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挑战与进路:中小学校园啦啦操发展的SWOT分析

2022-11-01 09:01沈姝彤荆雯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21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青少年校园

沈姝彤 荆雯

(渤海大学体育学院 辽宁 锦州 121013)

1、研究背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良好的身体素质的追求愿望越来越强烈。在“十四五”时期体育高质量发展与“健康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背景下,近年来全民身体素质水平呈现逐渐向好的趋势,同时在教育政策的持续助推下,形式多样、蕴含价值的运动项目不断地出现在学校体育的视野与范围之中,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也在逐步提升。

啦啦操是一项活力四射的运动项目,其雏形形成于部落时期,是原始时期人们在打猎或出征等特殊场合振奋人心、提升队伍气势与表达身体语言的一种运动形式。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啦啦操积极向上的运动特质被保存了下来,并与其他运动项目不断地融合,直到今日发展成为了一种具有多元文化价值的运动项目。国家体育总局蹦床技巧协会对啦啦操涵义的界定为:啦啦操是在音乐的伴奏下,以手持轻器械或者徒手的技术技巧或舞蹈动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以团队的形式出现,是在赛场为战队加油助威、调节紧张的比赛气氛,展现团结向上的合作精神,体现活力四射的精神风貌,是一项具有观赏性、竞技性、表演性等特点的运动项目。并且,啦啦操像足球、篮球、排球一样,是一项具有独立学科性特征的体育运动项目。作为一项新兴运动,啦啦操自2002年引入我国后广泛地受到了青少年群体的追捧与喜爱。蕴含着激情与活力的运动精神的啦啦操运动,推动着练习者积极与乐观的心态的提升,项目蕴涵的本质功能符合与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又能够满足青少年个性发展的需要,并能够正向地潜移默化影响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与心理健康,这也是如今学校体育大力发展啦啦操运动的重要原因。

2、中小学阶段校园啦啦操发展的优势

2.1、多素质协同发展的健身作用

相较于其他运动项目而言,啦啦操具有非对抗性、低风险性等特点,而进行强度适中、低难度系数的运动锻炼,可以很大程度上发展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水平。在啦啦操训练中,首先要求练习者必须具有一定的素质基础,而处于中小学阶段的青少年身体素质水平各不相同。因此,首先教师会在教学中安排一定的轻负荷力量训练,通过发展其心肺能力提高整体身体素质水平,让肌肉在其身体发育时期得到初步激活与锻炼,为青少年下一阶段成长发育与进行其他运动锻炼奠定稳固的身体素质基础;另一方面,啦啦操是一项集音乐与舞蹈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快节奏的音乐以及“快、准、狠”的动作发力特征深刻诠释了啦啦操运动本质的美学涵义。在音乐节奏加快的同时动作速度也会相应提升,因此就需要练习者通过反复的动作练习使音乐与动作相匹配,并发挥其动作应有的美感。由于在快速、连贯的动作练习要求下,练习者头脑与身体的反应速度与动作速度都会有所提升,而这种速度素质与灵敏素质可以很大程度上满足青少年阶段的素质发展要求,同时这种灵敏与速度能力也会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地被唤起,在陷入危险、面临紧急情况时发挥练习所形成的身体素质能力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与此同时,进行啦啦操练习可以很大程度地发展青少年协调、柔韧与平衡能力。例如,在啦啦操练习中四肢与躯干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发展青少年的身体协调能力;通过踢腿、下蹲等拉伸动作,能够将青少年时期柔韧素质得以保持与发展;通过运动中难度的练习与身体的控制,能够养成控制身体的意识,进而锻炼前庭器官在空间的感觉,发展平衡素质能力。因此,青少年在其发育时期进行啦啦操练习与锻炼,可以在身体未发育成熟前发展、提升与巩固多项素质能力,这对于实现青少年身体素质“根基”的稳扎稳打、提升我国青少年群体的身体素质水平意义非凡。

2.2、乐观向上的健心特质

由于青少年群体尚未发育成熟,心理上极易出现偏激、冲动等不良情绪反应。啦啦操作为一项积极向上的运动项目,通过表现积极暗示的动作、洋溢快乐的笑容,展现青少年应有的活力与动感,通过团队热烈的呐喊与极具感染力的团队氛围,使青少年接触啦啦操隐性功能特质、传达自信信号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塑造着自身优秀的品质;另一方面,因啦啦操以独特的团体形式出现,所以在日常训练与比赛中团队间就要形成团结与默契的品质,动作不仅要整齐划一,口号服装也要协调统一,每个人要在意识中构建“一个整体”的概念与意识,以达到成套或配合动作的完成,同时啦啦操内生的团结与合作特质会驱使学生之间自觉地相互帮助、言语安慰,使团队间的友谊关系进一步得到增强,实现团队间共同进步、共同克服困难的目标。

3、中小学阶段校园啦啦操发展的劣势

3.1、薄弱的基础设施

校园啦啦操基础设施包括独立的啦啦操教室、符合国家标准的啦啦操地垫、把杆、镜子、花球等。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校园得以发展啦啦操的前提,而当今许多学校并不具备这样的设施条件,宽敞明亮的教室本身也是少数,大多选择借用学校操场或舞蹈教室来进行啦啦操运动的练习。同时,在校园课余兴趣开展的背景下,许多学校场地设施表现出占用频繁与紧张的现象,加上有些学校对于校园啦啦操的拥护程度不高,仅把啦啦操运动当作青少年的“业余爱好”来发展,进而加剧阻碍了校园啦啦操发展的进程。而导致校园啦啦操基础设施薄弱的主要原因在于资金的投入不足。虽然在教育部“一校一体一操”、“双减”等政策推行下,校园啦啦操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但资金落实不到位、拨款较少的问题,是致使校园啦啦操场地设施及器材配备仍显羸弱的重要原因。

3.2、匮乏的专业师资

专业师资的匮乏是牵制中小学啦啦操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国,啦啦操教师的薪资水平较低,由于受城市发达程度影响,特大城市、一线城市教师薪资水平较高,培训机构与私立学校的福利待遇更是可观,但啦啦操教师的就业岗位相对有限,并不能满足教师就业需要,因而就形成了发达城市师资饱和、其他地区师资匮乏的局面,再加上欠发达地区工资水平较低、岗位稀缺,一些专业啦啦操教师只得被迫选择转型或创业来满足生存需要,因此造成了当今师资缺口过大的局面。

4、中小学阶段校园啦啦操发展的机遇

4.1、国家政策的鼎立扶持

自2015年“一校一体一操”教育政策推行以来,啦啦操在全国多所学校火热兴起,甚至成为了每个学生的必修运动项目,又进一步呈现出由课余体育向竞技体育方向发展的态势。我国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曾提到:“要从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啦啦操的培养和普及推广,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为国家后备人才增添力量。”正是由于前期教育政策的支持,为“十四五”时期中小学校园啦啦操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与广阔的空间。“体教融合”实施背景下要求学生掌握1-2项运动项目,而啦啦操作为一项活力四射的运动项目,从生理与心理层面正向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发育,在青少年体育活动更加多元深入的前提下,与培养国家体育后备人才的基础上,发展校园啦啦操对青少年养成锻炼习惯、塑造终身体育意识,乃至提升全民体质水平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十四五”时期全面迈向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与背景下,需要大力坚实与发展体育后备人才梯队,牢固体育人才根基,通过形式多样的运动项目发展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鼓励青少年参加体育竞赛,并借此通过自下而上的阶梯式人才运输方式挖掘与培养体育人才,为加快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的体育强国与体育大国做出贡献。

4.2、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令学生青睐,也是师生闲暇生活必须存在的内容。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更有利于建设正向积极的社会风貌。在新时代的要求下,“立德树人”已成为教育领域重要的课题,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也显示出更加迫切的需求。啦啦操是一项极具价值的运动,综合地表现在教育、体育以及欣赏的价值之中,并进一步在精神层面与身体层面发挥着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一方面,啦啦操在构建校园文化的精神层面表现于培养青少年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的优良品质,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意识与精神,塑造积极向上的性格,并宣传品德好、学习好、气质好、技术好的“四好啦啦操运动员”育人宗旨,向外界传达积极向上的气质风貌;另一方面,校园作为培育国家未来希望的主要场域,需要更加丰富的、令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在体育强国的背景下,啦啦操运动通过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水平,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元素的同时,形成“强健体魄”的体育锻炼思维,培养“主人翁”的责任意识,带动身边的同伴、家人进行锻炼,对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乃至社会体育文化建设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中小学阶段校园啦啦操发展的威胁

5.1、亟待完善的项目发展基础

由于啦啦操的专业性,场地、设施规定较为严格,需要相对较好的木质地板才得以开展教学,但大多数学校与家庭不具备专业啦啦操练习的条件,若在水泥地、瓷砖等不具有减震保护性的场地长时间练习,将会对青少年骨骼发育造成伤害,也会给啦啦操的开展施加困难;另一方面,啦啦操运动需要健康的身体素质基础,又要求练习者具有青春的形象、健康的体魄与健美的体形。囿于当今线上居家学习的大环境下,学生无法实现随意外出锻炼,身体与精神的惰性与散漫会很大程度上牵制着青少年运动的意愿,阻碍着身体素质的发展,继而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也会相应降低。

5.2、固化保守的刻板认知

青少年对于啦啦操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校园啦啦操未来的发展走向。而大众对于啦啦操的认知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认知判断。提到啦啦操运动,由于其本质的团队属性,大多数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点缀球赛场域的“啦啦队”的形式,并对啦啦操的功能认知仍停留在为其他比赛烘托气氛的“附属”层面,殊不知经过多年的发展求变,啦啦操已成为一项独立的比赛项目,并在全国各大城市开展得如火如荼。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期间,国际奥委会决定把啦啦操运动纳入奥运会比赛项目,这也表明了啦啦操不只为其他项目发光发热,更为重要的是,啦啦操作为一项竞技项目独立存在,而不属于任何运动的附属品,但是大众仍对啦啦操存在“附属性”的认知,认为啦啦操只作为其他运动项目衍生的消遣与欣赏项目,并不在意啦啦操本质的特征,这种认知会在社会、家长等角色的作用下,无形之中传给青少年。同时,由于啦啦操运动属于体育与舞蹈的结合体,许多带有抒情、柔美的动作会使青少年对啦啦操运动产生一种限制性别的刻板认知——他们认为啦啦操运动是一项属于女生的运动。正是这样的刻板认知,许多男生在参与啦啦操运动时不免担心同伴投来异样的眼光,从而选择放弃参加啦啦操运动。教师应在思想根源上纠正与树立正确青少年对啦啦操运动的认识,介绍啦啦操运动的文化起源,让学生从内心打消对啦啦操的刻板认知,并快乐、健康地进行啦啦操运动的学习。

6、中小学阶段校园啦啦操发展的SWOT矩阵

表1 中小学阶段校园啦啦操发展的SWOT矩阵

7、中小学阶段校园啦啦操发展的路径

7.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牵制校园啦啦操发展的首要问题是资金的投入。上级部门首先要加强对校园啦啦操发展的重视程度,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政策方针,拥护“一校一体一操”、“双减”等政策的实施,增加啦啦操课程的课时,将教育拨款合理分配到啦啦操运动的发展之中。首先,在啦啦操教师薪资水平上要有所保障,避免专业师资外流;其次,加大场地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有一个专业且舒适的训练环境;最后,学校要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加校园啦啦操艺术节、啦啦操狂欢节、校园啦啦操比赛等文化活动的开展次数,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7.2、提升学生项目认知水平

学校要以宣传啦啦操文化为切入点,利用多媒体、电视、网络等形式在课余时间进行啦啦操知识的普及,并增加啦啦操课程的学时,让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机会与时间对啦啦操运动进行全面且深入的了解,建立青少年对啦啦操的学习兴趣,让青少年切身体验啦啦操项目的魅力。并且,要树立正确的项目认知,通过校园文化墙、图书角的宣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啦啦操运动的概念认知,转变学生对啦啦操运动的性别偏见,教师也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明晰啦啦操的宗旨,让学生理解啦啦操运动的美学特征及内生价值,通过啦啦操运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实现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和谐发展。

7.3、夯实教师专业能力

教师能力不足不利于青少年进行专业的啦啦操学习。啦啦操项目对技能的专业程度要求较高,因此学校必须通过引进专业人才的形式来满足啦啦操在中小学阶段普及推广的要求。政府需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帮助学校引进专业人才师资,通过社会招聘渠道挖掘人才,吸引专业人才的同时也要避免人才外流。同时,要提升体育教师全面与专业的能力,其他专项体育教师也要广泛接触与学习啦啦操专业知识,积极地参加啦啦操培训活动,学习与啦啦操专业相关技能,全面提升体育教师自身教学能力,以推动我国校园啦啦操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青少年校园
青少年发明家
锻炼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