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晨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是我们党克服艰难险阻、创造历史伟业的重要原因,也是奋进新征程、创造新的更大胜利的巨大精神源泉。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红色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不断激发中华儿女奋斗的磅礴历史。2021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考察时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一百年来,我党“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我们要融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先进性、时代性、原创性,坚定“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思想路线,就要将传承红色基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统筹重视,这是我们立足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新起点,进一步加强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根本遵循和前进方向。
应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和传承传统优秀文化交相辉映的特色资源优势,全面系统挖掘整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资源,深入做好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工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的氛围更加浓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更为主动、更加深厚的精神力量。
山东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革命遗址遗迹众多,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山东还是儒家文化发源地,在中华五千余年文明史中,山东传统文化星光灿烂、熠熠生辉。新中国成立至今,山东文化建设绘就了一幅幅流光溢彩的灿烂画卷,令人倍感振奋、备受激励。早在2013 年11 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对于进一步传承中国红色基因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专门加以强调,赋予山东双重使命。
近年来,山东立足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优势,通过创新文化宣传载体和传播方式,将红色文化作为传承发扬沂蒙精神的主要载体,提炼出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传承红色基因等方面同步持续发力,取得显著成就。例如,通过统筹整合省市县各级部门力量资源,形成对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共同推进的有效机制,积极加强文化旅游、宣传、党史、教育等有关部门和各界力量协同互动,搭平台、构渠道,实现“一盘棋”工作格局。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系统化做好对现有革命文物资源及其所具有的深层次史料和价值意义的挖掘工作。围绕重要革命文化线路,分步骤、分阶段开展了一批特色重点保护展示项目。加大对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未经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重要革命文物的保护力度,依法提升保护等级。开展革命文物资源的保存现状和保护需求等调查工作,建立健全革命文物资源库。加大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比重,分别在乡村和城市实施儒学推广计划。聚焦齐鲁大地古代文明、重大历史文化事件、重要历史文化知名人物、经典史学故事等进行文学精品创作,推出一批精品力作。
要以历史的视野,紧跟时代精神和现实斗争需要,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历史文化有效贯通聚合,探索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打造多元化的平台和渠道,使之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时代。
由相关部门联合成立跨部门的专项小组,对全省红色文化产业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和统筹协调,制定出台相关的实施方案和指导路线,形成全方位、多要素,各类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一盘棋”工作格局。在政策、人才等各方面不断夯基固本。培育多种形式的以政府为主导、社会资本为补充的红色文化产业基金,包括红色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担保基金和公益基金等。加强人才队伍培育建设,将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纳入各级纲领性规划中,完善人才政策保障体系。加快推动形成“政产学研”跨界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分层级、分领域对相关文化产业人才进行分步骤、分层次培训。打造高水平的文化产业智库专家队伍,为服务红色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一是进一步挖掘“沂蒙精神”的红色文化价值。对鲁南地区红色遗址遗迹进行调查,做好科学保护和系统研究工作,打造一系列精神展陈和品牌红色项目。
二是进一步做实做细党的精神谱系资源工作。广泛收集寻访革命战争和建设时期山东省重要战场、重大事件、关键节点、主要人物的史实资料,使之完整化、系统化、全貌化。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多层次、多角度开展理论研讨,拍摄相关影视作品、出版有关文学作品和理论著作,同时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争取更多精神产品涌现,发挥示范激励价值。
三是打造线上线下交互融合的红色文化体验平台。建设线下红色文化博览中心,利用特色影像、全景展厅等手段生动化展示红色产业精品。搭建线上红色产业信息云平台,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对接各类红色资源,实现优质红色资源的高效整合。
一是对齐鲁传统文化进行全景式梳理汇集。例如,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文化,孔孟儒家、孙武孙膑兵家等古代思想文化,以及历朝历代数以万计的名人名士、历史人物。通过多种方式,政府牵头布局,建立各个专项专家组,同时发动基层文化单位筛选上报有关线索,逐渐形成齐鲁优秀传统文化“高地”。
二是对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系统化理论研究。按照先大后小、先干后枝、先重点后一般的设计,找到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具代表性、最具普遍意义的文化文明主干,科学进行其文化文明定位定性。以此类推,对区域性、阶段性、短期性的文化成果进行汇总,形成齐鲁优秀传统文化“族谱”。
一是秉持山东文化大繁荣这一主题,紧密结合山东文化建设的实际,建设文化品牌,扩大山东文化影响力。例如,编写山东历史人物传记,讲好历史文化故事,开展大型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布展陈列等。顺应年轻一代消费趋势,借助大数据、社交媒体等追踪其消费偏好,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创新营销模式,将特色的红色旅游线路、传统文化产品等推向全国。
二是推动与各类要素充分聚合融合。突出与传统旅游行业的融合,如开展“一山一水一圣人”历史文化主题游;突出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合,将文化与乡风乡俗、新农村建设、农家生活体验等建立连接,并注入文化元素;突出与社会管理体制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融合,发挥好社会价值导向力、文化核心凝聚力、文化精神推动力等功能。
一是构建传承与创新的平台与渠道。例如,发挥旅游业的纽带作用,注重红色旅游文化与传统文化体系协同的构建,满足公众对于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等多样性的需求。可以考虑在红色文化旅游景区依托其原有主题主线,加入传统文化要素,增加文化教育旅游的双轮驱动效应。当然,亦可在具有传统文化要素的景区赋能红色文化要素,增强其红色教育意义,促进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覆盖范围的拓展与延伸。还可以设计周末红色寻迹线路,打造城郊红色研学基地,促进红色文化与旅游扶贫、特色镇村、田园综合体、生态旅游等融合发展。通过补贴、奖励等方式激发乡村手艺人开发红色文创作品的热情,赋能提升传统工艺品的红色文化价值。
二是加强产业协同互动。积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充分运用各种科技手段和资源优势,通过对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加强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增强产业发展活力。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增强创新意识,探索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延展策略。将红色文化产品与日常生活深度融合,实现“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拓展,探索更多适合企事业单位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和青少年进行红色研学的精品线路。实施品牌化战略,加强各类主体的充分交流,借鉴先进经验,充分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增强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