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的鱼
——

2022-11-01 06:51:12四川赵家明
垂钓 2022年3期
关键词:鳇鱼卫风大者

文/四川·赵家明

《诗经》描绘了我国西周到春秋中叶的社会面貌,当时的中国已进入农耕时代,黍、稷、麦、牛、羊、鸡、桃、李、梨、芹、荠都是当时人们的日常食物。而食鱼则是高端生活的象征,代表家庭和个人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在当时,人们获鱼的手段已不限于野外捕捞,“池养”开始兴起,朝廷甚至专设“渔人”官职,以管理天子膳食和宴席所需鱼品的饲养和捕捞。

在《诗经》中,鱼不仅是天子达官的佳肴,还是祭拜天地先祖用的祭品,也是一种言志抒情的象征物。

鳣还具有药用价值,《本草纲目》中就有鳣“肝主治恶疮;肉补虚益气,令人康健;煮汁饮,治血淋;鼻肉作脯,补虚下气;子状如小豆,食之健美,杀腹内虫”的记载,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其不同的脏器、部位,有着不同的药效。

《诗经》中有三首诗提及鳣,具体如下。

《小雅·四月》提及一次:

匪鶉匪鳶,翰飛戾天。

匪鳣匪鮪,潛逃於淵。

山有蕨薇,隰有杞桋。

君子作歌,維以告哀。

翻译成现代汉语:

3.1 术后第48h症状视觉模拟量表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用 VAS 评分,使用 0~10 表示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0为不影响生活质量,10为最大极限影响到了生活质量,术后48h予患者行VAS评分,分别根据鼻塞、鼻部疼痛、烦躁不安、溢泪、鼻痒、打喷嚏、头面部疼痛及压迫感、头疼、咳嗽、吞咽困难、睡眠困难、耳闷胀、耳痛、夜间睡眠质量、晨起注意力不集中、沮丧、焦虑、易怒、忧虑等19项进行症状问卷调查,统计分别出现的例数。

我不是雕不是鹰,

不能高飞到天上。

我非鲤鱼和鲟鱼

不能潜逃入深洋。

蕨菜薇菜长山中,

枸杞赤栜长洼地。

我今作首歌儿唱,

满腔悲哀诉说起。

这是一位大夫在外行役,过时不得归祭,抒述其悲愤忧乱心情的诗。诗人感叹大雕和老鹰能够翱翔于高空之上,鳣和鮪能够潜游于深水之中,它们都有办法避开猎人和渔夫的围猎,安宁地生活,而自己却躲不掉人间的灾祸。

《周颂·潜》提及一次:

猗與漆沮,潛有多魚:

有鳣有鮪,鰷鲿鰋鯉。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卫风·硕人》提及一次: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鳣鮪發發,葭菼揭揭。

庶薑孽孽,庶士有朅。

《诗经》中的“鳣”指何种鱼?

根据中华书局出版发行的《诗经注析(全三册)》,在不同的诗篇中,鳣代表着大鲤鱼和鳇鱼两种鱼。

《周颂·潜》中的“鳣”是为鳇鱼——“鳣(zhan毡),鰉魚。爾雅郭注:‘鳣,大魚,似鱏而短鼻,口在頜下,體有邪形甲,無鱗,肉黄,大者長二三丈,今江東呼為黄魚。’”

《小雅·四月》中的“鳣”则为鲤鱼——“鳣(zhan毡),鯉魚。鮪(wei委),鱘魚。都是大魚。陳奂傳疏:‘鳣、鮪大魚,能逃處淵者,以喻今民不能逃避禍害,是大魚之不如矣。’”

《卫风·硕人》中的“鳣”亦被注为“大鲤鱼”,但附有这样的说明:“崔豹古今注:‘鯉大者為鳣。’郭璞注爾雅,訓鳣為黄魚,未知孰是。”

猜你喜欢
鳇鱼卫风大者
从“两弹一星”研制历史看“国之大者”
闪亮科技人
心系“国之大者”
当代陕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20
鳇鱼圈传说
常怀国之大者
当代陕西(2020年17期)2020-10-28 08:17:48
鳇鱼圈传说
民间文学(2020年8期)2020-08-31 01:32:37
鳇鱼圈
北京文学(2019年9期)2019-09-20 10:07:04
由称呼变换看《诗经·卫风·氓》的情感波澜
死亡真相
上海故事(2017年6期)2017-07-29 08:02:36
“以我贿迁”之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