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

2022-11-01 14:55:53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陈羽茜
办公室业务 2022年14期
关键词:倡议国际化一带

文/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陈羽茜

在逻辑关系角度下,我国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和“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通过新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可以给“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提供大量人力、智力支持。同时,在“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国家强调运用“一带一路”人才培养理念、结构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满足和适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地区产业发展需要。高校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应该与“一带一路”倡议密切结合,按照“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建设和人文交流的需求,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

一、“一带一路”倡议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给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带来很大机遇。在各项工作开展过程中,“一带一路”倡议强调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等要求,这些要求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不同专业领域的人才,从而促进基建、贸易、物流、金融等行业的创新发展,这给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带来许多机会。我国各个高校可以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契机,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和实习基地建设,积极与沿线国家或者企业之间进行合作,进而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分析和整理“一带一路”实施的内容,需重视发展意义、目标和企业以及产业互动等方面的内容。目前,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缺乏路径选择和对策建议的相关研究。我国对“一带一路”倡议内涵的代表性研究有很多:于津平等提出的“一带一路”核心目标是实现互联互通;刘伟东等人主要从地理科学角度、地缘政治经济角度解读和分析了“一带一路”的内涵。在有关结论的总体分析中,研究者普遍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主要包括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文化、人文交流等。在国外出版的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图书中,主要强调“一带一路”所包含地缘政治、历史文化、旅游线路等。许多海外学者通过智库发表了有关“一带一路”的评论文章,主要从地缘政治、外交、经济等角度解读相关内涵。当前,由于国家针对“一带一路”倡议背景分析国际化人才培养方式的研究较少,所以,在本次的研究和分析中,应该围绕怎样培养国际化人才,如何培养国际化人才,进一步探究“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化人才培养科学内涵。换言之,高校在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中需要充分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并结合倡议,优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思维、目标方向。在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应该结合区域新思维,重点培养“一带一路”实施人才的区域建设和工作能力,还要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对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方面,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在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中,学校应该以创建“双一流”大学为契机,积极让学科管理和战略人才需求相结合,不断将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特色呈现出来,分类别、分层次地进行国际化人才培养。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端人才,逐渐提高人才的高素质技能,以及在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人才培养现状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提升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水平。当前,我国高校在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国际化步伐加快,越来越多高校开设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外语课程,并且对学生学习外语和相关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进一步为社会和经济高速发展提供必要人力资源支撑,提升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虽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背景下,我国高校在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依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背景下,高校应该结合各个国家之间交流日益频繁和密切的现状,及时选择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目标、方向等,强化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目前,部分高校在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未能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开展多层次、宽领域教育合作等方面存在不足,未能持续增强高校教育国际化水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是以学生专业领域知识和相关学习技能为主开展教学,未能以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为目标;未清晰界定国际化人才需要具备的相关要素,或者明确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进而导致我国高校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许多不足。在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应该发挥自身教学优势,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积极优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法。然而,由于部分学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所以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方式相对单一,未以培养国际化创新型人才为出发点,通过信息技术、现代化教育手段重点培养跨语言、跨文化的创新型人才,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在专业领域教学中,高校应该运用严格的、系统的、正规的理论和技能训练方式,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角色,不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而在未来成为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部分学校还是沿用原有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思维和方式,未能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法。另外,为了让人才快速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和满足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的要求,学校应该定期优化国际化人才培养内容,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合作,并通过教育对外开放的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还要引入沿线国家的教育经验、方法,以此丰富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内容。由于部分学校对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重视不足,所以在改善人才培养内容、加强合作等方面存在问题,进而难以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制约和阻碍新型国际化人才的发展。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人才培养需求

(一)加强政策沟通需要新型国际化人才。我国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为让人才培养顺应“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背景,高校应该合理探究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然后针对性地对人才进行培养。从政策沟通的角度来看,“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背景下,我国急需具有政策沟通能力的新型国际化人才。国家开展各领域合作的基础是政策沟通,相关政策也可以给“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在与沿线国家开展合作中,会涉及很多跨国外交、协商国外事务、区域合作规划有关的内容。因此,在开阔海外市场和进行政策沟通过程中,需要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其人才还要拥有区域合作规划、市场开拓、国际运作等国际化素质与能力。在促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应该结合当前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从全球视野、国际思维等角度出发,重点培养现代化学生的国际化沟通和交流能力,从而促进“一带一路”构想的有效实施。在推动“一带一路”实施与发展过程中,学校新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应该加强具有政策沟通等能力的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以此促进人才全面发展。

(二)促进设施建设需要新型国际化人才。我国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会涉及交通、能源、通信互通互联等方面的合作,在合作中需要一些懂技术型、可以创新、能够经营的工程技术国际化人才。同时,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会涉及航空、铁路、航海等民生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的实施需要与沿线国家进行合作和交流,由于我国和沿线国家区域发展目标不同、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不同,所以急需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国家与各个沿线国家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国际化人才也应该了解“一带一路”的内涵并掌握国际规则,从而在全球化竞争中发挥创新性能力,通过自身良好的国际交往谈判、沟通协调能力,推动相关项目有序发展,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建设的效率。

(三)国家贸易流通需要新型国际化人才。“一带一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经贸合作,在经贸合作方面,需要懂经济、会经营、具有跨国公司经历的国际化人才,而且在满足经贸合作需求、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中,也需要发挥人才在国际合作方面的优势和作用。顺畅沟通和交流是国际合作的前提,进行国际化人才培养,应该重视相关人才外语沟通、交流等能力的培养。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使用的基本上都是小语种,所以在国际贸易流通和沟通等方面,急需要精通各种小语种和懂得经贸基础的综合型人才。只有加强新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才能更好促进专业领域的沟通和合作,提升国际经贸合作效率。从而提升高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质量,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四、“一带一路”倡议下人才培养策略

(一)明确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应该结合“一带一路”实际情况,在教育中凸显人文交流和人才培养,并积极结合新时代对新型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重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国际组织人才、非通用语种人才等。尽管这些目标本身在国家层面就有相关举措和倡议,但是对于高校培养的新型国际化人才属性而言,高校不仅要以增强国际化人才技能型、专业性、研究性能力为主,还要重点以培养人才跨文化理解能力、沟通能力为根本目标,使人才更好地参与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氛围中。如果新型国际化人才在跨文化理解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存在问题,则不利于提升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效果。当然,语言沟通可以弥补文化背景的差异,通过语言的交流将文化传递出去。另外,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中,高校应该以增强国际化人才理解对方文化能力为出发点,重点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语言沟通和文化理解能力,这是促进人才培养工作全面发展的前提。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的设置中,高校应该改变原有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思维、方法,结合各个领域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重点增强国际化人才的理解和综合能力。

(二)及时优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方式。当前,为了解决“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各行业新型国际化人才缺口问题,高校应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相关项目实施并行,通过一边加强合作、一边培养人才等方式,让其成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背景下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首先,高校应该大力培养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并将人才学习潜力发挥出来,运用人才已经掌握的各国政治、社会、法律情况,合理改善人才培养方式,加强中国和沿线国家的对接工作,给予人才更多参与国际化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其次,学校应该积极培养大批具有专业能力的人才。“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涉及交通、通信、能源、金融、科技等诸多领域,学校要以培养各个专业领域人才为出发点,引导人才赴海外学习,也可以让高校与沿岸国家、企业之间进行合作,重点培养专业学科领域的一流人才。最后,高校需要积极加强外语类人才培养,特别是非通用语人才,让相关人才与沿线国家之间的留学人员进行互动,提升语言人才培养效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可以与我国走出去的企业进行合作,从而共同培养人才。比如当前中国石油、华为、联想等大型企业已经达到国际化发展和建设的目标,学校可以结合自身办学特点,重点与相关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并设立以联合公司为形式的人才培养平台,做好国际化人才培训工作。

(三)改善当前国际化人才培养内容。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国家应该积极鼓励高校做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工作,高校自身应该以培养新型国际化人才为主要方向,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和地域特点,有效探索可行之路,培养符合“一带一路”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在国际化人才培养内容的优化中,高校应该承接企业培训项目,还要和沿线国家一些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积极设计和推出主题研修课程,或者为学生设立海外实践项目等。通过这些方式解决“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缺乏人才的问题,在项目实施和活动开展中,增强人才的国际化视野和工作能力。跨文化能力和外语水平能力的培养对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来说具有重要影响,学校应该定期对这两项人才培养内容进行优化,解决语种过于单一的问题,还要突破单纯的外语类人才培养局限性,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五、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背景下,为培养新型国际化人才,相关高校应该充分分析新型国际化人才的文化属性,并结合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相关政策,做到教育领域和“一带一路”工作相结合。还要明确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改善培养方式、完善培养内容,实现人才培养工作创新性发展。

猜你喜欢
倡议国际化一带
聚焦港口国际化
金桥(2022年10期)2022-10-11 03:29:46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 07:26:56
“一带一路”我的梦
学生天地(2019年29期)2019-08-25 08:52:24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中国(俄文)(2019年6期)2019-07-05 07:02:56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18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