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画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专题研究

2022-11-01 06:14束锡红
贵州民族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视阈岩画田野

束锡红

[主持人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向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致贺信时指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是人类文明赓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早在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就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成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颁布,提出“中国将实施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因此以数字人文技术为导向,结合传统手段,已成为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必然选择。

岩画是远古游牧民族描绘生活、自我表述的一种文化形式,是游牧民族自远古以来物质生产与精神文化的一种形象化或符号化的表现。岩画文化遗产广泛分散在森林草原、峡谷崖壁,仅依靠传统手段对岩画进行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难度较大。数字人文,是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新兴技术支撑下开展人文研究而形成的新型跨学科研究领域。

岩画文化遗产是早期人类文化的典型代表,蕴含着丰富的古代人类文明信息。中国岩画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北方边疆地区,内容与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密切相关,立足于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利用数字人文技术,对岩画文化遗产进行数字人文保护与研究,让岩画文化遗产以数字形态安全、便捷地进入公众视野,在更开放的实体和虚拟空间可持续地发挥岩画文化普及与交流功能,拓展公众文化视野,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质,传播中华文明。近年来,中央民族大学、西北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强强合作,将数字人文与岩画学有效结合,运用数字技术对岩画文化遗产进行多维空间保护与文化传承研究。推出系列成果,构建岩画数据库、数字博物馆,探索人类文明起源,实现岩画文化遗产“活起来”。

本专题以数字人文为视角,以“岩画文化遗产数字人文保护模式新探→机遇与挑战→岩画田野调查”为逻辑主线,收录了三篇岩画学最新研究成果,为文化遗产“活起来”进行理论探索。第一篇《数字人文视阈下岩画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新探》在数字人文视阈下,构建岩画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网格化保护体系、实现国际岩画数据资源共享、激发公众参与岩画保护,从而形成数字人文岩画遗产保护新功能和新模式。第二篇《机遇与挑战:数字人文视阈下的中国岩画》利用数字化方式建立涵盖岩画结构体系调查、管理的“中国岩画数据库”,使之成为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推动岩画学发展的有效路径。第三篇《数字方法在岩画田野调查的应用》把系统、全面、详实的田野调查工作作为岩画研究与保护的重要基础,结合国内岩画数字方法在岩画田野调查中的应用情况,针对标准不一、设备缺乏等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总之,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保持文化遗产的活态性,可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和复兴奠定坚实基础。充分发挥数字人文技术在岩画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可以将岩画文化遗产的抢救性保护转为对岩画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和创新性利用,让岩画文化遗产在人类文明传承实践中真正“活起来”。

猜你喜欢
视阈岩画田野
希望的田野
女性视阈下宿命论的悲剧性
“双一流”视阈下戏剧影视表演教学方法的兼容性发展
观岩画
捉迷藏的绿
秋天的田野
岩画诗
核心素养视阈下县域初中学科联盟建设的实践探索
田野风光
核心素养视阈下县域初中学科联盟建设的实践探索