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说话不算数”对孩子伤害有多大?

2022-11-01 12:47桂芳芳阮新怡
海峡姐妹 2022年10期
关键词:家长孩子

文/桂芳芳 阮新怡

据媒体报道,去年4月,浙江温州两个5年级小姑娘相约爬上小区4楼的雨棚顶,打算跳楼。起因是,两女孩期中考试成绩优异,父母答应带她们到对方家里玩。小女孩满怀期待地盼到了约定的日子,两人的父母却双双爽约。孩子对父母的“说话不算数”失望、气愤,产生了一起了结生命的想法。

类似的事情在生活中司空见惯,一些家长为了规范孩子的某些行为、解决当下棘手的问题,随意答应孩子的要求或轻易许诺他们一些好处,如“放暑假,就带你到海边玩!”“写完作业,就可以自由活动!”“你考到年级前十名,爸爸就给你买乐高!”然而,当孩子竭尽努力做到了,家长却出尔反尔,找出各种理由不履行约定或变相减少兑现,令孩子大失所望,情绪崩溃,甚至产生过激的举动。

权威调查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小学四年级和初二年级学生中,“答应孩子的事情做不到”位居家长不良表现排行榜榜首,其中初二学生家长这一行为占比达到63.7%。另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2种“最不满意父母的行为”中,“说话不算数”占比43.6%,是中小学生最不满意的父母行为。

孩子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他们依照家长的言行,有样学样。如果家长把说话不算数视为理所当然,孩子在不愿兑现诺言时,也会理直气壮地出尔反尔。

从某种意义上讲,家长的言而无信,让孩子觉得糊弄他人,甚至说谎也没什么。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身教”,可能造成孩子日后缺乏责任感,影响其性格和品质的正向塑造。如果这样,孩子将来步入社会也会处处碰壁,影响未来的职业发展与社会交往。

爸妈说一套做一套,开出的只是一张“空头支票”,不仅违背了亲子约定,也忽视了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让孩子空欢喜一场。这种做法让孩子感觉很不公平,其效果会迅速递减,且父母也将透支孩子对自己的“信任额度”,难以赢得孩子的尊重。长此以往,家长对孩子的管教也更加困难,直至束手无策。

家长做出承诺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孩子,而非将一个自己难以兑现或不愿兑现的承诺,特别是金钱等物质奖励当诱饵,诱惑孩子。因此,最好以精神奖励或精神内核丰富的方式奖励,激励其向上向善。因为,一味地物质奖励容易让孩子的“胃口”越来越大,养成遇事讨价还价的习气,直至家长难以满足,孩子便失去进取的动力。

《论语》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父母如果因客观因素不能兑现承诺,一定要给予孩子一个正当的理由。比如受疫情、气候等不可抗外力的影响,无法实现外出旅游的承诺,父母就需要让孩子明白不能履行承诺的原因。只要父母能解释清楚,给出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比如延期或替换其他孩子愿意接受的活动,就能妥善解决兑现承诺的问题,促进亲子关系。

当然,如果是因为家长当初情急之下考虑不周、随口应允而后不能满足孩子的,家长应放下面子,诚心道歉,让孩子深悟“一诺千金”的含义,发自内心地信赖父母。

猜你喜欢
家长孩子
孩子的画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熊孩子爆笑来袭
犯错误找家长
孩子青春期早恋家长如何应对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