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国庆 陆 晫 朱行辉 刘 焱 朱亚东
(1.江苏省金湖县融媒体中心,江苏 淮安 211628;2.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45;3.江苏省广播电视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
以往的县级广播电视台由于传统观念的惯性、县级财政的窘境、人才队伍的匮乏,使之一直处于业务单一、设施陈旧、技术更迭吃力的艰难维系状态。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按照积极推进、科学发展、规范管理、确保导向要求,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1],为县级媒体单位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金湖县广播电视台在完成新建设施之前,只有简单的节目制作场所和技术系统,播出3个电视频道、1个调频广播频率,无新媒体制播和分发系统。
可以看出,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潮中,当时金湖县广播电视台的状况完全不能满足舆论宣传“融合、高效、移动优先”的要求,更不用谈“充分利用有线、卫星、无线等广播电视网络资源,建设广播电视网络协同传播平台”了。[2]因此,主动整合本地优质媒体资源,在“以强扶优”的原则下将传统报纸、电视台等媒体资源同现代互联网媒体资源相结合,以实现各媒体平台的联动发展、进而实现一体化运作,体现其联动发展效应。[3]
广播电视融合发展的新理念就是让传统媒体布局全新的生态构建。[4]重新布局建设一个符合媒体生态和相关技术标准的县级媒体设施,成为金湖县广播电视台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就是建设一个“县级新型广电媒体基础设施”。这个重要任务就形成了项目的第一个需求。第二,搭建具备协调调度、综合采集、混合制作、多渠道分发和覆盖能力的新媒体平台,打造新型县级融媒体中心。第三,更新和升级原有传统广播电视制作和覆盖系统,开发新媒体制播和分发系统,并与传统广播电视系统有机融合。第四,建设可支撑上述平台和系统的基础设施,包括新建技术用房、广播电视发射塔,并配套动力资源和其他资源。
针对上述需求,项目建设分为3大部分:
一是配置一套完整的技术系统,该系统符合媒体融合功能要求,符合业务流程技术要求,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符合金湖县整体水平和社会需求;
二是建设业务用房、技术用房和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塔,能够支撑上述技术系统设备正常运行的动力系统;
三是配套技术用房建筑的场区环境,除满足节目采集、外景制作空间外,兼顾城市地标配景、当地民众观景休闲的功能。
总体框架见图1。
图1 金湖县融媒体中心总体框架图
按照新型广电媒体基础设施的总体架构布局,建设内容包括融媒体平台、电视节目制播、广播节目制播、总控播出、全台媒资、节目传输、新建广播电视发射塔、无线电视和调频广播发射,以及支撑上述功能的技术用房建筑等。
在系统设计中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可靠与操作维护方便,包括播出安全、网络接入安全、系统运行安全;各子系统、网络平台应具备完善的监控、监测手段,及时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充分考虑设备级、系统级与网络级的高可用与高可靠性,以及故障的可管理、可恢复、可维护;系统中,在播出通道上的设备均有备份,故障时自动倒换,所有系统级别的故障都能够通过系统间的集成管理,自动或手动地切换到冗余备份系统上,确保安全播出。[5]
新建融媒体中心总体系统如图2所示。
图2 金湖县融媒体中心总体系统图
金湖县融媒体平台建设的原则是:实现内容选题、素材采集的统一指挥,一次采集多元应用;实现视音频节目制作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协同化、流程化、数字化、网络化、文件化;实现节目成品在传统发射覆盖方式的同时,多渠道发布;系统架构和容量在满足当前实际使用需求的基础上,适当考虑可扩展性,为发展留有空间。
按照《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要求,结合本项目建设需求,依托省级融合媒体云平台提供的云服务能力,充分融合广播电视、平面媒体、新媒体的新闻生产业务,进行流程的设计与重构,实现流程的整合、可管可控;该平台具备内容策划统一指挥、任务下达、采集协调、内容多来源采集汇聚、生产协同管理、内容审核、节目封装、多渠道发布、数据可视化分析及呈现等,支持政务及社会综合服务等接口,考虑网络安全措施,具备运维监管能力。
融媒体平台架构规划如图3所示。[6]
图3 融媒体平台整体架构规划图
电视节目制作包括演播室系统、后期制作系统、配音系统、审看系统、总控系统、播出系统和全台时钟同步系统等部分。
3.2.1 演播室
根据金湖县人口、节目制作需求,共播出4个频道,频道节目播出量18~20小时/天,自制节目量1小时/天。
本项目配置3个演播室。其中,新闻演播室建筑面积100㎡,主要用于完成新闻节目录制、制作和直播,演播室机位设置高清3讯道,视频系统按照全高清系统设计,音频按照立体声节目录制设计;专题演播室建筑面积200㎡,主要用于完成专题和访谈类节目录制和制作,演播室机位设置为高清4讯道,部分摄像机与其他演播室共用,视频系统按照全高清系统设计,音频按照立体声节目录制设计;多功能演播厅建筑面积为600㎡,用于完成综艺节目的录制、制作或者直播,同时作为大型会议及小型剧场演出用房,根据功能定位,配置高清6讯道,视频系统按照全高清系统设计,音频按照立体声节目录制设计。
演播室灯光设置会对节目效果产生较大影响,若想使得节目效果能够大幅度提高,必须保证调节能够切实做到位。[7]本项目按照高清电视的照度要求配置了灯光系统,并设置灯光室,满足调光需要。
3.2.2 后期制作、配音及审看
后期制作系统借助于网络和服务器,可实现与演播室系统的互联互通,非线性编辑系统可实现视音频节目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共享,不仅提高了整体节目制作效率,同时利用后期制作网提供的丰富节目素材,提高了演播室节目的制作水平。本项目还将目前使用状态良好的现有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了利旧。
配音系统、审听审看系统结合节目制作量进行了对应的配置。
3.2.3 电视总控系统
电视总控系统以数字化、多格式的总控矩阵为核心,承担着对参与播出的视频、电视音频信号(包括各演播室信号、卫星接收信号、光缆回传信号等)的调度处理、监测等任务,并在紧急情况下对信号进行应急处理。该系统可以实现所有演播室信号、卫星接收信号、光缆回传信号、播出节目信号、外来信号的集中传输调度和管理,可为各独立的技术系统提供信号源的调度,提高播出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总控系统主要由矩阵切换、信号处理和信号监控几个部分组成;对于高、标清同播的总控播出系统,还要在总控系统中考虑节目信号的上下变换。
本项目总控系统主要配置:
总控矩阵采用主备双矩阵的方式来实现保障安全播出要求,主/备矩阵规模为64路高清/标清自适应输入输出。输入输出信号均为带嵌入音频的HD-SDI/SD-SDI信号。
输入监看:总控系统根据需要,将总控矩阵输入/输出关键节点的视频信号进行统一监看;
配置一套视音频监测系统,实现重要节点音视频信号的存储、回放及黑场、静帧等异常状况的监测报警;采用主从同步两级架构配备全台同步和时钟系统;时钟系统信号满足EBU国际时码标准,同时还可以输出RS-422或RS-232信号。
3.2.4 电视播出系统
电视播出系统以硬盘自动播出为主,以录像机作为应急播出设备。每个播出分控子系统分别与总控建立联系,4个频道配备2台四通道视频服务器,每台服务器都作为1个频道的主输出通道及另一个频道的备份输出通道,同时还配备有1台第三备播视频服务器用于4个频道主备输出外的第三级备份,充分保证了播出安全。
根据金湖县融媒体中心的发展需求,本项目采用分离式高标清同播系统。
金湖县融媒体中心播出1个广播频率,具备支持增加2~3个频率的能力,播出时长为16小时/天,自办节目8小时/天。
3.3.1 直播及录制
本项目按2套广播节目设计建设,其中1套作为预留,每天播出时长16个小时。按照节目制作和播出量,统筹规划配置了2套广播直播室、2套广播录音室和1个文艺录音室。其中,广播直播室系统以直播调音台为核心,实现多种播出形式和不同节目音源的混合、处理、播出,满足广播节目时效性、参与性、娱乐性、多样性的业务流程特点,适应直播、录播、网播、转播等多种节目播出形式,具备听众参与、热线互动等直播功能;技术系统支持返听监听、成品音源播出、节目转播、热线电话、延时控制、报警等功能;广播录音室可完成广播节目的语言录制、后期编辑工作,系统设备支持AES67标准,具备AoIP信号调度的能力,配置的主流的音频工作站支持多轨录音、动效编辑、音频编辑以及合成输出等工作;文艺录音室配备专业24轨录制调音台、传声器、音源设备、音频工作站以及各种周边设备,音频工作站具备1000BASE-T标准以太网接口,具有MIDI、XLR平衡音频、RCA非平衡音频、AES/EBU-BNC,RS-422控制接口、同步接口;支持原码流的采集、编辑、回录,可实现音频素材的无损传输、保存、复制、剪接,提供拉伸、变调、声像处理等特技功能,支持多种单声道、立体声的各种PCM文件格式及MPEG的压缩文件格式。
3.3.2 广播制播网络系统
广播制播网是以音频工作站为主体,承载多渠道音源采集、节目编辑制作、节目播出申请、播出内容审核、节目编排、多形式节目播出、资料管理以及过程监控等电台制作播出核心业务形态的网络。
广播制播网符合当前广播电台业务流程,满足广播制播数字化、网络化需求。建立从采访、编辑、制作到播出,时效性强,操作方便灵活,实现广播节目的集约型管理模式。
根据广电总局相关规定,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和广播节目的安全播出,广播电台制播网采用物理隔离的专用局域网,播出系统按三级等保进行设计[8],在广播制作网络系统与广播播出网络系统之间设置安全网关。
3.3.3 广播总控系统
广播总控系统是广播电台的核心,所有的节目信号通过总控实现交换、分配、放大及处理后送至节目传输系统。根据安全可靠性原则,广播总控系统采用主备矩阵模式设计,配置一台16×16数字音频矩阵作为总控主路矩阵,利用原有16×16模拟音频矩阵作为总控备路矩阵实现主备矩阵模式。
该系统为金湖县融媒体中心提供转播和收录的省市台的节目源,向本中心无线发射机房传送无线发射的广播和电视节目,向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传送自办广播电视节目,见图2中所示。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面向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用户提供统一的媒体资产服务,同时对传统节目制播业务和新媒体业务提供支持。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的多业务板块通过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进行媒体资源的共享共用。媒体资产管理系统采用三级资源存储管理方式:在线存储、近线存储、离线存储。通过统一的媒资服务门户面向各个业务系统提供素材和成品的检索、查询、调用等服务;以多种途径和方式实现媒体资料的再利用,提高媒体资产的价值。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将硬盘存储阵列、蓝光塔、各类服务器部署在核心设备机房,不再单独建设媒资数据机房,媒资工作站放置在媒资编目机房和上下载/检索机房。
无线传输覆盖系统包括3个频道电视和1个调频广播频率的发射、天馈线系统。
地面数字电视发射系统既有单频网组网方式,也有多频网方式,可供发射16个DTMB地面数字电视节目包;调频广播发射系统采用1+1主备形式。
发射机系统配置监测系统,实现发射机监控、自动/手动开关机、故障预警分析、值班管理;另外,建立机房动力环境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机房温湿度、配电、水浸、烟感等。
在发射塔上安装3副电视发射天线和1副调频发射天线。为保证覆盖效果和降低场形凹点,配置了不同层数天线单元,最大增益可达11.7分贝。经覆盖计算,地面数字电视主要服务区场强超过国家标准要求的固定接收最小等效场强值;[9]调频广播也满足相关标准规定的场强值[10],满足无线覆盖要求。
广播电视台应该根据相关规定建立统一的建设管理平台。通过对技术、内容、安全播出等进行监管,做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通过实现跨平台数据共享、跨平台业务联通的方式,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做到全方位监管。[11]为确保金湖县融媒体中心输出的节目安全播出和分发,配置全方位的监测管理系统,其中新媒体网络分发的节目在融媒体指挥中心实现在线实时监测,包括内容、质量、用户数量、热点、浏览等;地面数字电视和调频广播分别在节目源获取、演播室、后期制作、总控和播出、节目传输、发射系统、无线接收等环节设置采集点,进行包括内容和质量的监听监看。监测主要分为各级设备的故障报警信息的显示及各环节信号质量的实时监测。多画面显示及监测报警系统基于IP构建,支持对黑场、静帧、视频丢失、视频解码异常、彩场、彩条、台标丢失等视频故障监测,音频丢失、音量过高过低等音频故障监测;支持多块大屏的输出显示;支持语音、日志、数据库、短信等多种报警管理机制。
图4 广播电视发射塔
为支撑广播电视节目的无线覆盖,本项目在场区内设计建造一座符合行业标准的149米钢塔,[12]可以提供安装不少于5副天线安装段的桅杆长度,至少可支撑发射24套数字化电视节目和1套调频广播的需求,不但满足当前无线覆盖的任务,为今后的发展和多业务融合应用提供了空间。为保障安全播出和快速维护,安装了维修电梯、人工通道和空中检修平台,同时采取了可靠的安全措施。另外,鉴于其高度在当地比较突出,发射塔设计结合金湖“荷花之乡”的特质,塔楼以“荷花”作为造型,充分考虑了景观效果。
金湖县融媒体中心统筹考虑金湖县节目制作和播出业务需求,新建了8500平方米融合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的业务技术用房,主要包括:融媒体指挥中心,3个演播室、灯光室、电视节目制作用房、审看室、电视总控、播出及相应设备机房,专用设备库、道具库、候播厅、化妆间等用房;广播直播室、录音室、控制室、广播总控及相应设备机房,电视和调频广播发射机房,电力、空调、给排水、消防等能源设备机房,全台业务管理用房,职工后勤保障用房等。
技术用房配置充分结合业务流程和工作特点,将音视频制作区、系统设备机房、能源设备支撑机房、业务管理等进行了合理分区,尽量减少业务交叉、人流路线、噪音干扰对节目制播和播出安全的影响。
建筑物外观简洁美观,内部布局实用。其中建筑中庭处可以透过顶部的采光天窗,看到发射塔塔楼,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成为设计亮点。
本项目共占地约38亩,场地呈长方形。为在有限的资源下发挥最大效益,让媒体单位更加亲民,场地规划建设做到了:
场地内功能模块分区清晰,即:节目制作区(弱信号)、无线发射区、员工在岗支持保障区、外景/市民观光体验区,在有特殊需要时可以做到分区管理。
场地内规划建造成地标建筑加园区、绿地加水系、参与媒体业务加场区观光的优美小环境。
场区与周边环境和谐呼应,场地南侧紧邻淮河入江水道,水景临窗,西邻淮金公路的怀金大桥,东边和北边一片开阔地带。场地位于其中,很有特色的低层建筑物配上造型优美的景观塔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金湖县融媒体中心搬迁至新址运行后,广播工艺系统、电视工艺系统、新媒体系统顺利切割至新平台,各子系统运行稳定,达到设计目标。
金湖县融媒体中心是在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高潮中启动的项目,但做到了热潮中的冷思考。
第一,作为县级媒体机构,其地域需求是有限的,所以体量也不会很大。有别于多数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重点放在增加新媒体平台的方式,基本上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建设一个以新媒体中心为主,通过一些网络设备、快速采编设备构建一个相对独立的网络应用平台。金湖县则是整体规划,把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应用融合起来,一并规划设计,立足全业务链、全流程链。从业务范围看,既有新媒体平台,又有电视和声音广播;从流程链路上,既有素材采集、演播室、节目制作,所有细节业务全部自行配套,又自建传输系统、149米高的发射塔和天馈线系统;既有高清制式的自制节目源,又自建卫星接收系统。通过全媒介的统一融合配置,构成全维度功能配置的媒体基础设施,消除了不同媒体的流程孤岛和功能分割,树立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配置新模式——提出了“县级新型广电媒体基础设施”概念,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这是最大的亮点。
第二,本项目既包括垂直全链路,又囊括横向全维度,完全自成一体,系统完整,形成闭环,是“典型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项目总投资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既实现了技术在成熟的基础上总体保持先进水平,又保证了经济实用,堪称“高性价比”。
第三,融媒体中心后发优势。该项目启动时,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刚刚起步,在对媒体融合政策理解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多参考相关县级媒体的经验,待金湖县启动融媒体中心建设时全国县级融媒体建设已是进入高潮,技术和模式也趋于成熟,因此金湖县用了较少的时间和资金,快速建成了融媒体平台,其业务形式和技术体系达到了当时高水平。
第四,确保高安全性。在工艺各子系统中,重要链路无单点环节,主链路采用系统级备份,关键节点具备设备级备份;在技术用房和高塔设计中,比一般民用建筑抗震等级提高一个级次;由于紧邻河道,在应对雨水和洪涝风险方面,设计中还考虑了规避洪灾的技术措施;在能源方面采用了双供电线路加不间断电源,等等。
第五,由于场地总体设计中,高度关注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在建筑单体、高塔风格、场区规划等方面,精心设计。项目完成后,媒体内容生产基地与市民景观游览场所相融合,形成了小城新地标。不但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喜爱,而且有省内和省外数十家单位来金湖县融媒体中心园区参观考察。
目前,项目已完全投入使用。由于项目在金湖县的影响力较大,已承担县域内多次重大活动在融媒体中心综合演播厅举办,其中包括2019年度金湖县春节晚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