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李民钢琴教学法”实践总结与反思

2022-11-01 06:34文/夏
钢琴艺术 2022年8期
关键词:练琴李老师弹奏

文/夏 宇

怀着深深的敬意,终于开始起笔写这篇教学总结与反思。而之所以说“终于起笔”,是因为李民老师的教学法体系呈多维立体状,就像科幻片里经常出现的镜头——双手在空中把这个“立体多维图”拉开放大,能进入到任何点,继而可以再无限放大……点、线、面之间又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因此,有很长一段时间,面对如此庞大而精深的教学法体系,实在是怕提笔一写仅仅是复述老师的观点……在用李老师的教学法体系实践了一年半以后,终于找到了“线头”,那就是从我所教学生的弹奏反馈来进行阶段性总结与反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一篇教学总结就此开启。

教学时间段:2020年10月至2022年4月(一年半)。

教学对象:21名学生,其中零基础启蒙的有15名,包括最小的四岁半1名、五岁至五岁半有7名、六岁至六岁半有6名、八岁半1名。

弹得好才会有兴趣

“弹得好才会有兴趣”是李老师让我最先醍醐灌顶的核心理念之一。这看似理所当然、习以为常的一句话,着实让我这一类老师走了不少弯路。站在老师的角度理解,就是要把好质量关,不能因为客观原因妥协教学质量,一旦质量关失守,那一切就像决堤的大坝,无可挽回。

李老师的教学体系旨在把这些“质量关卡”一个个夯实牢固。教学方式可以循循善诱、亲切耐心,但是心里一定要对学生的能力、进度清如明镜,这样理念一致的家长才能更好地与老师通力合作。

说回到“弹好听”这件事上,在没有建立清晰的教学框架之前,课堂的教学总是太过微观,内心对于学生弹奏作品的把握(无论大小)都不够清晰,只是觉得学生弹到哪一步了,便在哪一个层级修修补补;而跟随李老师学习体系的教学理论后,对于乐曲的宏观把控有了更全面的视角,并且随着经验和眼界的不断积累,这些视角会更清晰、细化。这样,不管学生对于某个作品弹到什么程度,“弹好听”这个要求都变得清晰、鲜活了起来。

而李老师的理论体系从钢琴演奏技巧、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层层深入,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和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后,步骤清晰而又灵活应变地引导学生获得能力,把乐曲弹好听,由此给了我们一个掷地有声的结论和目标:弹得好才会有兴趣!

提到“立志”这个词,让我想起让人脸红的过往:既然家长希望孩子开心,只需要上课哄好孩子就行,也不用考级、比赛,每周上一节课——那便根据家长要求教学,但这样做的代价是无形且非常惨痛的——因为一个钢琴教师的心理已经破防,就算自认为每节课都在认真上,但是一个对教学质量没有要求的老师就是一个没有责任心的老师。长此以往会被这个职业淘汰,并且是自己淘汰自己,因为没有要求地教,一切都会垮掉。

尽管初衷是希望学生不要留下童年阴影,感受音乐的美,慢慢地就爱上钢琴、学会自然而然地练琴,但现在想想真的是大错特错。

因此“立志”二字放在此也就不突兀了。在跟随李老师系统学习教学法之时,正是想重拾起教学信心之时,自从跟李老师学习钢琴教学法后,感觉进入了新世界,正是因为有如此浩瀚的钢琴文献、有无限地对声音的追求,才会不断地琢磨研究、探究真正趣味所在。自此,开启了李老师提出的对教师素质“12字方针”的不断追求:能弹、会听、善读、好问、常思、守正,立志成为一名越来越优秀的老师。

优优同学今年参加了李民老师作评委会主席的展演并获得二等奖,展演的评比方向与李老师一直以来的理念方向一致“把钢琴弹好听”。优优比赛时已经学习70节课(每节课30分钟)。在一次次表演中,优优同学进步很大。

钢琴演奏是一门表演艺术

这是李老师的理论对我的认知产生颠覆性改变的地方。很多看似“基础性”“常识性”的话题,往往容易形成盲区。

意识到这一点后,在教学内容上就有了明确的指向:我们要弹琴给观众听,是分享和表达音乐。这样所有的技巧都更容易带上表情、融入表情。比如悠悠同学在上第二次钢琴课的时候,45分钟的课堂,不仅总结了第一节课学的“手姿”心得,还声情并茂地把课堂上引入的故事往下即兴续编了至少有10分钟,因此,当引导悠悠弹钢琴就像讲故事给别人听的时候,她练琴就更容易有情境、有意思。

在教学形式上最大的变化就是:在课堂结束时加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以表演的状态视奏新曲子(乐曲有时是独奏作品、有时是师生四手联弹,乐曲难度在学生能力范围内),或者以表演的状态背谱弹奏回课的曲子。

我们对于孩子的演奏总是过分强调“要完美”,导致很多孩子总是在家弹,顶多弹给老师听。其实,有时候问学生:这首曲子你愿意表演了吗?很多情况下,孩子们比我们想象中自信:当然可以!表演过程中就算有停顿也大胆往后弹。表演结束后完美不完美、哪里需要再练练学生心里很清楚,年纪再小点儿的如果不清楚可以一起回顾总结。这样,“表演”的门槛就没那么高了,学生可以从表演中获得自信,并且激励自己下一次一定要更好。

一诺同学,5岁多开始学琴,妈妈当时很顾虑这么小能不能学,但一诺同学很喜欢钢琴,加之能够很好地配合课堂,就开始了钢琴之旅。但令妈妈比较头疼的是一诺不喜欢练琴,好在一诺妈妈很有耐心,不追求进度。一诺的优点是非常喜欢音乐,对音乐有非常高的审美标准,从迈克尔·杰克逊到迪士尼影片的主题曲都如数家珍。平时妈妈播放音乐特别多(会跟着音乐一起感受,甚至编创动作),一诺内心有非常稳定的拍感,平时唱谱的音准也非常棒。她会跟妈妈分享: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和冬奥会主题曲《雪花》哪个更好听?妈妈说,一诺在学琴路上思考了很久,终于得出结论:更喜欢《我和你》。

实践证明,孩子们很喜欢师生四手联弹的部分,表演的兴趣大幅提升,有了老师的伴奏,弹奏信心也明显增强;同时,对于启蒙和基础阶段的学生,老师稳定的伴奏律动也有利于夯实学生内心的稳定拍感,以及提升学生对于和声听觉的直观感受。

由此,还衍生出了“Mini音乐会”:当堂课结束,表演三首或三首以上近期学的曲子,这样不仅让孩子每一个时间段都有能拿得出手的乐曲,还能更大程度地训练背谱能力。

鉴于时起时伏的疫情需要停课,“在家练琴也要仪式感满满”系列活动也应运而生。这个活动旨在提高同学们的练琴积极性,让家长也更易于把握练琴的“过程”;同时也让同学们意识到学好一件乐器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我们不仅着眼于舞台上自如发挥的表演状态,也同样看重练琴过程中,同学们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令人惊喜的是,同学们积极发挥自己的创意:有跟爸爸合作表演的、有自学乐曲表演的、有身着表演服正式走台的、有试着蒙眼弹奏测试自己准确性的……通过同学们的练琴视频,真心感叹:创意无处不在,练琴本可以更有趣味。

玥玥同学从零基础学习了60节课(每节45分钟),几乎每天都发视频给我,每次上课妈妈也会很认真地记录和理解,并且平时在陪伴玥玥练习时静静地坐在玥玥身旁,非常温柔、坚定且耐心。

为了花式吸引同学们练琴,我还设置了“45分钟挑战”活动,同学们在规定的45分钟时间内同时练同一首新乐曲,时间到,即刻挑战完整表演。目前开展了三次。在第二次“45分钟挑战”过程中,同学们就发起了“熄灯”挑战,而且挑战完每个人都要求加演,一首接一首停不下来。虽然过程中有卡顿,但我们都“心照不宣”——回家再多练练,下次争取更完整吧!

在表演中,学生经常能给我们惊喜。比如睿睿同学,5岁半开始学琴,学习了32节课(每节30分钟)。睿睿在课堂上活泼好动,但基本能配合完成课堂,妈妈很喜欢钢琴,虽然工作很忙,但是让他学习钢琴的决心很坚定,有一次我们还在中山音乐堂偶遇了来参加新年音乐会的睿睿,身着小西服的睿睿第一个帅气出场,在第二个环节还跟妈妈合作了三首曲目。

芃芃也是偏内向,但自己喜欢音乐并且主动要求学习钢琴的小同学。在新年音乐会时学习了30节课(每节45分钟)。妈妈说,能说服芃芃穿上裙子表演、表演的时候能抚着钢琴鞠躬、其中有一首曲子临时要移高八度弹奏时也完成得很好……这些都是妈妈感到很惊喜的。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这一点也是李老师刷新我认知的一个核心点。李老师经常用体育运动员举例子:原来钢琴弹奏也是一门运动——以手指跑动为核心的运动。是运动,就有它的运动特征,比如它的训练就需要有强度的保障。而以前思路上升不到这个层面的时候,总是觉得学生练少了,也说不出所以然,现在变得清晰了。比如举办学生音乐会,每个学生需要背谱演奏5首或5首以上的作品(2021年6月的音乐会到2022年2月的新年音乐会,总共举办了四次),这样从一开始就训练学生的背谱能力(完整性)、脑力、耐力,今后曲目慢慢变长了也不怕。

牛牛第一次参加音乐会时,已经学习32节课(每节45分钟),他没在我这里启蒙,转到我这里学习时把弹完三分之一的“599”重新开始巩固学习。到新年音乐会时,牛牛已经学习64节课(每节45分钟),当场音乐会还和妈妈四手联弹了《豆豆龙》,最后颁奖环节弹了《星球大战主题曲》作为背景音乐。

落奏找重量,听声音,手形动态自如

使用李老师的教学体系后,最明显的变化之一便是教学用语的改变。而教学用语里最彻底改变的一个词就是将“断奏”改成“落奏”,一个字的改变背后反映的是一整套教学理念的改变。一旦在课堂上“落奏”的词频提高,就意在强调让学生那段时间体会重量、找重量,重量贯通到指尖的感觉变弱了,需要反复强调、夯实。

“落奏”的奏法中,李老师总结了“五字经”:“提、落、站、松、听。”“五字经”中的“落”有八个词:肩沉、臂落、腕高、指低、垂落、勿停、贯通、缓冲。其中,“缓冲”一词是与我们落奏、找重量的最终指向——“声音”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弹奏的音质要饱满,如果没有“缓冲”,手腕紧张的话,声音也会变得紧张、干涩。

以前关于“落奏”的教学,就停留在了“五字经”前面四个字——而呼之欲出、最重要的指向,第五个字“听”却忽视了——那前面所有的功夫都白费了。自此我在学生的日常教学中,也会经常提醒他们用耳朵“听”:先学会区分哪种声音是对的,进而区分出哪个声音更好。

提起“好的声音”这一点,不得不提“手形”。比如嘉铭同学,他也是零基础学习,因为妈妈曾经学过钢琴,所以在家陪练的时候,沟通过多次“手形”的话题。当时我就用李老师的理念多次解释:弹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果强调“静止”地摆手形,那么真正弹奏的过程中声音还是没有通到指尖——弹出来的音质必然是虚的、不合格的。

而“动态”也是跟家长沟通讲解时,时常用到的一个词。除了帮助家长理解“手形”要放在动态语境中去理解,对手腕的把握也应该是“动态”的,比如李民老师推荐的《钢琴天天练练》系列就非常实用,其中有很多全键盘理念的大跳等技巧,大量的曲目让孩子感受灵活放松的手腕,找到与找重量结合起来弹奏的劲儿。如果一味地提醒学生:手腕要平稳,又容易进入手腕僵紧的误区。

“动态”一词揭示的不仅是一种具体技巧,更是一种理念:教学有法,而无定法,需要我们持续磨炼教学经验,才能为不同学生定制出更准确、针对性更强的教学指导。

自如弹奏,也是给学生指导中的高频词汇。在动态操作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达到自如弹奏的程度,是不能说把好质量关的。以前只是说“没弹熟、要弹熟”,没有上升到“动作技能的习得和熟练”这个层面,视角也是微观的。而作为老师,当心中有一个操作的“完型”时,对学生弹奏的各个层面的规划都是清晰且了然于心的,学生更容易从老师这里得到准确甚至精准的指导,从而少走错路、弯路。

数拍子要有力度,放松不是松懈

在李民老师钢琴教学法的第三辑中(表现力)专门讲解了数拍子的话题。李老师强调:节拍的“点”来自力度,非常清晰地提出了数拍子的要求,如果学生内心没有律动、没有用心力,是数不好拍子的,而这会直接影响音乐的表现力。结合之前我对启蒙学生一直非常强调放松,导致松垮的教学误区进行了纠正。我之前的误区是:紧张的肌肉记忆是很难改的,而放松是可以改的。有了这个具体理念的指导,我内心对于把握学生紧张与放松有了更明晰和调和的把握。

春和同学,第一次课开始于2021年1月2日,当时不满10岁,妈妈会手风琴,自己教春和弹到“小汤3”,然后第一次来上课“小汤5”快弹完了。隔周学一次钢琴(每次45分钟),隔周学一次吉他。当时他的总体状态是非常不规范的:从坐姿、读谱到奏法……但是他热爱音乐,时常在家“创作”自己的曲子,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比小孩子强,妈妈每次课也记录得很用心,所以当时对春和的学习是充满了信心的。

后来上第12次课的时候,已经是2021年7月初了,紧接着暑假回老家,一直到8月底才回来上第13次课,春和暑假回来上课进步让我感到很惊喜,妈妈也说虽然回老家了,但是在老家琴房租琴练习了,准备因疫情延误的比赛。我觉得春和进步的最大亮点在于:他领悟到“心力”一词,并且很明显地表现出来了。还表演了一首自己创作的乐曲“笨拙进行曲”,乐曲的完整性、律动感、规范规格都有大幅度地提高。

万万没想到的是,在2021年10月份上完第17次课后,妈妈跟我通话说:学不下去了。因为春和不愿意打开琴盖了。细问才得知,妈妈要求自己不在家陪练的时候春和不能乱弹!而且在陪练过程中,弹一下就是错,妈妈觉得没按规范的要求弹,反反复复中,母子俩一起着急,在一旁的爸爸也感觉一弹琴就闹家庭矛盾,不太支持继续学下去了。

春和妈妈急于想让孩子高效矫正以往不良习惯的急切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正如李民老师所说,在教育中,多一些推力,少一些拉力,何其重要,家长用力过猛,孩子承受不了的结局就是直接放弃。

最后,春和没有参加比赛。妈妈说,希望哪天春和想弹琴了再继续学习,现在在家只练吉他。反思春和的案例,其实,春和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做到这样的改变已经很厉害了,最宝贵的是他那颗热爱音乐的心!

以学生为中心

作为老师需要时刻牢记这一点。有时候太过认真会忘记教学的主体——学生,他的认知能力怎么样?身体协调性如何?练琴的最大困难在哪里?以前虽然也稍有注意,尽量提醒自己不要“想当然”地觉得这个知识容不容易,而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和理解。比如,启蒙年龄最小的艾薇同学,她自己主动想学钢琴,当初妈妈还担心太小,实在无法抗拒艾薇想学钢琴的想法就开始学了。艾薇同学年纪虽然最小,但是头脑特别聪明,理解能力强,识谱视奏速度快,每周一节课(每节30分钟),基本上展现的是自学的曲子;但是身体协调能力跟不上脑力,节奏方面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心里知道,但是控制力还不足。一开始我还纠结要不要艾薇每首曲子起码精弹到“节奏”项要扎实地过关,但在李民老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不那么走极端了:结合艾薇同学的年龄,她还有太大的成长空间,既然知道控制不完美节奏是年龄的问题,为何要在这个点过分矫正呢?不能熄灭艾薇每节课都热情分享她一周自学的许多条曲目的积极性,但同时还是要在课堂上指出节奏的错误,并能做对,并在今后一节节课中提升。

结 语

本想给文章取一个更大气、更高级的标题。后来一想,李老师的理念里脚踏实地才是其风格基调,而且在李老师毫无保留的课堂实录里也写道:“上好一节课不难,难的是上好每一节课!”李老师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总是看似平凡朴实,细回味其实别有洞天!

可以说,从2019年开始跟随李老师的节奏系统学习钢琴教学法,到眼下的5月份——这横跨四年的时间里,畅游在李老师的钢琴教学法体系中,虽知其内涵真谛不是轻易能领悟和做到位的,但每日跟着李老师的步伐积累、精进,有一种无限幸福的充实感。我在未来等着更好的你们、等着更好的自己和李民老师相遇!

猜你喜欢
练琴李老师弹奏
弹 奏
该得奖的李老师
弹奏四步曲,抒写真感受——怎样写好读后感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练琴记
宠物难伺候
乐乐姐姐热线
舍不得您,李老师
练琴
练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