 mg/片)1片,西吡氯铵含漱液(杭州民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753,规格:200 ml∶0.2 g)漱口3~5 min;④计算机辅助无牙颌种植术:由2名经验丰富的种植外科医师进行操作,患者取仰卧位,采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PRODUITS DENTAIRES PIERRE ROLLAND,注册证号H20140732,规格:1.7 ml∶盐酸阿替卡因68 mg与酒石酸肾上腺素17 μg(以肾上腺素计)]行局部浸润麻醉,消毒后考咬合记录进行固定,确定位置及稳定性良好后,可在导板的引导下预备种植窝,植入种植体,使用种植体动度测量仪Osstell ISQ测量初期稳定性,术后即刻修复;⑤种植体支持的无牙颌固定修复:骨结合完成后永久修复上部结构,口内种植体安放转移杆,刚性连接丙烯酸树脂、金属杆,制取印模,提取颌位记录,印模送至技工室(制作钛支架),灌注制备模型,试戴、被动就位,制作最终修复体;戴入最终修复体,骨量不足者,同期可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引导骨再生技术等骨增量术,调整上下颌咬合关系,封闭螺丝孔、抛光,根尖片设备(KaVo Focus牙片机)拍摄根尖片,基台完全就位后,缝合创口,术后即刻负重。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种植体存留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①种植体存留率:成功标准为无动度,X线片显示根尖周围无透光区,负荷1年后骨吸收<0.2 mm/年(垂直方向),无持续性或不可逆的症状;种植体存留数:仍在位且能正常行使功能的种植体数量;②并发症发生情况:○a 生物并发症:包括种植体周围探诊出血、溢脓、软组织肿胀、疼痛或感染等问题;○b 机械并发症:包括种植体与基台连接螺丝松动、丢失、断裂等;○c 修复体相关机械并发症:包括牙冠脱落、牙冠松动、冠边缘不密合、封闭树脂脱落、饰面材料折裂等;③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运用边缘骨水平分析软件(Adobe Illustrator CC 2019)评估,测量X线影像中近中、远中位置间的距离,取均值;实际边缘骨吸收量=(近中测量值+远中测量值)/2×根尖片放大率。
2.1 术后种植体存留情况 随访期间322枚种植体中2枚松动脱落,重新植入后良好。随访3年后的种植体存留率为99.38%(320/322),其中上颌、下颌分别为99.53%(212/213)、99.08%(108/109)。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2.2.1 生物并发症发生情况 322枚种植体出现创面开裂1枚、种植体周围黏膜炎1枚、种植体周围炎2枚、种植体脱落2枚,生物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6%(4/322)。
2.2.2 机械并发症发生情况 322枚种植体出现基台松动2枚,机械并发症总发生率为0.62%(2/322)。
2.2.3 修复体相关机械并发症发生情况 322枚种植体出现冠边缘不密合1枚、牙冠松动3枚、封闭树脂脱落4枚、牙冠脱落5枚、饰面材料折裂7枚,修复体相关机械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21%(20/322)。
2.3 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情况 随访3年,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为(0.69±0.14)mm,上、下颌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73±0.21)mm、(0.64±0.17)mm。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无牙颌患者的发生率也呈明显升高趋势。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修复材料的深入研究,修复技术得到了显著提高,逐渐趋于成熟,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数字化导板辅助技术主要应用于种植体修复中,可根据术前虚拟设计方案快速、精准转移种植体,减少出血的同时减轻疼痛,故比较适用于耐受度较差的中老年人群。
种植体存留率可作为评价无牙颌治疗的直接指标,该指标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诸如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骨结合、折断等并发症,而规范的临床操作、术后良好维护均可使种植体存留率提高,从而改善远期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随访3年所有种植体累计存留率为99.38%,其中上颌、下颌累计存留率分别为99.53%、99.08%,提示全口种植固定修复治疗具有较高的长期存留率。不同研究的全口种植固定修复术的机械并发症、生物学并发症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分析认为,其结果可能与纳入样本量、种植系统、修复方式不同有关。本研究322枚种植体中出现创面开裂1枚、种植体周围黏膜炎1枚、种植体周围炎2枚、种植体脱落2枚,生物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6%(4/322);322枚种植体出现基台松动2枚,机械并发症总发生率为0.62%(2/322); 322枚种植体出现冠边缘不密合1枚、牙冠松动3枚、封闭树脂脱落4枚、牙冠脱落5枚、饰面材料折裂7枚,修复体相关机械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21%(20/322)。分析认为,本研究应用了数字化导板,其可以精准转移术前虚拟设计方案,且植入速度快、出血少、疼痛轻,更加适用于中老年人群,弥补传统传统全口义齿修复的不足,同时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种植体周围边缘骨水平的稳定性与修复治疗是否成功与种植体区域骨质、设计、创伤及口腔卫生情况多种因素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为(0.69±0.14)mm,上、下颌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73±0.21)mm、(0.64±0.17)mm,上颌吸收量稍多于下颌,提示全口种植固定修复术后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并不显著,可保持良好的长期稳定性,而上颌吸收量更多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与下颌相比,上颌的骨密度更低。
综上所述,全口种植固定修复治疗中老年无牙颌种植体累计存留率较高,且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较少,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